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两日之后,平刚县太守府上空的乌云总算有了淡化。

天气已然转暖,正如同郡府目前的局势一样。

两日前的大战,一击击溃围困城池的黄巾军贼众,不仅如此,还在作战中斩杀了贼酋于沪。那日夜战,最后关头不仅是因为文丑、韩当等人的骑队成功突入,在南边城楼上的一些官兵也趁着城外黄巾军转移之际,主动杀将出城,于黄巾贼后方一阵掩杀,彻底打乱了黄巾首尾的阵势,因此所奠定的,并非只是东北城门外营垒作战的大获全胜,而是直接导致了黄巾军满盘溃败。

今日的平刚县城内格外有了人气,那些在封城期间闭门不出的人家,总算能够轻松的出现在大街小巷,开始为日后的生计着手忙活。

城中各处兵营依然不能消停,人们来来往往,或者拘押俘虏,或者搬运尸首,又或者是抢救伤员。哭声、嚎声隐隐得还处在和平的背后。

太守府为了庆祝解围平乱的大功告成,再一次连摆宴席,邀请所有参与作战并获得卓越功勋的将士赴宴。城中的粮食似乎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岂不说封城的危机已经解除,两日前晚上的那次作战,又从黄巾军那里抢得不少粮草。然而,就在祖昭、祖陵等人从城外驻地进城的路上,却看得到一些触目惊心的景象。

路过城郊的一处小巷子,巷子里倒着七、八个身影,面黄肌瘦,气若悬丝。

而在巷子的另外一头,还有几个衣衫褴褛的妇人,正在从一些破败不堪的狼藉中搜寻着什么。没过多久,其中一人放佛找到了想要的东西,却没有任何敢声张的意思,连忙将那些东西藏在烂不成样子的衣衫之内。可是很快便让人发现,其他人一拥而上,挣扎扭打一通,只不过所有人的动作是那么有气无力。最终将那衣衫之内的东西抢了出来。

原来,仅仅只是一些脏兮兮又残破的烂果子。

祖昭没有多说什么,也没有做什么,只是默默的记在了心上。

他深知,黄巾军围城的时间虽然不算太大,也就只有二十来天。可郡府早在围城之初便囤积粮草,所为“囤积”,也就是要求城中各家各户上缴定额粮草,以供守城之需。如今战乱已过,然则无论是太守府还是县府,任谁都没有考虑过将之前搜集上来的粮草返还百姓。

有时候,很多事就放佛是“天注定”一般,但细细想来,包括如此大规模的黄巾起义,也绝非是空穴来风。

祖昭一行抵达郡府时,大殿上早已云集了许多应邀前来的将士。

除了郡北各县义勇头领人物之外,还有许多官兵将领。文丑、周治、田楷等人自然在其内,郡府和县府的一些官吏同样在场。祖昭等人到场后,先向众人一一问礼,随后在郡府小吏的指引下,于郡北义勇诸人落座在一起。毕竟义勇之士多是白身,与地位上少不了跟那些正儿八经的将领有所差异,所安排落座的位置也处于殿堂的下方。

未几,郡府大公子刘成与几名郡中属官到场。

刘成神清气爽,久违的笑容挂在脸上。他在官腔官调讲了一番话后,便邀请众人移步到中庭进入宴席会场。

毕竟是大战刚过,此番邀请的又多是武夫,故而宴会并没有布置的那么富丽堂皇,甚至都没有鼓瑟笙箫的伴奏。大老粗们自然不会讲究那么多,辛辛苦苦鏖战半个多月的时间,等得就是今时今日能吃一顿庆功宴,并期盼着能获得保奏功赏的许诺。

在刘成的招呼之下,宴会正式拉开帷幕。

仆从们将一盘盘美味佳肴一一送上,这些佳肴自然比不上以往宴会的规格,但相对于连续十多日省吃俭用来说,今天已经算得上是十分丰盛了。宴会就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进行,众人相互推杯置盏,觥筹交错,肉香四溢。

祖成、祖陵等人倒是没有太多心思,与其他人一样一番大吃大喝。

唯独祖昭脸色沉重,只是慢慢的酌饮。

位居上座的刘成在三巡酒后,带着微醉的神态开始向到场宾客一一敬酒。

本以为刘成的敬酒顺序,必然是由首席再到末席,尊卑高低一顺而下。哪里知道,刘成举起酒杯站起身来时,却是径直的走下主席,来到位于末席位置的祖昭面前。宴席热闹的声音有了几分消停,许多人的目光皆跟着刘成挪到祖昭这边来。

祖昭抬眼看着刘成,在寻思了一阵后,方才站起身来。

刘成笑呵呵的将手中酒杯对向祖昭,开怀的说道:“祖义士,这第一杯酒,我是一定要敬你。若非是你与郡北义勇赶来驰援,郡府今日还不知会是什么样子。再加上带领义勇收复夕阳,一战斩杀贼酋张玩,不可不谓是大功一件呢!”

祖昭不冷不热的笑了笑,抬了抬手中的酒杯,说道:“大义之事,男儿故不能辞。此次能为郡府效力,侥幸击退贼众,实乃在座诸位合力之功劳,在下绝不敢托大!”

刘成笑道:“祖义士果然是谦虚之人,年纪轻轻,有这般勇武,也有这般胸怀,当真是我右北平郡之万幸。来,这杯酒我先请了。”他说完,一仰头,将酒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祖昭没有迟疑,同样喝下了这杯酒。

刘成在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缓解酒的烈劲儿之后,他又说道:“之前车骑将军欲拿祖义士去问话,无非是一些莫须有的猜疑罢了。如此祖义士不仅聚义护郡,又斩杀贼酋张玩,此等种种,足以证实祖义士清白。但管放心,昨日我已修好书信,如实呈报祖义士之功绩,明日便快马发往郡府。”

祖昭欠身谢道:“多谢大公子成全。”

一旁,祖成、祖陵、韩当等人无不舒心。尤其是祖成,甚至还感到大喜过望,就此来看祖昭不仅不会有事,极有可能还会就此获得一份功勋和官秩。

待到刘成说话这番话,欲转身返回坐席时,祖昭忽地又开口说道:“请恕在下冒昧,望大公子能答应在下另外一个请求。”

刘成饶有兴致,回身问道:“哦,是吗?祖义士但管直言!”

祖昭不动声色,不亢不卑的的说道:“城中受困多日,难民无数,如今城垣解围,还请大公子能开仓放粮,赈济内外难民,一则就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二则缓解民间怨气,三则也能树大公子之威名。”

刘成脸色没有太大变化,尽管祖昭说得似乎很有道理,又或许是他此时此刻酒劲上头,只是轻描淡写的应了一声道:“嗯,此事有理,过几日我必会亲自督办。”

言罢,他头也不会,迈步回到上席的区域。

祖昭望着刘成的背影,心中也没有太感到失望,反而对这位郡府大公子有了更确凿的认识。这两天他听祖陵等人业已提及过,关于刘成强令周治率军突围前往渔阳郡求援一事,看来刘成对张纯信任有加,这等偏执而又不分局势的人,根本不是领导郡府的材料。他对开仓放粮一事无非是出自道德观和正义感使然,至于刘成愿不愿意做那是另外一回事,自己自然不会为了这件事跟刘成发生争吵。

几日后,在文丑的倡议之下,郡府展开了收复昌城、广城两县的军事行动。

祖昭等郡北义勇自然是随同郡府官兵一同前往。

从郡府败退的黄巾军贼众,很快退回到郡南,依旧为祸一方,而且仍然还有近五千之众的人数。只不过经过郡府的战败,不仅元气受创,人心涣散,更是损失了近半包括粮草、军备在内的军事物资,全然成了起义之初的那一股战斗力极差的农民原形。

三月初,官军发起了对广城的作战。这里毕竟是右北平郡黄巾军的贼窝,仍然云集了黄巾军败退下来的大部分兵力。文丑带领的官兵有两千余人,算上郡北义勇的一千余人,在人数上仍然不及黄巾军。不过论士气、装备和质素,自然要远远超过一帮乌合之众。

到三月初七,围攻广城不到五天,黄巾军溃不成军。广城城垣自遭到黄巾军破坏之后,一直未曾重新修葺,此次攻防作战,黄巾军无险可倚,全然是凭借正面对冲的作战硬生生消耗到现在。士气每况愈下,损失每日加剧,早在破城之前,许多黄巾党徒已经心灰意冷。这种心灰意冷并不等同于破釜沉舟,而是一种麻木不仁!

攻破防线之后,文丑在次日一早便展开了大屠杀。他对黄巾军的仇恨与日俱增,哪怕最近十多天的战事日趋顺利,然而有些奇耻大辱是终身难忘,再加上天生的一副暴脾气。祖昭对于屠杀行为没有全然的怜悯,却也丝毫不感到支持,参与黄巾起义者多是一些穷苦老百姓,就如同解围后的郡府城中的一些凄凉情景一样,只不过有些事自己无从干涉,另有一些事就目前而言又颇为重要,故而睁一眼闭一眼。

收回广城后,广城县的人口骤然下降,全城处于一片萧条之中,大街上处处能看到一些尸体和血迹。一些衣衫褴褛、愁楚满面的老百姓,拖着疲惫不堪、瘦弱无力的身躯,迟缓的清理着街道,然而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的缓慢和疲软,放佛这些老百姓随时都会摔倒在地上,从而变成那些尸首之一。

到中旬,文丑方才起兵开向昌城县。

事实上昌城县早已混乱一片,尽管从郡府讨回来的张玩旧部仍然盘踞于此,可因为广城黄巾军派人求援时,无人做主,也无人愿意出战,眼睁睁的看着广城攻破,昌城这边自然是人心惶惶,彻底失去继续顽抗的心力。

文丑大军长驱直入,那些叛贼大多丢掉衣衫和兵刃,装成是寻常老百姓,期待着能躲过一劫。哪里知道文丑进城之后,根本没有放过这些人的意思,竟下令全城搜捕,要求各里里长列出曾参与叛乱者的名单,少于十人便杀里长家一人。在这样的恐吓之下,各里里长无可奈何,只能将曾参与叛乱者供出来,甚至有的里根本没有十个叛乱者或者根本就没有叛乱者,只可惜文丑根本不听任何解释,并当场处决了一个里长。

正是这样的高压,许多里长只能任意列出无辜的人名。

才过了两天,本来安然的县城频频爆发动乱和逃跑。

为此,祖昭专门找到文丑,强烈要求文丑撤销之前下达的逼供命令。

文丑起初并不原因,甚至还迁怒于祖昭。

祖昭根本不惧文丑,义正言辞的道:“常言道,*,如今城池已破,百姓驯服,正是百废待兴之际,文都尉却下达如此不合常理的命令,当真是要让昌城县的百姓再造反一次么?就算要惩治叛贼,以儆效尤,取其一二也就算了,何苦连坐甚广,莫不是要让那些无辜的老百姓也被逼的造反不成?全县人口不过八千户,每一里杀十人,五千数的叛贼能有多少牵连其中?如若文都尉执意如此,那此事我便如实上报到郡府和州府,倒要看看文都尉你激起的民愤如何向上面交代!”

在这番长篇大论之下,文丑着实感到了一定压力,纵然他对祖昭气得牙痒痒,也不敢轻易乱来,只能在次日解除了之前的命令。然而即便如此,在已经收上来的名单,他照样下令全数捕获,择日相聚城头全部斩首。

【北京电视台跟组时遇到一个京剧美女,虽然化了京剧妆,但那一双眼神实在太勾人,感觉能够过一辈子。可惜啊,人家下午三点钟就杀青了。唉唉!】

第118章 ,说服袁绍第36章 ,桃李不言第23章 ,风雨欲来第18章 ,无终之夜第45章 ,猛将入营第16章 ,张预求救第68章 ,别有争执第7章 ,夜入驿站第69章 ,争执上下第58章 ,公孙伯圭第50章 ,胡骑游射第47章 ,策而后行第71章 ,围追堵截第26章 ,里应外合第31章 ,官勇之火第72章 ,辛氏秋白第36章 ,助公孙瓒第7章 ,夜入驿站第98章 ,和睦相处第41章 ,断水决口第18章 ,无终之夜第58章 ,新式军服第81章 ,县内一劫第1章 ,祖家少年第66章第22章 ,灵帝驾崩第67章 ,救场第46章 ,田豫田宪第27章第25章 ,县令之豫第121章 ,本初再战第60章 ,削铁如泥第100章 ,堂上制压第50章 ,胡骑游射第41章 ,预下计划第93章 ,志在四方第93章 ,马铃幕下第76章 , 无名小卒第47章 ,策而后行第89章 ,*之擒第92章 ,破竹之势第99章 ,大起大落第35章 ,两地之思第68章 ,战败和谈第89章 ,繁安有贼第101章 ,寻找少帝第24章 ,不分伯仲第56章 ,空空如也第12章 ,动员劳力第76章 ,一有失误第5章 ,涿郡卢家第72章 ,智取要计第75章 ,预备义举第55章 ,贪图己利第29章 ,城外接敌第81章 ,研究水车第21章 ,娱情于义第6章 ,龙城飞将第32章 ,新的线索第13章 ,海蛎产品第93章 ,志在四方第84章 ,北地有狼第1章 ,祖家少年第86章 ,大战之下第50章 ,功变为过第15章 ,飞来急报第98章 ,和睦相处第36章 ,桃李不言第68章 ,别有争执第68章 ,战败和谈第38章 ,出兵平叛第5章 ,想即刻做第76章 ,一有失误第34章 ,郡北之惑第13章 ,二月十一第55章 ,名家之后第88章 ,故技重施第13章 ,海蛎产品第26章 ,冷面银枪第29章 ,调任辽东第58章 ,新式军服第81章 ,县内一劫第8章 ,夜幕杀人第115章 ,病魔袭军第45章 ,猛将入营第54章 ,善后之后第12章 ,好弓善射第76章 ,县府公示第83章 ,故人来见第37章 ,公孙家意第45章 ,猛将入营第38章第63章 ,进退维度第124章 ,杀公孙第24章 ,将军之见第110章 ,鲜卑大将第31章 ,官勇之火第30章 ,邻县探查第126章 ,刺杀郡守第52章 ,新有祸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