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众谋齐筹破敌策

弩箭向来就是战场上的最强利器,始皇赢政当年就是依靠大秦弩骑纵横大漠,横扫六国,比之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还要有过之。

更何况,此刻纪灵遇上的乃是连弩,就连兵骑(ji)都不敢与之争锋的连弩,纪灵的步卒,如何能够抵挡。

精良的战甲?也不看看战场上一支支射穿将士身体的弩箭,那皮甲有何用途?

盾牌?看看敌军盾牌上的一个个洞,就清楚了。

纪灵几乎要崩溃了,密密麻麻的弩箭夺走了一个个士卒的性命,他们都死在了冲锋线上,在刀未染血的情况下,就不甘的牺牲了。

纪灵此刻后悔极了,后悔自己为什么在遇到孙灿的时候,没有选择撤退。后悔自己选择了与孙灿交锋,早知道如此,他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内避开孙灿。

可是,如今后悔已经晚了,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此刻他除了前进外,已经别无他法。

他作出了一个决定,一个看起来十分正确,又将给他带来残酷现实的决定。

那就是人海战术,士卒们前仆后继,捡起地上战友的尸体,并用自己的身躯形成了两层箭盾,冒着箭雨涌向连弩士兵,距离越来越近,伤亡也趁直线上身,终于付出了逾千人的代价冲到了,离第三阵不远的地方。

站在高台上的孙灿自信的笑了笑,传令旗再度挥舞了起来。下达了命令“赵云撤退!高顺顶上。”

被孙灿隐藏在中军的奇兵“陷阵营”顿时发挥可奇效。在见对方撤退,满以为可以松口气的时候。

“陷阵营”这把无双的尖刀,顿时将纪灵军这把被射的千穿百孔的利剑给予了今天第二次终生难忘的记忆。

“陷阵营”在高顺的带领下,杀入了纪灵军中,那默契的配合、勇悍的力量、不畏生死的神情,犹如死神一般,不断的收割着对手的性命。

纪灵大惊,急忙再聚集了一队士兵,准备反击。

孙灿冷冷一笑,又舞了几下令旗。

后军的华雄带着百兵樊氏骑兵,杀向了纪灵,那刚刚聚集的顿时被击散,高顺立刻带兵杀到。

纪灵几已无力组织反击,因此,他一有反击的意图,在高台上的孙灿势必会在第一时间发现。

樊氏骑兵也孙灿的在指令下立刻将纪灵刚刚聚集的士卒击散,再由高顺的陷阵营继续一面倒的屠杀。、

孙灿嘴角渐渐露出了胜利的笑容,纪灵仅是个一般将才,并没有能力将麾下所有将士指挥的如臂使指。

孙灿决定再次发动攻击,传令旗连环挥洒,将令频频传出。高顺拖住纪灵,赵云协助第一阵张飞军歼敌,徐晃则负责正面压制,张辽、樊武撤离双翼分别绕至对方尾部杀去。

万事皆有正反两面,有强就必有弱。

“锥形之阵”阵前强若钢锥,可阵尾却弱如老虎!确实是老虎,只不过这老虎是纸的,人数虽多,却无章法。

鹤翼之阵顿时变化为蛇蟠阵势。

蛇蟠阵有如蛇蟠,风为蛇蟠,附天成形,势能围绕,性能屈伸。四奇之中,与虎为邻,后变常山,首尾相困。是一种可以以少围多的阵形。

同时也是诸葛武侯八阵当中的一阵,刘华摘自明代的《八阵图》传授于孙灿,其中阵阵玄妙,共分为九张阵图即八阵总图、天覆阵图、地载阵图、龙飞阵图,虎翼阵图、风扬阵图、云垂阵图、鸟翔阵图、蛇蟠阵图。

八阵图可以无穷地组合变化,八阵可以合为一阵,以六十四阵作八卦变化,推而演之,大阵套小阵,统一号令,随机应变,让人眼花缭乱,不知天南地北。

据传此阵法由太古风后所创,后至战国时期孙膑手中发扬光大,并加以改进,诸葛亮又以孙膑改进的八阵图,加以修饰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武侯八阵。后来,几次易手改进。传至明代刘伯温之手,刘伯温在武侯八阵上,再弥补其中的不足,将八阵图的功效再度增加。

孙灿得到的正是刘伯温传下最完善的八阵图,虽然他只能一阵阵使用,不能将八阵图作到融会贯通,但以次神阵对付纪灵却是绰绰有余。

蛇蟠阵将纪灵包围了起来,张辽、樊武顿时成了进攻的蛇头,在纪灵后方适宜虐杀,高顺军却反成了灵动的蛇尾,将纪灵死死的缠住。张飞、徐晃、赵云三人转攻为守,成为蛇腹将对方困在阵中。

当纪灵醒悟过来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的后方已经乱成一团,根本无法指挥了。眼下的形势,根本就容不得他再多想,他不可能突破高顺的陷阵营,擒得孙灿。再呆下去必然会全军覆没。当机立断,下令撤退。

孙灿看破了纪灵的意图,立刻发出了全军追击的命令。

纪灵军本就因为指挥不当,被人包围而导致于士气低下。如今又面对对方的全军攻击,哪里还支撑的住,纷纷溃逃。

两军混战,从正午战至午夜,追敌八十余里,一直抵达淮河之畔。

此战,孙灿大军杀敌无数,葛坡上尸横片野,鲜血染红了葛坡上的每寸土地。敌人的伤亡人数高达五千余,收降兵过万,其余逃跑者不可计数。

孙灿军也付出了三千将士的性命,不过,这些伤亡和得到的利益相比却是大大的值了。

如果不打这么一战,那么孙灿军和袁术军的实力比是二万五千对五万。他们之见的差距是两倍,袁术军要多上二万五千军士。

可是如今他们之间的差距,减少到了一万,大大的增加了孙灿军的胜算。

当天,孙灿军大摆宴席,犒赏三军,庆贺这得来不易的胜利。

宴席过后,孙灿召集了麾下三大谋士,商议破敌之策。

孙灿开口道:“袁术小儿,胆小如鼠,若得知两路大军已被我军击溃,势必会生退兵之念,诸位有何办法留住他,不让他离去?”

荀彧笑道:“此法甚易。先传令下去,说我军今日大胜,伤亡人数,才不到两千。随后,在秘密的透露消息说我军今日苦战,伤亡五千,重伤一万,军中只有不足一万将士可以参战。

袁术向来自大,若他得到这两则消息,一定是认为第一条是我军虚张声势谎报事实战况,意图不战而胜。第二条,才是真实的消息。以三倍兵力对战,相信袁术应该不会愿意撤退。”

郭嘉也笑着说道:“袁术好颜面,主公多次让其难堪,今日又连破他两路大军,其对主公一定是恨之入骨。只要主公修书一封,信中写尽羞辱之言,袁术听后必然大怒,定会不顾一切来于我将交战。”

刘华综合两人想法,突然生得一计,说道:“吾有一法,可大破敌军。”

孙灿喜道:“亚父,快快道来。”

刘华道:“袁术不但自大,好颜面,还胆小怕死,我军可以先用文若、奉孝之策,将袁术引至汝南腹地,然后在视敌以强,在阵战之上,斩其猛将、破其军队,让他对我军产生畏惧的心态。在遣骑军骚扰其粮道,时间一久,袁术军心势必不稳,从而撤军。对方在撤军时,必然要过淮河,到时候……嘿嘿……我军哪有不胜之理。”

刘华的话虽然没有说全,但是在座的都是智谋过人之士,怎能听不出刘华的弦外之音。

郭嘉抚掌大赞:“子静先生此法甚妙,但如果在加以流言,说皖城太守张勋意图谋反,窥机谋取寿春。那么如此一来,袁术前不能胜,后又担心寿春安危,一定会在短时间内找借口撤退。”

WWW ☢тTk án ☢c o

加上郭嘉这么一补充,刘华的计策更加的完美无缺。

孙灿大笑:“能得诸公相助,实在是孙灿之福。”随即道:“在施行计划之前我们还可以在袁术头上烧把火。”

慎阳县。

此刻,袁术已经得到纪灵军和桥蕤军被击溃的事情,“饭桶、饭桶,人人都是只知道吃饭的饭桶。四万大军竟然被对方两万多人击败,真羞煞我也。”

袁术将所有失败都归功于纪灵和桥蕤的无能,完全没有意思到是自己的战略出了差错。明明可以以七万战两万五的,可他偏偏来个分兵三路,给了孙灿一个逐个击破的机会。

帐下孙策不屑的撇撇嘴,显然对袁术的行为感到不耻。

其余将领各个都不再说话,不敢在这个时候触动袁术的不快。

谋士杨弘说道:“主公,如今敌方军势不明,有说敌军有二万余士卒,也有的说敌军仅一万士卒。在不明敌势之前,还是勿要妄动的好。”

袁术心底有些骇然,七万大军已经去了四万,此刻他早已萌生退意,只是觉得颜面有些放不下,不好事先提出。陈震的方法正好和他的意思,刚想答应下来,就听帐外有人道:“大人,方才有一人在军营外射了一封书函,扬言乃孙灿写给大人的信。”

袁术让人进来,呈上书函,拆缄而观,书函上写道:“灿自关外得拜君颜,虽各天一方,但也知汝是一皆无能莽夫。今汝无故抢我粮草,犯我郡县,是为不仁。汝叔父袁隗被诛,却不思报仇,是为不孝。先前扣孙坚粮食,使其险些散命,坏伐董大计,是为不忠。汝因和刘表不和,唆使孙坚伐刘,使得孙坚身亡,是为不义。三路起兵,犯兵家之大忌,是为不智。如此,不仁、不义、不忠、不孝更兼不智之人,安有颜面存活于世,若灿是汝,早就羞愧引颈自缢,以谢天下。”

袁术看后,大骂:“孙子羽,你欺人太甚,来人,兵发汝南,传令下去不破汝南,势不回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对阵第三十四章 蒙汗药第八章 歃血为誓第五章 龟山遇匪第二十六章 诡异的举动第一章 莫名遭算计第六章 赤兔之悲第七章 “虎痴”许褚第五章 街头遇刺第十二章 庞统毒计第二十八章 偶遇卧龙第二十五章 反客为主第二十八章 扬名契机第二十章 战前的阴谋第六十一章 枪挑文丑第四章 猎场狩猎第二十四章 妾拟将身嫁与第四十一章 衅发萧墙(完)第四十一章 瓮中之鳖第三十一章 爱才如命第三十四章 水淹秣陵第七十五章 用间第二十章 意外偶遇第七十七章 劝慰第三十一章 大破敌军第十三章 恐吓刘辩第二章 孙子羽一打宛城第二章 太史子义第十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二十三章 营外示威第二章 太史子义第十章 兵临城下第十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三十章 谋算张让第三十三章 士气高昂作品相关 刘备的性格(转载)第十四章 伏兵六路破张绣第二章 算计蔡冒第四章 知己离别第十章 众谋齐筹破敌策第二十三章 义气高顺第六章 张飞遇险第十六章 论战第六十二章 出征第十九章 子静往事第九章 妙取棠邑第八十一章 许都血战第十三章 助曹刺董第二十章 万人之敌第二十四章 奸臣诛服第七十章 棋逢对手第三十章 陆逊之谋第十七章 再起征程第三十二章 绑架徐庶第十章 皇宫杀劫第三十二章 望景楼大火(上)第八十七章 谁诱谁?第二章 势如破竹第六十章 智取许都第十七章 零陵刘巴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绍第七章 徐州陈登第十七章 案情突破第十七章 案情突破第四十章 一线生机第二十四章 奸臣诛服第二十八章 神秘青年第二十四章 妾拟将身嫁与第九章 告之圣上第五十二章 赠君宝马第三十九章 衅发萧墙(一)第二章 太史子义第十三章 恐吓刘辩第八章 歃血为誓第二章 太史子义第十章 施以宫刑第一章 兵发宛城第十一章 少女怀春第二章 起义伐董第四十三章 无双猛士(二)作品相关 智勇兼备的徐晃第一章 凯旋回朝第一百一十三章 淮河之畔第三十章 三个任务第十二章 赐剑赤宵第四十四章 江淮水军(完)第二十四章 郭奉孝智说张鲁第二十九章 无赖密探第四十二章 分析袁曹之战第十九章 淮南霸主第二十九章 吴郡陆逊第三章 战机出现第三章 伐交之策第四章 混乱的起点第三章 三国名言第三章 伐交之策第二十三章 义气高顺第六章 皇帝来临第三十一章 死战到底第五十一章 事态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