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回 讨旨屯田

汉建安元年春,献帝逃出长安,并在洛阳改元。曹操带领三万大军直奔洛阳,击败李、郭等人救出献帝并在洛阳屯兵半年有余。至秋七月,曹操听从董昭等人的建议,以“洛阳残败,难以修复,且粮草转运艰难”等借口带着献帝迁都许昌,至此曹操完成了挟天子以令诸候的初步战略。

在这大半年里陆仁也没闲着。自曹操带兵前往起,知道这段历史的他就明白早晚要随着荀彧他们调往许昌,不得不为自己之后的出路作打算。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对朝堂之中的政治斗争他完全就是个门外汉,虽说到许昌后他也肯定会有所升赏,但那终归只是表面现像。许昌现在的情况不比得只是在曹操手下,来来去去就那几号人,必竟现在汉庭的许多人也掺杂了进来,就算他想避开这些尔虞我诈,一个不小心还是会被拉进这些官场与权力场的斗争里去,搞不好就会粉身碎骨。

因此,陆仁在反复的推敲之后,决定借着手中的农耕计划书,向曹操讨来个典农中郎将之类的职务,以屯田为名避开许昌的官场。另一方面,陆仁也希望能在屯田的同时,利用自己所知不多的后世知识对汉代现在的农耕技术进行改良,在有余力的情况下,还希望能搞出其他的一些东西来。

鉴于调到许昌是早晚的事,陆仁相应的对农耕计划书作出一部分修改,把原先选定濮阳城外的小镇去掉,准备换成许昌城附近的某处。为此他特地请郭嘉帮他收集许昌城附近的乡镇情报。起初郭嘉觉得很奇怪,不明白陆仁为什么会对许昌那么感兴趣,但还是私底下帮陆仁调查了一下。直到秋七月下旬接到曹操的调令,郭嘉这才恍然大悟,暗中佩服陆仁的“眼光”之余,心中也隐约的明白了些陆仁的想法。

九月,也就是献帝正式迁都到许昌后的第二个月,曹操进封为大将军、武平候,并自立丞相府,荀彧被升任为侍中、尚书令。陆仁作为荀彧的直属下属,又是荀彧得力的助手,居然被封为年俸六百石的尚书仆射,这下可把陆仁吓得不清。要知道这尚书仆射就相当于二号尚书令,荀彧如果有什么事不在的话,很多事陆仁就可以直接说了算。陆仁自问根本就没有相应的能力,又担心别人会对他虎视耽耽,整日里惶恐不安。这个别人眼红的高官,陆仁却视作一个烫手的芋头,只想赶快扔出去。

好不容易盼到这天曹操在府中设宴议事,陆仁整理好自己费尽心思写好的六卷农耕计划书,拿包袱皮一包就直奔相府。

——————

宴会之上,歌舞升平,人尽欢乐。曹操正是春风得意,下面也有不少人在大拍马屁。陆仁在静静的等,等曹操下令停下歌舞,开始议事。

好不容易总算等到曹操撤去歌舞,众人收起玩乐的面孔开始事。曹操先是分析了一下有关徐州的近况,荀彧献上“二虎竞食”之计,曹操立即采纳并付诸实施。

又议论了一些杂七杂八的事,陆仁看看时候差不多,将那六卷农耕计划书拿出来道:“主公,陆仁有书上呈!”

“义浩有书上呈?取来我看!”

曹操颇有些奇怪,陆仁从来没上过书,有什么事一般都是先找荀彧,由荀彧来决定的。

翻开书简,见书简上是陆仁对屯田的必要性以及相应诸事的说明。没有华丽的言词,只有详细明了的数据推算(废话!就陆仁那点老底,还学古人说点事动不动就引经据典?还不如直接用数据说明方便!)。曹操细看数遍之后,惊呀的问道:“义浩,这农耕计划书真是你所作?”

“什么话嘛!这六卷竹简花掉我大半年的心血,你居然还怀疑我!”

陆仁心里暗骂两句,脸上当然还是得毕恭毕敬的应道:“正是陆仁所作。”

曹操道:“这种计划书……计划书,这个词到还真有意思!虽不够文妙,但简单明了。”

陆仁差点没晕过去!都什么时候了曹操还对这些用词感兴趣。

曹操又道:“按书中所言,义浩你希望辞去尚书仆射一职,带领两千人马前往许昌城南屯田……义浩,你身负大材,为何偏要去亲理农事?现在朝庭可正是用人之时啊!”

陆仁道:“陆仁蒙主公错爱,任此尚书仆射一职。但我材德并不足备,只怕日后会误主公大事。相比之下,去许昌城外为主公屯田蓄粮才是合适我做的事。还望主公恩准。”

曹操有些犹豫不决。在他眼里陆仁一直是一个很矛盾的角色,武的方面不行就不用说。文的方面,虽说根本就没读过什么书,偏偏在荀彧手下任主薄一职的时候发挥出来的作用令他与幕僚们为之侧目。不管是钱粮的管理还是文件的处理,都得到了他的认可。这次他特地任命陆仁为荀彧副手的尚书仆射,本来是有想让陆仁再进一步发挥的,但心底多少还是有些没底。现在陆仁提出的农耕计划书,在众多详细且有依据的数据面前证明这是一件长久有利的事,曹操在心底其实极为赞成,只是他担心陆仁离开荀彧后会对荀彧的中枢系统产生影响,必竟他手头上这方面的人材还并不多。

想到此,曹操转头向荀彧问道:“文若,义浩想领兵屯田,不知你意下如何?”

荀彧道:“主公,义浩的农耕计划书其实早在濮阳时就已经和我商讨过,此等利国利民之事彧自然无不赞成。至于主公担心彧这里无人助我,到还请主公安心。义浩向日所用之法极为方便,荀等采用以久深感其利,断不会误主公大事。彧等只需平日里上紧一些,少喝些闲茶少谈些风月即可。”

曹操这才放下心来,笑道:“少喝些闲茶少谈些风月?看来义浩至文若那里之后,文若的确轻松不少嘛!”反正现在是宴议,开点玩笑无伤大雅。

众人大笑。

笑罢之后,曹操道:“即如此,便准义浩所奏!只是不知义浩所选屯田之地如何?”

陆仁道:“所选之地在许昌城南百余里。此处本为一小镇,黄巾之乱时遇难荒废至今,现在约有几十户人家。”

曹操道:“义浩想带多少人马去?”

陆仁道:“希望主公能给陆仁两千精壮劳力,并一众所需的各类工匠百余名。”

曹操沉吟道:“两千人?可能少了点。这样吧,义浩我给你三千人马,各类工匠不在此中。你即辞去尚书仆射,这职位嘛……就命你为此县县长,一应诸事可自相斟酌,若有所需可以直接找文若商议,不必报我。”

陆仁赶紧拱手道:“谢主公恩准!”

曹操忽然笑道:“对了义浩,这县长年俸三百至五百石,我于你特俸六百石,与尚书仆射平俸也不算亏你。明年秋收之前,你的俸禄仍由大仓发下,秋收之后再与本县取俸。你可别又不记得来领俸禄去找荀彧的麻烦啊!”

陆仁刚喝进一口酒,听到这话“噗”的一下全喷将出来,心说这事都过去这么久了,你还记得啊!

众人又是一番大笑。陆仁想起自己没领过军,需要会领兵的人帮忙,便又向曹操开口道:“主公,我从未领过军,对行军一应事物并不了然。不知主公可否再安排一个久在军中,熟悉军事之人助我?”

曹操道:“这话确实在理……在坐各位,哪位愿助义浩一臂之力?”

李典站起身道:“李典不才,愿助陆先生一臂之力!”

——————

数日之后,陆仁、李典带着三千人马和许多工匠前往陆仁选中的地方屯田。二人并马走在队伍前列,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天。这李典年纪和陆仁差不多,虽是武官但却十分文雅,是一个典型的“儒将”。二人年纪相仿,聊着聊着也就不再那么客气拘束,直接以表字相称。

陆仁道:“曼成,你是武将,为什么会主动来帮我?临阵杀敌,赚取战功可比我这屯田爽快得多啊!”

李典道:“不瞒义浩你说,其实我根本不喜欢上阵厮杀……杀敌立功,是很令人热血沸腾,但事过之后,满身的鲜血让人心里很不舒服。都是一样的生命,却一个个消失在我的手上……”

陆仁愕然的看着李典,他可真没想到李典居然是一个感性十足的人。

李典甩甩头,把这些令人不快的事甩到脑后:“义浩,你的才干学识一直很令我钦佩,早就有心和你结交,却始终没有机会。这回你领兵屯田,我觉得是个与你结交的好机会,又能不用上战场杀人,所以毛遂自荐来助你。你可要不啬赐教啊!”

陆仁道:“我的才干学识?曼成你还真看得起我啊!”

李典道:“义浩你过谦了。想想濮阳与鄄城的两次相会,我可是对你映像极深的。”

陆仁道:“唉,你就别提这些了。濮阳城我根本就是急晕了头,至于鄄城嘛……我也不瞒你说,我那时不是不想杀,而是根本就连举起剑来的力气都没有。”

李典大笑道:“义浩你可太有意思了!”

这三千多人马是清晨出的城,百余里地直到临近午时才到。陆仁依稀的看见一些房舍,便让李典先停下队伍,自己带着几个人去房舍那里看看。

打马进入这个所谓的“镇”中,只见四下里一片荒凉,根本就连一个人影都没有。遥望远处的一些田地,都已是长满杂草,看样子有很长的时间没人有耕种过。陆仁心中奇怪,他早先派人来调查的时候,明明说还有几十户人家的,可现在看来这个小镇根本就是完全荒废了。

边走边看,这镇中凄凉的景像令陆仁不停的摇头。汉末天下大乱,诸候纷争,整个中原大陆十室九空,这些他还只是在书上看到的,加上一来到三国便阴错阳差的投身曹操,自己的亲身体会并不深。现在亲眼看到这些,自然感触极深。

突然身边的骑卫大喝道:“什么人!出来!”说着便箭拔弩张,护在陆仁周围。

陆仁顺着骑卫的箭望去,见草堆之中有几个衣衫褴褛的孩童,紧张的从草堆中走出来。看过去,最大的不过十二三岁,最小的可能只有六七岁,一个个面黄肌瘦,双目无光,此刻的脸上也满脸的惶恐。

陆仁示意骑卫收起武器,不要吓着孩子们。自己翻身下马,走到孩童面前,和声的问道:“你们住在这里吗?还有你们家的大人都到哪里去了?”

年纪最大的一个孩子小心的回答道:“我们没有父母,都是一群流浪的孤儿。”

“孤儿吗……”

陆仁看着孩子们一张张营养不良的脸,眼泪差点没掉下来:“你们就这样流浪,平日里……都吃些什么?”

那孩子道:“有什么吃什么,树皮、草根,只要是能吃的都吃。有时候运气好,能在附近的河里捕到一、两条鱼。大人,你是官吗?”

陆仁道:“我算是个官吧……你要干什么?”

孩子道:“我去当兵你收吗?当兵就有饭吃,还可以拿些粮米来给我的这些弟弟妹妹们吃!”

陆仁猛然想起这种类似的话他曾在濮阳城装乞丐时对吕布的守门士兵说过,却差点为此丧命。看看这些一心求生的孩子,陆仁的泪珠终于自眼角划落。身后的骑卫却在这时暴发出轻视的狂笑,陆仁心情本来就不太好,听到这些笑声猛然转身暴喝道:“笑什么笑!你们都TMD给我闭嘴!”

骑卫们被陆仁吓住,顿时声也不敢吭。几个孩子也吓坏了,年纪稍小的差点没哭出来,强忍在那里一动不动,生怕陆仁会杀了他们。

陆仁转身又向孩子们道:“你们跟我来!只要我在这里一天,就不会让你们再饿肚子!”

一个骑卫道:“大人,你真的要收他们当兵?这种小孩子身体弱,哪有气力……”

陆仁用带着杀意的目光直视骑卫,骑卫吓得马上闭嘴,心里还在暗想:“曾听人说起过这个陆大人,都说他是很和气的人,怎么一发起火来这么可怕!?看来是个惹不起的主,我还是小心些吧。”

带着孩子们,陆仁来到一间破房前,派一个骑卫先回李典队中,让李典就近扎营做饭,并要那骑卫先带点干粮过来。

最大的孩童问道:“大人,你是要收我当兵吗?”

陆仁怜悯的摸摸他的头道:“不,我并不要你们当兵。不过你们要是愿意的话,可以帮我做事,我一样管你们的饭。对了,你叫什么?这些孩子又叫什么?”

那孩童摇摇头道:“我们都没有姓名。大家都叫我阿大,这是阿二、阿三……”

一共八个孩子,从一排到八就这么称呼。

陆仁道:“阿大,你是最大的,平日你要照看这些弟弟妹妹,也挺辛苦你的。”

阿大道:“还好啦,阿二和阿三也能帮帮我。大家相依为命的,谁也离不开谁。大人你刚才说帮你做事就管我们的饭是真的吗?我可以帮你扫地、洗衣服、做杂活。我很能干的!只要大人你能让我们都吃上饭就行。”

陆仁道:“我一时也想不起来要你帮我干什么。这样吧,你先跟着我,有什么合适的事我会让你去做。不过有一点,就是你一定要听话。”

阿大道:“我一定听话!”

——————

李典那边扎好营,赶来陆仁这里时,陆仁已经从阿大口中了解到些情况。这小镇确实已经完全荒废,只有阿大这八个孩子在这里勉强求生。阿大今年十二岁,阿二今年十岁,阿三是女孩子,只有九岁。其余的也就六到八岁。不过这些孩子平日在这镇子周围乱跑,对这里的环境到是十分熟悉。

李典见了这些孩子们,感性十足的他也是差点掉下泪来,赶紧把带来的食物分发给他们。孩子们一声欢呼,抢过食物狼吞虎咽起来,陆仁见了连忙让他们忙点吃,不要噎着。

孩子们吃的时候,陆仁又留意到阿大阿二阿三并不急着吃,而是把手中的食物尽量的留出一些来给下面年纪更小些的孩子,而小一些的孩子则又把这些食物悄悄的递回给三人。心中暗暗感叹,怪不得他们八个能够相依为命,靠着不多的食物活下来。

李典问道:“义浩,这些孩子你打算怎么处置?”

陆仁道:“我看他们几个虽然穷困,但仍然懂得如何互相照应,实在难得。我想收养他们,也许能培养成有用之材。”

李典道:“即然你这么想了,我也不说什么。只是眼下在军中,照应得了吗?”

陆仁沉思了一会儿道:“这个不难。阿大阿二年纪稍长,又对周围环境熟悉,就直接算作我的亲兵吧。阿三虽说是女孩子,但看起来比较会照顾人,就让她先当我的丫环,照顾其他五个孩子。”

李典道:“这样也差不多了……义浩,现在这镇子全完没有人烟,我们的屯田之事该如何去做?”

陆仁道:“明天你先带五百人,把这里的破旧房舍全部拆掉,让我带来的泥瓦匠人取砖备用。再把这里的地整平,我准备在这些地上先建起些房舍来。我带一千人去把临近水源的田地清理一遍。剩下的人,五百人去附近林中伐木,一千人修整一下几处要紧的道路。这样应该差不多了。”

李典道:“行,我这就去安排。”

陆仁道:“等等,让伐木的将校把阿二带上,他熟悉环境,有他带路会方便许多。另外再告诉那些军士,不许欺负孩子!要是让我知道谁敢欺负他们,我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李典得令而去,心里却在想:“吃不了兜着走?这句话从来没听过,是什么意思啊?不过看那架势,不会是什么好话。这个陆义浩,乱七八糟的事还真多……”

第154回 近与远第109回 隐忧第218回 求救第114回 拔却狼牙第87回 天意?第65回 该伸手时就伸手第89回 祸兮?福兮?第54回 各有心事第8回 长安之战(上)第54回 各有心事第十八回第25回 齐聚北疆(下)第102回 子龙解围第55回 家有一宝第24回 吸血山蝠(下)第41回 险!第六回第159回 当次奸商第14回 助人种稻第24回 三国英雄少不得吴候(上)第90回 出城第183回 始足第40回 算计第8回 长安之战(中)第56回 官复原职第46回 正合奇胜第44回 山雨欲来第24回 三国英雄少不得吴候(上)第150回 郡主孙仁第八回第9回 心向何方第一百九十八回第十四回第八十八回第170章 吾计初成第5回 遏制第一百九十回第八十四回第114回 拔却狼牙第103回 偶像难留第154回 近与远第30回 借人收人第36回 入主徐州(上)第35回 为何而战?第227回 战备第227回 战备第8回 长安之战(下)第一百六十四回第110回 反击伊始第184回 埋雷(下)第十八回第八十九回第59回 和?不受!第八十四回第七十九回 下第八十五回第172回 赵氏兄妹第一百零六回第52回 另行安置第139回 生路第59回 和?不受!第13回 接纳第17回 生死一线第4回 于路胡闹第八十九回第100回 男儿血性第37回 徐州煤矿第6回 濮阳火场第109回 三国飞行大队!?第164回 下第24回 三国英雄少不得吴候(下)第66回 初入南蛮第十四回第一百八十六回第八十六回第226回 求恨(下)第一百九十六回 下第112回 插足第45回 命中注定?第11回 借钱买粮第57回 补给之所第84回 设计第22回 有喜亦有忧(中)第227回 战备第71回 前奏第九十一回第218回 求救第112回 捷报第72回 外援内助外篇之一猪脚在自己的时代第37回 徐州煤矿第221回 几误第20回 死镇新生第135回 事初成第7回 再献一策(下)第79回 可行之事第62回 夜静沉思第121回 杂事一堆第104回 走在别人的前面第49回 失亦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