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三章 核心

在马超出发前,带着他看一看蒸汽机,本就有威慑的意思。

同时分享这个大杀器,能助长马超的自信心,免得被瓦解斗志。

马超出发不久,江都朝廷派遣的黄门侍郎、谒者一起抵达关中,向射援宣达诏书……执政的诸葛丞相同意了之前的表奏,迁射援为益州刺史,拜为后将军。

州牧这种级别的重要官职,今后会陆续削减。

益州目前由后军卫戍,加拜射援为后将军,有利于维护益州的整体安定。

对于镇压益州士族,是北府与朝廷的共同目标。

刺史兼领后军,镇压、维护稳定的效率自然是很高的。

如果丞相不答应田信表拜的射援,那下一步就会表拜司隶校尉李严为益州牧,直接派兵护卫李严,来一个武装上任。

李严、射援在益州都有根基,李严作为制定《蜀科》的五分之一,在益州的影响力更大。

如果策动益州士族,李严仅凭汉中的西府兵,就能席卷益州……这几乎是一种必然。

只要南阳、武昌的府兵牵制江都周围的汉军主力,那丞相就无力回援益州。

从他率领益州军来到荆州时,就相当于放弃了益州。

所以在射援、李严之间,丞相自然会选择一个性格温和,做事稳重的射援。

无须惊奇这个重要的人事调动,田信自是淡然处之。

可其他人、整个关陇府兵、勋戚都在传颂这个重要任命……这意味着执政的丞相交出了汉军的大后方,也就意味着在这一轮府兵、汉军的全面对抗中,重要的转折点已经出现。

只要等射援经营、掌控益州后,朝廷就大势已去,再无折腾的勇气。

而田信,依旧沉浸在今后的经济管制方案里。

目前能参照的例子有两个,一个是春秋时齐国以盐向天下征税,达到了国家无险可依,却能成为五霸之一,与秦互称东西二帝。

另一个例子是明末的江南,朱元璋这个吴王在立国后,对支持另一个吴王张士诚的几个府征收重税。

明朝田地性质不同,税率也不同;松江府最重的田税具体有多少呢……田信不清楚,看过类似的表格,是很高很高。

当地百姓为什么能把税交足?

一个原因是镇江、江苏、常州、苏州府一带繁华的纺织产业;在北方雇工月入三四百文的时候,一个技艺熟练的女织工能有十两;不计算银价折钱的南北差异,彼此有二十倍收入差距。

除了纺织业,还有其他产业,所以在明朝废除征收实物,折算为银钱后,江南经济越发的膨胀。江南地区的百姓交税的压力自然不重,不像北方百姓,要把粮食换成钱经历一次粮商的剥削,然后才用银钱交税。

特别是粮食兑换银钱……北方银贵,南方银子流通更广相对贬值,所以收银钱时,北方百姓更吃亏;明廷拿到的银钱又要买粮,两头吃亏,中间获利。

而江南银钱流通过,获取容易,用银钱交税……不用受二次剥削。

这是一条鞭法落实后,实物折算银钱后的影响。

江南地区纺织业发达,那么就原地种植棉花、桑田,本地粮食不够怎么办?就去上游的湖广购买。

也因为本地粮食产量不足,明廷皇室有一笔专征江南的太仓米,每年四百万石;地方衙门去征收粮食,再运到北方,显然漕运亏,南直隶官府也很亏。在官员运作下,这四百万石太仓米折算成了一百万两专供皇室使用的金花银。

江南纺织业的告诉发展,既有引领时尚的‘苏式衣裳’,也影响了上游湖广……湖广士民也要挣钱,种粮食卖到江南多亏,种植桑田、棉花多好。

于是,产粮重地的江南、湖广陆续转型……国家整体粮食产能不足。

各种灾难交叠在一起,大朙完了。

然后,江南地区能顺利交税的第二个原因是很出名的,那就是浙江专有现象……拖欠。

大朙户部常年有一位侍郎负责向浙江巡抚催征积欠的钱粮;这也怪不得浙江,往往欠几年,欠多了,为了保证有效征收钱粮,朝廷就会打个折扣,以保证今年能把钱粮收到库里。

一来二去,就养出了浙江喜欢拖欠的毛病。

以至于催征辽饷时最紧急时浙江还是这种做派,户部派到浙江的专员打了封条,上奏起运的辽饷加派钱粮……等运到北方,才发现不足额,依旧是浙江特色的拖欠。

明朝的经济缺乏规划,国初的产粮重地江南,中期的产粮重地湖广,都因为追逐经济利益,使农业转型。

而现在,府兵组织干净,与各州各郡牵连不深,还有一次规划的机会。

以国家东部的地缘、产出来说,发展海洋是很便捷的……可基本盘在关陇,这些年把关东、河北的士民得罪惨了。

百姓好说,有传承的士人是很记仇的。

东部迎来大发展,东部士人先天有地主优势,这拨人又有抱团的习俗,给了他们发展机会,迟早会挑战北府,以恢复过去东部士人主导一切的格局。

到那时,又将形成东西对立的局面。

所以一开始,就要把关东、河北变为资源地,集中力量向关中、向西发展。

唯有定都长安,才能有效经营西域、中亚,才能保证西部发展、开发的重心不会偏移。

只要铁路修的好,所有游牧部族都是载歌载舞的好义从。

至于岭南,向外拓展未免太早;继续从南洋汲取资源,开发自身就好。

等自身开发的差不多,南洋地区也就完成了大致的羁縻统治。

所以岭南这里不需要急进,开发达到汉末江东地区时,就可以着手在岭南册封大小诸侯。

让岭南去打基础,等关中积累优势达到质变时,就能全面开花。

在此之前,先进技术要留在关中,铁甲蒸汽动力战舰的制造技术只能局限于武昌。

大概一切顺利,二十年后才会在渤海、东南沿海设立大型船坞,制造蒸汽动力的海船……运气好,内燃机也能点亮。

至于铁甲战舰……机会合适就造几艘包裹铁皮的战舰,方便吓唬南洋蛮夷。

益州窝在群山里,只能做资源地;江东、岭南还需要发展;幽云、朝鲜、瀛洲也需要发展,不具备成为资源地的条件。

第五百一十章 再呕血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七百三十四章 转移第二十章 夜中第三百五十四章 抄底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五百零六章 当面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药第四百九十八章 字典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梦第三十一章 争论第四百九十七章 套马索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六百九十六章 推演第三百九十九章 砖茶第六百八十八章 泰山录事第七百七十二章 罪在不知第六百七十二章 还剩三个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问路第四百九十二章 盛世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三百二十九章 交错第六百四十五章 缩编第五百五十四章 各有准备第三百七十八章 粮不足第二百一十章 变法第一百一十三章 烟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六百九十章 懿旨第五百五十四章 各有准备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双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园第六百二十二章 出继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一百三十八章 反击第七百六十七章 再聚襄樊第八百三十五章 首阳陵前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开花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与喜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七百六十七章 再聚襄樊第六百四十章 转化第六百八十章 预防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位爷第三百零六章 难民第三百六十三章 诡异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三百六十五章 酎金第一百一十六章 焦虑第十九章 再进冖车第四百六十四章 顾虑长远第八百一十五章 变故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妥协的结果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园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马第五百四十三章 败者无人权第七百四十二章 丞相计较第二百九十三章 谋进退潘承明细说虎狼第四百九十八章 字典第五十五章 丘八临城下第五百五十六章 择优而选第五百章 预估第一百四十五章 启迪智慧第二百零九章 潘濬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旧更替第八百一十三章 整编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七百四十三章 联姻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可直视鬼神第十五章 夏收前第一百五十六章 参战第一百三十三章 请战第七百七十章 瑞兽第四十一章 私心第二百九十七章 非敌手进退两难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七百四十六章 阿盐第六百五十章 本色第三十七章 关陇第一百四十二章 掳之第三百一十六章 斩第一百七十六章 石灰第八百四十四章 就绪第六百六十五章 诸葛伯松第六百二十三章 仁第五百三十八章 饭还得吃第六百零二章 番号第六章 闻鸡起舞之人第六百七十章 镜第二百三十一章 疯马第八百八十一章 三年第五百二十四章 瞒报第六十二章 战江陵五第八百六十章 不想去第七十三章 白日没第四百九十一章 举例第二十章 夜中第七百六十二章 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