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沛国抗曹

青州和徐州在地缘上接壤,越过黄河下游,便是徐州境内,陶商等一众的行军速度很快,不久之后,便抵达了徐州之境。

回返到彭城之后,陶谦热烈的迎接了以田楷、孔融、赵云等人所率领的北地援军,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与真挚的感谢。

值此时节,陶谦已经将沛国的人户大部分都迁移至了徐州内地。

而以金陵军为先驱的精兵猛将,也是尽皆布防在了徐州西面的前沿阵地沛国。

如此布置,防线已成,依照陶商的想法:曹操这个人老奸巨猾,他现在虽然是把手底下的兵将尽皆驻扎在梁国,但万一他声东击西,派出一支生力军绕过梁国走山阳郡而东向直袭彭城腹地,那己方就肯定是被动了。

所以,陶商还是觉得陶谦本人应该率领他的老班底丹阳精兵镇守在彭城,让彭城与沛国的主力兵马形成掎角之势,确保万无一失。

陶商的战略得到了陶谦的肯定和赞成,于是陶谦本人便率领麾下的丹阳精兵并孔融的北海郡兵和田楷的青州军驻扎在彭城,而曹豹则是率领徐州本部人马和陶商的金陵城本部人马驻寨在沛国的前线。

而沛国前线的主要指挥权,陶谦皆交付于陶商的手中。

在与陶谦匆匆计较了一些战事之后,陶商和赵云、郭嘉、陶应、李通等人一起,赶到了沛国的治所。

另外,陶商还向孔融借用了太史慈。

此时此刻,曹豹的徐州主力军和许褚,徐晃等人率领的金陵军,已经在沛国境内完成了布防,只等着曹操的大军前来进攻。

整个沛国上下,现有包括徐州领军的曹豹,以及辅佐他的曹宏、吕范、汲廉等人,另有金陵城的许褚,徐晃,陶基,徐荣,甘宁,周泰等将。

再加上这次随同陶商一起赶来的赵云,太史慈,李通等人,陶商自认为在优质的将领方面,自己未必会输给曹操。

但战争这种事,毕竟不是计算人头就能弄的清楚的,天时,地利,人和,谋划亦是缺一不可。

打仗可不是一加一并等于二那么简单。

陶商来到了沛国之后,立刻派遣校事府的探子前往梁国,紧密的监视曹操安插在梁国十路兵马的一举一动。

按照陶商的猜测,曹操的兵马很快就会杀将过来了。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屯扎在梁国的曹操军仿佛是生根发芽了一样,就是一动不动的驻扎在原地不动,他们丝毫没有要派兵冲击沛国的军事表现。

但曹操军表现的越是这样,陶商和郭嘉等人的心中便越不踏实。

陶商担忧的人是曹操,而郭嘉担忧的人,则是在曹操麾下任职的他的那些颍川书院的忘年交或是好友们。

荀彧,荀攸,程昱,满宠,戏志才……

那几个混蛋居然抱团在曹操那,郭嘉想想就头疼。

不过仔细想想也是,那些人毕竟是得了荀彧的召唤,曹操得荀彧一人归附,便等于得到了半个颍川智囊团。

毕竟荀彧在颍川书院的影响力,绝不是旁人能及的。

不若是自己当初没有被陶商这小子劫持到徐州的话,兖州的曹氏集团,现在或许亦是有郭某的一席之地吧?

就在沛国全军上下加急城防,囤积粮草,稳固操练的时候,一名声名赫赫的人物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来到了沛国治所的主府,要求会见陶商。

这个人,就是陈登的老父亲陈珪。

陈珪昔日曾是沛国相,后来却因为年纪渐大,身体不好,因此辞去了官职,并将家主之位传给了儿子陈登,其后便隐居在这沛国的陈家老宅中,不问世事了。

陶商是后世穿越来的,自然是知晓陈珪这老家伙人老心不老,他名义上虽然是退休了,但实则也还是有着一颗蓬勃向上,渴望发展的老骥之心。

毕竟他是陈登的父亲,想想陈登平日里那些隐晦表现,也就能猜到他家老爷子也不是省油的灯。

他若是真的安于享受晚年生活,这次也不会再来见陶商了。

陈珪德高望重,在徐州士族中名气极重,可谓是州宝级人物。

他亲自过来拜访,陶商就算是再忙于公务,也得抽出时间来见见。

两人在议事厅见礼之后,陶商仔细的打量陈珪。

不看还好,一看之下,陶商不由的直冒汗。

陈登很年轻,但他爹陈珪的年纪却太大了,满面的老褶子,一头白发不说,走道还是颤巍巍的,哆哆嗦嗦的好似风随时都能吹走了他。

他此时仅靠着拐杖支撑也不行了,身后还得有连个仆役一左一右的搀扶他走,而且每走几步,还要使劲的咳嗽几声,气喘吁吁的。

感觉上,就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头,什么时候没都不奇怪。

陶商咧咧嘴……陈登那家伙,该不是看自己父亲要不行了,特意让他爹到我这来碰瓷的吧?

这要是一会,老头“嘎巴”一下子过世在了自己的府衙,自己浑身张嘴也说不清楚啊?

“陈大夫,初次见面,晚辈陶商,久仰大夫之名……”

陶商的话还没等说完,便见陈珪重重的一阵咳嗦,脸憋得通红,差点没背过气去。

“咳咳咳~~!啊呸!”

吐沫星子也因为咳嗦而喷了陶商一脸。

陶商抬手擦拭了一下湿润的脸颊,很是无奈。

“长公子,久、久违了。”陈珪咳嗦完了,气喘吁吁的跟陶商寒暄道:“我那不肖子在长公子手下为官,得蒙公子照顾,老夫、老夫、谢谢您了!额咳咳咳!”

陶商看着陈珪的惨相,急忙吩咐他的仆从搀扶老头子坐下,亲自给陈珪倒了一觞热水,唏嘘道:“陈大夫,您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咳的这么厉害,沛国这边马上就要打仗了,乃是前沿阵地,十分危险……大部分的百姓都被我父亲迁徐州内地,您不回徐州,还留在这里做什么?”

陈珪喝了几口热水,把气喘匀了,虚弱道:“老朽风烛残年之人,在这住习惯了,不想动弹了,要死也得死在沛国,与老宅共存亡。”

陶商听了,心中不由暗笑。

这老头和他儿子,在历史上把吕布忽悠的跟三孙子似的,置整个徐州基业于股掌之间,他要是能与沛国共存亡,只怕是母猪都能生出大熊猫了。

陶商笑着问陈珪道:“陈大夫今日来此,莫不是对晚辈有什么指教?”

陈珪将气息喘匀了,方才道:“老朽这次来没别的,是想指点一下公子,未来三年内的取存致胜之道。”

第二百一十章 盟主诞生第二百三十三章 水军成型第六百六十七章 河北甄宓俏第三百四十一章 勤勉好读第三百三十六章 郭嘉的宣言第八百七十四章 交州军即将抵达第十三章 军队与宗民第八百四十四章 陷阵之威第七百九十八章 陶荀之战第一百四十九章 相国出手第五百九十六章 两朝定都第一百四十五章 追陶商第四百九十八章 文士对骂第七百八十章 新的第一诸侯第六百二十八章 演给你看第五十四章 年轻的孙策第五章 第一次廷议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答应你(二合一章节)第二百二十八章 亚夫之才(三更完毕)第七百二十六章 夏侯之眼第七百九十九章 同归于尽第三百五十九章 菊花兄弟第二百一十四章 诸葛亮的才华第九百零三章 长 安第八百六十五章 冢虎之策第六百四十四章 拍杆之威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水贼与新水贼(第二更,求推荐票)第七百七十八章 兵出中原第七百八十五章 曹操的疑心第五百六十二章 袁谭归降第六百五十七章 断指人第四百一十一章 抚夷中郎将第八百五十三章 惊人的消息第一百三十四章 胡 人第三十一章 曹操报仇第八百一十三章 水落第六百六十九章 做戏做真第三十章 诸侯齐聚第八百二十章 定中原第一百零八章 面具鬼将军第三百一十章 好美色的孔北海第三百一十四章 郭嘉行刺第三百五十二章 最贤良的臣子第四百七十八章 惊鸿一舞献玉玺第七百二十八章 揣测曹操第二百七十二章 君子与温侯第六百七十九章 坦诚相告第一百四十二章 终定白波谷(二合一章节)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曹刘之终第一百七十三章 做客糜府第九百二十三章 捉放曹第七百六十五章 袁绍急什么?第三百九十三章 刺陶行动第六百二十六章 深山猛士第八百一十六章 郭嘉的呼应第四百五十二章 宗族五将第八十六章 往 昔第七百七十九章 攻克山阳郡第六百二十二章 黄忠赵云第一百四十章 贼寇火并(二合一章节)第八百零二章 兄妹家人第七十九章 知 会第一百四十一章 降贼(二合一章节)第八十七章 难民第八百四十二章 再出阴招第五百四十四章 陶商出粮第三百八十章 周瑜的小心思第五百四十七章 黑山之议第八百五十五章 托孤第一百五十二章 河东兵曹(第三更求订阅与月票)第六百零四章 心机婊第四百二十一章 周仓比武第一百二十七章 约 见第八百六十七章 零陵失守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川张任第七百五十六章 袁谭的愤怒第七十五章 尴尬的朝臣第三百九十三章 刺陶行动第八百四十五章 金陵军的强势第四百八十一章 父子双雄第一百零一章 五 贼第七百四十章 虎父虎子第四百六十五章 太傅抄家第八百四十六章 揣度敌策第六百零二章 美周郎来临第六百一十八章 空 投第四百九十章 外祸内因第二百七十四章 法拉利与梦想第七百八十五章 曹操的疑心第九百零二章 吕布之仇第八百一十二章 丁夫人回归第八十一章 附 庸第二章 游说富商第二十二章 江东猛虎第二十七章 孝廉第七十一章 回 军第五百五十四章 袁绍的真实目地第六百五十章 天子的监护人第八百九十四章 攻打洛阳第七章 第一次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