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回 于路胡闹

夜已深,但曹操还没有睡。好学的他正披着衣服,就着烛光在看书。

“主公,郭祭酒求见。”

近卫的声音让曹操放下书:“有请!”

郭嘉走进帐中,笑道:“主公,还没休息啊。”

曹操也笑道:“奉孝这么晚跑来,是不是那一小葫芦又喝完了?你啊,少喝点,多注意些身体。”

二人相对又是一笑。曹操与郭嘉不仅仅是主臣,他们的关系亦师亦友,曹操很多时候更把郭嘉视为知己。

郭嘉道:“主公,我刚才去过陆仁那里,探了探他的底。”

曹操道:“哦?奉孝眼中,此人如何?”

郭嘉道:“不太好说。苦论才干并没有什么太突出的地方,不过他少时曾游历天下,见识很广。另外这个请主公过目。”

曹操接过记着《发如雪》的竹简,细看之后道:“这是辞……还是赋?韵律不合啊!不过细细品味之下,又觉得朗朗上口,且颇有意境……嗯?字是奉孝你的字,不过奉孝你从来不写这些东西,难道是陆仁所作?”

郭嘉道:“正是陆仁所作。主公,这《发如雪》既不是辞也不是赋,而是歌。我到陆仁那里时他正轻声吟唱,曲调很美,只是声音太小听不确切,有点遗憾。之后和他谈了许久,顺便就把这词要了来。”

曹操又看了几遍,点头道:“文笔不错!对了,他可愿意投效于我?”

郭嘉道:“依我看他十分愿意,只是担心自己能力不够,不能得到主公的赏识,还有些犹豫。”

曹操奇道:“怎么会这样?他不是在推辞吧?”

郭嘉道:“不,陆仁他确实是担心,因为他连字都不会写。”

“不会写字?”曹操又看下手中的竹简,有些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如此文彩,当是饱读诗书之人,怎么会不会写字?”

郭嘉笑着把陆仁所谓的“身世”说了一遍,听得曹操连连摇头:“可惜可惜!他如果是自幼开始读书,有人指导的话,以他的悟性会是名动一方的文士吧。真是时不与人啊,可惜!”

郭嘉道:“正是如此,我看陆仁觉得自己出身贫寒,自觉卑微,所以并不自信。只要让他多多历练,必是有用之才。而且我感觉以陆仁的头脑,日后对主公的霸业很可能会大有帮助。”

曹操沉吟道:“那依你看给他个什么官职比较好?”

郭嘉道:“现在可能还为时太早。一则陆仁没有名望难以服众,二则他还有很多东西要学,所以我想让他暂时作为我的书吏,历练一段时间后再作打算。”

曹操笑道:“奉孝是想徒不成?”

郭嘉道:“他如果小上十岁,我会考虑考虑。”

二人大笑。而陆仁要是知道曹操与郭嘉对他的评价,诂计会挖个坑把自己坦了。别人不清楚他的底,他自己能不清楚?

笑罢,曹操道:“奉孝,不久前文则派出的斥候回来了。”

郭嘉面色一正:“情况如何?”

曹操道:“和陆仁所说的有些出入。青州田楷那里并没有什么动静,但北海那里似乎有支万余人的部队正在前往北海。只是当时天太黑,斥候们不敢靠近,就火速回来禀报。”(ps:陆仁当时是记错顺序,所以会有这种结果。而北海的部队,是黄巾余党管亥)

郭喜道:“这么说来陆仁的军情并不确实?”

曹操道:“实不实先不去管他,北海和青州一路确实不可不防,前面九江边让不也曾带着五千人来援徐吗?就算陆仁是为了活命而说的谎,但他的观点却很可取的,就当他是给我提了个醒吧。”

郭嘉道:“主公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曹操道:“明日我会让元让和妙才各领五千人马,分别挡住北海和青州。我这里加快行军,尽快赶到徐州城下立起营寨,能一鼓作气打下徐州最好,打不下来也能和元让、妙才各自呼应,来援打援,就势围困徐州。”

次日,夏候兄弟分别带兵出发,而陆仁跟着曹操主力向徐州进发。当然,他被郭嘉“引荐”成功,成为郭嘉的书吏。

说是书吏,到更像是郭嘉的跟班小弟。郭嘉翻出几卷书扔给他,稍加指点就让他自己去看。好在这些隶书和繁体字陆仁勉强能看懂,到也省下郭嘉不少事,就是陆仁抓着毛笔写出来的字让郭嘉大感头痛。

两天后,曹操主力到达徐州,而这两天陆仁到是做出几件让众人掉眼镜的事来。怎么说呢?用衣食住行来解释吧。

衣——

陆仁身上的旧衣服本是老人送的,在成为书吏后郭嘉换过了一身给他。而令陆仁头痛的是裤子没有腰带扣,完全是靠长长的腰带绑在腰间数圈来固定,不方便不说还一点都不舒服。于是他自己缝了五个带扣上去,腰带只要一圈再打个活节就行。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可偏偏与郭嘉一起“放水”的时候显得远比郭嘉方便省时,郭嘉惊呀过后也跟着改成这样,然后曹军将领也跟风一并改,连曹操都不例外。等到士兵也开始改的时候,甚至出现诺大一个军营中到处是借针线的人的事。再就是改好的人平白多出一米多长的帛带(将领)或麻带(士卒)。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加装带扣的裤子既稳固又方便,还舒服得多。至少不会像原先那样,用力一扯裤子就会走光,还能省下不少布料。曹操暗下决心,仗打完之后就大力在领地内推广。军中几万人的腰带布料节省下来,那得多少钱啊!?

食——

陆仁这几天胃一点也不好过!行军中吃饭的事让他大呼受不了——他怎么样也没想到汉代居然没有锅!

汉代的煮食工具只有鼎和其他几种蒸煮工具,且不说鼎的沉重不好携带,这还是军中将领一级的人物才能享用的东西。而士卒们用的是一种大陶盆,到烧饭的时候,先用土堆出一个灶,然后放上陶盆,把水、粟米、菜扔里面一起煮,熟了就大家分着吃,至于味道那是可想而知的。

陆仁实在受不了,就问郭嘉要炒菜吃,闹得郭嘉瞪大眼睛反问他什么是炒菜。无奈之下陆仁只好自己动手,才发现从厨具到材料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最后想尽办法,用郭嘉自带的大豆挤出些豆油,行军时采集到的冬笋,再就是用竹片当锅铲,勉强在陶盆里炒出一道“笋炒肉”来。当时香气一飘,围观的士卒全都口水长流。陆仁自己对味道并不满意,可郭嘉却吃得眉飞色舞,风卷残云般清个底朝天。事后居然又板着脸,训斥陆仁说什么“君子远煲厨”之类的话,气得陆仁当场甩下一句话:“我可不是什么君子,也不想当君子!我是个真小人行了吧?还有,以后你郭大君子可别指望我再炒菜给你吃!”

结果呢,郭嘉的话让陆仁差点吐血:“你不是君子也不想做君子那就好办!等打完仗我会让人帮你把东西搞齐,你得好好炒上几个菜给我过过瘾。你是我的书吏,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我的下人,交待给你的差事可得办好!”

陆仁无语!他也没想到这郭嘉耍起无赖来会这样不要脸!只能叹气:“鬼才鬼才!我看是精得像鬼!”

住——

与其说是住,到不如说是坐更合适。汉代没有凳和椅,而陆仁不习惯跪坐,就用手边现成的木棍和麻带做了一个小折叠凳,吃饭看书的时候往那一放就是。起初没什么,中间有次曹操和众将在帐外议事,陆仁国为没资格参于本想走开,又觉得曹操坐地上不太好,就把凳子往曹操屁股下面一放,结果这凳子就归了曹操。理由很简单——坐与跪坐,哪个舒服?

行——

曹操在陆仁投奔后送了一匹马给他来代步,但就是这马让陆仁出尽风头……应该说是洋像。

陆仁个子不高,又不好意思踩士卒的背,所以每次上马都很要费很大力才能爬上去。好不容易爬上去,陆仁又不会骑马,笑话没少闹。最搞笑的一次,就是行进中打马跃过一个小壕坑,马是过去了,可陆仁却坐在了坑里。

为这事曹操差点抓狂,他再怎么样还打着为父报仇的名号,可众人嘻嘻哈哈的不是在打他耳光吗?

还好,就在曹操准备整辆车给陆仁的时候,陆仁也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就是只有马鞍没有马镫,双腿无处着力难以在马上掌握平衡。当然现做马镫是没戏,陆仁临时做了个代替品——不是多出许多麻腰带吗?挑出一根长度合适的打成一个环,两头先留下够放脚的小圈,中间则打成数个死节再固定到鞍上,成为一个麻制的马镫。这样一来虽说以陆仁的骑术想打马狂奔是不行,但上马和平时行进的平稳性有了保证,至少骑马的时候两条腿不会空悬着难受。

曹操看在眼里,暗中也制出一条试了一下,马上就明白这马镫的价值。只是大战在即,没时间去改进,只好先放下来日后再说。

这天清晨,曹营中一片缟素,曹操看着身后那面写着“报仇雪恨”的白布血字旗,扬鞭指向徐州……

第一百一十五回第10回 意决第9回 曹公赐侍第27回 等待中事第8回 盗版献策第五十六回第九回第五十九回第212回 挖墙角·续第232回 第二卷最终回(下)第110回 意外收获第51回 不知所谓第155回 初航趣事第112回 插足第135回 事初成第70回 上第30回 借人收人第1回 初到汉末第83回 惊略第八十四回第64回 错综复杂第89回 祸兮?福兮?第148回 狼窝小宴(下)第229回 下第116回 耀武扬威第27回 终收山蝠第35回 以杀求存第一百一十五回第162回 蝴蝶翼折第76回 许都暗流(下)第228回 下第24回 吸血山蝠(下)第六十四回第72回 外援内助第八十八回第14回 助人种稻第33回 歇斯底里第12回 急信第7回 再献一策(下)第二回第127回 计议第十八回第124回 和解之斗第一百六十四回第65回 回归正途第九十一回第221回 几误第222回 劝(上)第100回 男儿血性第56回 官复原职第7回 再献一策(下)第69回 各方心计第68回 欲去不能第50回 高大管家?第二百一十一回第178回 开始游荡第六十四回第225回 聚众第85回 谈利论弊第九十五回第227回 战备第34回 心有灵犀第168章 真正想忽悠的人(上)第118回 不见血的战场(上)第136回 一去一回第29回 乱世幽香第九十八回第128回 随缘?第三十二回第40回 貂蝉入府第九回第49回 里应第117回 再逃!第40回 东岸战事第226回 求恨(上)第三十九回第二百一十一回第二百零一回第56回 官复原职第22回 瓶子很罗嗦……第47回 追击刘备第1回 初到汉末第98回 失算白马第48回 意外第130回 两难第111回 海上大战(上)第四十八回第87回 天意?第14回 南北之况第214回 未见之的这是瓶子收集到的史料第21回 知敌第73回 计成八九第215回 铁碗热汤(上)第106回 求情……第117回 再逃!第76回 许都暗流(下)第74回 明暗交替第45回 命中注定?第169章 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