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龙脉之移

魏相国华歆、太尉贾诩、御史大夫王朗、禁卫军左中郎将李伏、太史许芝等一班大臣,直闯汉献帝的寝宫,宫中侍卫无一敢阻拦。

汉献帝无奈,只好出来接见,华歆等人,假意依足礼仪,跪拜汉献帝。

然后华歆也不待汉献帝宣示众人平身,便高声向汉献帝奏道:“陛下,魏王自登位以来,德布四方,仁施万民,其贤明德政,古往今来,唯尧、舜可比也。朝中大臣一致商议,皆言汉室国运已终,气数当荆望陛下效法尧、舜,以江山社稷,禅让魏王。此乃上合天心,下顺民意之举。陛下从此亦可安享清福,无复忧愁。天下和平,则祖宗幸甚;百姓幸甚!

请陛下明断。”

汉献帝刘协,在曹操的羽翼下,战战兢兢过了数年的傀儡皇帝,虽无可恋,到底仍有不甘。他不由大惊道:“朕之先执三尺剑,斩蛇起义,平秦灭楚,创下汉室基业,世传四百年矣。朕虽然无德无能,但亦无大过,卿等怎又将朕江山基业,让与他人?望卿等鉴察。”

汉献帝说得十分委婉,甚至是委曲求全,哀求华歆等人,容他续当傀儡皇帝。

不料华歆毫不动心,他伸手一指李伏、许芝二人,大声道:“李、许二位同僚,知天心民意,陛下如若不信,可问他二人。”

李伏也不待汉献帝询问,便即大声道:“陛下!自魏王即位以来,臣知麒麟降生,有凤凰来仪,更有黄龙出世,此乃上天示祥瑞之兆,魏当代汉之象也。”

许芝亦紧接道:“臣职掌司天,夜观天象,见炎汉气数己尽,陛下帝星隐匿不明;而魏国帝星,却耀灼天地,此乃当兴之象。天意如此,逆之必出凶祸,生灵涂炭,望陛下三思。”

汉献帝被逼急了,怨恨道:“天兆之言,皆虚妄之事,怎可以虚妄之事,逼朕禅让江山呢?卿等难道不容朕再延汉室气运吗?”

御史大夫王朗立刻应声道:“古往今来,有兴必有废,有盛必有衰,怎有不亡之国?不败之家?汉室相传至陛下,气数已尽,宜早退让,不可迟疑,否则必生祸变。”

汉献帝被逼得放声大哭,黯然退入后殿,众人心中轻视,均讥笑而退。

第二天,又聚集于大殿,令宦官入请汉献帝出见。

宦官不敢推辞,入内催请汉献帝,汉献帝此时正与皇后曹氏(曹操之女、曹丕之妹),在内殿中长吁短叹。宦官奏请汉献帝出见群臣,汉献帝不敢答话。

曹后问道:“百官请陛下临朝,为何不出呢?”

汉献帝哭道:“你兄长魏王欲篡朕位,令百官相逼,朕甚惶恐,怎敢出见?”

曹后毕竟是将门之女,她嫁与汉献帝,即为皇后身份,其心早已向附汉献帝。她因此不由大怒道:“兄长为何作此乱逆之事。”

曹后说时,曹洪、曹休二将,已带剑而入,立而不跪,厉声请汉献帝出殿。

曹后眼见事实,骂道:“都是你等作乱,贪图富贵,谋叛逆之事!我父功高盖世,威震天下,尚不敢谋逆汉室江山,兄长继位不久,即思篡汉,天必不保你等长久。”曹后说罢,知大势已去,她根本无力挽救,痛哭入内宫去了。左右宫侍均心酸流泪,但谁也不敢作声。

曹休厉声道:“皇后出言无状,若非是其乃先王之女,我必一剑斩杀!陛下还拒绝出殿吗?”

汉献帝万般无奈,只好勉强抑泪,更换帝服,出殿临朝。

他战战兢兢,身边连一位心腹侍卫也没有,犹如待宰的羔羊似的。

汉献帝刚出来坐下,华歆便立而不跪,厉声道:“陛下请依从臣等昨日之议,免遭大祸。”

汉献帝痛哭道:“众卿家中不乏汉室功臣之后,难道亦甘作此谋逆之事吗?”

华歆冷笑道:“陛下若不从众议,恐生命甚虞,非臣等不是也。”

汉献帝心中大骇,但仍作最后挣扎,哭道:“谁敢杀天子呢?”

华歆厉声道:“天下人皆知陛下无人君之福,以至四方大乱!若非魏王在朝,陛下只怕已死千百次矣!陛下尚不醒悟?”

汉献帝惶然无言,忽然站起,欲避而抗拒。华歆一步跃前,扯住汉献帝的龙袍,喝道:“答不答应,快作决断!怎可逃避?”汉献帝身子抖颤,默然不语。

曹洪、曹休见状,即猛地拔出利剑,大喝道:“掌玺官何在?”

掌玺官应声而出道:“掌玺官在此。”曹休道:“速将玉玺献出。”掌玺官道:“玉玺乃天子之物,岂得妄索。”曹休大怒,猛挥一剑,将掌玺官斩死。

掌玺官飞溅的鲜血,把汉献帝的龙袍亦染红。汉献帝但感心头一阵剧痛,再望向廷下,只数百宫中侍卫,均已换上魏国之兵,他自知已绝望了。他睁开泪眼,望向群臣道:“朕愿将天下禅让魏王,望存朕生命,不致中途夭逝。”

太尉贾诩道:“陛下和平禅让,魏王必定不负陛下,让陛下安享清闲。陛下不可再犹豫,速下诏禅国吧。”

汉献帝只好令人草书禅国之诏,交给华歆,由他率百官直抵魏王宫,向曹丕献上。

曹丕听诏,一阵狂喜,便欲欣然领受。

司马懿道:“当日大禹受禅,亦推让三番,殿下宜效大禹,以杜绝天下后世人口实。”

曹丕想了想,不由笑道:“少傅所虑十分周密,孤便学大禹的样子,也来个三让才受禅吧。”

华歆等依司马懿之计,回到许昌,对汉献帝说魏王谦辞,请求大贤以承大位。

汉献帝一听,天真的说:“魏王既然谦辞,禅让之事又缓行了吧?”

华歆嘿嘿笑道:“大禹尚三让而受,陛下怎可一禅便了之也?且别求大贤之说,陛下从何处寻出第二位魏王呢?”

汉献帝无奈,又令人再书一封禅诏,送到邺郡。曹丕又谦辞了一次,并向汉献帝传话道:“若陛下出自真诚,为甚不差帝室之人,捧诏而来呢?”

汉献帝为保存生命,只好令曹后所生的两位公主,亲赴邺郡,送上禅诏。

这一次,曹丕便欣然领受了。他不但领受禅诏,还将两位帝女,留在魏王宫,即日便纳为妃嫔。

司马懿又指使华歆,逼汉献帝效法古人,建筑受禅台,召曹丕入许昌,汉献帝亲自捧玉玺、印缓,呈奉曹丕。曹丕欣然而受,登上帝位。

太慰贾诩,即率文武百官,朝拜于台下,即改年号为黄初,其意即帝皇之初,国号大魏,曹丕称为魏帝。曹丕又下旨,尊先父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华歆又奏道:“请陛下降旨发落刘氏。”

曹丕于是下发,封刘协为山阳公,贬去山阳,即日起行。

华歆按剑向刘协厉声道:“一立一废,古之法度!皇上仁慈,不加责处,封你为山阳公,速去!未经宣召,不得入朝。”

汉献帝和曹皇后跪下拜思,相扶上马,黯然而去,台下围观的百姓,有叹息,有暗流泪,不一而足。

曹丕却得意洋洋,向群臣道:“朕今日才知舜帝禅位禹之盛举埃”群臣齐声颂道:“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华歆率百官请曹丕拜祭天地。曹丕在受禅台上,正欲下拜,忽地台前卷起一阵怪风,登时飞沙走石,昏天黑地,台上的香烛亦一齐熄灭。

曹丕心胆俱裂,昏倒台上。百官急救,好一会才苏醒过来,再无法拜祭天地。内侍将曹丕扶入宫中,曹丕数日未能临朝。

到第五天,曹丕才登上龙座,正式临朝。他下令一改旧制,将相国改为司徒,大夫改为司空。朝中文武百官,但有份参与逼汉献帝禅位之人,一律官升封赏。司马懿因献计禅位之功,极受曹丕信任,封他为甫书,以协助皇帝执掌政务,其地位比丞相更显要,更进而封为抚军将军,代表皇帝监督三军。因此,朝政和兵权,均已有部分掌握在司马懿的手中了。

因此,如果说汉献帝禅汉于魏,身为魏王的曹丕是得益者,他所得到的,实际只是一个虚衔,他实际上早就已拥有汉廷的一切了。相反因此一来,曹丕必惹起天下群雄的警戒心,成了众矢之的,犹如被放置于火坑上面。但此举却令司马懿一洗颓势,重获曹丕的信任,魏国的军政大权,已稳握在他的手中了。而这一切,亦奠定了司马懿谋略的坚实基矗不过,司马懿此际的深谋远虑,天下人根本无法窥悉。

就连身为天机门传人的诸葛亮,亦仅能略知一二,因为,诸葛孔明毕竟只是三分天机的导演人,而并非一统天机的主角人物。

当汉献帝被逼禅汉于魏,曹丕登基称帝的讯息,传入蜀川成都时,在丞相府中的孔明,闻讯不由猛吃一惊。他正沉吟思忖之际,他的师妹雕雪已快步而出,迳直走入孔明的书房,急道:“孔明师哥,曹丕登基称帝的消息,你听闻了么?”

孔明沉吟道:“我亦正思忖此事……当中甚感怪异?亦。

令人迷惑。”

雕雪一听,不由诡秘笑道:“师哥身为天机隐侠的首徒,其能已是沿天彻地,亦会受困惑于此事上么?师哥到底所疑何事呢?”

孔明道:“大地乾坤演行轨迹,阴极为阳,盛极而衰。天机之势,亦必如此,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目下天下三分之势已确然鼎立,因此我已料这一统天机亦必开始演行矣。

师父当年亦为此而苦苦探索,可惜一直并无结果,到底这一统天机的天命所在归于何主……”

曹丕奇道:“这与曹丕称帝似乎并无相干啊?”孔明道:“表面如此,其实不然。曹丕既然登基称帝,帝者皇也,显然他必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因此我正感迷惑,这一统天机的大势,是否是由曹丕导行?而一统天命,是否真的归于曹氏呢?……”孔明说时,书房外面,又走进二人,正是尚留在孔明府上的诸葛慧和萧侯仪。

诸葛慧身子未站稳,便惊奇的叫道:“二哥碍…当真奇怪极了!目下之势,怎的与我所知如此不符呢?”

萧侯仪却向孔明俯身道:“小弟拜见诸葛大哥……”然后便默然不语。

孔明微微一笑,亦无说话。雕雪见状,不由又奇又嗔,道:“你等怎的了?为甚犹如见了妖魔鬼怪似的?满腹惊疑,犹如变作活哑巴了。”

孔明觉诸葛慧话中极有深意,他向她点点头,道:“四妹,你似有所察,在座均天机势格中人,你但说无妨。”

诸葛慧想了想,便神秘的笑了笑,然后将她当日与萧侯仪一道,陷入长江入川之畔白帝城地穴,她自己的所见所闻,简略的说了,然后又迷惑的说:“当日所见,分明是先皇刘邦的墓碑和元神,他向我揭示了他刘氏一脉的一幅可怕图景……其中判断刘氏的汉室,必于汉献帝手中毁断……但刘氏血脉,又必于百年之后,重夺被占的江山……刘邦的元神更断言此刘氏血脉,必定出在蜀川,而且与白帝城地脉有莫大渊源……”此时在座几人,不但孔明、雕雪深感奇特,就连当时同陷白帝城地穴的萧侯仪,亦是第一次听闻,他心中不由暗道:师妹原来在地穴中尚有这等诡秘遭遇……但这等遭遇,对师妹来说,到底意味什么?是吉是凶呢?

雕雪却猛地忆起一事,忙追问诸葛慧道:“慧妹!你说曾听那刘邦元神判断,汉室一脉,必于汉献帝这一代毁断,这点或许已被曹丕以魏代汉证实……但又听说百年之后,刘氏一脉后人,必又重夺被占的江山,而且必出于蜀川,君子岂非说蜀国刘邦的江山,亦必被毁断,落入他姓之手,然后才由蜀国刘姓之后,再重夺失去的江山吗?”

诸葛慧见雕雪神色焦急,不由笑道:“雕雪姐姐,那是百年后的事了,你理会它干什么?”

雕雪道:“不然!你二哥目下正为保住蜀国的刘姓血脉而竭尽心血,但若天命所注,蜀国刘姓江山必定先毁后建,那孔明师哥所做的一切,岂非犹如水中捞月,到头一切徒劳一场空么?既然如此,孔明师哥还为其辛苦卖力干什么。”

诸葛慧此时也不想隐瞒,但然说道:“雕雪姐姐所忧所虑,不幸的确如此……我当日在地穴中,刘邦元神曾断然的说,他在蜀川的子孙血脉,虽遇上了一位天机传人匡扶,欲振兴汉室江山,可惜,天机大势已不可逆转,所作的一切努力,均徒劳无功。刘邦的元神更清楚的叹道:天命如此,我夫复何言……二哥所做的一切,只怕自费一番心血啦。”

雕雪不由顿足叹道:“师哥啊!既然身为汉室的开国老祖宗亦如此判断,倒不如就于此时急流勇退,免有逆天机,徒招奇祸。”

孔明此时仰天长叹一声,说道:“我岂会不知三分天机确立之时,便是一统天机启动之日?然而我已身置此天机大势漩涡之中,又怎能脱身而退!我若如此,不但同样有违三分天机大势,而且若是中途放弃,有始无终,过早断送汉室的唯一血脉,我岂非成了汉室的千古罪人,受万世唾骂么……我此乃明知不可为,而须为之罢了,望世人谅我。”

孔明慨然而叹,神色肃穆,雕雪、诸葛慧、萧侯仪三人均一阵肃然,被孔明这种义之所在,明知不可为而勇为之的无畏无私气度感染了,因此谁也没有说话。

孔明一顿,却又微笑道:“况且天机大势十分玄妙深奥,其中变数甚多,决非一朝一夕所能参透。例如据我所察,日后这位一统天机的天命人物,似乎是司马氏一脉,但为甚此时曹氏一脉却忽然称帝?而且极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和实力呢……再者据四妹所遇所闻,百年之后,再度恢复汉室的,又是刘姓之人……这其中不正是充满玄奥、莫测高深吗……”

孔明心潮聚涌,不觉交他心中的疑惑,在雕雪等三人面前流露了。

雕雪一听,便吃了一惊,她深悉孔明的心性,他但有疑惑,便非要亲自探索明白不可……她因此忙道:“孔明师哥!

目下荆州已失,关将军遇害,孙、曹均对蜀国虎视眈眈,形势十分凶险,你不是又打算如前次一般,犯险潜入魏国探查吧?”

雕雪情急之下,搬出保卫蜀国的重任来劝阻孔明冒险。

孔明却决然说道:“不知天机,不明大势,怎又克敌制胜?

怎能守土保国呢……且主公的本命,已届逆变之期,我须及早伏布日后玄机,不得不赴魏境一行……”萧侯仪一听,不由吃了一惊,他自与关羽在临逝前结拜,他便视刘备有如义兄,自然关切刘备的安危。而且关羽又将自己北伐中原、复兴汉室的未竟之志,付托于他,他此时已决计不能置身事外了。萧侯仪问孔明道:“诸葛大哥……刘皇叔有甚凶危之兆呢?”

孔明心中微叹口气,暗道:刘备的运命,已经神相管辂之判断,在两年之内,必生逆变……这又岂容怀疑?但此点却又绝对不可事先泄漏,因恐影响蜀国的稳定。孔明无奈,只好含糊的笑笑道:“此非有关主公的本命,本命难违,不可改变……我只能及早布伏玄机,以顺应日后的大势,天机……”萧侯仪深知孔明处事极为稳重,他判断而为的,便非为不可,因此也不再问,决然说道:“诸葛大哥!小弟愿随你赴中原一行。”

孔明尚未置可否,雕雪已大惊道:“萧兄弟,孔明师哥身系蜀国的安危,你怎的不加劝阻,反而大加鼓励他去涉险?”

诸葛慧却笑道:“放心吧,雕雪姐姐,有侯仪师哥随行,二哥必可保平安也。”

雕雪道:“目下蜀国形势危急,赵子龙势须留守蜀川,不能随行护保,我如何放心得下?”

诸葛慧格格一笑,欣然说道:“雕雪姐姐,依我之见,侯仪师哥目下的功力,已足可与子龙大哥并驾齐驱了!有他随行,二哥必可保平安无恙。”

孔明微笑接口道:“师妹,云长的青龙偃月刀法,已授于萧兄弟,他再以猴拳九式加以融合,当世之中,能与子龙弟相较的,亦只有萧兄弟。”

雕雪深知孔明的武功,与他的天机谋略一样,均已达深不可测的境界,就凭他的那套羽扇神功便足以傲视天下。若他如此赞许萧侯仪,那萧侯仪的功力,便决计不在赵子龙之下了……她不由稍感安心。

当下四人商定,由萧侯仪和诸葛慧送孔明入中原,雕雪则留守成都丞相府。诸葛慧因为身负鸟语神通,而且又有五彩云雀协助千里传送讯息,是最佳的“快马”传令兵,因此雕雪答应由她随行,她自己留守成都,随时准备会同赵子龙前去接应。

孔明也似乎另有深远用意,竟一口答应让诸葛慧随他入中原一行,连萧侯仪也稍感奇怪。不过,很快他便明白孔明的深谋远虑了。

孔明此行,因时势紧急,因此也不敢耗时太久。他和萧侯仪、诸葛慧,轻装便服,打扮成商贩,专拣荒僻的山间小道,施展轻力,仅两日两夜时间,便直接闯上郑郡的盘龙山了。

盘龙山上,便是曹氏先祖坟。但曹氏始终不以此墓为本宗祖坟,因此从未加以修建,也无派兵把守。在曹操心中,只有先父曹嵩在徐州的墓地,才是他曹氏的祖坟。而在曹丕心中,自然以郑郡西面的曹操墓地——高陵,为正式祖坟。

登上盘龙山巅,抵曹氏的先祖坟前,萧侯仪开始醒悟,孔明此行的目的了。

但见在盘龙山顶的东面,一座土坟,墓碑上刻曹氏先祖夏侯海的名字。坟周尚残留曹丕不久前拜祭的香烛等残迹。

诸葛慧聪明绝顶,她仔细一看墓周的残迹,便忽然冷笑一声道:“哼哼!曹丕必定是先上此墓拜祭,然后才正式逼汉献帝禅位于他曹魏……曹丕既有以魏代汉,一统天下的雄心,为甚须借助此等神异之力呢?莫非曹氏的先祖墓,当真有那一统天下、皇者龙气吗?”

萧侯仪亦极感关注,忙问孔明道:“诸葛大哥!是否如此呢?”

孔明沉吟不语,却忽然问诸葛慧道:“四妹,你怎地判断,曹丕先拜祭此墓,然后才逼汉献帝禅位,登基称帝呢?”

诸葛慧得意的笑道:“这很简单,二哥。此墓四周的香烛残迹尚存,连纸物亦毫无雨水沾湿的痕迹,我知两个月前,中原曾有一场大风雨,因此曹丕必在这两个月内拜祭此墓。

而香烛的颜色已然稍变,可知必在四十天前拜祭了。同时曹丕的篡汉称帝,又发生于半个月前。那岂非曹丕先上此墓拜祭,才敢公然篡汉称帝么?”

孔明一听,不由微笑道:“四妹,你的心思越来越精细,又善于据天时、地物而推断,难怪你在白帝城地穴有此奇遇,被刘邦元神视为百年天机的导引人了……你所判断,与我亦一般无异。”

孔明难得当面称赞,诸葛慧心中不由乐得直笑,也没想及其他,但萧侯仪却不由吃惊道:“诸葛大哥!如此,那义兄的未竟之志,只怕尽付流水了。”

孔明此时神色亦一阵肃然,他自然知道,眼前此墓,是他恩师庞德公,在数十年前,亲手为那夏侯海造就的青龙盘穴。他直到亲临此墓之后,才知恩师的地脉神通,竟如此宏大渊博!

孔明在未上山前,便见在平川之上,突现一座雄伟山峰,自东向北婉蜒,山体青翠,有如一长盘旋起伏的青色巨龙。

他向当地人打探,原来这座山峰,便是他此行的目的地之一——“盘龙山”,又叫“青龙峰”,是谯郡曹氏故乡的最著名的名胜。但当地人至今尚未知悉,盘龙山隐藏的无穷奥秘,因此孔明也并没说破。

他上山之后,放眼望去,但见青龙峰屹立于青盘龙山的正中,前后左右均有山峰耸立,左如青龙,右如白虎;前竖如屏,后立如障。正西面处,有九道河川婉蜒奔流而来,左有东沙河、包河;正中有涡河、东济河,右有茨河、颖河;绕山而遇,犹如九尾白龙盘游而至,婉蜒而去,十分奇妙,奇特非常。

孔明目睹之下,不由赞道:“好气势!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好地脉!前有竖屏,后有立障……更有九河回环,天造地设,当真是一座十年难得一遇的帝王天于龙脉结穴之地碍…”他寻着曹氏的先祖墓,仔细审辨一番,深感师父庞德公的本领超凡,他所点的这座夏侯海墓,恰恰坐落于青龙结脉的正中,不偏一分,亦不差一毫……他不由得暗道难怪此墓可荫生曹操这一代雄豪了!

此时见萧侯仪如此追问,孔明不由肃然说道:“此墓果然有帝王天子这贵,曹氏一脉,有此大龙脉阴荫佑,其威雄盛势,亦与此青龙盘穴有莫大渊源……”萧侯仪却不服气道:

“但为甚曹操始终未能一统天下,仅称王二载,便黯然逝去呢?”

孔明未答话,诸葛慧已抢先道:“我知道……当日我幼时曾听大师伯庞德公推断,说曹操的血煞之气,已将他的天子祖脉龙气冲垮了……”萧侯仪一听,这才稍感安慰,但仍不放心,问孔明道:“诸葛大哥,是如此么?”

孔明点点头,不厌其烦的详细解释,道:“萧兄弟,的确如此……曹操本性嗜杀;单在徐州,便已杀害数十万徐州百姓,如此炽烈的血煞,岂会不将他的天子祖脉龙气冲垮……

此乃曹操的本命不符天命之故埃”萧侯仪连忙又询问道:“但如今曹操已逝,曹氏一族的祖脉天子龙气,不正由曹操的儿子曹丕承纳吗?而曹丕一生养尊处优,不必征战,自然并无沾染血煞之气,那曹丕岂非真的可以贵为一统山河的天子帝皇吗?”

诸葛慧亦接口道:“是啊,二哥……曹丕先上此墓拜祭,然后即逼汉献帝禅位,登基称帝……若他因此可以扫平天下,岂非真的一跃而成天子之贵么?”

孔明沉吟不语,好一会,才微叹口气道:“我正为此而忧虑……莫非这一统天机,真的应验于曹氏一脉身上吗……”萧侯仪一听,不由咬牙恨道:“但曹丕此人,心性狭隘,野心太大,天下落在他手上,百姓必然再无宁日也!诸葛大哥,不如趁机痛施杀着,将他曹氏的天子祖脉龙气毁灭吧。”

诸葛慧嗔道:“找死么?师哥……你忘了关将军在吴郡孙氏祖墓刀劈龙脉,不但不成功,反而断送了关将军生命吗……你竟欲令二哥亦重蹈关将军的覆辙。”

萧侯仪一听,猛地勾起他心中的痛苦内疚,不由长叹一声道:“我当日一时鲁莽,误引关将军刀劈孙氏龙脉,不幸铸成大错,后悔莫及……但正因如此,我萧侯仪才发誓,必代关将军实践他那北伐中原、复兴汉室的未竟大志碍…请诸葛大哥、谅解我的苦心……”孔明见萧侯仪十分愧疚,对他的好感不由添了一重,他轻声地安慰道:“萧兄弟不必难受,关将军之逝,其实是他的本命使然,与萧兄弟误劈孙氏龙脉之失并无多大关系。”他一顿,又随即道:“不过,由此亦足证,龙脉之法,决不能妄自施为也。龙气一旦凝聚,便绝难动摇,勉强而为,不但不能令其毁灭反而将其龙气激旺也……”就在此时,盘龙山的西面,突然有万道赤色烟云腾空而起,犹如万枝血箭,向盘龙山这面疾射而来了。

孔明见状,心中不由一动,暗道:“赤者煞也,而其血煞之箭十分炽烈,射向盘龙山这面,曹氏先祖地脉,虽有天子龙气之贵,亦决难抵御如此炽烈的赤煞侵袭……如此,曹氏后人的气数,便有不测之变也!”

接而又暗道:“发出如此炽烈赤煞之处,到底是什么地方呢……我倒不能不探查明白。”

孔明心念电转,也不及细说,向萧侯仪、诸葛慧二人微一示意,身形即疾射而出,闪电般一路下山而去。萧候仪、诸葛慧二人见状,不敢怠慢,即施展轻功,紧随孔明之后,向山下飞掠。

第四章 寻龙堪舆第四章 寻庇护国 再逆天机第十一章 紫气东来第二章 落凤之劫第十四章 西施救国 潜龙护驾第十九章 洛阳秘辛第十五章 飞蝉侠女第三章 卧龙初现第六章 禁宫巨变第十章 神相管辂第六章 孤注一挪第八章 紫气盘龙第十六章 白兔龙脉第七章 逐鹿中原第十二章 重陷混沌第十一章 逆运天机第二章 夏侯世家第六章 星斗挪移第四章 卧龙凤雏第十四章 元神幻影第二章 落凤之劫第五章 龙脉之移第九章 龙将入世第四章 寻龙堪舆第三章 异军突起第七章 惊天之变第十六章 天象六合第十五章 飞蝉侠女第十九章 密函玄机第八章 紫气盘龙第一章 三星冲霄第三章 卧龙初现第二十章 江东龙气第十四章 江东王气第十五章 卧龙出山第七章 双龙之斗第五章 春花龙脉第十章 拟刺吴王 偷听机密第二章 无极天机第三章 卧龙初现第十一章 偷袭军营 游说夫差第十五章 预伏锦囊第十四章 元神幻影第八章 救养孤儿 助越中兴第十一章 青龙之斗第十九章 洛阳秘辛第十七章 凤仪之变第九章 方天画戟第二章 拯救名匠 面见吴王第十七章 深陷机谋第十一章 紫气东来第十五章 师门奇缘第一章 天机暗转第十五章 预伏锦囊第十六章 天机磨劫第十六章 功成引退 吴亡越兴第十七章 天机莫测第四章 卧龙凤雏第八章 紫气盘龙第十九章 密函玄机第十三章 六象神剑第二章 无极天机第五章 曹刘对决第七章 天机真传第八章 紫气盘龙第十一章 青龙之斗第五章 五鬼运财 福荫两家第一章 王者之光第一章 王者之光第十七章 空城幻术第八章 千里单骑第十四章 天缘之合第六章 禁宫巨变第十章 天机大势第十四章 江东王气第十二章 天机神算第十九章 天机暗运第十七章 凤仪之变第七章 天机真传第十二章 诸葛奇遇第十五章 北伐中原第八章 天下三分第一章 盘龙古洞 龙的传人第四章 卧龙凤雏第十五章 里应外合 励精图治第八章 阵图之秘第一章 盘龙古洞 龙的传人第十五章 里应外合 励精图治第十九章 赤龙跃渊第六章 龙脉化煞第十三章 讨论兴亡 助越复国第十八章 祈星大法第十六章 白兔龙脉第九章 三大奇人第十七章 三分天机第七章 逐鹿中原第十章 旋乾转坤第三章 卧龙初现第五章 曹刘对决第三章 飞蝶之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