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孙灿认父

宛郡城外。

“爹、娘”孙灿在宛郡已经得知了父母在洛阳所发生的事情,知道孙哲和李氏在这个时候到达宛郡界外,并早早的在此地等候,见到阔别三年的父母,心中的欢喜全部都写在脸上,不言而喻。

李氏绕过孙哲先一步来到孙灿的跟前,细细的打量着他,欣喜的说道:“三年不见,灿儿长高了,也长壮了,已经是一个响当当的好男儿了。”她的语气里充满了骄傲、欣喜、宽慰还有自豪。

李氏说的确实不错。三年了,孙灿已非原先离开洛阳时的那个一脸稚气的青年,二十岁的他已经在宛城这块磨刀石的磨砺下,越发成熟,稳重。在处理政务等一切事情上都有了十足的长进。

充满朝气,活跃的脸旁无时无刻不给身旁的人带来开心以及希望。

孙哲见孙灿如此,实在是想不到以前让他头痛的顽劣儿童,会有今日的成就,会让自己如此的满意,不由生出一股悲壮的心情,感慨道:“年轻就是一切,就有无穷的可能。灿儿的变化实在让为父欣慰。”

孙灿心知父亲有些心灰意冷,劝道:“惜日姜子牙八旬之龄且不服老,父亲大人才年过半百,怎能称老?”

孙哲苦涩的说道:“为父为国操劳了半身,可叹能力有限。纵然呕心沥血,可大汉依旧是民不聊生,百姓依旧无法安居乐业。朝中奸臣当道,陛下宠信赵忠、蹇硕,纵容何进为患,使得吏治不整、国无宁日。为父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昏暗腐败,厌倦了世俗的争斗。明哲保身,过些清谈的日子!”

孙灿有些沉重的点了点头,所谓“知子若父”,但是孩子何尝不清楚父亲的想法,如果不是刘宏的无能、护短,伤透了他的心,他又怎么会离开朝廷,放弃他那治国救民的想法。

见气氛有些沉重,李氏立刻就转移了话题,说道:“灿儿,带我们去见见宛城的繁华,据说大汉所有太守中,就属于宛城的政绩最为出色,上交的钱粮最多。”

孙灿见母亲转移了话题,立刻夸口道:“好啊,父亲、母亲,不是孩儿吹捧,宛城在孩儿的治理下,无论是经济还是别的什么方面都有了实质性的发展。虽不敢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但近半年来,已经没有遇上任何偷窃行为的案件。”

一家三人进入了宛城,孙哲见来来往往的行人,不由叹道:“恐怕现在的洛阳,还没有这宛郡热闹了吧?”他说的有几分欣慰,也有几分伤感。

孙灿清楚,欣慰是因为他的缘故,而伤感就是感叹大汉王朝的没落,心中也不由自主的想道:“大汉真的要亡了吗?师傅口中的天下大乱真的就要来临?那么我在以后将会扮演个什么角色?”

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府衙。

孙灿将府衙内的顾雍、虞翻、许靖介绍给了孙哲。

孙哲见三人各个年不过三十,心中更是感慨万分,想要:“以后的天下就是他们这些年轻人的了,我们老一辈是该退下享清福了。”

“父亲,你有什么打算?不如就在宛郡住下吧?这里气候好,景色也佳,人多热闹,孩儿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将父亲请教。”孙灿带着孙哲在宛城转了一圈后,就回到了自己的府邸,并且想将孙哲留在宛城,以敬孝道。

岂料孙哲开口就拒绝了孙灿的提议,说道:“为父只想过些清净的日子,宛郡并不适合。荆州境内的葫芦口不错,那里有我们孙家的祖屋,当年你爷爷就是在那里隐居的。为父也是在那里长大,正是隐居的好地方。灿儿,你就别在劝了……到是你,为父有些担心。”

孙灿大大咧咧的说道:“孩儿就不劳爹爹担心了。孩儿的武艺不差,又有张飞等大将相扶,谁人敢将我怎么样?”说着,他还将含光剑拔出来,挥舞了两下,表示自己的武艺高强,让他爹娘放心。

不过,孙哲不但没有放心,反而更加担忧了,他知道自己这孩儿的人品正直,不会干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虽说年已二十,但是还有着一颗赤子之心。唯一让他担忧的就是孙灿的好强。要不就不做,要做就做最好,可是,事事如棋,变化多端,岂能样样事情都能做到最好的?

突然,他的目光被含光剑吸引住了,顿时留意到了孙灿腰间的剑鞘,疑惑的问道:“灿儿,这剑鞘怎么来的,为父当年找了洛阳的所有匠师,都无一人可以造出此剑的剑鞘,这合适的剑鞘从哪来的?”

他并非喜欢剑,也不会去注意别人身上的剑,因此,一直以来,他并没有在意孙灿的配剑,以为是一把寻常的宝剑,不是那没有剑鞘的含光剑。此刻,见自己费了万苦都没有打造成功的剑鞘,突然出现在他的眼前,实在有些奇怪就忍不住问了一句。

孙灿随后道:“这剑鞘是师傅送给我的,刚好试用,大小竟完全一致。”说到这里,孙灿自己也很是疑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孙哲接过了剑和剑鞘,对比了一番,寻思道:“剑和剑鞘之间无任何缝隙,剑柄上的花纹和剑鞘上的花纹,也一般无二,显然不是巧合。子静兄在荆州新野,而我和梦儿当年在荆州新野不远的白河遇险,这也太巧了些。”(全文字小說閱讀,盡在.1.(1..文.學網)

当即让孙灿说说和刘华结识的经过。

孙灿早就有些怀疑这件和剑鞘本来就是一起的,不过,他不是一个为了一点小事情就刨根问底的人,见刘华不愿说也就没有问。现在见父亲问起来立刻将自己和刘华结识的经过说了一遍。

孙哲暗想:“子静兄,很可能是当年救我夫妇的大恩人。他为人师表,才华过人,灿儿有今日离不开他多年的教诲。子静兄膝下无子,不如……”

想到这里,他问道:“灿儿,你对刘先生有什么看法?”

孙灿如实道:“师傅智慧过人,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所有事情他都会上一二,为人也相当的清廉,是个品德、才智兼优的世外高人,孩儿对其,好生佩服。”

“那就好。”孙哲莫名其妙的说了一句,然后就让人去请刘华过来。

刘华就在府衙办公,等到相召,就立刻赶来。不到片刻,就来到了孙灿他们面前。

孙哲相互行了拜见礼,开门见山的说道:“子静兄,这把剑应该是你吧,想必在很久以前,白河之畔,相救我夫妇二人的也是子静兄喽。”

刘华也不辩解,说道:“确实有这么一会事,那不过适逢其会,碰巧而已。”他当然不能说是无心,也不能说自己什么也不知道,索性就大方的承认了下来。

孙哲夫妇一起跪地,拜道:“当年不是子静兄的大恩,我们夫妇早已经命丧黄泉。别说是否能在这里相聚,就连灿儿也无法出生。”

刘华扶起了孙哲,笑道:“我不说明,就是怕今日的尴尬,博渊兄大可不必如此。若华当年救子静夫妇,为求这一拜的话,当年我就不会离去了。”

孙哲道:“子静兄,在下有一请求,还望答应。”

“请说。”刘华淡淡笑道。

孙哲看了一眼孙灿,说道:“哲已经看透官场,如今只想归隐田园,不问世事。但惟有犬子灿放心不下,还望子静兄代我管教于他。”

刘华很自然的说道:“灿儿既是我徒,对他进行教育本是份内之事。”

孙哲道:“子静兄误会了,哲的意思是让灿儿拜你为义父,以父亲的身份代为管教,若灿儿日后有子,可过继一个冠以刘姓,以便刘家香火不断。”

孙灿听了深情的望着孙哲,“父亲终究放心不下我,怕我出了什么意外。无论任何,我也不能再让父亲操心。”他暗自在心中想道。

刘华听了大为动心,他在意的不是香火断不断,在后世根本就没有这个观念。他知道孙灿是个非常有主见,有潜力的人。以师傅的身份教育,终究没有父亲来的实在。何况,经过多年的相处,潜意识里,他早就将孙灿看成是他的孩子了。

孙灿对刘华也非常喜欢,他有今天绝对离不开刘华的教诲,他本就是重情之人,一直都待这位启蒙恩师,犹如父亲一般,今日孙哲将话说道了台面上,也就不在犹豫,跪地对刘华磕上三个头,道:“亚父在上,受孩儿三拜。”

“好……好……好……起来,起来说话。”刘华连说的三声好,足见他此刻畅快的心情。

三天后,孙哲就和李氏离开了宛城,去过平静的田园生活。

这天,张飞突然兴致高昂的来找孙灿,说道:“将军,将军,今天天气极好,是狩猎的最佳日子。南阳郡内的野味非常的多,不如我们外出狩猎如何?”

第四十八章 擒贼擒王(一)第二十四章 郭奉孝智说张鲁第四十八章 奇袭粮道第三十八章 平定荆州第十二章 在见貂禅 少帝遗书第十章 皇宫杀劫第五章 孙灿认父第三章 伐交之策第六十一章 枪挑文丑第十七章 案情突破第三十六章 驱狼吞虎第二十六章 急转直下第七章 觅活路于死境之中第八十九章 出路囊中藏第二十六章 诡异的举动第四十九章 延津血战第一章 何去何从第八章 胆大包天第十九章 子静往事第八章 一次赌博第九章 亚父的教诲第九十二章 底牌初露第二十八章 神秘青年第十七章 再起征程第十二章 绝世宝剑第四章 猎场狩猎第十一章 皇子伴读第一百一十一章 对阵第八十九章 出路囊中藏第三十八章 遭遇血战第五十章 司马仲达第三十章 谋算张让第七章 “虎痴”许褚第六十三章 仇第九章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第七十四章 利嘴如枪第三十三章 荆州落陷第三十九章 壮哉!周幼平第十三章 终得广陵第二章 孙子羽一打宛城第二十一章 天生坐才第二章 曹、孙对策第十九章 是胜是败第四十章 战后琐事第七十一章 初战告捷第四十三章 无双猛士(二)第十八章 偶遇奇人第十九章 是胜是败第一章 江东世族第十九章 携美而行第十二章 交锋的前期第四十三章 无双猛士(二)第十四章 行动诡异第三十六章 权谋之术(完)第十一章 功败垂成第五章 猎场比武第九章 携美外出第十一章 探得真相?第二十五章 计中还有计第二十五章 计中还有计第四十章 衅发萧墙(二)第三十一章 爱才如命第六章 孙子羽三打宛城第八章 校尉蹇硕第五十六章 大将军第三十六章 甘宁计破黄祖第四十一章 瓮中之鳖第十五章 北方战事第二十六章 诡异的举动第六章 皇帝来临第四十章 战后琐事第九十八章 撤退中的伏击(一)第九章 孙灿一气袁本初(上)第十三章 江东孙家第十六章 一统淮南序章 第二章 遇贼第十四章 挥军南下第四十三章 江淮水军(一)第三章 拜师风波第八章 歃血为誓第三章 伐交之策第二十章 万人之敌第二章 势如破竹第三十八章 遭遇血战第十八章 强豪世族的妙用第三十章 三个任务第二十八章 义结金兰第三十三章 荆州落陷第十四章 全军归降第十三章 真凶是谁?第二十九章 连战连捷第二十一章 客栈定计第三十一章 受教(完)第十九章 探得机密第十七章 零陵刘巴第十四章 挥军南下第十五章 绝色佳人第七章 徐州陈登第二十四章 关张大战 惺惺相吸第五十二章 赠君宝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