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风云涌动(三)

“明公,如此默默无为,恐让世人小觑。”沮授虽然同意袁绍的大方略,但在小细节上,又谏言道:“不若如马家一般,出兵冀州,佯装勤王救驾,纵然只是做戏,却也可让世人晓得主公忠君爱国之意......”

“然!公与所言有理。”袁绍静静思索了片刻,才做出了抉择:“高干!”

“某在!”

“令你率一万轻骑出兵河内,打出勤王救驾的名头,若河内郡守张杨放尔过去,则见机行事。若张杨不放尔等过去,哼哼.......你可知道该如何做?”

“属下明白。”高干领命而去,身为袁绍外甥的他,岂能不知道袁绍这手儿假道伐虢之计?

厅内众谋士此时才惊醒过来,纷纷赞贺袁绍。而袁绍信然跪坐在正座上,才舒服地眯起了眼睛,尽显贵族慵懒之风姿。

可袁绍如此舒坦,却有一人竟涕泪长流。

平原县衙当中,刘备负手立于台阶之上,仰望着天上的明月。一滴英雄泪,不知何时已滑落在了脸庞。

“兄长何故如此感伤?”关羽自认为自己不是心细之人,然刘备此刻的情绪,竟让关羽这样一位铁血之人也有了触动。

刘备喟然长叹,自将张种抚慰山东,求助群雄的事迹说与了关羽、张飞二人——如刘备只是一介平原县县令的身份,还不够格接到朝廷的诏书。

“哥哥,这,这……”听完刘备声泪俱下的诉说,张飞竟浑身激动起来,其兴奋之意,溢于言表:“如此这不正好?哥哥心中记挂汉室,关东群雄若是再度联盟,则某等三人,又有建功立业之机啊!”

然心高气傲但腹有智略的关羽此刻却默然无语,开口打灭了张飞不切实际的幻想:“三弟,平原郡不过两千兵马,且各大诸侯早已非比从前,心怀鬼胎。此次张种抚慰山东,恐怕会失望而归。估计也就是因此,兄长才会深夜长叹.......”

不错,刘备此时无名无望,在天下群雄当中,更是如一粒微尘般毫不显眼。更可悲的是,如关羽所说,刘备此时手下不过两千兵马,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壮志难酬,如此境遇,怎能不让英雄落泪?

“哥哥,既然如此,那某等就便舍了这县令之职。纵然只有两千兵马,也能杀他个够本儿!”张飞绝不是演义当中那种鲁莽无谋之人,相反,他不仅有勇有谋,更是属于那种大智若愚的人。如同此时,他虽然心绪气愤,却仍能一语说出关键之处。

本来嘛,人生就是快意恩仇,战死沙场。刘备此时纠结的,不过是不能匡扶汉室罢了,而张飞却直接说出了解决办法,虽然不甚完美,但绝不负英雄之志。这一点,刘备和关羽都不如张飞那种直线条犀利的思维。

然而刘备似乎没有心情回答张飞,双眼仰望着幽州着天上的星辰,似乎在寻找那暗淡的汉室帝星。

“兄长,三弟所言,可有决断?”关羽问询刘备,渴望得到刘备确认的回答。

刘备此时可能已然平复好情绪,深叹一口气说道:“汉室倾颓,诸侯纷乱。此正是某等匡扶社稷之时,某身为汉室宗亲,岂可置身事外?纵然天下不知有备,备亦当粉身碎骨相报!”

“兄长(大哥)所言极是,某定当追随左右!”关羽、张飞同时言道,他们追随刘备的原因,不正是因为刘备这份心怀天下的忠义吗?

不过,随后刘备又是喟叹一句,谨慎说道:“三弟所言,虽合我意,然只是莽夫之举。平原无兵,备准备去公孙大人那里相借几千人马.......北海孔融、徐州陶谦,也是忠君爱国之人,备借到或借不到,自当戮力为国!”

关羽与张飞听后,对视一眼,不禁感叹刘备的忠义有谋,对刘备的追随之意,更加坚定。因为,他们为忠义走到一起,便不会半途而废。

然片刻之后,刘备似乎又想起什么一般,开口向关羽问道:“子龙前些时日来信,说是已借故兄死守孝,离开了公孙帐下。算算时日,子龙也当到平原了吧?”

“兄长,此时正要向您汇报。”关羽从怀中拿出一封信,递给刘备说道:“子龙又得师命,欲做一件大事。事毕后,便来平原。”

“子龙忠义,言出必行,某等静待佳音便是。”刘备看完信后,看出连赵云也不知道是何师命后,却仍然点头说道。因为,他自信自己的忠义之心,也信赵云的忠义之为。

忠义,有时候是无往不利的利器,但有的人,从不将忠义当作一种品德。

南阳的袁术,从不认为忠义是种武器,相反,更认为那是虚伪的矫作。

“主公,为何将诏书掷于地上?”杨弘捡起那绢布诏书,擦拭好上面的泥印。仔细看下,原来那泥印竟还是袁术的鞋印……

“将亡之人,居然还有脸下诏?”袁术坐回胡床懒懒道:“我袁氏乃名门望族,春秋陈国大夫辕涛涂之后,舜之苗裔也。《春秋谶》中有记载,‘代汉者,当涂高’,这个‘涂’正应了孤之名讳,况舜乃土德,孤即土德之后。大汉是火德,五德流转中的火生土,此为朝代更迭之序,可见早有定数,天命所归,如今汉室凋零,某当取而代之,何需受他那黄毛小子诏令?”

这些图谶预言之术,便是东汉末广为流传的一种学术,是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东西,借天象的变化来预测人间的事情。王莽篡汉时,便有谶言云“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后来果然光武帝荡平四海,安定天下,使得代表火德的大汉延续至今。所以自光武中兴以降,上至皇家下至百姓无不大力钻研此术。

况且,袁术要应谶称帝代汉,自然要找一些理论依据。由此,他说出这番话来,实则在杨弘的意料之中。不过,未待杨弘回复,袁术便继续说道:“汉室天下,不过一天大幌子而已。某家身负名望,从来觉得这天下是有德者居之。”

正这话毕,却见一英姿小将虎步入内。这小将年纪不大,也就十七八岁:眉毛、眼睛、鼻子、嘴,还有健康而富有光泽的肤色,柔和而又分明的轮廓,无一不是完美无缺,搭配起来更是恰到好处,帅气得无可挑剔。与众不同的是,他的瞳仁是奇异的墨绿色,柔和里藏着锋利,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令人目眩神摇。

袁术见此小将入内,竟会心一笑,开口道:“伯符归来,想必丹阳一郡,已然攻陷?”

“回禀主公,策正是来汇报此事。仰仗主公虎威,丹阳郡已为主公治下!”孙策跪地抱拳回道,语气之中,金戈铁马之意,荡然而出。

听到孙策果然打下了丹阳郡,袁术颇有风度地举起酒瓢笑道:“伯符,你想要什么只管开口。金银珠宝也好,醇酒美人才好,即便是某心爱之人,某也决不吝惜。只要你对孤忠心不贰,孤保你在这人间乐土享尽荣华富贵。”

这一点,孙策心中自然不疑。自从父亲孙坚战死、自己率部下归顺了袁术之后。袁术对自己宠耀无边,居处金壁辉煌,里面的诸般装饰用器,竟然和袁术自己用的一模一样!更有美女如云,袁术丝毫不吝啬一分!

这股视金如粪土的豪气,又有几人能做到?

可是,孙策的眼中,从来都不是这些,而今日归来,他听说了诏书一事儿。隐隐之间,孙策觉得,这是一个契机——一个他彻底摆脱袁术,光复父亲之志的契机!

第一百七十二章 炫富第四百一十章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第一百七十五章 红颜祸水第五百二十八章 不来群殴来单挑?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周瑜的谋划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前后左右第七百一十九章 花语第七百七十八章 玩儿过头的李梓豪第一百八十四章 当家的十六岁第一百七十五章 红颜祸水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一世英名第一千三百三七章 决战前夕第一百二十一章 萧墙之祸?第十六章 假戏成真!第一百零五章 马家军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被忽略的杨松第九百三十二章 曹操归来第一千二百八五章 阵前搦战第九百一十六章 整顿宿卫?第六百一十八章 天价!第七百二十五章 凉州再出武神第八十一章 那一裸的风情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再现高超演技第一千二百四二章 到底发生了什么?第四百六十七章 试验品第八十四章 打死也不降第九百五十章 宗教的疯狂第四百一十章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东城门第七百三十七章 凉州最后一战第四百二十一章 步骘和步练师第一千三百四九章 江东动乱第四百一十六章 权变就是糊弄人(爆更六)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利器第七百四十五章 王允之侄王凌第四百八十二章 给皇帝戴绿帽第四百三十四章 贾诩的教诲(爆更七)第九百二十章 又一只老狐狸第一千二百章 初见刘备第五百四十九章 再遇吕布!(加更一)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被历史遗忘的仇恨第六百六十七章 徐庶故乡?!第五十七章 华神医第二百二十章 将头颅运回去!第二百七十三章 暗影的信息第四百九十六章 一杀一留,改换人心第二百八十一章 皇家之命运第六百三十一章 人不人、鬼不鬼第六十六章 扶风马超、贼寇李堪第五百五十三章 郭嘉归心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攻和受第二百六十五章 李儒之计第四百一十九章 再入扶风第五百零七章 军令状!第五百三十七章 黯淡无光的战神(加更一)第六百九十七章 高富帅第一百九十九章 姜维之父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给我瞄准点!第六百八十五章 历史究竟会为谁而变?第一千二百六九章 谁是叛乱者?第一百一十四章 戏演砸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定计刺杀第三百八十九章 正是此意第三百零六章 王越的秘密第五百四十六章 气愤交加的徐荣(加更四)第一千二百二二章 复杂的关系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可怜的袁术第九百九十八章 淳于琼小妾第三百六十章 你究竟还有几个红颜?!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又一次撕破脸皮第六百三十章 蝗虫潮第四百九十二章 追来了!第五十一章 浴血搏杀第一千二百四四章 乱!第二百七十二章 谈大事别让女人掺合第四百一十三章 整兵入制!(爆更三)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你什么也不知道第一千二百四三章 皇陵之劫第三百四十五章 乱世可怜的奢求第八百九十五章 战神的落幕!第八十三章 老狐狸打啥哑谜?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下蛋的鸡第二百九十三章 执帚扫榻?第四百三十六章 开城门!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目标,汝南第八百零五章 阴阳调衡第三十六章 黑水羌退出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迁徙第七百八十三章 硬刀子第三百零九章 董宜要自尽?第一千二百三六章 冰山一角第九百五十章 宗教的疯狂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两败俱伤第三百四十三章 将军请自重!第六百六十九章 徐庶惊天之言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曹氏的阴谋第一千三百五六章 打!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小二第九百零八章 算你狠!第一百零九章 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