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河内四望

果然!

陶商心中暗道领兵不过是韩浩的副业,他的主要政务还是在河内负责农桑之事。

劝课农桑,积谷屯粮,勤修武备,这才是韩浩真正所擅长的事情,这一点想必王匡也是看出来了,所以才不但赋予了这位从事掌军练兵之权,同时还全权负责河内的政务税事。

不过这么多事都交给他一个人,还真是能者多劳……职务却仅仅只是一个从事……陶商暗道王匡给人家一年多少薪资……这位河内太守真是会巧使唤人。

“韩从事又是负责泰山兵卒的训练,又是负责河内的农桑税务,真是劳苦功高……只是不知河内郡现在的农课税收,每年能够达到几何?”

按照陶商的想法,韩浩乃是历史上与名士枣祗共同帮曹操实施屯田的领军性人物,其农税经验和见解必然独到,在河内一个郡的地界操持农田税科,虽然范围不小,但对韩浩来讲应该是在其能力范围之的内,陶商有此一问,一则是探听虚实,二则也是想借机了解一下一个大郡每年的农课税收能有多少,借坡下驴也算是向他学习学习宝贵经验。

没曾想,陶商这一句话问出来,韩浩的脸‘’唰‘’的一下就红了,表情在一瞬间变的极为扭捏。

那不是惺惺作态,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羞愧……陶商不明白韩浩到底不好意思在什么地方。

面对陶商的问题,韩浩犹犹豫豫权衡了半天,才巧巧向陶商吐露了一个河内郡今年农课税的收数……

一听这个数,陶商顿时有些凌乱了……

看着陶商诧然的表情,韩浩连忙低声冲着陶商‘’嘘‘’道:“陶公子,河内郡农课税收少这件事,你可千万别给我……”

“这么少!”陶商睁大眼睛,惊讶地呼喊了一声,引得旁边的诸人都纷纷扭头观瞧。

“别给我吵吵出去了……”韩浩的表情犹如生吞下去一只苍蝇一样,黑着脸把话念叨完。

陶商急忙道歉道:“不好意思,在下不是有意的……只是我没有想到河内郡的税收竟然这么低……我徐州三郡三国,最少一郡的农税,好像也是你河内郡的一倍不止,而且据我所知,河内郡在司隶地界,应该还算是大郡吧?”

韩浩闻言不由的苦笑道:“你徐州临淮郡领县十二,东海郡领县十三,乃属各郡国中翘楚,其中最大郡口不过七十万……河内郡领县十八,户二十四万,口八十六万七千余,陶公子你说河内郡算不算大郡?”

陶商闻言奇道:“既然如此,小子观韩从事又非庸碌之人,也不是中饱私囊之辈,这个钱数……”

韩浩呵呵一笑,摇头叹道:“陶公子,河内多望族啊……大部分的可开垦土地,都是属于他们的,陶公子出身名门,对个中之事,想必应是比浩要清楚的多吧。”

听了这话,陶商的脸臊红了……他还真就是不太清楚。

“河内多望族这事我倒是知道……”陶商好奇的道:“只是这跟收不上农税又有何关系?望族难道就可以少交税吗?”

韩浩深深地看了陶商一眼,那表情仿佛就像是在看一个白痴一样……答案透过这个表情表示的相当明显。

陶商恍然大悟:“看韩从事的表情我可以知道,河内望族就是可以少上税的!”

韩浩咧咧嘴,低声道:“陶公子,知道归知道,麻烦您能不能不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直接说出来行吗?在下很尴尬的……”

……………………

……………………

河内望族极多,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平邑平氏,其祖是战国时期韩国君韩哀侯。

其后又有野王县李氏,传言先祖乃是出自嬴姓,而到了现任家主这一代,亦是越发壮大,家主李邵,曾任冀州刺史之职……历史上的李邵在赋闲之后,因为其家族名望,在袁绍取代韩馥领冀州之后,被袁绍征辟为钜鹿太守,后因左右摇摆不定而被革职。

汲县郑氏,乃是荥阳郑氏一族的分支,荥阳郑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荥阳郑氏的领军人物乃是名士郑泰与郑浑,郑泰现任议郎,而郑浑在历史上则是历任曹魏各地政课要务,郑氏在历史上由这二人的带领下,日后逐渐发展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五姓七宗之一……而汲县郑氏的家主乃是郑泰族兄郑延,其名声虽不及郑泰,但亦是不可小觑。

另有温县司马氏,家主司马防在董卓迁都前任洛阳令,现随天子前往长安,温县司马氏现由其长子司马朗暂代家主之职,主持族中事宜。

尚还有其他望族,虽不及上面这四家势力最大,但也是立业在河内多年,有的家族根基在此长达数百年之久,望族门阀在河内占有的土地极多,郡内饲养牲畜大多为诸望族所有,且很多望族乘着黄巾起义大乱之时,勾图划地,垄断经济要务产业,又彼此互相勾结,势力极大,河内郡的很多关乎税课的产业经济命脉都掌握在这些望族的手中,河内又屡此更换太守,很多关于郡内经济走向的政策,都是需当时的在任太守与望族首领们相商权衡,方可施行。

别说是让这些望族们上农税,这些祖宗门能不给王匡找麻烦添堵,王匡就烧高香了。

这一次鲍信和陶商领兵前来河内,望族家主们自然也不会不知道,王匡引外军入境,自然也有事前征询过他们的允许,而且河内发生这么大的事,河内诸望族的家主,自然也要参与到其中。

徐州军和鲍信的外来兵马安置在城郊,主要人物则都是随着王匡入城进太守府,而此时的太守府已经摆下酒宴。

在太守府内等候他们的,不仅仅有王允和皇甫嵩昔日的同僚大司农周忠与卫尉张喜,还有河内诸望族的领军人物、河内四大望族的现任家主:平邑平氏家主平正、野王李氏家主李邵、汲县郑氏家主郑延、温县司马氏代家主司马朗。

主要人物进入正厅之后,王匡为众人一一介绍,然后众人便纷纷落座。

众人落座之后,王匡命令侍者为诸人盏中斟满酒,然后举盏,笑道:“今日高朋满座,少长咸集,实乃添王某人府邸之辉!王某略备薄酒,为王司徒、皇甫中丞、允诚及陶公子接风洗尘!来,公等且满饮此盅!”

“且慢。”

河内四大望族之中,平氏的家主平正当先开口,道:“饮酒且不急,我等倒是不妨听听,济北相与徐州的陶公子,不自在兖州和徐州经营,来这河内之地,却是为了何事?先把事情说明白了,酒喝的才香甜。”

王允闻言毫无表情,似是早有预料,毕竟这老头出身太原王氏,又是党人中的翘楚,对于士族在地方的势力话语权非常清楚,见怪不怪……毕竟,王允也算是望族之一,追本溯源,比在座这些望族的来头还要强大的多。

而皇甫嵩则显得若有所思。

陶商心下暗道,我们来这做什么,他们岂会不知道?如今反过来问一句,摆明了是有意难看……

看来,这些河内望族是不希望我们到这来征讨白波军了。

鲍信放下手中酒盏,豪声言道:“久闻白波谷自波城黄巾贼寇,聚众滋扰一方,已成气候,鲍某和徐州的陶公子,为天下计,奉袁盟主之命,会和王公节,共同率兵剿此贼寇!上则报效朝廷,下则救一方百姓,不知这样的回答,平公可满意否?”

平正面对鲍信义正言辞的语气,并没有丝毫的动容,反倒是转头看向王匡,道:“府君,鲍将军说特来此会和您共同剿贼,不知可有此事?老夫等,并不知晓个中详情。”

王匡打着哈哈,道:“本初与王某的信中倒是提了一嘴,出兵事大……此事需从长计议,从长计议。”

野王李氏家主李邵对着鲍信拱了拱手,道:“鲍将军,河内之地,自有兵马,也自有地方官军,剿贼之事,尚还不必劳烦外人,鲍将军等人大老远的亲自率兵前来,未免……呵呵……。”

言下之意,竟是嫌鲍信等人的手伸到长了。

世家望族,没有私兵,但是却掌管地方经济、土地等诸多脉络,王匡身为朝廷空降的太守,一时三刻尚且难以收服众人,因而办事颇为掣肘。

有些人或许会觉得身为一方长官,要对付当地的士族很简单,毕竟有兵有将,敢反抗杀就是了……但实打实的说,这种想法太过幼稚。

王匡是朝廷派遣任河内的太守,手里有兵没错,若要用武力震慑杀剐这些士族倒也是不难,但如此行事之后,王匡的政治名头基本也就是彻底废了,毕竟像董卓这样的彪子,属于稀有品种。

只凭武力杀伐震慑地方豪强,除非逼迫到了最后一步,以这些地方刺史太守目前的势力名望,还是不现实的。

毕竟后世也没有听说哪位领导会动用警察去射杀优秀企业家的案例。

第八百零八章 曹陶酣战第二百六十一章 猛 将第六百九十三章 和谈第一章 老少君子第七百九十八章 陶荀之战第八百四十九章 二鲍第一百六十二章 随语救白绕第四百三十五章 陶商之赌第七百一十三章 名将再扬名第四百七十章 初战河北军第八百四十一章 奸计落空第七百一十五章 黄忠显能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第一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冲突第三百七十四章 内 讧第一百六十九章 旧 识第八百三十六章 小溪边的伏击第四章 龙兄虎弟第四百章 袁术求亲第一千零七章 一路坎坷第二百七十四章 法拉利与梦想第五百六十四章 名将杀手第八百六十章 左右忽悠第七十一章 回 军第二百三十三章 水军成型第九百一十二章 锦马超第七章 第一次远征第二百二十九章 低 迷第六百六十六章 美人计与诈降计第五百四十一章 官渡之战第二百二十六章 濡须恶战(今日三更)第一百零三章 河内四望第七百八十四章 一只耳第八百一十章 夜袭第二十五章 袁术,心存猜忌第九百一十章 定长安第八百一十一章 屯粮之所第三百四十六章 赵云战虎豹第二章 游说富商第一千章 愤怒的情绪第二百七十二章 君子与温侯第二百八十五章 愚蠢的手法第八百三十八章 诸葛瑾到来第五百七十八章 敌不动我不动第四百三十二章 命中注定的搭档第五百三十六章 微妙的格局第六百三十二章 君子与老将第三百零八章 驱虎吞狼第五百二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二百一十四章 诸葛亮的才华第三百八十八章 战孙策第六百三十七章 劫寨第五十六 追击董卓第二百七十六章 董卓的遗嘱第七百七十九章 攻克山阳郡第七百一十四章 诱敌之战第八百二十八章 徐晃的重伤第一百五十二章 河东兵曹(第三更求订阅与月票)第八百五十八章 金陵之战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名猛将第一百八十四章 丹阳兵第三百七十四章 内 讧第二百零一章 竞选盟主第六百五十二章 黑山求援第六百九十一章 张宁的决心第四百零二章 诸葛论五分第四百五十三章 只欠东风第七百三十二章 你找人我也找人第七百八十二章 河北余孽第四百四十七章 传国玉玺第五百二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四百二十五章 庖 厨第八百一十九章 名将阵亡第八百四十章 情深义重第四百三十七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七百九十二章 夜战心战第六百三十章 城池陷落第二百三十四章 荆州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愿以君重第七百九十七章 陶商与荀彧第八百二十四章 虎狼之战第八百三十七章 将帅不和第五百六十章 神乎其技第二百八十五章 愚蠢的手法第四百四十七章 传国玉玺第八百二十章 定中原第四百七十四章 恐怖的袁氏兄弟第七百九十章 袭许昌,救荀彧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金 匣第四百九十四章 我要二桥第一百五十九章 君子与鬼才(第十更求订阅与月票)第六百三十四章 如此收将第七百九十章 袭许昌,救荀彧第六百零五章 深夜会妹第七百九十七章 陶商与荀彧第六十八章 只救一半第八百三十九章 访蔡瑁第八百六十六章 说降赵范第七百八十八章 曹丕出仕第六百二十四章 无姓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