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国之相

北府在渭水南岸处决近百官吏子弟,魏国也在邺都漳水桥处行刑,将公孙恭、公孙晃斩首、弃市。

司马懿是大忠臣,识破了公孙氏的连环计……所以公孙氏没有无辜的人,都得绳之以法。

这也没办法,司马懿屠戮辽东断绝退路缴纳了投名状,大魏朝廷也该有所表示才对。公孙恭叔侄的头颅,就是给司马懿的答复。

公孙恭叔侄背负冤屈而死,这给自诩公正,并一贯持以修身的廷尉高柔带来了许多心理压力。

当年有魏神宗皇帝执意处死鲍勋,现在当今皇帝要处死公孙恭叔侄……还有种种宫廷传扬出来的种种匪夷所思的风言风语,这种很受市井追逐的热点话题已通过百官家里的仆僮之嘴层层流传,传入公卿百官耳中。

自然地这些破事情让人很是焦躁,汉成祖皇帝遗留的恩泽何其深厚?

可其子就是沉湎女色,以至于弄得汉室旧臣离心离德,纷纷倒向北府;而大魏呢,到目前为止,公卿百官连个稳妥的,可以用来跳槽的备胎都无。

这能怪谁?

神宗皇帝受禅之前有十子一女,可受禅之后就不曾再生育,十个儿子陆续夭亡,如同诅咒一样。

到现在为止神宗皇帝就留两个儿子在世,偏偏另一个就扣在关中。

至于找其他帝室近亲……很遗憾,帝室继承法度也要遵守基本的规则,优先度最高的是神宗皇帝的同母兄弟血脉。

从宗法、过继、立嗣的角度来说,曹植不合适,曹植的两个儿子与曹叡同辈,也不合适。也就曹植的孙儿可以过继给曹叡,以继承皇位。

可惜曹植意在迎走太皇太后卞氏,根本不关心邺都的局势,也没兴趣来邺都做一个大魏公卿百官殷切盼望如盼甘霖的鲜明能君。

曹植这一脉不能指望,曹熊又绝嗣,唯一延续血脉,又辈分恰好的是曹彰的孙儿曹芳……可惜,曹芳一岁半的时候就送到北府为质,对大魏、曹氏什么的根本没有概念。

廷尉卿高柔感叹着亡国不远矣,继续阅读手里整合的资料。

普通士民对战争另有看法,跟没有退路的公卿百官不同,普通在这场前途悲观的战争中存有极大的抵触情绪。

士民厌战,甚至可以说是‘南望王师又一年’。

王师迟迟不来,士民只好主动采取行动,主要体现在各种各样的结伴出逃。

不需要跑太远,跑到山野之地即可,只要脱离城邑、乡里的管理范围,那就跳出了税租、兵役、徭役的多重枷锁。

不止士民出逃,各处也有吏士逃亡;自然也有专司缉捕、捉拿的。

特别是吏士逃亡影响范围大,还很恶劣;因此要整治吏民之心,就先要整合官吏的态度……必须要先抓住逃亡的吏士,予以严惩,自能以儆效尤。

作为大魏司法最高主官,高柔对各地的逃亡、缉捕状况了如指掌,如何能乐观起来?

带着悲观情绪,高柔入宫递送公文。

与往日一样,皇帝并没有见他,更没有当年处理、或协商此事。

还是由中书省的孙资、刘放二人代收,并留中书省处理批示……这令高柔益发的不满。

论资历孙资、刘放是个什么出身?

现在国家机密大事尽数由这二人操持,许多仕魏已历三世、追随武皇帝南征北战三十余年的老臣却只能俯首听命……怎么看,这大魏都是一副要完的气象。

心中压抑着这点想法,也不知道这偌大朝堂又有多少人与自己一样暗暗压抑内心的愤懑、不满,等待一个爆发的时机、窗口。

而这种猜疑令他如履薄冰……过去同僚之间的信任正随着国势衰败而渐渐崩解,谁也不清楚对方究竟有没有跟南边进行联系。

说不好今日把酒言欢的好友,已将你的脑袋、你一家的脑袋明码标价的与南边联系、讨价还价。

乱世中的尔虞我诈,此刻就弥漫在每一个内心自疑不安的魏人重臣的日常生活中。

战争终究没有爆发,邺都局势一片平静。

越是平静,就越是敏感的人感到惶恐,谁也不知道平静之下掩藏着多少汹涌暗潮。

这种平静气氛中,司马懿终于来到邺都。

此刻的司马懿不复以往的豁达开朗,整个人气质阴郁,可又身形高大、壮硕,更有压迫感。

他乘车经过漳水桥时,目光瞥到弃市的公孙恭、公孙晃叔侄,遂抬手:“停车。”

同车而行的司马师披戴粗麻短衣,也是神情反应迟钝,感觉车停下后回头去看,就见自己老爹一跃下车。

有心跟着去看,可又有什么好看的?

整个大魏已经没了退路,唯一的退路是辽东,陈群暗示、逼迫、引导之下,发生了辽东屠城事件。

屠戮公孙氏旧部的真正原因不仅仅是断绝退路给大魏缴纳投名状,而是泄怒。

本以为公孙氏会悄悄经营、建造海船,以方便躲避汉军锋芒。

可公孙恭根本没有那么长远的顾虑,公孙恭本就身体有缺无法正常生育,对于宗族、部属退路之类的事情并不看重。

加上公孙恭本人又在之前与张飞有各种联系,自以为在汉军那里有大腿可以抱,也就对瀛洲潜藏的妖魔持淡然态度……妖魔血肉再神奇,难道能治愈他的不治之症?

公孙恭自始至终就没有恢复辽东水师的雄心壮志……于是想捡现成的司马懿倒霉了,拿到了辽东,短期内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出海。

事情就是这么的可笑,现在自己父子就像一头撞在陡峭山壁上被弹回来,与大魏百官缩在角落里固守……不,更像是挤在剑鞘里的虫群,待利剑对着鞘口推进来时,血肉必然会化为齑粉。

慷慨报国?

司马师脑海里就没有这种概念,武皇帝、神宗皇帝已经用血淋淋的汉室老臣及家属、亲友的头颅、生命告诉了大魏的百官:做忠臣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所以刀子没有砍下来之前,不妨好好考虑一下究竟要不要做忠贞不屈的报国烈士。

司马师默默思索着,而司马懿下车后找到已经腐烂,被蛆虫啃食只剩下骨骼的公孙恭遗骸。

盯着眼前灰黑污垢堆积的白骨,司马懿太多的怒火此刻都莫名的不见了。

情绪也渐渐恢复,趋于冷静。

人死不能复生。

生人还有生人的事情要操持,不应太过挂念前尘旧事。

可以娶新妻,甚至可以纳妾,还能生育更多的孩子。

望着腥臭污垢堆里的白骨,司马懿恢复理智,但依旧是一副阴鸷神情,仿佛非常的想不通,眉宇间有一股蛮横、自以为是的凶顽。

俨然一副我很不好惹的神情,令人不由退避三舍,不敢与争锋。

第八百三十章 醉生梦死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军第三百九十八章 将门有将第四百九十九章 卫公第七百一十三章 游说第一百零二章 太极三巴第四百三十六章 铸币第二百三十章 均衡第二百四十六章 无处可依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角债第四百零八章 抱怨第二百六十一章 问题第八百零二章 交接第一百九十章 杨仪第四百零五章 强弓第七百一十一章 处置第八百四十章 谁家清白第五百八十六章 马超的推演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绝第一百零二章 太极三巴第四百九十一章 举例第七百八十八章 挣扎乞活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一百五十六章 参战第五百五十七章 蓝田青龙现第五百七十章 先下手为强第四百八十七章 安置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二百零六章 板甲第一百零五章 遣归第五百五十七章 蓝田青龙现第二百三十一章 疯马第七百三十三章 杨少府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见仁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无可退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四百一十七章 谨慎第八百七十九 明确认知第七百三十八章 连升第二章 不可莽撞第八百三十三章 总理第三百九十七章 怄气第五百七十六章 吴质的愤懑第五百一十一章 庞季第二百二十一章 五郡公举第一百一十六章 焦虑第一百六十四章 首战胜第二十六章 战后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一百七十二章 决战前第四十八章 应对第六百九十五章 白马尉第六十章 战江陵三第二百零一章 又见断发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三百七十一章 性格有缺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挟第四百九十章 禁锢下第四百四十九章 嬉戏荒唐第八百一十三章 整编第六百五十五章 税多多第二百二十二章 碧第四百一十六章 观星楼第六百一十一章 少府第四百五十六章 应对第五百七十六章 吴质的愤懑第七百一十二章 钱孔之间有大恐怖第八百一十五章 变故第七百零三章 掩饰第五十七章 污蔑第七百零八章 僵局第四百一十九章 亲亲相护第六百零四章 紧迫第八百一十章 西线无战事第八百零九章 叛国否?第七章 夷营督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海盐花第三十二章 贪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四百二十七章 士户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于过第三百九十八章 将门有将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长远第八百五十三章 两位孔明第一百二十八章 丈八第三百七十五章 喷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名第四百四十二章 同一片星空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脱第九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六百九十一章 夺门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四百六十三章 功大于过第二百六十三章 顺心第六十九章 阵不成三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可直视鬼神第八百七十八章 延迟第三百一十章 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