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大结局

“主公,当真要领军往辽东去?”司马懿惊疑不定地看着曹操。

“当然。”曹操淡淡地看了他一眼。那道眼光充满了威严,亦是有着一丝无奈,更多的则是不容置疑,“某已然与刘备达成协议,只要等待满伯宁领军归来,便即收拢大军,退往塞外,永驻辽东。且朝鲜半岛,亦是被分封给吾。可立大魏公国。到那时,人人皆有封赏。”

“主公莫非愿意坐那公国之王?”司马懿迟疑地问道。

“吾别无选择。”曹操的脸色陡然阴沉了下来,轻声道,“吾原本不信当日杨宇霆在地理一书中所说诸事,然今番看来却是有几分道理。中原既然无有吾等容身之地,吾便将势力向北向东而去,料无人能阻吾进军之路。待得国力强盛之时,未必无有回归中原之时。”

“主公欲要卧薪尝胆,以便东山再起?”荀彧忽地出言问道。

“正是。”曹操淡淡答道,“就算吾无力回归中原,吾死之后,尚有子孙,总有一日。能能够回归中原故土。到那时,即便身在九泉之下,亦是瞑目矣。”

“主公如此算计,刘备焉能推算不出?”司马懿当即出言道。

“算得出又能如何?现在中原大地,皆是传颂着吾当日救驾之事。如今百姓皆认为吾有擎天保驾之功,乃当今天子之救命恩人,如此名声,刘备焉敢动吾?”曹操冷声道,“且斥候回报,杨雷已然被其遣往江南,如此看来,刘备亦是无意与吾兵戎相见矣。至于其他人等,尚不足畏惧矣。”顿了顿,又道:“虽说魏延臧霸张辽皆是大将之才,然此三人,方能及杨雷一人矣。如此一来,吾再不怕兖州青州驻军矣。”

“既如此,主公可否挥军南下,一举击破张辽臧霸并魏延,如此,尚有机会与刘备一争高低矣。”司马懿忙忙道,他可不愿意离开中原这样的繁华之地,跑到辽东那个苦寒之地去受苦。再说了,自己一开始也不太愿意跟着曹操,若不是曹操相逼的话,恐怕自己现在还在家悠闲自在地看书,并与众人谈论天下大势呢。只是。那个张机的医术实在是太高明了,自己装病的把戏完全行不通。不过,自从跟跟随曹操以来,遇到杨雷这样的对手,亦是让自己感叹,果然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这世间之人,当真不能小觑啊。

“便能击破又能怎样,还不是得被杨雷领军再夺回去?”曹操不满地说道,对于杨雷,他已经有些恐惧症了,最起码,面对着杨雷领军,他已然无法提起胜利的信心了。

众人闻言皆是默然。司马懿见状,不由的小心翼翼道:“不知主公欲要何时往辽东退去,所带人马几何?粮草辎重如何打算?更兼辽东苦寒,农作军械皆是需要大量人口。如此,主公可有定计?”

曹操闻言,不由的微微颔道:“仲达此言,倒是有几分文若的感觉了。”当下呶呶嘴,看向荀彧。道:“文若以为如何?”

“辽东苦寒之地,又要与塞外诸胡相抗衡,故某以为要继续推行军屯之策,出则为军,入则为民。另,将幽州冀州百姓大半迁往辽东,如此一来,可使百姓耕种田地,更有足够之兵源矣。且天长日久,亦可将胡人纳入治下,如此,北方可定,疆域可安矣。”荀彧一捋胡须,淡淡道,言语间颇是有几分轻描淡写,看来这件事他想的也不止一天两天了。

“先生似乎忘却,故土难离啊。”司马懿忍不住进言道。

“故土难离,然不得不离而。”荀彧缓缓答道。

“此举,恐怕不下于当日董卓迁都长安之祸。”刘晔忽地开口道,没有丝毫的犹豫。

“可挑精壮男女前往便可。至于其他人等,想必刘玄德已然有足够的粮食接济。”程昱已然接了过来,“且当日董卓乃是挟天子而走,今番天子却是要留在邺城的。更况当日董卓麾下士卒何等暴虐,更兼军纪松散,吾等军士却是纪律严明之辈,两下怎可同日而语?”

刘晔闻言,不由的怒道:“岂有此理?程仲德,你此言乃是强词夺理。”

程昱冷哼了一声,却是不再搭理他。此时。曹操恰到好处地轻咳了一声,结束了这场争吵。众人望去,直接曹操已然立起身来,冷声道:“故土难离,今番远行辽东,不知何时能够回返,若是有不愿意去者,可留在朝中。吾绝不勉强。”看了眼有些目瞪口呆的众谋士,曹操又道:“此事亦是吾答应刘备的,若是不能履行,其必然会领军征伐吾军。汝等尽管放心便是。不过,凡是世家大族,必须有一位嫡系子孙,随吾远赴辽东。”众谋士闻言更是大惊,这等于是要世家大族交了个人质给曹操啊,那些眼高于顶的世家大族怎会答应此等条件呢?

曹操看众人皆是深深皱眉,当即喝道:“此事亦是与刘备订立好的,若是有不遵从者,天下再无此家容身之地。”只此一言,众人立马平静了下来。果然,再大的家族也不能和数百万的大军相抗啊。此时,曹操又道:“诸公切要记住,大魏公国固然成立。然其亦是大汉治下。即,大魏子民便是大汉子民,若有敢言分裂者,杀无赦。”一股赤1uo裸的杀意在空气中蔓延起来。众谋士皆是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哆嗦。不过,这最后一句话有些奇怪。当然,众人不知道,这是杨雷临行前特意嘱咐蒋琬的,此条件乃是死的,若是曹操不答应,一切免谈。还好曹操自始至终都没有将大汉分裂两半的想法,最多也就是打着取而代之的主意。故而这一条十分受到他的赞成。故而,原本以为是最难通过的一条,反而是最容易得到曹操认可的。后人每每谈及此处,总是概叹道,魏武王终究还是心向大汉的。

建安十一年十二月,蒋琬回返洛阳,与之同行者乃是程昱并刘晔。刘备领文武大臣在孟津港迎接二人。随后,便引二人归洛阳。接风宴后,刘晔留在洛阳城中,而程昱则是急急忙忙赶往函谷关,准备请刘备兑现诺言,将满宠大军撤回河北。刘备自是应允。

函谷关,满宠正在呆呆看着关前关后那连绵不断的军营,有些欲哭无泪的感觉。虽说自己占据了险关,但是刘备这一手也够绝。反正他也不赶时间,就是用大军将两头塞住,我也不攻打你,就这么围住你,看你能撑到什么时候。函谷关虽然险峻,但是有个极大的缺点,关内不长粮食啊。这关中许多人马,每日消耗的粮草可是甚多的。若不是满宠着意控制,恐怕这关中的粮库,早已经底儿朝天了。饶是如此,这关中的粮草已然将尽了。而其余的守城将领,都已然两眼红地盯着这些粮食呢。若不是他满伯宁素来治军严谨,更兼铁面无私,说不得就已经爆什么乱子了。不过,这军心士气,已然不可避免地下降到了最低点了,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到什么时候啊。

“大人,关外似乎有一人过来了。”亲卫队长已然看见了那远远纵马过来的身影,身后跟随者乃是经常与他们照面的马岱朱桓。看来前面的那个人的身份不简单啊。此时,正是日当中午。太阳正苍白着面庞缓缓地在空中漂着,那不多的热量却是将满宠的心一下子沸腾了起来。

“是程昱先生?”有些不太敢相信自己眼睛的满宠,再次用力地揉了揉自己的双眼。而后再睁开,果然不错。来的果然是程昱先生。他身后的马岱朱桓已然远远地驻在原地,不动弹了。看来仿佛是护送着程昱一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满宠已然满脑子的疑惑,该不会程昱先生投敌了吧。不太可能,程昱若是投敌的话,恐怕主公已然不保矣。

“伯宁,快开城门。”程昱已然催马近前,往上大喝道。

“打开关门。”满宠忙道,卞喜等人亦是得到消息,往这边聚过来了。

厚重的关门轰隆一声打开了,程昱大喜,急忙催马进入,方进去,满宠已然令人快地将关门关上。以防刘备军趁机冲关。好在似乎刘备军并无此意。看程昱进了关,则是自顾自回去,颇是潇洒。直看得关上的士卒有些呆呆傻傻的,愣愣地看着一众人等远去。

府衙中,程昱已然将曹操与刘备谈好的事情一一说了出来,只听得满宠目瞪口呆。这叫什么,双方近百万大军厮杀数年,竟然就这样结束了?这期间搭上了那么多名将的性命,士卒的性命,以及起家的根据地。这样的仇怨,皆是就这样在一纸协议下,俱都没了。

眼见得听完自己所言之后的满宠情绪甚是低落,程昱亦是不由的叹口气,相当初,自己刚听到贾诩及主公的构想时,自己亦是惊诧不已,甚至是莫名地悲愤的。不过,后来自然是想开了。这样好歹算是个缓兵之计,总比就这么被人小刀削肉,一点点蚕食地干净要强的多。再说了,这样还能有个范本的机会。要是真的被刘备大军逼到了邺城,恐怕自己这边连一点儿机会也不剩下了。好在,贾诩那一贯先保全自己的想法,构思了这么一个计划。如今看来,曹刘双方都是非常满意的。皆是认为自己占了便宜,至于最后鹿死谁手,那真的要慢慢等了。不过,众人皆是有个共同的认识,最起码北方的那些胡人要倒霉了。议和后自然不能开战,那北方的胡人可就是最好的练兵之地了。而双方谁也不想看着对方的士卒单方面的强大起来,故而,这以战练兵的方案恐怕都要轰轰烈烈地进行下去了。

“先生所言皆是真事?”良久,满宠的声音忽地响起,将快要睡着了的程昱吓了一跳。

“自是真事。”程昱反应过来,急忙颔,并将自己袖中曹操亲自给满宠写的书信取出。

满宠呆呆接过,展开,览毕,不由的泪流满面,却是那一幅丝绢上甚是简短:辛苦伯宁了。落款乃是,孟德。只此一言,便见得满宠忽地泪流满面,哽咽道:“主公。”身边众将,见他如此模样,亦是不禁落泪。说实在的,这守卫孤城的事情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扛下来的,尤其还是以文臣之身,守了大半年的时光。这心理素质,可不是一般的坚强。而曹操硬是了得,所谓千言万语,化为一句话。短短五个字,尽皆道出曹操的关心慰问了。

“先生,既然主公已然下令。某这便领军回返河北。”满宠擦干了眼泪,随即满面坚强道。

程昱见状,亦是长长出了口气。满宠回河北乃是最初始的一步,亦是检验曹刘而家和议地第一步,如此,方能感受两家诚意啊。

此时,天色已晚,满宠便命人取饭来招待程昱。程昱坐等片刻,只见其端上来的,却是一碗清晰的可见人影的小米粥。忍不住,程昱地眼泪落了下来。混杂着苦涩的泪水,一碗小米粥很快被程昱吞进了肚子里。再看诸人,亦是纷纷将自己面前的小米粥轻轻喝下,且皆是回味无穷的表现。当即,程昱便道:“诸公少待,某这便去朱桓马岱军营中,要些粮米来。如今将军尚只喝一碗米粥,可想军士如何了。如此一来,明日怎能出关?”言毕,便起身往外去。

众人见了自是放其离去,谁不想自己多些粮米下肚啊。便是满宠,亦是无有阻拦。

程昱出了关,径直来到朱桓马岱大寨,将事情一说。马岱朱桓已然得知消息,自是应允。只不过给的粮米亦是不多,免得生变。饶是如此,亦是够关中军士饱食三餐的了。计议已定,朱桓马岱便派人将几车粮米拉到关前,自有曹军将其拉入。而后,关中终于飘起了饭食的香味,不少军士闻着味儿已然哭出声来。一夜无话。

翌日清晨,程昱等人便领军出关,往洛阳而去,自然,这么大的动静,早已经惊动了对面的黄忠严颜法正诸人。恰好此时朱桓亦是派自己的校尉前去说明了问题,当下,黄忠等人便顺势接管了函谷关,而后便命一位偏将留守。三人引着大军会同朱桓马岱的军马,就跟在程昱等人的身后,缓缓往孟津而去。

一路行来,直到孟津,除却有军士因为体力不支而昏倒之外,竟然无有事情生。只不过,这情形实在是有些诡异。因为,两军行进中,皆是无人说话,默然行军。如此一来,竟然除却军旗猎猎声,并脚步声,其余却是无有丝毫声音,当真是有些诡异了。

眼见得已然到了孟津港,程昱自是往洛阳会同刘晔,而刘备闻知大军已然道孟津港,却是执意要见满宠。于是,在孟津港,刘备赐酒满宠,言道:“君守函谷关,几乎断绝吾进军之希望矣。先生可谓大才,备甚是崇敬。”满宠见刘备如此言,自是一饮而尽。

翌日,程昱刘晔满宠便领大军过河,往河内去,目标自是邺城。待其军过河,刘备亦是松了口气,如今这黄河之南之西皆是为自己所有了。这种感觉,真是舒服啊。自己按照合约,这第一件事做的不错,下面就该开始履行其他的合约了吧。

建安十二年春,曹操集合麾下大军,往辽东而去。并用荀彧之计,将冀州幽州精壮百姓尽皆迁往辽东。一时间,河北人口一空。此行行进甚慢,至六月间,迁徙的大军方皆到辽东。公孙康见曹操领大军至,忙举众归降。自此,塞外辽东辽西乃在曹操之手。

就在曹操领军民迁徙,刘备亦是命大军北上,迅填补曹操撤军后留下的空白之地,而此时,马亦是击败南下之鲜卑游骑,挥军东进,挺进并州。而南匈奴亦是急忙上表,向刘备称臣。而马以未得刘备军令为由,将南匈奴贵族尽皆屠杀,将其部众尽皆收在麾下,而后,挺进雁门关,虎视河套地区的鲜卑一族。后刘备得知此消息,赞道:“马儿颇似其祖,若能立下不世功勋,可得其祖上伏波将军之称。”绝口不提马杀南匈奴贵族之事。

建安十二年六月,刘备引文武大臣至邺城,参拜天子。天子拜其为昭烈亲王,掌管天下兵马大权。拜关羽为大将军,张飞为骠骑将军,赵云为车骑将军,杨雷为卫将军。吕布为前将军,黄忠为左将军,马为右将军,鲁肃为后将军兼水军大都督。其余人等,亦是皆有封赏。而后,刘备等人辞别天子,在洛阳驻扎办公,并请工匠,重修洛阳城。且令大将赵云驻军幽州范阳,监视塞外胡人并曹操之动向。又令大将张辽往雁门替换马,而后令马领军往武威去,且命大将庞德驻军北地,三路兵马,虎视鲜卑。又命魏延领军往上郡,驻守河西,所为仍是鲜卑一族。各大将之子,皆是被送往徐州云龙书院,进行教习。

建安十二年十二月十二日,洛阳城中,一声婴儿啼哭,昭示了刘备后继有人。甘夫人为刘备生下一子,因其梦见吞北斗与腹,故此儿名唤阿斗,又有大名刘禅。早有军士将此事报与各地,当今天子亦是知晓。当其知晓刘备长子名曰刘禅之时,顿时呆在那里,半晌无话可说。而后默默走回后宫。

同日,孙尚香于金陵生一男儿,因杨雷希望天下太平,故而汝乳名唤作太平郎,大号杨平。论及时辰,却是恰恰比刘备之子晚了一个时辰。消息传至洛阳,刘备亦是大喜。便召杨雷往洛阳去。杨雷从命,往洛阳。刘备与其并诸葛亮徐庶庞统与密室商谈。所议诸事,不见史书记载。然据后世历史学家们推测,大汉帝国的再次崛起便是自此次会议后开始的。

建安十三年春,刘备向朝廷上表,与各地开蒙学武馆,教习文武。另表奏科举一事,并与推举并行。如此一来,则是给了寒门世子的机会。而后,又表奏更改朝廷政事结构一事,便是后世大名鼎鼎的三省六部制。而军部则是被独立出来,掌控对外征伐之事。而兵部则是只管后勤诸事。另设立大汉科技院,与国子监等同列,且还要高出一层,专门搞些明创造并一些理论上的研究。其掌控者乃是大汉卫将军杨雷杨宇霆。直到此时,杨雷才算是重新回到了刘备军的核心之中。当然,其在军中的影响力还是十分巨大的。其旧部,如魏延凌统丁奉臧霸等人,皆已经成为了一方大将。而云龙书院并九里山大寨,此时亦是掌控在黄叙手中。而黄叙虽说是天子门生,但杨雷对他的影响力可远远地比刘备要大。这些事,刘备心里亦是明白,只是黄忠可是对自己忠心耿耿,故而亦是装作看不见。当然,杨雷这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态度,以及对自己的忠诚也是刘备放心的一个原因。

建安十五年冬,孙权平定越南半岛,上表请封。刘备原先大怒,然经杨雷劝说,转怒为喜,封孙权为镇南王,世代为大汉镇守安南,且允许其推恩,可将其子侄尽皆分封与安南诸地。孙权本是忐忑,然见得刘备回书,方长出一口气,而后悠然自得地做起了他的镇南王。

建安十七年,陆逊丁奉凌统领军攻上朝鲜半岛,攻占三韩之地,与北方曹操遥遥相抗。当曹操大惊之时,其却并不进军,只在那里驻守。而后,陆逊命丁奉领军东进,至瀛洲,遇到土著抵抗。丁奉大怒,屠其部众,而后竟现此地多产黄金,当即大喜,便与此地立下石碑,道此地乃是大汉所属瀛洲。而后其转还,事情逐层上报。杨雷见报,大喜,便命丁奉为瀛洲都督,督管瀛洲军政,杀伐由心。且将此事命史官记载下来,道是秦汉以来,终于再添疆域了。一时间,武将们纷纷躁动,欲要征伐四方,立下功勋,好在史书上留下清名。便是那些文官,亦是谈着开疆扩土并如何巩固,一时间,大汉雄风再起。刘备见臣下皆如此尚武,心中大喜,乃令军部制定大汉开疆扩土计划,凭据便是杨雷画出来的世界地理分布图。

建安十八年,汉献帝终于忍不住了,銮驾降临洛阳,召集群臣,欲要将帝位禅与刘备。刘备大惊,乃道:“吾乃是大汉皇叔,岂能受侄子皇位?”极力推辞。汉献帝自是不允,只要禅位,如此一来,道是把众人看得眼晕。

其实此时刘备虽说不是皇帝,但此时已然与皇帝无异矣。只是少了那声称呼而已。然而汉献帝亦是当傀儡当得很郁闷了,一个劲儿地要禅位。如此一来,便成了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幕,禅位风波。众人见状,自是纷纷劝说刘备接了帝位,然刘备怒斥众人道:“吾等欲要陷吾与不忠不义乎?”只此一言,便让众人无言以对。而后便告病在家,不再理事。

事情似乎就此僵住了。然其后不久,许靖等人面见天子,其后,汉献帝忽然宣称要将皇位禅与刘禅。如此一来,却是顺理成章。刘备亦是无言推辞了。然刘禅此时不过六岁,如何懂得治理国家,自然而然的这政事军事亦是要交给刘备处理了。刘备亦是病体痊愈,开始办公了。而刘备亦是按照规矩,将建安十九年改为永和元年,意思是要天下永远祥和。

永和二年(215),杨雷再一次地升官了,这一次,是刘禅的师傅,也就是所谓的帝师。说句实在话,杨雷从来不知道自己竟然和一个小孩子能相处的这么好,不过很显然,相比较威严的父亲,孤傲的二叔,威猛的三叔,以及那远在幽州谨慎持重的四叔,刘禅是十分地喜欢自己的这位五叔的。说是帝师,杨雷却带着他和自己的儿子平儿一起整天地玩耍,溜到市井中观看各种戏法。当然,这必须要在学业完成的情况下。要不然,那几位大儒非得将杨雷挫骨扬灰不可。而杨雷亦是现了,这个阿斗,可不是一般的聪慧,绝不像历史上描写的那么暗弱。看来当初长坂坡那一摔,绝对把这小子摔傻了。杨雷这样哀叹道。

永和十年(223),曹操病逝于辽东,是年六十八岁。其后,曹丕掌权。然曹彰曹植皆是不服,更兼司马懿蠢蠢欲动,加之其下各世家大族皆有怨言。辽东已然不稳矣。

永和二十年(233),刘备于洛阳病死,是年七十三岁。此时,刘禅已经亲政。北方胡人已然被马庞德张辽魏延等人连连击败,再无当日之声势。河套平原已然落入手中。而此时的辽东,已然陷入了曹氏宗族和司马家族的相争之中,在其中纠缠的还有荀氏家族等。一时间,辽东风云变幻,陷入一片战乱。

永和二十一年,诸葛亮领军出北上,收复辽东。而陆逊亦是自朝鲜半岛北进。一路,势如破竹,大魏公国不复存矣。

永和四十四年(255),杨雷与孙尚香病同日病逝于金陵。是年自称八十一岁。只有一子,乃是杨平,后升任大汉大将军。其后子孙繁衍甚多,渐成豪族矣。

杨雷死后,刘禅将其葬于钟山。而后听蒋琬之言,在洛阳皇宫建凌烟阁,为皇家祭祀有功之臣。上榜之人皆是刘备麾下功臣。然此时功勋世家皆是纷纷关注座次问题。刘禅不胜其烦,后皇后张氏(张飞之女)道,五叔功绩,当为第一。刘禅大喜,依言而行。如此,竟然众人皆服,无有质疑之言。

(全书完)

本书完结,看看其他书:
第56章 衣带诏事发 杨宇霆献策第66章 杨雷北征(九)第193章 曹操回师黎阳 阎柔兵袭乐陵第60章 杨雷北征(三)第88章 广陵之战(一)第116章 杨宇霆引兵下虎林 赵子龙阳都夺青釭第184章 吕奉先大战虎侯 陆伯言欲袭官渡第47章 刘备好郁闷 又被围上了第59章 杨雷北征(二)第174章 刘玄德尽得益州 法孝直雪覆敌营第68章 杨雷北征(十一)第65章 杨雷北征(八)第33章 张辽臧霸定计 陈登大败孙权第189章 张翼德夺占潼关 蒯异度巧计破敌第52章 徐州的反应第28章 刘备终得号皇叔吕杨二人进青州第124章 杨宇霆失马夺城 周幼平拼死断后第178章 关羽陈兵许昌 杨雷兵临东郡引子第113章 贺齐再破黄祖 甘宁心怀二意第149章 曹孟德召还马寿成 杨宇霆初识庞士元第103章 杨雷庐江战徐盛 张辽长江击韩当第104章 周瑜故计重施 张飞夜渡长江第26章 袁术称帝 徐州三将争先锋第161章 杨雷恐惧流言日 吴郡戴孝守丧时第90章 广陵之战(三)第200章 张文远强攻虎牢关 吕子明拜见汉中王第131章 周瑜设计败吕杨 张辽来援斩孙暠引子第12章 升为校尉 杨氏十书第69章 杨雷北征(十二)第88章 广陵之战(一)第186章 杨宇霆提起科举事 黄汉升斩杀夏侯渊第23章 纪灵撤军 陈宫劝谏第206章 庞士元火烧定陶 夏侯惇北门遇敌第61章 杨雷北征(四)第85章 徐母至郯城 关羽得华骝第37章 孙权退军 乐李兵败第179章 马超勇夺天水 吕布大破胡骑第107章 曹操谋划攻青州 杨雷一心夺鄱阳第209章 众谋士谈和战 杨宇霆放大假第99章 广陵城兄弟相聚 求援军张昭献策第167章 马超夜袭夏侯渊 甘宁溯江夺上庸第102章 杨雷急袭庐江 周瑜计取援兵第72章 杨雷北征(完)第31章 曹操兵围徐州 吕布回师郯城第47章 刘备好郁闷 又被围上了第124章 杨宇霆失马夺城 周幼平拼死断后第59章 杨雷北征(二)第74章 官渡之战(二)第74章 官渡之战(二)第43章 赵云搬兵第76章 官渡之战(四)第169章 诸葛亮火烧雒县城 猛张飞再战锦马超第130章 车轮战吕杨败阵 恃弓箭二人得生第133章 徐州诸将各显威 关平初战斩祖郎第182章 刘玄德尽得渭南 陆伯言驻军高唐第211章 陈元龙纵谈诸事 杨宇霆回返金陵第85章 徐母至郯城 关羽得华骝第196章 荀公达巧言解心结 郭奉孝遗策渡黄河第41章 夜袭于禁第43章 赵云搬兵第17章 吕布欲袭徐州第200章 张文远强攻虎牢关 吕子明拜见汉中王第180章 陆伯言兵进南皮 夏侯惇大战关羽第99章 广陵城兄弟相聚 求援军张昭献策第24章 关吕新结亲 徐州再募兵第166章 曹孟德病发退军 夏侯渊进军汉中第161章 杨雷恐惧流言日 吴郡戴孝守丧时第204章 吕奉先分兵杀胡 魏文长夜袭曹营第96章 程昱献十面埋伏 刘备欲南下江东第42章 徐州战毕 曹操退兵第186章 杨宇霆提起科举事 黄汉升斩杀夏侯渊第81章 官渡之战(九)第197章 徐公明死守虎牢关 乐文谦舍命渡黄河第170章 张鲁献出汉中地 刘备兵临绵竹关第145章 郭嘉献策定辽东 杨雷用计调刘磐第140章 赵云破阵得琅琊 陆逊献策平山越第148章 关云长汝南整兵马 刘景升筹谋宗室盟第10章 设计招黄忠 立寨等吕布第129章 曹操回师冀州 吕杨进至吴郡第4章 校场比武第206章 庞士元火烧定陶 夏侯惇北门遇敌第62章 杨雷北征(五)第59章 杨雷北征(二)第13章 酒香满彭城 杨雷为从事第11章 吕布驻小沛 杨雷写书信第43章 赵云搬兵第49章 决战泗洪 袁术军败第139章 袁氏昆仲阋于墙 关羽提兵上青州第127章 拈纸阄吕布为先锋 病周瑜献策振军心第208章 洛阳城兄弟聚首 保宗族曹操请和第125章 黄汉升箭狙周公瑾 张文远大破程德谋引子第75章 官渡之战(三)第133章 徐州诸将各显威 关平初战斩祖郎第80章 官渡之战(八)第182章 刘玄德尽得渭南 陆伯言驻军高唐第40章 龚都死第86章 关羽斩颜良 华佗医陈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