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文官治军

从赵云耐心说服段煨放弃兵权一事,可以看出他的胸怀和眼光又有了新的提高,用刘和的话说,也就是大局观又有提升。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首先赵云在段煨一事上十分的耐心,虽然他对于段煨的多疑和反复心有不快,但一直不曾厌烦,更没有对段煨做出一些阴谋算计的事情。正是因为赵云的这一份耐心,最终打消了段煨的多疑,使段煨觉得自己就算放弃了兵权,也不会沦落到狡兔死、走狗烹的地步,所以最终段煨以十分平和的方式接受了赵云的提议,甚至临走之前还帮着赵云安抚人心。

若无宽容的胸怀,如何能够真心接纳段煨这样独立特行而且生性多疑之人?

其次,赵云不是简单对段煨许以武将高位,而是让段煨放弃兵权,从武转政,这便是赵云眼光长远的地方。对于段煨这种有能力,有想法,还有威望的将领,赵云如果想的只是暂时收服利用,那么就会留下“后遗症”。就像前些年刘和在解决潼关五千李蒙手下的降兵时,便是耐心采取迂回手段,将之最终转往幽州以北,虽然过程繁琐费力了一些,但却没有留下隐患,反而使得这支部队焕发出战斗力,甚至成为镇北军的核心。

段煨和他麾下的部队与当初李蒙和那五千降兵的情况更加复杂,因为段煨和他的部队不算投降过来,而是投效过来,所以赵云不可能像当初刘和暂时闲置李蒙那样对待段煨。而且洛阳目前正值用兵之时,段煨带过来的这一万多兵马也需尽快投入战场。所以赵云需要这支部队脱离段煨的影响,但又要人心可用。

如果段煨继续保留军职,就算他离开自己的部队,但只要还在洛阳,就会对部队产生影响,而让他继续留在洛阳,但是转而从政,却可以既安抚原来部属的心。又最大程度降低段煨对于这支部队的影响干预。

赵云收了段煨的兵权,却给段煨安排一个实职的地方长官职位,这会让段煨那些手下觉得自己今后有出路,就算实在混不下去了,还可以就近跑到洛阳去找原来的老上司投奔嘛。

最令人感到佩服的还是赵云在解决段煨这事的同时,顺便还将朱儁所代表的洛阳保皇派也安抚了一下,使得洛阳内部能够继续保持稳定和团结。

朱儁虽然年迈。但还没有到下不了床的那种地步,再熬个两三年应该不成问题,因为段煨之事,朱儁需要让出河南尹的位置,但同样是因为段煨之事,赵云却会力保朱儁出任司隶校尉这个更加重要的职位。

大汉司隶地区。有河南、京兆两府,有左冯翊和右扶风两辅,还有河内、河东和弘农三郡,若论地盘面积,司隶比青州、兖州、徐州和豫州都大。若论人口之数,也是大汉数一数二。河南尹不过是司隶地区下属的一个府。而司隶校尉听着官不大,才是一个小小校尉,但实际上在朝堂有着“三独坐”的称呼,权力大的不可想象。

按照东汉时的官制,尚书令、司隶校尉和御史中丞三名官员在朝会时有专门的席位就坐,百官朝会时,其他官员都是坐席紧挨在一起,但三独坐却是一人占据朝堂一块地方,显示皇帝对他们三人的优宠。

司隶校尉府设有从事曹掾十二人,主管察举中央朝廷百官犯法者和本部的各郡事务,因此既是京官,又是地方官。司隶校尉参与议论朝政时,位在九卿之上,监察权之大,无所不纠,唯不察三公。

虽然如今的司隶地区尚处于分裂状态,关中一府两辅之地被李傕、郭汜和张济三人分别掌控,而河东之地又为袁绍所夺,但好歹还有河内、弘农和河南尹三郡之地可供朱儁发挥,所以朱儁一旦出任了司隶校尉之职,绝对不是只得虚名而无实权。

洛阳保皇派存在的意义,既是要给天下忠于汉室的读书人一个投奔的方向,同时又要替刘和抵挡来自长安朝廷的压力,所以不仅不能刻意打压,反而是要适当的扶持和保护。政治斗争比军事斗争更为复杂,属于权力争夺的最上层,不能简单依靠暴力解决问题,而是要通过各种利益分配,各种协调和平衡,最终达到动态的稳定,而非僵硬固化的一套。

当然了,说一千道一万,赵云之所以能够这样从容的在洛阳布局,最终还是靠了刘和的全力支持和绝对信任。赵云连司隶校尉和河南尹这样的官员都敢替刘和做主进行安排,虽然名义上只是举荐,但能做到这么夸张,既需要他对自己的这份安排有自信,也需要他对刘和有足够的认识,缺了哪怕一点,可能都会引起很大的误会和猜忌。

说完了段煨离开军营之前的诸多首尾,再看段煨离开之后的情形。

洛阳这边如今缺少带兵将领已非一天两天,正是因为缺兵少将,刘和才忍痛将最信任的大将赵云派到了洛阳,而段煨从军队中离开之后,派谁去替他便成了一个问题。

洛阳地区现在可以信得过的,能够统兵作战的将领,从赵云往下数,也就李严、邓海、陈贵等人,如果算上刚刚从张邈那边挖墙脚招揽过来的典韦,再算上南阳那边刚刚从平春市集上“淘宝”出来的魏延,看着似乎也过得去。毕竟这里面可是有着“五虎上将”一员,武力值爆表的“恶来”一头,未来后备丞相一位,未来一流将领一位。

但是,赵云和李严两人现在要负责整个洛阳太傅府的运作,所以不可能跑到黾池去接段煨的班,典韦已经领了驻守轵关陉的重任,而魏延现在还是生瓜蛋子一个。而邓海和陈贵一人守陕县,一人守函谷关。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一旦河内战事爆发,赵云可能要亲自前往指挥和独镇,所以放眼洛阳,竟然难以找到一位可以信任同时又能力出众的人来接掌段煨留下的部队。

这个棘手的问题如何解决呢?答案是让文官掌军!

从大汉四百年的过往军事行动来看,既有卫青和霍去病这样的武人立下绝世功勋,同样也有班固和班超兄弟投笔从戎,开疆拓土,扬国威于外域。在大汉朝廷。让武将当丞相的事情几乎难以看见,但让文官当大将军的事情却时有发生,由此可以看出文官掌军其实有着深厚的政治土壤,从来都没有缺少过。

远的不说,就说现任的徐州牧卢植,便是典型的文官出身,而且还是享誉天下的名儒。但谁敢说他统兵打仗的本领就差了?

文官掌军,有利有弊,关键不在于用不用,而是究竟该用谁。如果选的人像卢植这样文武双全,那就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若是选的人像赵括。只会纸上谈兵,那就会把一支部队活活的葬送。

那么,赵云和李严最终选择了谁来接替段煨留下的空缺呢?

答案其实早就已经悄然揭晓,此人便是陪着赵云前往新安会见段煨的曹掾贾逵!

贾逵现在太傅府中担任曹掾,与陈群一起协助李严处理政务。他和陈群两人几乎等于是李严的左膀右臂,贾逵主要负责与军队有关的事务。陈群主要负责与民事有关的具体事务,正是因为有了这两人的出力,李严在洛阳才能游刃有余,没有被诸多的事务活活累死。

如今形势着急,李严也来不及舍得舍不得,直接向赵云举荐了贾逵,而赵云也是对贾逵的能力充满信心,所以先让贾逵以协助段煨处理后续事务的方式进入段煨军中,等到一切妥当之后,则正式宣布由贾逵接替段煨掌军。

在另一个时空当中,贾逵一生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是曹魏政权当中具有政治、军事才干的重要人物,终其一生为曹魏政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建安九年,曹操攻陷邺城,袁绍外甥高干迫于形势而降曹,被任命为并州刺史。建安十年,曹操率军北上援救被乌桓人围困于犷平的左度辽将军鲜于辅。归降不久的高干趁机在并州反叛,并勾结河内人张晟、河东人卫固、弘农人张琰等,祸乱于崤山、渑水之间。贾逵起初不知张琰已经反叛,前去会见张琰。他在张琰的住处察觉了这一阴谋,想马上返回又难以脱身,于是急中生智,装作愿意同张琰一起反叛的样子,煞有介事地替张琰出谋献计,取得了张琰的信任。当时渑池县的临时治所在蠡城,城堑不固。贾逵以修筑城墙的名义从张琰那里借到一些部队,回到蠡城后,城中那些图谋反叛的人以为贾逵也已经反叛,因此都不避讳贾逵,结果被贾逵一个个抓起来杀掉。等到贾逵修好城堑之后,便坚决与张琰对抗,直到张琰失败。

太和二年,东吴鄱阳太守周鲂按照吴王孙权的主意,佯称得罪了吴王,要弃吴投魏。他跟大司马兼扬州牧曹休私通消息,约曹休发兵去接收鄱阳郡。曹休中计,上书请求获准后便率领骑兵步兵共十万名往皖县去接应周鲂。曹休从寿春发兵以后,魏明帝又派贾逵督前将军满宠、东莞太守胡质等四支军队由西阳直攻东关、司马懿领兵进攻江陵。

贾逵至五将山时,曹休已经孤军深入吴地。尚书蒋济向魏明帝表示驻守上游的吴将朱然可能会从曹休后方袭击,吴军随时会东进切断曹休退路,建议派兵救援曹休。魏明帝诏司马懿停止前进,让贾逵东进与曹休合兵一处。贾逵料到东吴在东关没有防备,一定是将军队集中在皖城,曹休孤军深入必败无疑。于是,部署诸将,水陆并进。行了二百多里,抓到一个东吴兵,经盘问,才知道曹休的军队果然已经战败。

原来,孙权早就亲自到了皖城,拜陆逊为大都督,朱桓、全琮为左、右都督,各带三万人马,三面埋伏。曹休的兵马进至石亭一带时,就立即被吴军包围。曹休遭遇突然袭击,一时不知所措,交战不利后便慌忙退兵,吴军在其后追亡逐北,斩杀魏军万余,缴获军械车马无数。曹休退至夹石,发现夹石西北的退路已被孙权阻断。此时,东南有追兵,西北无退路,曹休军士卒叛逃,丢弃甲兵与辎重甚多,几乎将要全军覆没。

贾逵闻知曹休兵败,而且孙权正在遣兵截断夹石,部下将士大多不敢下定决心前往救援,也有人表示不应该再深入犯险,最好等待后面的援军到来。贾逵力排众议,说道:“大司马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能还,危在旦夕。东吴知道后面没有接应的军队,才敢大胆地追上来。现在我们疾速前进,出其不意地赶到夹石,突然打过去,这就是所谓先人以夺其心,东吴看见我军必然退兵。如果坐待援军到来时,东吴已经将把险路全部断绝,到那时兵马再多又有何用呢?”

于是,贾逵指挥军队备道兼程,到了夹石附近,他命士兵在山口要道上竖起很多旗子,并留少数士兵不停地敲鼓,迷惑敌军,然后贾逵亲率主力部队迎战吴军。吴军以为魏国救援大军已至,于是急忙撤离战场。贾逵占领夹石之后,拿出粮食和军资供应曹休的部队,使得曹休得以重新整顿队伍,最终安全退回扬州。

这些仅仅只是贾逵在掌军方面的两个片段,但足以证明贾逵的军事眼光和才干,除此之外,他在治理州郡方面也是政绩卓然,魏武帝曹操称赞他说:“使天下二千石悉如贾逵,吾何忧?”魏文帝曹丕称赞他说:“逵真刺史矣。”魏明帝曹叡称赞他说:“逵存有忠勋,没而见思,可谓死而不朽者矣。”

那么,刘和搅乱的这个时空当中,贾逵在段煨留下的一万多部队当中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第132章 大练兵(中)第255章 公孙氏落幕(上)第72章 不同分工第196章 大胸怀第359章 喜当爹第486章 医圣仁心第146章 曲辕犁问世第470章 过街老鼠(中)第421章 潜伏的细作第87章 子龙督粮第150章 紧急回援第434章 文丑战典韦第116章 卑鄙无耻第32章 阴险的刘公子第247章 北访(中)第460章 考察与重用第339章 回归第512章 太傅的大手笔第462章 接见第124章 慎重第531章 堂皇向南第447章 长安又乱(中)第125章 意外来客第98章 重任第490章 瘟疫,来了!第340章 浇水筑冰城第394章 各说各话第33章 夜袭第68章 以礼服人第396章 徐州多才俊第147章 以毒攻毒第415章 兄弟是用来卖的第462章 接见第329章 混乱暂歇第498章 耳目一新(下)第358章 滚!第362章 打出来的和谈第227章 倒霉的文丑第262章 蓝第306章 大儒与流贼第73章 争执与分裂第287章 白山大捷第529章 袁谭西逃第127章 暗中坐大第305章 郑玄北上第137章 辽东行第176章 王允的条件第530章 轲比能之死第25章 张网以待第223章 敢给爷尿一个么?第108章 张飞报复第387章 子龙入洛阳第486章 医圣仁心第197章 当仁不让第383章 强忍血泪第433章 壮士守箕关第186章 李傕凶猛第250章 拐啦,卖啦!第356章 鲜卑夜循逃第395章 找两个顶缸的第208章 乱世孤岛第320章 封城第199章 超级女秘书第95章 从符号开始第151章 威风凛凛大公子第457章 驱离第427章 又生一计第127章 暗中坐大第123章 大扫除第110章 搁得慌,麻痹第203章 环环相扣(中)第455章 车中布局第76章 分席议事第413章 送礼的艺术第480章 偷鸡不成第31章 忽悠俩大王第375章 乱世人心第199章 超级女秘书第14章 小伙伴们惊呆了第71章 各种黑第513章 袁氏没落第345章 合围第172章 迟来的任命第131章 大练兵(上)第181章 洛阳之殇第268章 海阳水师第188章 斗智斗勇第256章 公孙氏落幕(下)第311章 经典战例第255章 公孙氏落幕(上)第78章 先天不足第393章 虓虎的野望(下)第64章 考校第187章 骊山会师第43章 沮授很激动第477章 大汉时报第440章 一着不慎第340章 浇水筑冰城第485章 枭雄本色第101章 三进三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