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养精蓄锐

先不说马超经营西凉。

秦成得知曹军无意南下,安排法正为汉中太守,张任为汉中都督,王双为副将,连带庞统带来的一万士兵,合兵两万,驻守汉中。为了以防万一,又命令吴兰带领三千士兵驻守在梓潼作为策应。自己则再领黄忠、高顺、陈到、庞统赶回成都。

从春季出兵,到如今,已经过去将近两个月。在这两个月内,西北地区烽火不断,到处都是征战的士兵。

秦成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拿下了汉中与上庸,然后坐等西凉战事的结果。西凉联军大败,马超逃回天水,韩遂归降曹操。刘备、孙权围攻曹操,最终无果而终。而后,夏侯渊合兵九万,征讨天水,却不想因为散关的原因,导致秦军北上关中,最终虽然拿下了天水,却损兵折将,连带征西统军夏侯渊也被秦军大将黄忠阵斩。

夏季已经到来,关中的战事也到了尾声。曹操按住了内心的愤怒,默许了秦军在散关的经营。连番的大战,让曹操不得不选择继续养精蓄锐,刘备与孙权征讨曹操未果,生怕曹军反击,此时正在加强联盟之事的协商。

而秦成,此时已经随着将士返回到了成都。

在秦府内,秦成正与夫人祝融低声交谈,一路上的奔波,只有在家里才能得到一些缓解。听着秦成豪迈的军旅历程,祝融满心的羡慕。

“你可是答应过我的,下次出战,一定要带着我!”祝融拉着秦成的手,叮嘱着。

“好好!”秦成笑吟吟的望着妻子。汉中已经平定,如果自己能稳重经营,自保定然没有问题,剩下的时间,就是择机出击。进攻长安?进攻天水?或者进攻江陵?无论从何处出击,秦成都可以从容面对了。

就在秦成与祝融聊天的时候,一个家丁跑来通报:“侯爷,庞军师到了!现在在书房等候!”

秦成被封为蜀侯,家丁自然的随之改口。

秦成听闻庞统到来,让祝融先回房间。自己则移步到了书房。

推开房门,庞统正禁危端坐。

“庞统拜见主公!恭贺主公一统汉中之地!”庞统见秦成到来,急忙下拜。

“屋内只有你我两人,何必这么拘谨,起来好好说话!”秦成看到庞统跪拜,急忙上前扶起。

庞统脸色一红,不禁有些尴尬。如今秦成坐拥益州与汉中,统兵近十万,更是官拜益州牧,封号蜀侯,早已不是当初一无所有的穷酸小子,面对现在的秦成,纵使庞统,也不敢像以往那般随意。

秦成看庞统脸色微红,也知道原因,没有再多说,只是端起桌上早就准备好的茶水,慢慢的饮了一口。

“主公,现在汉中已定,库房军备皆有盈余,但是,未雨绸缪,属下还是认为应当休养生息,开屯田,统一货币,发展经济与科技,这才是最终崛起的关键!”庞统见秦成坐定,开始说话。

“嗯,士元所言正如我心!”秦成此时,最关心的已经不是如何发展兵力。此番进攻汉中,与曹军的短暂接触,他就已经认识到了与曹军的差距。如果不是刘备与孙权在一旁虎视眈眈,曹操岂能忍下族弟被杀的愤怒。当时秦成曾暗中推算过,如果刘备与孙权袖手旁观,以秦军目前的实力,对战曹操,必败无疑。

时间逼迫啊!

“士元所说的几项,准备从何处做起?”秦成不再思索,而是问道庞统。

“成都、汉中的粮食储备十分丰富,支持我军开支的同时,还有许多剩余,这些我已经安排別驾刘巴与刘备军中主薄孙乾交涉,用多余的粮食,换取我军急需的铜铁之物。”荆州之地有铜铁矿藏,这个秦成是知道的。

“如今互换情况如何?”秦成追问。

“目前走的是水路,由成都到江州,再过永安,在永安与刘备的荆州军做交换,目前一切都十分顺利!新到的铜铁,大部分都送到了匠人坊!”庞统简单的回答了一下。

“嗯,匠人坊如今的研究怎么样了!”秦成听到匠人坊,不禁想到了自己曾经嘱咐过要研究手中蚩尤刀的安排。

这种可近战,可远攻的兵器,如果装备到高顺的陷阵营,必定能事半功倍。

“匠人坊最近主要研究的是农具,新改良的人力水车、风力作业等,都推广到了江州和梓潼,目前反映十分良好,从事农牧的官员多次书信表彰这几项发明。另外,主公说的蚩尤刀的做法,对钢铁要求十分苛刻,目前正在反复的提炼锻造,一旦成功,就可以大批量的制作!”庞统负责成都的时间,最主要的还是发展农业与商业,所以匠人坊也跟着发生了一些侧重的转移,他担心这会令秦成不满。

“士元,农业与商业,是一个势力发展的根本,你这样做没有错,放心去做!只是,有时间的话,还要开发一些新的攻防用具,兵乃手中利刃,只有军士在手,才能拒敌于城池之外!我的建议是三七开,三分用在军事用品制造,七分用在发展民生!匠人坊是秦军领先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不要吝啬,另外,匠人坊的人员安全也要保证,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是我们的财富!”秦成对庞统推心置腹的说,在这个世界,没有人比秦成更加知道科技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马均设计制造的连弩与远程投石机,拿下成都与汉中都要难上许多倍。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放下科技的研究。

“还有屯田与货币那?”秦成又继续问道。

屯田还好,毕竟早在以前都在桂阳与零陵实验过,庞统做起来轻车熟路,又赶上潼关之战与天水之战,无数的居民从关中之地涌来。庞统将所有的流民都集中起来,统一安置在梓潼与江州,目前单单从事屯田的都有近六万多人,这些屯田的百姓,都是秦军的后备力量,一旦前线需要,稍微训练,就可以用于防守,也算一举多得。封建时期的征战,需求最多的,就是人口的增加。有人就有兵,这是一个常理。

现在庞统最主要做的,其实是统一货品。 东汉末年,由于经历几十年的混战,造成中原人口大量减少,土产停滞不前,物贵钱轻.百姓以“谷帛为市”。从董卓坏五铢,铸小钱开始,揭开此后货币大混乱的序幕。单从秦成来说,荆州区域的货币、益州区域的货币、汉中地区的货币都有或大或小的区别,虽然金银之物都可以流通,但是市面上最流行的还是五铢钱。所谓的五铢钱,其实是汉朝流行已久的一种钱币。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在下面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

一为一铢,因此所谓“五铢”实际上很轻。但各地技术水平不同,铜矿的成分有差别,官吏了解命令的程度与奉行的态度很难一致,所以铸出的钱差别很大,有的与旧汉半两一样,背平无轮郭,有的穿孔大,肉薄,也有肉厚的。一般地说,都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铸越轻,越晚越粗劣,有重蹈半两、三铢钱覆辙的现象。所以就出现了许多黑心的作坊,低价收购铜铁,然后掺杂混合,以次充好,祸乱市场。

庞统自从治理成都以来,就开始着力统一货币。只有统一的货币才能让一个地区的经济持续的发展。

秦成听庞统分析完,暗自点头,这就类似后市的货币政策,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货币,那么后期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情况会源源不断的发生。

“士元,你可想好了对策?”秦成知道庞统既然这么说,一定是有对策的。

“主公,属下是这么计划的,首先在益州和汉中,将粮食、布匹等日用品充足供应,然后将所有流通的货币等值收购。一边收购一边将旧货币回炉重铸。然后逐步统一发行新的货币。”庞统让刘巴负责商业,大肆换回铜铁,也是为了货品之用。

“恩,你的想法不错,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切莫因小失大,既然我们重新铸造货币,质量就一定要有保证!”秦成深知后世货币战的厉害,所以对于货币制造,丝毫不敢大意。

东汉末年,就是因为许多诸侯为了一己之利,大肆的克扣货币的重量和制作工艺,才最终导致物价混乱,既然想要治理,那么就不能手软。

“既然主公这么说,我就放心去做了,这是匠人坊最新做的几个样品,你先看一下!”庞统说完,从怀里摸出几个铜钱。

秦成接过庞统的样品,在手心仔细观看。只见铜钱上铸有钱文为“五铢”字样,使用的是小篆书,色泽鲜明,正面有轮无郭,背面则轮郭俱备。钱直径一寸多,入手略有重量。“五”字交笔斜直,“铢”字的“朱”头呈方折型,“金”字头较小,仿佛如一箭镞,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钱文严谨规矩,“五铢”二字修长秀丽,风格较为一致,一看就是做工精良。

“这样的钱币,费时和费料都十分严重吧?”秦成翻来覆去看了半天,这样的做工,绝对没有半分克扣。

“如果按照这样的钱币流通,我们最少要亏空一个汉中的仓储用品!”庞统无奈的说。因为新作的钱币明显超出了回收回来的钱币,所以这样做,前期只会亏本。这要是让其他势力知道,肯定是以为秦成傻了,因为这个时节,所有人都想得都是怎么从百姓手中克扣钱币,而不是自己付出。

“这样的话,目前我们还撑得住!就按照这样的样品去制作吧!”秦成看没有问题,就让庞统去落实了。既然想要从根本改变货币政策,那么必要的牺牲,是必须要有的。

益州最先改铸五铢钱,这样带来的连带作用是秦成自己都想象不到的。从建安十六年,益州汉中收回了境内的铸币权,由匠人坊统一铸造,统一货币发行,从而防止了伪劣货币的泛滥,也给整个周边,乃至整个中原带来了震动!

(本章完)

第一百零三章 不怒自威第一百零七章 梓潼布防第四十九章 出征第四十六章 诸葛亮的诡计第二百一十八章 日久见人心第二百五十八章 虎豹骑之威第二百五十四章 深陷泥潭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淮败退第二百一十一章 关羽败亡第一百八十一章 左右为难第一百三十八章 骄傲的夏侯渊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上还是东下第十三章 抢先出手第二百一十六章 张飞之死第二百七十章 陆逊之死第一百二十三章 绝处逢生第十六章 建安十二年的那场风雪第二百四十三章 各方的内乱第五十五章 一团乱麻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分两路第一百四十三章 双英战天水(二)第九十七章 是战是和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定军山第九十四章 章山之战第五十四章 城破第一百九十章 陷阵对虎贲第二百零五章 假戏真做第二百五十一章 魏军的对策第二百一十四章 争执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下大变第五十章 风雨欲来第一百零七章 梓潼布防第六十四章 鹬蚌相争第二百六十四章 再见司马懿第一百六十六章 做媒第二百一十一章 关羽败亡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战落幕第一百二十九章 声东击西第三十章 黄雀在后第二百一十章 血战第四十八章 孙权的心思第七十四章 问策第八十一章 番王沙摩柯第二百二十九章 困兽之争第二百六十四章 再见司马懿第二百一十四章 争执第五十八章 刘璋的应对第十二章 重组陷阵营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淮败退第八十八章 新型装备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锤定输赢第五十九章 严颜的反击第一百三十六章 变故突生第九十四章 章山之战第十四章 第一战第一百三十四章 离间之计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起风云第二百五十三章 地大物博第八十九章 汉初小镇第二百六十章 最后的屏障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起风云第五十八章 刘璋的应对第六十一章 招降严颜第七十章 襄阳来人第九十二章 拿下绵竹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上还是东下第二十五章 寻找名士第一百四十九章 养精蓄锐第二十九章 激战江陵城上架感言第二百七十七章 曹丕落幕第一百一十一章 谋士之言第二百四十八章 宛城事变第五十二章 激战达州第二百二十八章 空城计第五十一章 两军汇合第二十一章 永安防守战(一)第一百零五章 下一步的打算第七十七章 火女祝融第二百三十四章 襄阳易手第二百零三章 各自的心思第八十四章 册封大典第一百零七章 梓潼布防第二百七十五章 奇兵之计第一百五十二章 令人不齿的计谋第二百一十九章 百鸟朝凤枪第一百七十二章 战前准备第一章 史外来客第二百七十六章 困兽犹斗第一百一十二章 谋划定军山第六十九章 醍醐灌顶第二十章 奇袭永安第二百二十六章 夷陵之战第一百四十四章 天水四杰第七十八章 火氏的没落第一百八十八章 不能退第一百三十五章 四处截杀第一百三十四章 离间之计第四十二章 连夜出逃第一百三十一章 马超首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