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务

夏历六年三月末,正是孟春时节,也是春耕农忙的尾巴。

田信与关姬及亲近之人一同在扈侯国踏青,江都方面的也完成了一年之计的大朝会,相关的公文不断送到他这里,干扰他的春游兴致。

经过一个冬天的南北交涉,以及内部重组,在这新的一年里,过去的许多举措都得以施行。

首先是司州扩大兼并了天水、陇西二郡;其次是夏州、嘉州的组建,最后是宣政司六部的组建。

新的司州有九个郡,目前河东郡、河南尹还控制在敌国。

这是一个东西狭长的版图,为了治理司州,朝廷取消了关中都督一职,迁廷尉卿李严为司隶校尉,将李严踢出江都。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可能让李严管着廷尉府,再让廖立管着御史台。否则这两个机构合起来,足以血洗朝堂。

廷尉府、御史台,这终究是职权十分接近的一个组合,一个检举,一个审判,就已让江都朝堂里的公卿如坐针毡,谁都有犯进去的可能。

这个恐怖组合,就差一个直接动手抓人的机构。

而很不巧,杨少府的少府衙署就有稽税武装……而稽税,又在杨少府的职权范围内。这三个机构若是合起来,御史台检举税务问题,杨少府抓人,李廷尉负责审判,简直是砍头抄家一条龙服务。

从后汉、乱世过来的朝中公卿,对税务……还真有些陌生。

如果这三个机构组合起来发力,朝中公卿怎么也能砍掉最少两颗脑袋。不砍几个公卿脑袋,那杨少府的税法就很难贯彻到人心深处,难以让世人警醒。

大将军是个念旧情的人,察觉有这方面苗头,立刻就将这个即将聚拢的组合拆散。

司隶校尉,在后汉时期就是与执金吾类似、相互配合的一个机构;可以直接破门抓人,先抓人审问,再补手续那种。是悬在朝官、贵戚头顶的刀,不在朝官制衡范围内的一口刀。

所以季汉立国以来,也就张飞配合诸葛亮留守益州时,短暂的兼领司隶校尉,掌握了这种杀人权。

张飞离开益州后,司隶校尉就再没有设立过。

一个本该悬在江都百官头顶的刀,就这么转移到司州来……怎么看,也是很合理的。

司隶校尉,本就有捕盗、巡查地方官吏遵纪守法等等一系列事务的职权,相当于一个大号的州刺史。

司隶校尉与州刺史的关系,就如河南尹、京兆尹、江都尹与普通郡守、郡国相一样的关系。

因此李严担任的司隶校尉,有很重的司法权,却无民政、军事相关的权力。民政、军事的权力,依旧属于司州之内的各郡郡守、郡尉。

现在李严这里的问题是,李严在江都有规模很大的酒坊、陶瓷坊,还在湘州经营了几处小茶庄。李严奋斗一辈子的产业,都在江都附近。

他交出了部曲军队,才有了现在这样规模的产业,几乎是大汉三恪、赵公超以下最富裕的那个人。论家族财富,李严父子可以排在第六、第七。

其子李丰在南阳,他若来关中上任,这些产业一定会衰败、受到挖角、衰败。

如果迁移工匠到南阳、或关中来,也不是什么好办法。比如麦城造纸坊分为几处,都在造纸……可造纸的质量已经比不上麦城时期。

这是环境水土造成的材料差异,温度、湿度都会影响工坊。

何况,太多的人眼馋李严的产业;如果李严迁走目前已经成熟、稳定的产业,那立刻就会新的陶瓷坊、酒坊顶上来,代替李家在江都贸易圈里的地位。

大概等李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到关中上任。

或许很多人眼里,李严这辈子已经很赚了,就势辞官,待在江都管理家中产业,岂不是很好。

可惜,李严若主动退出这场日益升级的漩涡,失去北府的庇护,他的产业立刻就会分崩离析。

终究出自寒门,乡党、族亲里连个相互帮衬的人都无。

可以说是父子两个相依为命,李严若为了产业而辞职,那到头来什么都保不住,包括李丰的前程。

对李严如何做决定,田信并不是很担心。

李严这里最宝贵的不是酒坊、陶瓷坊,而是烧制瓷器时衍生的琉璃烧制技术。

令田信担心的是杨少府……少府衙署养了那么多稽税的军队,这些军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主动为自己老丈人养的军队。

裁撤军队,是一件让老丈人伤心、感到羞耻的事情。

少府衙署的设立,最少为老丈人承担了五千多人的‘工作岗位’,五千多人的军费、日常消耗绝非一笔小数字。杨少府又是个相对清廉的人,不可能去贪污受贿,然后拿这笔钱帮他的老上司养兵。

所以杨少府一狠心,断掉了皇室的绝多数开支项目;本该给皇帝的生活费,拿去给老丈人养了五千多的军队。

皇帝会怎么想?哪怕知情,敢去问责、埋怨他的好仲父?

因此,杨少府与皇帝之间已经没了缓和的余地……偏偏杨少府又是一个相对谨慎的人,越是惶恐就……越盼着你死。

少府、廷尉府、御史台之间本就有了联合的趋势,现在让老丈人这么给拆了,杨少府会怎么想?

明明一个可以抖威风的机会就在眼前,做得好甚至可以青史留名;可偏偏刚把袖子挽起来,老丈人就把廷尉李严踹出去。

失去廷尉府的强力支持,少府衙署今后与地方郡县官吏、豪强直接的纠纷,还怎么处理?

给杨少府十个胆子也不敢跟老丈人龇牙瞪目,只能先忍了这口怨气。

不敢给老丈人吹胡子瞪眼睛,难道还收拾不了益州人?及徐州人,或别的什么人?

那么问题来了,杨少府会怎么调节自己的内心平衡?

杨少府肯定会制造出一些麻烦,就看老丈人能不能压得住。

而新设立的夏州、嘉州,还有交割给自己的凉州,都需要委任可靠之人前往接受。

首先是嘉州,治下有汉中、汉兴、武都、阴平四郡,又是西府兵的驻地;为了避免刺激益州方面,这里设立嘉州刺史即可。

以姜良为征西将军执政西府兵,再以严钟为征西护军兼嘉州刺史,征西护军这个职务可以安排射援。

射援是关陇大佬,如果连射援都不能很好的共存、共和、共治,那怎么能让其他先帝老臣相信自己?

所以要给射援一个机会,去当一个被架空的征西护军。

凉州也简单,是边陲重地,应以权重的州牧治理;不需要另行调派,留在天水的苏则直接前往武威郡,担任凉州牧即可。

而夏州,不需要设立什么刺史、州牧,由宣政司的六部卿直接垂直管理郡县即可。这里,俨然就是田信自置的封国。

只是朝廷没有做正式的认可……这不重要了。

第七百五十九章 威逼利诱第一百三十三章 请战第四百四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一百二十六章 父子升斗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二十七章 平鲁城第八百零五章 五十年盛世第四百九十九章 卫公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窃案第九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七十四章 一杯酒第七百零六章 西瓜上校第八百四十九章 会馆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迁第四百一十八章 贺齐第六百六十一章 投石第二百五十八章 开幕第七十三章 白日没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国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惫第四百五十五章 深谋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为了稳定第七百一十一章 处置第七百六十五章 游说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静制动第七百八十三章 房价第七百八十二章 是非立场第四百三十八章 乌鸦第七百八十章 推论第五百六十六章 连环阵第七百二十四章 期期艾艾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问题第一百八十五章 家事第三百一十三章 西北风第一百六十七章 急进第四百零五章 强弓第三百零五章 裂第二百一十八章 锦带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一百七十九章 战后第八百零三章 要害第四百零一章 无笑第五百一十四章 休养第二百四十九章 芝艾第四百二十一章 火克木第三百六十七章 邓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进与退第七百七十六章 关羽与貂蝉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明白第七十六章 伤员第一百一十七章 相见第二百零七章 舍不得第七百八十四章 请辞第三百三十章 道不同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庙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制第二百八十章 因第二百三十一章 疯马第七百七十章 瑞兽第八百七十五章 信任第八百五十八章 婚事为先第二百零五章 兴灭继绝第三百六十五章 酎金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药第五百九十四章 缇骑第五百八十三章 没有马的步行骑士第六百九十七章 熟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应对第四百九十七章 套马索第三百三十章 道不同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八百五十一章 陈氏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为了稳定第四百五十八章 司马门第十四章 不见黄龙第八百五十二章 婚事后续第八百五十二章 婚事后续第一百三十章 登基第八百八十五章 关羽渡河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计较第一百七十九章 战后第八百五十一章 陈氏第二百四十九章 芝艾第四十六章 婚事第二百一十六章 青华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七百零九章 姜维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八百一十六章 为人母第三百八十八章 巧合第三十九章 自谋前路第七百零一章 险恶第四百六十七章 患第六百三十二章 驳封第一百四十九章 护食第二百四十九章 芝艾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所顾虑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