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彻夜深谈

读书的文士淡然自若,一边读一边还摇头晃脑,显然沉浸于书册之中,而旁边坐着的青年则一脸焦急,不停搓着自己袍服的下摆。

憋了一会儿后,那青年终于没忍住,说道:“大兄诚不该在刘牧兴兵之时出言立谏,如今得罪了刘牧,怎还安心读得下书?”

文士连看都不看青年,只淡淡说道:“我眼看刘牧即将行差踏错,我又岂能视而无睹,缄口不言?”

青年道:“兄长虽是为了社稷大义,然与刘牧之意相悖,眼下不得已投传告归,然忤逆了刘牧,更有蔡、张等人构陷佞幸,已是危在旦夕,岂不自虑?”

文士道:“刘牧温文雅士,断不会听信谗言。”

青年急眼道:“温文雅士?那黄生、鲁生又有何辜?不过酒后嘲笑刘景升欲僭听天子雅乐,便遭人告举收狱见诛。兄既与黄、鲁二人交好,此番有忤逆刘景升,开罪蔡瑁、张允等辈,岂得侥幸?”

“赵杀鸣、犊,仲尼回轮。今兄既不能法柳下惠和光同尘於内,则宜模范蠡迁化於外。坐而自绝於时,殆不可也!”

“依我之言,不如你我立刻启行,骤归安众,不,南下武陵、长沙暂时趋避,待大军北上有所进展之后,刘景升或会忘记兄长忤逆之事,届时再做打算。”

文士放下书册,深深看了自己的兄弟一眼,说道:“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我刘望之行事坦坦荡荡,无愧于心,何言趋之避之?”

青年眉头深皱,见劝之不动,只得长叹一口气,说道:“兄长为何固执如此啊!”

这对交谈的兄弟正是南阳郡安众县人刘望之与刘廙兄弟。

刘氏乃南阳大族,刘望之字彰嗣,在州里素有贤名,因而被刘表征辟为从事。

刘廙字恭嗣,其人亦有早慧,小小年纪就拜在司马徽堂下就学。

正在兄弟俩为了是否要远走避祸而争论时,他们赁居的小院外突然有人高声喊道:“刘二郎,在不在?”

刘廙听喊声有些熟悉,便出屋一看,果然柴扉外是平时关系不错的徐庶、石韬以及另几个陌生人。

刘廙道:“元直兄、广元兄,所来何事?”

徐庶道:“我等方从鱼梁洲回来,正要去我那陋居里再饮宴聚谈,顺道经过你这里,便唤你一声。”

刘廙正因为兄长之事烦闷,心想与友人喝会酒解解闷也好,便回屋与兄长说道:“兄长,徐元直唤我去饮酒。”

刘望之又埋头在经籍之间,只挥挥手道:“知道了,莫要贪杯。”

刘廙出了院门后才看仔细,见徐庶等人手中人人都拎着东西,大都是颜益拿来的东西,还有徐庶执意经过鱼市买的几尾鱼。

刘廙知道徐庶、石韬二人并不宽裕,因而好奇道:“二位兄长今日可是发了横财,竟如此奢靡?”

徐庶嘿嘿一笑道:“却不是发了横财,而是结交了良友。我来与你介绍一下,此为陈太丘之孙陈靖陈文琬,此为讨逆将军宗弟颜益颜公利,此为讨逆将军麾下军将李参李子承。”

刘廙虽见几人气度不凡,却没想到竟然如此大来头,忙不迭躬身与众人见礼。

来到徐庶赁居的屋子后,颜益才发现果然如徐庶所言是标准的陋居。

一整间屋子被隔成两半,各租给了一户人家,徐庶与石韬租下了其中一半。

内中到还算宽敞,只是并无什么装饰,以家徒四壁而言也差不了多少。

他们家更无什么专用的庖厨,只是在院落一角搭了个坡棚,放着炊具,还码放了些柴火。

石韬略有些不好意思道:“居所简陋,颜君、李君毋怪。”

颜益却浑不在意道:“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不错了,大军出征,一个帐篷里塞下十几人亦不足为奇,子承你说是也不是?”

李参点头道:“确乎,有时候累得随便找个地方坐下就能睡着,哪还能挑剔什么。”

徐庶尚好轻侠,对战阵杀伐之事颇感兴趣,但却一直没有亲身体验过,说道:“随讨逆将军杀敌想来既辛苦又酣畅!”

说道军旅之事,李三就来了精神,答道:“那是当然,每当将军点兵之时,众将人人争先,抢的便是那最为辛苦的差事。”

徐庶这便拉着李三问一些军中的细节,而陈靖虽然出身于文学之家,也任性好侠,不然也不会孤身闯荡天下,便与徐庶、李三凑在一起聊得热络。

而石韬则忙着招呼着颜益、刘廙并张罗吃食。

来到徐庶和石韬家中做客的一共有颜益、李三、刘廙和颜益的两个扈从,这许多人自然不可能在屋内坐开。

好在颜益早有打算,带来的羊排、鹿脯、炭火等物正适合炙烤,石韬随找了几根粗长的树枝在院落中架起一个烤架,准备露天饮宴。

如今已经是建安六年的三月上旬,若换算成阳历已经四月底,襄阳本地的天气正是春暖花开之时,仲春时节露天饮宴最是美妙不过。

不多时,院中烤架搭好,炭火燃起,被粗粗腌制过的羊排与鱼肉,还有腌腊好的鹿脯等物放上篝火炙烤,往四周散发出阵阵香气。

由于都是年轻人,彼此性格相投,便毋须什么繁文礼节,俱都围坐在篝火边的竹席之上,至于坐像也不再是正襟危坐,而是怎么舒服怎么来,箕坐者有之,盘腿者有之,斜倚者有之。

几片鹿脯,几杯米酒下肚,被暖洋洋的篝火一照,众人的心情自然而然就好了起来。

即便是先前为兄长之事而烦恼的刘廙,此刻也笑着与石韬说着话。

不过这世上之事总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徐庶好似想起了什么随口问道:“恭嗣,先前听向巨达言,汝兄劝谏不纳,投传告归了?”

刘廙叹了口气道:“是啊!吾兄犯颜强谏,为刘牧所不喜,眼下正在家中枯坐读书。”

徐庶往左右看了看,然后压低声音道:“那恭嗣为何不劝汝兄归家暂避,须知黄、鲁二生之事殷鉴不远也。”

刘廙道:“方才出门之前,我就立劝吾兄南下武陵暂避,可吾兄执意不肯,如之奈何?”

徐庶道:“哎!汝兄的气节吾等亦钦佩不已,不过此恐非智者当为啊!”

颜益在旁边静静听了一会,心想听司马徽、向朗、徐庶等人而言,这刘廙的兄长刘望之在本地素有贤名,虽然在族兄给的名录上,这兄弟二人都未有记载,不过族兄亦言让自己随意发挥,能招揽多少人就招揽多少人,反正多多益善。

他便说道:“恭嗣兄,汝兄既然如此雅好学问,我倒有一处所在,或许适合汝兄前往?”

刘廙疑惑道:“噢?却是什么所在?”

颜益便又开启王婆卖瓜模式,把六山学院之事吹了一通,把刘廙听得将信将疑。

这番吹嘘徐庶先前就在庞德公家听过一边,此刻也十分热情地帮颜益打边鼓,说什么庞德公、司马徽、崔钧等人都对这六山学院十分看好。

刘廙思索了一番后,觉得请其兄去游访一番交流下学问这个理由倒也充分,以兄长对钻研学问的认真劲儿来说,或许能答应也未可知。

刘廙道:“谢过颜君指点,待我回去后再劝一劝兄长,若是兄长答应,我倒也想一起去常山看看。”

颜益笑道:“那自是最好不过,族兄尝言若有俊彦北上,他必出城十里相迎,若如徐君、石君、刘君等佳士前往,怕不得出二十里相迎呢!”

若说在去年之前,在荆州提起颜良的名字,怕是十个人里都不会找到一个认识的。

不过因着官渡一役,颜良的表现实在太过出彩,各种消息纷纷扬扬传播出来,遂让颜良名声大噪。

加上刘表作为袁绍名义上的盟友,在荆州本地的宣传口径自然也是倾向于美化袁绍而恶曹操,颜良作为袁绍手下首屈一指的大将,自然也收获了不少粉丝。

所以颜益此来,报出讨逆将军的名头之后,倒是得了不少助益。

颜益更借着饮宴之机,把颜良来到常山短短数月,整肃兵备,广开屯田,接连击败黑山贼等事拿出来佐酒,很是博得了这些年轻人的称赞。

徐庶在听闻颜良以千数之兵,在甘陶水畔背水一战,击败张燕数倍黑山贼之事后,不由以竹箸击打着陶碗道:“快哉!快哉!讨逆将军用兵如有神助,黑山之贼如冰消瓦解也!”

颜益亦拊掌道:“然也,这黑山之患势必先要彻底解除,使得八百里大山之中再不成为歹徒啸聚,百姓避走之地,以我常山之势,不出三年,可全其功。”

陈靖在汝南是接触过刘辟、龚都等黄巾余党的,虽然刘辟、龚都等人兴兵攻打曹操,然陈靖对他们的好感也十分有限。

因为陈靖不止一次看到刘、龚等人手下的兵马鱼肉乡里为非作歹,他曾去劝说过,但也并无作用。

恰好前些时日曹操发兵南下,刘备、刘辟、龚都等松散的联军毫无还手之力,所以陈靖才觉得在汝南待下去也毫无意义,遂来到局势更为稳定的荆州游历行走。

也正是因为对这些黄巾余党的了解,陈靖道:“彼辈贼人遇有战机便如虎狼而出,遇到挫折便蛰伏起来,恐怕彻底平灭非是易事。”

颜益道:“文琬兄所言甚是,尤其茫茫黑山地形复杂,更增剿灭难度,不过我常山此次平灭贼患之意甚坚,目前已经联络赵国、中山等地封锁黑山贼人从外部获得粮秣物资补给的通道,逼迫黑山贼人只能放手一搏。”

“族兄曾言其与只会破坏的贼人势不两立,必欲除之而后快,有他在常山一日,便会与贼人战斗一日,直至彻底剿灭为止。”

徐庶赞道:“颜府君豪情可嘉,此些贼人啸聚十余年,也该是有人来对他们下狠手了!”

颜益笑道:“朝廷先前对贼人太过宽纵了,杀人放火抄掠郡县之后,上封表文愿意臣属,朝廷就委之以印绶,授之以官爵。然而这些贼人仍旧贼性不改,不服朝廷统治,在地方上为所欲为,实际与割据无异。”

“可惜这一次贼人再不会碰到这么好的事情,我常山势必把贼人打得四分五裂,彻底不能为乱为止。”

不管哪个时代,年轻人总是热血澎湃,最易为各种英雄事迹影响,最喜欢那些豪迈的言论。

几人谈论之间便为远在数千里外的颜良出谋划策,当如何如何应对黑山贼,又如何如何事后治理,不使贼患重现等等。

颜益在其中巧妙引导,顺便还把发生在常山的比武大会、足球比赛、盐铁酒专卖权唱卖等新鲜事情拿出来以为谈资,听得众人兴致盎然,大呼精彩。

饮到痛快之时,徐庶更拔剑出鞘道:“今日畅快之极,我当以剑为诸君助兴!”说罢便在院中为众人舞起了剑来。

别看徐庶一身士人打扮,但当年也是个混迹街头的轻侠少年,舞起剑来有模有样,进退之间颇有法度。

而陈靖亦兴致高昂,喊道:“元直一人舞剑,毋乃太过孤单乎?且让我来相陪!”然后也拔出剑与徐庶假模假样地放对了起来。

二人虽然饮了酒,但手上都有分寸,倒不虞会误伤了对方。

篝火旁的颜益、石韬、刘廙见二人你攻我守,斗得精彩纷呈,频频拊掌大声叫好。

倒是李三与另两名扈从对这等花拳绣腿的剑舞一点儿都不感冒,在他们看来,手持兵刃便当与敌人直来直去你死我活,哪里会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动作。

肉吃完,酒喝完,闹也闹够了之后,徐庶言要与众人抵足而眠继续叙谈。

颜益痛快地答应了下来,不过却把李三等人放回了南安舍,言那边不可无人看顾。

小年轻刘廙也被徐庶、石韬劝了下来,最后五个人在屋内并排而睡,把两张床榻睡成了个大通铺的样子,虽有些拥挤,但倒也甘之如饴。

虽然几人都扬言要彻夜深谈,不过因为都酒足饭饱,说着说着便有气无力起来。

不知谁人最先发出了第一声鼾声,然后或高或低的鼾声便此起彼伏。

或许,这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彻夜深谈吧!

PS:廙兄望之,有名於世,荆州牧刘表辟为从事。而其友二人,皆以谗毁,为表所诛。望之又以正谏不合,投传告归。廙谓望之曰:“赵杀鸣、犊,仲尼回轮。今兄既不能法柳下惠和光同尘於内,则宜模范蠡迁化於外。坐而自绝於时,殆不可也!”望之不从,寻复见害。

第510章 自家子侄第519章 不间断配合第190章 于禁之毅重第123章 平丘码头第383章 黄花岗之变第331章 间客第118章 顺势而为狐假虎威第207章 思乡少年第176章 处罚与送别第118章 顺势而为狐假虎威第525章 天津港建设计划第2章 死了又死第1章 造化弄人第325章 铁官令赵叡第390章 围点打援第469章 功高难赏第464章 送上门的小美人第71章 人心似老二第21章 油滑的从弟第232章 张甄氏的小心思第145章 断其归路第497章 伏兵连环第126章 南海陈行之第143章 血战长垣第519章 不间断配合第158章 奉孝献策第257章 纯金奖牌第399章 杀光常山兵第84章 构陷得逞第138章 将军之虑有三第353章 水镜先生第293章 徐州神医第430章 来战第134章 箪食壶浆居安思危第446章 殊死一搏第132章 印与鉴第276章 足球比赛第581章 “刺”客?第282章 事后处置第238章 盖有非常之法也第117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234章 王女刘绫第497章 伏兵连环第339章 杜令君第594章 吐槽大会第65章 工师之子第10章 骄傲的公羊儿第451章 交际花成就达成第499章 庞统的条陈第121章 为何是乌巢?第574章 韩侯岭第191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5章 曲意逢迎第170章 目标鄄城第173章 克定鄄城第64章 谁在设谋害我?第302章 人才难觅第189章 解救目标任务第39章 血肉泥沼第587章 勾搭与矜持第196章 哀兵必胜第503章 制衡再制衡第258章 神射手第374章 久违的贼袭第410章 诱之以利第253章 杀贼讨逆第282章 事后处置第173章 克定鄄城第384章 进山第29章 黎阳来使鼻孔朝天第328章 暗通款曲第89章 “从心”所欲第515章 装备优势第231章 辛毗对策第598章 嘱托第164章 贫寒少年发迹史第98章 朝廷来使第206章 游说第208章 刺客侯第386章 虎尾寨第595章 腊日第333章 读书牧羊儿第281章 颜良的怒火第243章 执子之手第565章 夸夸群第573章 商队第172章 里应外合之策第200章 痛斥郭图第19章 城下攻防第99章 来自江东的意外消息第189章 解救目标任务第584章 脾气古怪的医者第555章 学术理念之争第573章 商队第78章 孝子毕轨第513章 统一阵线第589章 司马懿入毂第113章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第477章 主导权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