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官渡之战(五)

徐州郯城刺史府前,一清瘦文士悄然立于其外,良久,悄然一笑,慢慢离去。

嗒嗒马蹄声响,数十骑从城中驰出,径往云龙山而去。云龙山已然是徐州城外的一处胜地,更何况其山脚下的云龙湖,更是盛夏避暑乘凉之绝佳处。而山上那不时传出的朗朗读书声,亦是成了徐州百姓最喜欢的声音。那里,有他们的子女,寄托着他们的希望。

只要没什么大事,刘备每天都会带着数十骑来云龙山,那山顶的一所被围墙围起来的建筑是他最关心的所在,也是杨雷当日所说的徐州根基所在。那里,是专门为有功将士子女开设的云龙书院。自建安元年以来,至今已然五年,自去年第一期生毕业以来,刘备更加关注这个学院了。无他,和黄叙一起毕业的学生们大都进了军队做了个小军官,更有优秀的如黄叙般的被杨雷拉进了所谓的参谋院。虽说形势分析还是很稚嫩,但是比之那些只知道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家伙却是要冷静多了。好生锻炼一番,他日说不定就可以独挡一面。

陈到策马紧跟在刘备的身后,他身为刘备的宿卫将领,自然是刘备到哪儿,他带着人跟到哪儿。而最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刘备每日出城去云龙山的这段路程,须知孙策就是因为出去打猎被刺客重伤致死。虽说刘皇叔的仁义之名遍于天下,可无奈着天下的诸侯可是忒多了些,而刘备如今的做大亦是被不少诸侯紧紧盯在眼里。万一要出点嘛事,甭说别人,自己就直接自裁算了。不过再看看另外一边白袍白马的杨雷,陈到就暗自松了口气。有此人在,要想伤到主公,无异于痴人说梦。

杨雷落后刘备一个马头的距离,紧紧跟随。张飞马上要大婚了,刘备还依然抽时间来书院看望学生,这倒是让杨雷很是敬佩。而学子们对刘备的忠诚亦是与日俱增,这点连身为创始人的杨雷亦是始料不及。虽说只忠于刘备是他提出来的,可亦是没有想到洗脑教育这么厉害,结果连一向以仁义著称的刘备也上了瘾,几乎每天都要去学院露面儿,以享受学生们那崇拜的目光,以及毫不掩饰的信仰狂热。这算不算个人崇拜亦或者是造神运动?

正胡思乱想着,纵马已然上了半山腰,就听着前面有人高歌:“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刘备愣了愣,放缓了马速,自然而然地杨雷陈到等人亦是跟着放缓马速,诸人久经训练,骑术精湛,倒也无虞。只是陈到脸色有几分难看,有意无意间,手已经按上了马背上的环首刀。

杨雷顺着声音看去,却见山腰间有个供游人憩息的小亭子,却是半躺着一人,刚才所歌,必是此人所发。刘备当即下了马,快步上前,杨雷陈到等人亦是下马,紧跟着走了过去。

那人倒也知趣,见着一行人下马向自己行来,亦是站了起来,整理了下衣襟,向刘备一行人微微一笑。刘备走至近前,细细打量,只见此人葛巾布袍,皂绦乌履,三缕长髯,面目清瘦,一派儒者风范,甚是飘逸。刘备一见,心内甚是喜爱,遂问道:“敢问先生,适才所歌可是先生所作?”

“不敢,确是在下所作。”那文士坦然承认。

“先生大才,可否请至书院一叙?”刘备闻言更是欣喜。

“固所愿,不敢请而。”那文士笑着答道。杨雷看着这幅现场版的明主遇谋士图,不禁有些莞尔。转眼看到陈到那有些诧异的眼神,这才醒悟过来,急忙跟在身后上了书院。

进了书院,杨雷陈到跟随刘备请着那个文士来到小厅堂,确是平日刘备在书院中的办公地点。众人落座之后,刘备便问道:“请问先生姓名?”

那文士笑道:“不敢当皇叔先生称呼,某乃颍上人也,姓单,名福。久闻使君纳士招贤,欲来投托,未敢辄造;故行歌于此,以动尊听耳。”

刘备闻言大喜,欲要说话,就听得耳边嘿嘿一声轻笑,急忙看去,却是杨雷,不由不悦道:“五弟,休要无礼,还不给先生赔礼。”

杨雷嘿嘿一笑,却道:“徐元直,休要欺瞒我大哥。既来相投,如何不坦诚相见?”

那文士一愣,随即道:“足下何人?如何得知徐庶之名?”却是心神激荡之下,忘记刘备刚刚口称五弟。不过,这五弟和吾弟倒也相似,而徐州军中北刘备称之为弟而白袍白马者却有两人,故徐庶不知也属正常。

“此乃吾之义弟,杨雷杨宇霆是也。”刘备见状,急忙介绍道。

“哦,以两万军尽取青州的杨雷杨宇霆?”徐庶惊问道,却掩不住嘴角一丝笑意。

“正是此人。”依然是刘备回答,言语之中甚是自豪。

“既然杨将军识得在下,庶便如实相告。某乃是颍川徐庶,因为友杀人,被官府通缉,故隐姓埋名,流落江湖。还望皇叔宽恕。”徐庶望着刘备,坦言相告。

刘备闻言,道:“吾观先生乃是仁人志士,为朝廷通缉,必有缘故。备愿尽力,还先生清白。”

徐庶闻言笑道:“某多谢皇叔。某自荆州来,至徐州,闻得民谣‘徐州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可见皇叔之爱民。今皇叔仅见庶一面,即如此厚爱,可见礼贤下士。皇叔如此仁德待人,庶不才,愿跟随主公左右,任凭驱使。”言罢,起身,深深一拜。

刘备慌忙扶起,喜道:“吾何德何能,竟能得如此大才相助。叔至,且备马,吾与元直回府衙宴饮。”陈到应诺,就欲下去准备。

杨雷却道:“大哥,今日既到书院,何不先见见诸学生,再回府衙?”

“杨将军所言甚是,主公既到此,自当先办公事,再理私事。”徐庶亦是劝道。

“诶,先生此言差矣。款待先生,方是如今最紧要之事。”刘备笑道。

徐庶闻言正色道:“主公既然来此,必有事情要办,可先办事,尔后再回府衙不迟。庶在此多谢主公厚爱了。”

杨雷见状,遂道:“大哥,可与元直同去看望学生。”

“正是如此。”刘备闻言笑道,遂邀请徐庶同往。

绕过一条走廊,拐过几个墙角,那读书声已经近在耳旁。“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徐庶失声叫了出来.

“正是,此处学子皆是有功将士之子女,故遴选年十五以上者至此学习兵法战阵之策,并加以训练。待三年亦或四年之后,俱皆供职于军队。其余年十龄以上者,俱于山上其他院落学习。”刘备微微笑道。

“何人为主公谋划?”徐庶惊问道。

“便是宇霆。”刘备笑答。

“此乃主公雄图霸业之基也。杨将军单凭此策,已可比前朝子房也。”徐庶叹道。

“先生谬赞了,雷不过一勇夫而已,安敢比肩前贤。”杨雷急忙谦虚道,内里却是兴奋不已。这可是刘备早期最牛气的军师,得到他这样的称赞,那将来史书上肯定有浓重的一笔。

刘备却是笑道:“吾得宇霆之力多矣。徐州基业,多赖宇霆啊。”

“为大哥效命乃是理所应当。”杨雷急忙接道。

刘备微微一笑,正欲说些什么,就见孙乾从外疾步而来。

“公佑为何如此行事匆匆?来来来,吾且为你介绍。”刘备拉着徐庶的手,便要为孙乾介绍。

孙乾见了刘备,方欲说话,见有生人在场,自是住口不言,又见刘备携手介绍,自是闭了口,听刘备介绍。闻知乃是颍川徐庶,孙乾惊问道:“君不在荆州刘景升处,缘何到此?”

“刘景升无用之人,空据荆襄,不知进退。虽有二蒯相佐,奈何蔡氏弄权,久之必为他人所灭。又久闻主公仁德之名,特来相投而。”徐庶缓缓说道。

孙乾这才松了口气,却向刘备道:“主公,吾方得青州书信,曹操命温侯进军南皮。温侯恐兵力不足,故写书信前来,索要援兵。”

“喔,竟有此事?”刘备接过书信,看罢,不由暗自沉吟,“如今乃是三弟大婚之时,曹操竟自催促温侯进军。若是不允,岂不伤了两家感情;若是允之,则青州无守城之兵矣。”

“主公,正所谓疏不间亲。曹操此举,却是让吾军处于两难之间呀。”孙乾接道。

“嗯,元直,依汝之见,吾当如何处置?”刘备点点头,却把眼光看向徐庶。

“主公,吾窃以为曹操之意不在南皮,却在青州而。”徐庶闻言,略一思索,随即笑道。

“哦,元直请言之。”刘备急忙问道。

“主公新得青州,未尽得其民心而。昔日曹操东征,得三十万青州兵,以此为根基,方得有如今之势。如今主公据有两州之地,拥兵十余万,曹操安能不心惊?试看其屯兵七万于官渡,而驻军十万于许昌,即可知曹操心腹之患非是袁绍,乃是主公而。故此番命温侯进兵,其一试探主公是否有背盟之意,其二乃是借袁谭之手,削弱主公青州之兵,其三若是温侯兵败,其则可诈称援军,进军青州而。如此,青州之地易主而。”徐庶不慌不忙,淡然道。

杨雷听的直咂嘴,自己能想到的无非是第二点,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而,到底是专业人士,就是不一样啊。

刘备闻言,眉头紧皱,问道:“那依先生之见,吾当如何?”

“既然温侯有言请援军,主公可再派军至青州。虚张声势,做出进军之势,却只对峙,不进攻,只待袁曹两军分出胜负,再做打算。此,缓兵之计而。”徐庶笑道。

“嗯,元直此计甚妙,就依此办理。对了,依元直之见,袁曹之战,胜败如何?”刘备回道。

“吾实不知而,此番袁曹决战,军力相差奇大,若无奇计,恐曹操难以取胜而。然若是袁军有变,则胜负之势必逆而。郭嘉有十胜十败之说,而荀彧亦有四胜之言。以其二人之言,袁绍必败而。然袁绍帐下智谋之士尤多,又岂无能与二人相抗者?”徐庶摇头道。

刘备点头,默然不语。杨雷亦是暗自沉思,由于自己的到来,颜良文丑不死没说,便是沮授田丰这两个本应关起来的家伙也跑到了南皮,唯一不变的便是双方的军力了,七万对七十万。那乌巢的大火,还烧的起来吗?

PS:腰疼,快疼死了。呜呜呜。

;

第75章 官渡之战(三)第128章 江东文武争战和 赵云一心守徐州第44章 刘备老遭算计 杨雷苦思军师第201章 徐公明身殒虎牢 关云长兵发陈留第33章 张辽臧霸定计 陈登大败孙权第164章 刘玄德借故兴兵 吕奉先回军袭营第128章 江东文武争战和 赵云一心守徐州第184章 吕奉先大战虎侯 陆伯言欲袭官渡第119章 孙观固守引夏侯 赵云廿骑袭中军第191章 徐公明驻军虎牢 杨宇霆谋划大事第12章 升为校尉 杨氏十书第135章 太史慈身死乌程 刘玄德两信扰敌第75章 官渡之战(三)第59章 杨雷北征(二)第183章 夏侯渊夜袭刘备 赵子龙再现神威第1章 为糊口从军第189章 张翼德夺占潼关 蒯异度巧计破敌第112章 孙贲庐陵劝亲弟 鲁肃东海袭糜芳第111章 张飞佯醉夺豫章 杨雷庐陵遇刘磐第91章 广陵之战(四)第130章 车轮战吕杨败阵 恃弓箭二人得生第174章 刘玄德尽得益州 法孝直雪覆敌营第72章 杨雷北征(完)第37章 孙权退军 乐李兵败第154章 杨宇霆水淹襄阳 魏文长固守宛城第127章 拈纸阄吕布为先锋 病周瑜献策振军心第137章 杨宇霆喜得佳人 程黄韩赋闲在家第34章 吕布一合败韩当第146章 杨雷起兵统江东 沮授田丰归徐州第150章 马寿成邺城养老 刘景升襄阳暴亡第146章 杨雷起兵统江东 沮授田丰归徐州第171章 引蛇出洞夺绵竹 千里急袭占阳平第200章 张文远强攻虎牢关 吕子明拜见汉中王第150章 马寿成邺城养老 刘景升襄阳暴亡第125章 黄汉升箭狙周公瑾 张文远大破程德谋第111章 张飞佯醉夺豫章 杨雷庐陵遇刘磐第22章 关羽败纪灵第52章 徐州的反应第209章 众谋士谈和战 杨宇霆放大假第182章 刘玄德尽得渭南 陆伯言驻军高唐第107章 曹操谋划攻青州 杨雷一心夺鄱阳第100章 孙权召周郎 吕布至广陵第101章 甘宁遇苏飞归夏口 关羽至广陵大战起第52章 徐州的反应第142章 曹孟德挥军得冀州 审正南至死不降曹第124章 杨宇霆失马夺城 周幼平拼死断后第178章 关羽陈兵许昌 杨雷兵临东郡第211章 陈元龙纵谈诸事 杨宇霆回返金陵第66章 杨雷北征(九)第69章 杨雷北征(十二)第169章 诸葛亮火烧雒县城 猛张飞再战锦马超第175章 庞令明得机夺阳平 夏侯渊兵败回关中第58章 杨雷北征(一)第107章 曹操谋划攻青州 杨雷一心夺鄱阳第13章 酒香满彭城 杨雷为从事第70章 杨雷北征(十三)第34章 吕布一合败韩当第56章 衣带诏事发 杨宇霆献策第17章 吕布欲袭徐州第128章 江东文武争战和 赵云一心守徐州第118章 曹操驱民攻北海 孙观无奈弃城池第183章 夏侯渊夜袭刘备 赵子龙再现神威第82章 官渡之战(十)第204章 吕奉先分兵杀胡 魏文长夜袭曹营第13章 酒香满彭城 杨雷为从事第197章 徐公明死守虎牢关 乐文谦舍命渡黄河第104章 周瑜故计重施 张飞夜渡长江第168章 甘兴霸大战锦马超 猛张飞兵临南郑城第96章 程昱献十面埋伏 刘备欲南下江东第210章 诸葛亮探访杨雷 杨宇霆回归江东第53章 吕布哭第186章 杨宇霆提起科举事 黄汉升斩杀夏侯渊第137章 杨宇霆喜得佳人 程黄韩赋闲在家第32章 张飞战许褚 关羽显神威第21章 刘备收吕布 郭嘉定策略第71章 杨雷北征(十四)第159章 张永年荆州献图 杨宇霆计夺北海第96章 程昱献十面埋伏 刘备欲南下江东第56章 衣带诏事发 杨宇霆献策第100章 孙权召周郎 吕布至广陵第155章 杨宇霆尽得荆州 马孟起屯军潼关第70章 杨雷北征(十三)第37章 孙权退军 乐李兵败第159章 张永年荆州献图 杨宇霆计夺北海第142章 曹孟德挥军得冀州 审正南至死不降曹第12章 升为校尉 杨氏十书第105章 张飞强夺虎林 杨雷剑指鄱阳第46章 杨雷的第一次吃瘪第129章 曹操回师冀州 吕杨进至吴郡第164章 刘玄德借故兴兵 吕奉先回军袭营第121章 陈群出言讽二士 杨雷兵临秣陵城第78章 官渡之战(六)第35章 杨雷出战显威名第20章 迫降吕布第91章 广陵之战(四)第149章 曹孟德召还马寿成 杨宇霆初识庞士元引子第204章 吕奉先分兵杀胡 魏文长夜袭曹营第54章 归还家眷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