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机暗转

天象变异,孔明见管辂与自己一样,也感到关羽守荆州隐含绝大危险,心中不由一动,问道:“管前辈是否有化解之道?”

管辂微微摇头,道:“我看关将军命宫有一道赤气涌起,于隼头盘旋不去,恐关将军难逃四十八岁这关,已我看此赤气已届旺发之期,关将军恐于近日有厄埃”孔明闻言,心想:太白金星突然光华暴炽,直犯翼、轸两宿,荆州恐有兵战之祸,而管前辈又断云长难逃四十八岁此劫,云长的此番遇合,确实不妙,若待主公去劝慰云长稳守荆州,莫轻启战端,恐为时已晚,为今之计,势必另谋人循…孔明主意既定,便欲寻一适当人选,驰赴荆州。孔明深知关羽素来心高气做,若让赵子龙前去,将适得其反,然而,眼前除了赵子龙之外,又有谁献担此重任呢?孔明正思忖之时,忽见诸葛慧与笑猴儿二人,正逗着诸葛慧肩上的五彩云雀,不觉眼睛一亮:“四妹,如今关将军有难,二哥想派你前之相助,不知你能否担此重任?”

诸葛慧向来对她的二哥极为敬服,一听孔明担当重任,心中自是十分欢喜,只答应了一声,便二话不说欲飞身上路。

诸葛慧正纵身要施展轻功,却被一把拉下,只听到仙灵老人嚷着说:“宝贝徒弟孙女,你就这么走了?你若有个三长两短的,教我这师父爷到哪儿去喝那见鬼的百花露……”仙灵老人话音未了,便看到笑猴儿的身影如闪电般掠过,叫说:“师父,你放心,我这就去保护你的百花露。”说着便拉了诸葛慧的手,两人一起消失得无影无踪。

笑猴儿与诸葛慧二人,日夜兼程,然而就在二人行至半路,便得到关羽已挥兵北上,攻打樊城的消息,于是又施展绝顶轻功,直奔关羽所在的樊城。不一日,俩人便出现在关羽的帐中。

关羽与诸葛慧二人再度见面,知道孔明派他们前来相助,非常高兴,见笑猴儿极为英武,与当年的自己有几分神似,因此对他非常喜爱,视他如弟,传他以青龙刀法,笑猴儿在关羽的悉心教导之下,武功精进,为感念关羽的授业之情,笑猴儿自告奋勇,担任关羽的贴身护卫,并与关羽一同赴江东陆口鲁肃之会。

在陆口之会中,笑猴儿以盖世神功惊慑江东将士,鲁肃更是对其又佩又恨,误将笑猴儿听作“萧侯仪”,从此笑猴儿即将错就错,以萧侯仪之名行世。

萧侯仪心怀关羽的杀劫,他凭着略懂风水制煞之法,于是力劝关羽,潜入吴都赤龙峰,刀劈孙权祖墓,以坏孙氏祖宗龙脉。

关羽在萧侯仪的翼助下,自陆口会中安然返回,萧侯仪并且协助关羽率军北伐曹操,水淹曹军,力擒于禁、庞德,攻取樊城,然而关羽却不幸身中箭伤,萧侯仪与诸葛慧为救治关羽,乃分头去寻访名医,危急之际,诸葛慧寻着医圣华佗。

华佗甚喜诸葛慧,不但为关羽疗伤,更收诸葛慧为徒,传授她绝世医技。

日月沉浮,乾坤运行,一场惊天杀戮,露出可怕端倪……东吴国都柴桑的宫中,吴候孙权神思忽然一阵困倦,不觉伏案而睡。

朦胧之际,他但感自己已置身于一座山峰,山峰遍体赤红,山巅为头,山腰为腹,山脚为尾,合而呈一尾赤色巨龙,卧于天地乾坤之中。

在这座赤龙山的西面,孙权忽然发现一座古墓,古墓的墓碑上刻“齐候孙膑之墓”及孙氏列祖列宗的姓氏名号。孙权目睹之下,顿时醒悟,此地便是他的先祖墓了。虽然独缺了他的父亲孙坚的名号,因孙坚已下葬东吴国的王陵。孙权心中不由一阵惊奇,暗道:我怎的不去王陵父墓,而抵临此先祖墓地呢?

孙权心神恍惚之际,正欲上前拜祭,因为他的祖父孙符毕竟亦在此墓中。

就在此时,他的身躯忽然一阵僵硬,根本不能移动。在朦胧之际,突见一位长发赤面的大汉,手提青龙偃月刀,凌空而降,手中大刀猛地一挥,向墓狠狠劈去……但见数道血箭,激溅而射,一片赤红如血的烟云,将祖墓团团罩祝孙权但感这一刀犹如劈在他的脖子上,一阵剧痛,他不由大叫一声:“痛死我也……”他猝然惊醒过来,原来是白日的南柯一梦。但梦境历历在目,十分恐怖。

此时献计于周瑜、鲁肃以强阴克弱阳,克制刘备气运的东吴异人吴中,因自古以获一笔重酬,鲁肃、周瑜又已先后病逝,吴中料想东吴再无用武之地,便深隐不出。但当日孙权曾听闻且参与此事,因此他惊奇之下,下令千方百计,寻出吴中入宫见他。

吴中奉召,无奈只好入宫拜见孙权,孙权屏退左右,将他的梦中凶兆向吴中说知,道:

“梦兆如此凶险,我是否着杀身之危呢?”

吴中沉吟一会,忽地微笑道:“恭喜吴侯……此梦乃因祸得福之兆埃”孙权又惊又奇,忙道:“我有何祸?又有何福?”

吴中道:“吴侯梦中所见,乃有人以刀劈龙脉之法,却破坏吴侯的祖宗风水龙脉气运,若然得逞,则吴候的气运必大受伤害。奇祸立生,幸而施法之人,功力不足,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而不知吴侯的祖宗龙脉,乃属于凶煞奇贵交汇的格局,施法之人,先刀劈龙脉,恰好仿此龙脉释出凶煞之气,而激旺龙脉之中的贵气。因此施法之人,必已被释出的凶煞之气所侵袭,命不久矣,而吴侯却因而得福,祖宗龙脉贵气反而大旺,逐鹿急雄,将无往而不利也……这岂非因祸而得福吗?”

吴中会在孙权的赤龙山祖墓中,施展过强阴克弱阳的,因此他对孙权祖墓的奥秘,自然十分清楚。

孙权心中惊喜,下令重赏吴中,让他告退,孙权暗道:虽然我因祸而得福,逐鹿争雄可无往而不利,但那执刀之人——赤面长发大汉,十分凶恶,他这一刀若当真向我劈来,我还有命么?……而且此人手执的分明是青龙偃月刀,使此刀的,当世除那狂妄高做的关云长之外,还有谁呢?哼哼,看来此人乃我生死对头,不是他死,便是我亡……我誓抢先杀灭此人,以根除我的心腹大患。

孙权恨怒之下,心神激奋,他当即亲书一封手谕,派人紧急送去正在陆口秘密调兵的吕蒙。

吕蒙拆函细阅,随即向陆逊大笑道:“主公原来对关云长、十分畏惧,但不知为甚,竟忽然雄心勃发,令我不惜一切代价,誓要杀灭关羽,看来主公的决心己不可动噎…还正好有利于我等进兵埃”陆逊微笑道:“依我观之,主公气色近日极佳,他心雄自然胆壮,亲作后援,将军再无后顾之忧,必可一举攻克荆州也。”

吕蒙傲然大笑。他再无丝毫犹豫,即下令手下韩当、周泰、蒋钦、朱然、潘璋、徐盛、丁奉诸将,积极准备,调动兵马战船,窥准有利战机,便向荆州发动进攻。另一面,吕蒙又向曹操致函,说东吴已准备进攻荆州,请曹操调军进袭关羽,令关羽首尾不能兼顾。

此时,在陆口对岸镇守烽火台的荆州司马王甫发现陆口的东吴兵马,有不寻常的调动,连忙派人传报留守荆州的糜芳。

糜芳接报,却不以为然的笑道:“王司马大多心了。东吴将吕蒙已病倒,陆口守将改为陆逊,试问陆逊这一介书生,成得了什么大事。回去告知王司马,让他不必庸人自扰,荆州目下稳如泰山呢。”

快马回报王甫,王甫见糜芳如此轻敌大意,不由大惊,他自己并无调动军队的兵权,无奈之下,只好派快马急驰北面的襄樊前线,紧急呈报关羽。

关羽此时正加紧围攻樊城,樊城守将曹仁,虽然拼命坚守,但城中军民死伤甚众,粮草日渐短缺,眼见仅剩半月的粮草了。曹仁不由又惊又怒,抱怨曹操怎地还不派兵前来增援救应。

曹操在邺郡魏王宫,亦接到吕蒙派人送来的密函,吕蒙在函中请曹操出兵攻打关羽,东吴军即将从南面向关羽的荆州发动进攻,只要双方向南北麦击,则关羽必败无疑,吕蒙在函中又要求曹操为他的行动保密,以免关羽有所防范,破坏了东吴突袭荆州的行动。

曹操立刻将司马懿召来,向他出示吕蒙的密函,道:“仲达以为,我是否答应吕蒙所请呢?”

司马懿毫不犹豫便断然说道:“大王宜表面答应,将计就计,另行妙着。”

曹操道:“仲达有何妙着?”

司马懿微笑道:“大王速将吕蒙的密函,抄写多份,派快马飞赴襄樊前线,用箭射入樊城,以坚曹将军守城决心。同时再将此函悄悄射入关羽的军营,关羽获悉吕蒙计谋,必从樊城退兵,救援荆州。如此,不但襄樊之危立解,同时亦让吕蒙与关羽剧斗,消耗他们军力。待孙、刘两败俱伤,大王再挥军南下,则江东、荆州,皆为大王所得也。然后再集中军力,进攻蜀川刘备,则天下可一举而平定矣。”

曹操向吕蒙回了一封密函,表示同意吕蒙所请,他即将亲率大军,从北面向关羽进攻。

另一面,曹操又依司马懿之计,派人飞报襄樊前线,实施令“两虎相斗”的奇谋妙策。

关羽在襄樊前线,正日夜攻打樊城。眼见樊城守军的抵抗已日渐衰败,心料不日必可攻陷,同时他的箭伤又已日渐康复,不久便又恢复战力,可重新执刀披挂上阵杀敌,他心中不由一阵欣喜。

不料就在当天晚上,吕蒙给的密函,已由镇守南阳的徐晃,派人分别用箭射入樊城及关羽的军营。

曹仁在樊城,接获的密函,阅后不由大喜,向属下兵将传来道:“主公已用奇谋妙计,与东吴联合,分从南北袭击关羽军,关羽必败无疑也。”

樊城曹军将士,获悉此讯息,土气备增,坚守樊城的决心更稳固了。

关羽获悉吕蒙的密函内容,心中惊疑不定。他立刻召集关平、马良等心腹将土,商量对策。

关平惊奇道:“我不明白,为甚吕蒙写给曹操的密函,会落在我军营里面。准备从南北袭击我军,曹操为坚稳樊城军心,将此函射入樊城,但却误射落我军军营,其二是曹操表面答应吕蒙所求,暗中却不愿东吴坐大,夺得荆州,因此并不急于派兵前来襄樊,故意射入此函,令将军不得不回救援荆州。其三则是曹操施用的反间计,令将军疑心东吴迸犯荆州,不得不救,则樊城之危,便不战而自解也……无论何种可能性,其目的均是为解樊城之困埃”关羽沉吟不语,心中狐疑不定,他一方面疑心曹操施用反间计,不顾轻易相信而撤兵回荆州,至北伐中原大业前功尽废。但另一面又担心孙权真的背盟,与曹操联合,偷袭荆州,令他陷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

正当关羽徘徊犹豫,进退难决之际,荆州司马王甫派来的快马,已抵关羽的军营,与快马一同进见的,还有诸葛慧和萧侯仪。

荆州快马呈上王甫的密函,又道:“王司马令小人呈报将军,请将军派得力将领替换荆州守将糜芳,以免被他轻忽误了大事。”

关羽阅函,知悉王甫呈报的陆口东军不寻常调动,他微一沉吟,问快马道:“你知陆口东吴主将是谁吗?”

快马是王甫的心腹负责看守烽火台,对陆口东吴军的情形自然十分了解,故毫不犹豫的回道:“回将军,据个人所知,守陆口的东吴主将,依然是陆逊,而吕蒙仍然留在柴桑养病也。”

关羽对荆州的情势,本来尚有点担心,但听了王甫派来的快马如此确然的回话,他不由呵呵大笑道:“果然不出我之所料,曹操因要防范孙权的东面进攻,分身不暇,不能派兵救援樊城,便施此反间诡计也,吕蒙正在养病,陆口主将是陆逊,这白面书生成得什么气候?敢袭我荆州……你回去报知王司马,着他小心观察,发现陆口东吴军出动,既燃点烽火,我自会立刻回师援救荆州,生擒活捉陆逊。”

荆州快马正却拜退。诸葛慧却忽然向关羽尖声道:“关将军不可大意……只怕大意失荆州埃”关羽甚喜诸葛慧的智计,因此对她的无礼野气,也不去计较,反而有趣的呵呵笑道:“诸葛姑娘,关某如何大意?如何会失荆州呢?”

诸葛慧尖声道:“关将军,陆逊虽然寂寂无闻,初历战阵,但若精于谋略,亦不可轻忽也。而且荆州守将糜芳心有怨气,必不肯尽力防守,恐有怠慢,关将军不可不加防范。”

关羽呵呵笑道:“然则依你之意,我将如何处之为妥呢?”

诸葛慧见关羽反问了一句,她不由一怔,心道:“我并非军旅中人,这等军机大事,我岂能插手?”她心中特急,不由为难的笑道:“关将军,你是三军主师,诸葛慧怎敢胡说八道?”

关羽大笑道:“不然,诸葛姑娘乃孔明军师之妹,甚有军师先生的家风,精于智谋,因此我早将调兵令符授于你了,你既不放心,为甚不快马赶回荆州,助我镇守?若诸葛姑娘肯为我效力,则我便无后顾之忧了,诸葛姑娘意下如何呢?”

诸葛慧尚未回应,关平已忙道:“荆州防守大事,怎能付托于一位姑娘家呢?”

关羽呵呵笑道:“平儿放心,我料陆逊乃一介寒儒,怎敢向我荆州动兵,我请诸葛姑娘回返荆州,仅是不想她女子人家,留在军中诸多不便罢了……”关羽话音未落,诸葛慧却忽地朗声道:“关将军。诸葛慧领令,即日便返荆州防守烽火台去也。”

关平忙道:“诸葛姑娘千万莫当真。父帅不过是与你开玩笑罢了。镇守荆州大事,怎可由你姑娘家负责。”

诸葛慧却立刻道:“不然,关将军令出如山,绝无反悔之理,是么?”

关羽无奈的笑道:“好吧,诸葛姑娘,我便再授你调兵令符,并许你协同荆州守将糜芳,参赞防守荆州的军机大事,我派人传喻糜芳,教他遇军情先与你商议后行。”

诸葛慧这才格格笑道:“好埃这总比不加任何防范准备为佳埃”第二天,诸葛慧便与她新拜的师父华佗一道,乘快马驰返荆州去了。

不料诸葛慧及王甫派出的荆州怏马尚未返抵荆州,吕蒙派出的使者,已秘密潜入荆州南郡,用重金厚礼打动荆州守将糜芳,反叛刘备,投效东吴。

糜芳起初尚有点犹豫,向东吴密使道:“我跟随刘皇叔多年,怎忍一朝背叛于他?”

东吴密使道:“糜将军忠心于刘备,但只怕刘备并不将你视为心腹也。你试想想,新降的马超、黄忠等,尚拜为五虎大将,糜将军跟随刘备多年,出生入死,竟仍是偏将一名,受尽欺凌,糜将军也在对刘备一片忠心矣。”

糜芳心中不由突突一跳,暗道:东吴方面,对我处境竟了如指掌,显然早有准备,对荆州志在必得,荆州迟早亦必陷落东吴之手。这也怪不得谁,要怪的便怪关羽你太急功图名,向曹军动干戈吧。而且若关羽得胜而回,他必责我守荆州不力,而寻隙杀我,我力求生计,看来亦只好向东吴投效了。

当下糜芳已打定主意,与东吴密使商妥联络讯号,又及早将自己的家小,送去东吴陆口,再特赴柴桑安置,他送走东吴密使及家小,再无后顾之忧,暗中积极准备,迎接东吴军入荆州南郡。

此时,王甫派出的荆州快马,已返抵陆口对岸的烽火台,向王甫回报。

不久诸葛慧和华伦亦赶抵烽火台,王甫接快马回报,知关羽不以为意,心中已感忧虑,见到诸葛慧返回协防,她又有关羽新授的调兵令符,心中这才稍安,王甫并不知华佗的身份来历,因此并不以为意,心中料想华佗对防守荆州并无多大帮助。

幸而不久萧侯仪亦赶到烽火台,王甫见了萧候仪,心中不由十分欣喜,因为萧侯仪在陆口以神功威震江东将士的讯息,早已传遍荆州各地了。

原来萧侯仪不放心诸葛慧,孤身一人面对东吴十万大军,因此向关羽再三请求,让他与诸葛慧同赴烽火台协防。

关羽知萧侯仪与诸葛慧兄妹情深,他如何放心在此危急时刻让她孤身犯险?而且关羽对东吴动态亦有点担心,他断定陆口对岸的烽火台是防守荆州的关键,只要烽火台严密监视东吴军的动静,及时燃点烽火请求,让他率五百精兵,直接赶去陆口对面的烽火台,与王甫、诸葛慧协同防守。

王甫见到萧侯仪及他带来的五百精兵,心中这才大为宽慰,料定烽火台有此有力支援,必可保不失。而只要保住烽火台不失,那便可保证及时回救荆州,东吴的奇兵突袭亦必受挫败。

诸葛慧见萧侯仪赶到,心中十分欢喜,她心知萧侯仪必定是牵挂她的安危,却故意格格笑道:“师哥啊,你回来之意,是视防守荆州重于北伐中原吗?”

萧侯仪却断然的摇头道:“非也。在我心中,两者一般重大。”

诸葛慧笑道:“那么为甚不顾北伐中原,而回返烽火台?莫非是为我诸葛慧的安危而来么……”

萧侯仪的心事被诸葛慧轻轻揭破,他脸上不由一红,忙掩塞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诸葛慧格格笑道:“若然是呵,我很快乐;若然不是,我也很喜欢埃”萧侯仪知师妹刁钻古怪,知她话中另有涵义,因而问道:“为什么?师妹。”

“防守荆州,是二哥向我的重托埃”王甫和华佗二人,在一旁见他师兄妹二人逗趣,也没插话,但却从中发现,诸葛慧对她二哥孔明感情之深,决非旁人所能想像。只要是孔明的意思,诸葛慧也不问对错,必定不惜去赴汤蹈火,因为诸葛慧的关系,萧侯仪尽管不太情愿,最终仍被扯进三国逐鹿争雄的漩涡中来了……王甫因此心中十分宽慰,他料定凭萧侯仪的神威,以及诸葛慧的智计,必可保住烽火台;而只要烽火台可守,荆州的防守便有保障了。

不料就在诸葛慧和萧侯仪,以及关羽增派的五百精兵,抵达荆州烽火台的第三日傍晚时分,荆州南郡的快马,突然驰抵烽火台,说是奉糜芳将军之命,请王甫、诸葛慧、萧侯仪等,速赶荆州南郡,商议紧张军情;快马又说糜芳将军特别吩咐,事关防守荆州的要务,请三人务必速赴南郡。

诸葛慧心中有点疑惑,本不欲赴南郡,她若拒赴,萧侯仪自然亦不会前去。但王甫却道:“糜芳本已对防守的荆州心生懈怠,他如今相召,我等若拒绝赴会,糜芳必定心生惊惧,更无心防守,万一荆州有失,我等便难免有怠慢军机之失职罪埃”诸葛慧为坚稳糜芳防守荆州的信心,无奈答应跟随王甫,赶赴南郡。诸葛慧既已答应,萧侯仪自然再无异议,三人一道,乘怏马赶赴荆州南郡。

三人赶抵南郡,迳赴糜芳的军营,糜芳早在帅帐中等候,他殷情的迎接三人,丝毫不以主将的身份自居,王甫以为糜芳已意识到防守荆州的责任重大,因此礼贤下士,虚心求教,也不以为意。

糜芳迎入王甫、诸葛慧、萧侯仪三人,却并不急于商议军情,反而下令摆宴,说是慰问三人防守烽火台的劳苦功高。

三人见糜芳盛意拳拳,他又是镇守荆州的主将,不便拒绝,只好坐下饮宴。席间,糜芳谈笑风生,神色一派从容,再无往日的怨气流露。

王甫心中不由大感安慰,心道:只要糜芳尽忠职守,积极防御,荆州必定可保不失了……

他因此大为放心,与糜芳畅饮。诸葛慧心中虽然有点惊疑,但见糜芳神态从容,不似已生异心,而且又知他是刘备的旧属,决无反叛的可能,无奈之下,也只好放下疑惑,与萧候仪举杯相饮起来。

不料就在当天傍晚,王甫、诸葛慧、萧侯仪三人离开陆口对岸的烽火台不久,便有数艘快船,船上之人皆身穿白衣,傍晚白雾迷江,因此直驶抵岸边烽火台下,守烽火台的荆州兵才猛地发觉。荆州兵慌忙喝间,来者是谁?

快船上的白衣人回答道:“我等皆是江上贩运客商,因受江上雾迷,不辨方向,到此暂泊。”白衣人说罢,又取出船上的财物,送赠荆州兵。荆州兵大喜,纷纷收授,任由白衣人的快船泊到烽火台下。

到二更时分,王甫、诸葛慧、萧侯仪三人尚在赶返烽火台的途中,泊在烽火台下的数艘快船,突然冲出近百兵将,闪电般冲上烽火台,将守台的荆州兵士生擒活捉。然后向陆口对面发出暗号,八十艘战船,满载东吴兵,如箭般疾驰过来。船上吕蒙、丁奉、徐盛大将亲自督率,兵士奋勇急先,不到半个时辰,东吴大军便已将荆州军的沿江防守炮台据点拔除了。东吴军竟不费一兵一卒。

然后吕蒙派丁奉、徐盛为先锋,率一万精兵,直插荆州重镇南郡,东吴大军开抵南郡城下,糜芳早在城楼上守候,见东吴兵至,即下令放下吊桥,放东吴兵进入城中。兵不血刃,丁奉、徐盛便将荆州的重镇南郡进占了。

当晚天色未亮,镇守荆州公安的博士仁,亦献城向吕蒙投降。

吕蒙迅速稳定荆州,同时瓦解荆州兵的斗志,下令三军不得亡杀荆州将士家属,违令者斩。因此所有出征北伐的荆州兵家属,皆被善加安置。

王甫、诸葛慧、萧侯仪三人,未抵烽火台,便获悉荆州南郡兵变,守将糜芳己向东吴投降。三人大惊,正欲奔上烽火台,燃点烽火示警。不料就在此时,韩当、周泰等东吴大将,已率兵杀出,三人孤身作战,如何迎击,萧侯仪心中大怒,他欲入南郡,将降贼糜芳杀了,王甫却道:“此时此刻,就算杀了糜芳亦无益于事了,萧壮士师兄妹二人不必理我,快施展功夫,速赴襄樊向关将军报讯。”

萧侯仪和诸葛慧无奈,只好任由王甫在山野间匿藏,二人施展绝世轻功,掠出重围,一路向北面飞掠而去。

此时,曹操已从邺郡返回许都。他接到急报,知吕蒙已攻陷荆州大半地土,他亦不敢再有丝毫犹豫,立刻亲率大军,指定由司马懿随军参战,开赴南阳,解救甫阳南面三十里外的樊城曹仁。一面又派飞马,赶到南阳,令南阳守将徐晃先出攻打关羽的荆州军。

另一面,作为关羽北伐中原的左右两路先锋大军,由关平和廖化统率,正分驻南阳的两侧,准备待关羽攻陷樊城,即向南阳发起猛攻。

不料却被徐晃先发制人,率军进攻关平和廖化。关廖二将皆非徐晃之敌,不得不退回樊城郊外关羽的大营。

关羽大怒,不顾右臂尚未痊愈,披挂执刀上马,亲战徐晃。二人大战八十余回,不分胜负。徐晃越战越勇,关羽的右臂却伤口崩裂,十分疼痛。徐晃见关羽伤痛难挡,猛挥一刀,向关羽劈来。

就在此时,一员战将如飞电般掠入,以空手入白刃的绝顶功夫,在徐晃的刀下,救走关羽,身后关平、廖化率兵杀出,截住徐晃。

关羽脱出险境,见救他的人竟是萧侯仪,他不由又惊又喜道:“萧兄弟。幸好你及时赶回,又救了我一命……但你为甚回返?莫非荆州有变么?”

说时已回返军营,关羽见诸葛慧亦在帐中,神色悲愤,不由大惊,忙道:“诸葛姑娘,荆州形势如何?”

诸葛慧不由放声大哭道:“糜芳反叛,与吕蒙勾结,用计将南郡、公安二大重镇攻占了……我和师哥奉王司马之命,赶来向将军告急碍…”关羽获悉荆州失陷的经过,他不由跌足长叹道:“我用人不当,又中了吕蒙、陆逊的障眼奸计,荆州又失,皆我的错呀……

诸葛姑娘勿悲,我即便回师,杀灭奸贼吕蒙……若荆州失陷,我有何面目再见兄长。”

诸葛慧亦悲道:“我有负重托,亦有甚脸面见我的二哥?”

萧侯仪急道:“关将军,情势危急,此非自责之时埃宜速退兵,回救荆州;一面速派人入川,向刘将军求救为佳。”

关羽心中已见慌乱,他也不及细思,便依言派马良、伊籍两谋士,速入川求救。另一面下令三军回退荆州,由关平、廖化断后。

曹操闻讯,一面令徐晃、曹仁趁势追击,但不可追得太急,只在后徐徐而进,堵住关羽北退之路便了。一面与司马懿一道,举大军冲入襄扬重镇。

关羽率大军火速回救荆州,此时他尚有兵力三万,足可与吕蒙吴军一战,而关羽自己亦坚信这一点,因此在他率军回师救援荆州时,尚信心十足,预料他的大军一到,吕蒙的东吴军必然溃败瓦解,他必定可以重夺荆州。

可惜关羽却仅看到表面,而没有估计他统率的荆州军。

其实已军心涣散,已无斗志,因为荆州军多半是荆州当地人士,亦即旧主刘表的部属,其亲朋家小均在荆州,因此保家才是荆州军将士的最大愿望,而将士卫国的概念却十分薄弱,也不理谁主荆州,只要身家性命能保住,便向谁效忠,根本不曾存过什么汉贼不两立的空泛道理。

而吕蒙自占领南郡、公安等荆州两大重镇后,却深明荆州军的内心,他的善后工作,重点便在瓦解荆州军的斗志上。

他下令抚慰荆州军将士的家属,派亲信慰问老人,有病的给医药,饥寒的送粮衣,荆州军将士的家属,因此对吕蒙的吴军十分感激,千方百计向荆州军将士通报讯息,甚至鼓励自己的夫儿叛逃,而改降吴军。荆州军将士的斗志,在回救荆州的途中,便已荡然无存了。

另一方面,吕蒙又派陆逊继续西攻,攻占了湖北的夷陵,扼住益州的门户,切断关羽入川的退路,如此一来,关羽的荆州军,北有曹军的堵截,南有吕蒙的吴军迎击,西面则有陆逊军截断入川的退路,简直比“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绝境更可怕,在此情形下,荆州军还有什么战斗力?

第六章 反客为主第十九章 洛阳秘辛第二章 大江东流第十六章 功成引退 吴亡越兴第四章 寻庇护国 再逆天机第十四章 元神幻影第十三章 逆转天机第六章 反客为主第十七章 凤仪之变第十四章 水镜先生第十一章 偷袭军营 游说夫差第八章 鼎立玄机第一章 盘龙古洞 龙的传人第三章 异军突起第十八章 西方煞气第十六章 天象六合第六章 孤注一挪第十九章 密函玄机第十章 天机大势第二章 大将之殒第十五章 卧龙出山第五章 曹刘对决第一章 盘龙古洞 龙的传人第九章 方天画戟第七章 惊天之变第十二章 亢龙有悔第七章 神剑倚天第三章 西川龙战第四章 夺权机谋第七章 逐鹿中原第九章 方天画戟第十一章 三元会运第二章 夏侯世家第六章 星斗挪移第六章 孤注一挪第三章 逆反天机 陷入绝境第八章 千里单骑第八章 鼎立玄机第四章 寻庇护国 再逆天机第九章 龙将入世第十三章 讨论兴亡 助越复国第四章 寻龙堪舆第一章 王者之光第十六章 天机磨劫第七章 神剑倚天第十二章 亢龙有悔第十八章 西方煞气第十一章 逆运天机第十五章 北伐中原第十七章 凤仪之变第二十章 仙灵老人第十八章 血溅荆襄第十二章 重陷混沌第十八章 西方煞气第十八章 蛇体现形第八章 紫气盘龙第十四章 江东王气第十八章 西方煞气第一章 赤龙脱困第八章 紫气盘龙第四章 龙脉分峙第九章 龙将入世第八章 救养孤儿 助越中兴第七章 惊天之变第二章 拯救名匠 面见吴王第十四章 真龙结穴第十四章 水镜先生第十一章 偷袭军营 游说夫差第十四章 天缘之合第十五章 师门奇缘第二章 无极天机第四章 寻龙堪舆第九章 三大奇人1.苍茫大地寻龙侠 人神共争一针地第三章 逆反天机 陷入绝境第七章 惊天之变第十四章 真龙结穴第一章 王者之光第二章 拯救名匠 面见吴王第七章 惊天之变第十一章 青龙之斗第十九章 赤龙跃渊第四章 白兔龙气第十一章 紫气东来第七章 协助越王 延长国运第二章 大将之殒第十九章 白兔龙穴第十四章 西施救国 潜龙护驾第十六章 功成引退 吴亡越兴第十八章 西方煞气第七章 惊天之变第一章 王者之光第十四章 江东王气第十三章 六合神剑第二十章 诸葛化身第十七章 空城幻术第九章 力延龙脉第八章 阵图之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