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幽州台

转眼之间,三个月过去了。大汉传统的中秋佳节就要来临。中秋节前夕,这三个月来一直被王敖严格要求、艰苦训练的敖烈终于得以暂时放松一下。

中秋节当日,王敖和敖烈师徒二人还抽空,登了一次闻名于世的幽州台。幽州台是燕国的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因燕昭王当初在台上堆满了黄金,用以招贤纳士,每招纳一位贤士,燕昭王都会取过一部分摆在台上的黄金予以赏赐。久而久之,黄金台成为了幽州蓟郡的一处象征。但是随着岁月的变迁,燕国早已不复存在,又经历了先秦、大汉两个朝代,黄金台的名声也随着岁月的洗礼,变成了今天的幽州台。但仍不失为一处名胜古迹。

敖烈站在幽州台上,心中思绪万千,一时之间,感慨不已。王敖看出了敖烈有心事,站在台上叹息了一声,悠悠问道:“烈儿,你可是有什么心事?”敖烈回头看了师父一眼,也是叹息着说道:“站在幽州台上,可仰视苍天,俯视大地,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在这样一处充满着先贤古事的地方,徒儿看到的,却是我大汉江山摇摇欲坠之困境,边境蛮夷连年入侵之惨烈,心中很是烦闷。”

王敖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不错,我大汉江山早已是今非昔比,可怜高高在上的天子和大臣们却还茫然不知,犹自内斗不休,唉,我大汉,将要病入膏肓矣。想当年为师去投军,却屡屡遭到上司轻视。让为师空有一身本事,却找不到报国之门,若非如此,为师又怎会甘心隐居山林二十余年?除了你师叔之外,再没有人知道为师隐居之所,直到那天你误打误撞的跑到村里来,为师见你是可造之材,更兼心性淳厚,爱民如子,这才动了爱才之心,出世来辅助与你。”

敖烈忍不住问道:“师父,我那师叔究竟身在何处?”要知道,敖烈之所以急于知道师叔的童渊的下落,除了对童渊的仰慕之情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历史上,赵云就是拜在童渊门下学习的枪法,最后成为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后世更是对赵云推崇备至,有“一吕二赵三典韦”的说法流传于世,将赵云的武力,仅仅排在吕布之后,可见后人是如何欣赏赵云的了。可以说,赵云就是忠诚的化身,是一位集忠诚、武勇、胆识和韬略于一身的名将。这样的名将谁人不愿得到?所以,敖烈才会急切的向知道童渊的下落,说不定可以顺带挖刘备的墙角,把同门师兄弟赵云撬过来呢。

王敖可不知道敖烈心中的想法,以为敖烈是单纯的想见见师叔而已。于是说道:“为师也有几年没见到你师叔了,也罢,待会下了山,为师就托人给你师叔捎一封书信,叫你师叔前来一叙。说起来,你师叔现今也在幽州,离蓟郡也并不远,用不了多长时间,你就能见到你师叔了。”

师徒二人在幽州台上又呆了一会儿,便下山回府了。毕竟,东汉是个十分注重礼节的年代,待会中秋酒宴上若是看不到这师徒二人,恐怕刘虞就要发飙了。

等到师徒二人回到州牧府,酒宴已经快要开始了。依大汉律法,幽州境内的主要官员们,必须在中秋佳节之际,来到州牧府汇报这一年的工作情况。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官员都有资格向刘虞汇报工作,只有幽州治下十一位郡国太守和国相,以及九十位县令才有这个资格。东汉初期,光武帝为了防止诸侯们拥兵自重,所以大肆推行推恩令,准许各地藩王可以将自己的领地再划出一部分,分给自己的子侄。这一政策虽然稳固了大汉的统治,但同时也造成了十三州又一部辖下郡治的混乱。比如用幽州举例,幽州境内就划分成十个郡和一个辽东属国,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自然就是太守,刘虞以前就在并州的九原出任太守。而属国的最高长官就叫国相,简称相。比如后来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其中的一路诸侯济北相鲍信就是济北国的相,在汉代,人们习惯在官职的前面加上任职者的姓名,所以才会称刘虞为刘幽州,称鲍信为鲍济北,乃至后来权倾朝野的董卓,自称相国之后,被人称为董相国。

进入到州牧府,敖烈立刻就感到了喜庆的氛围,倒是不敖烈的第六感作祟,而是府中招待各地官员们的流水宴,已经从大厅中摆到院子里来了。大厅所有的门窗都被打开了,可以让里面的人看清楚外面院落里的情形,也方便坐在院子里的人随时向大厅中的人敬酒。敖烈跟在王敖身后,一路向大厅中走去。已经落座的官员们,看着这一老一少昂然向大厅方向走去,纷纷低声议论了起来。

“快看,那两个人是谁啊?怎么如此不知礼节?看样子是要径直去大厅里落座啊。”

“就是就是,咱们身为一县县令,尚且不能坐到大厅里去,这两人,疯了不成?”

“要我说,保不齐是什么沽名钓誉之辈,来打秋风的。”

“嘘!噤声!你们难道没看过并州传来的战报么?”

“看过了啊,咱们的州牧大人斩杀上万匈奴精兵,凭着这偌大的功劳,升迁为州牧啊。”

“既然看过战报,就应该知道那少年是谁了吧?”

“是谁?啊——难不成是州牧大人的那位号称‘小霸王’的公子?”

“除了‘小霸王’敖烈二公子之外,谁还敢这么理直气壮的区大厅里落座?”

顿时,院子里噤若寒蝉,没有人再敢于发出议论。开玩笑,弹指之间灭掉匈奴数千精兵,一招将匈奴左贤王斩落马下的“小霸王”,谁惹得起?谁敢惹?

王敖年纪虽然已近七旬,但因为平日勤于修炼,所以耳朵尖得很,将院子里众人的议论一句不拉的听了进去,微笑着回头对敖烈低声说道:“烈儿,你很有名气嘛,这么多人都知道你的名字,还送了你一个‘小霸王’的称号。”敖烈压低了声音,轻飘飘的拍过去一记马屁:“还不是师父教导有方?”王敖小声笑骂着:“混小子,你大破匈奴的时候,为师还没见过你呢,干为师何事?”

两人一边低声交谈,一边走进了大厅中。此刻,大厅中坐满了人,身为幽州牧的刘虞,自然是坐在中央的主位上,他身边左右两侧的第一个座位都空着。从第二个座位开始,左边坐着的,是刘虞直属的官吏们,长史阎柔、都尉齐周、定远校尉史涣、别驾田楷、以及鲜于辅、鲜于银兄弟等敖烈熟悉的官员们尽皆在座,另外敖烈部下的张辽和田畴也在其间。右手边,坐着的都是幽州各地的地方官员,坐在第二个位子上的,是一位身穿白色锦袍,面容刚毅的将军,年纪大约在三旬左右。此刻,这位将军正饶有兴致的看着自己。在这位将军之下,依次坐着十余人,想来都是各地的郡守和辽东属国相。

王敖和敖烈昂然走到刘虞身前,分别在刘虞下手左右的第一个空位上坐了下来。随着两人的入座,大厅里响起了一片低声的抽气声。能够坐在大厅里的,都是一郡太守,眼界和消息自然不是外面那些县令可比的,纵然惊奇,也只是发出抽气之声,却没有人进行讨论。

那位先前关注敖烈的白袍武将,看着坐在自己上首的敖烈,微一沉吟,便向敖烈说道:“想必,这位少年英雄就是昔日大破匈奴、斩杀左贤王的威远将军了吧?”敖烈闻言,不敢怠慢,连忙抱拳行礼:“某正是敖烈,还未请教将军尊姓大名?”那白袍将军微微一笑道:“某乃是辽西太守公孙伯圭。”敖烈吃惊的看着眼前公孙瓒,心中一阵震惊。在历史上,自己的父亲刘虞和公孙瓒政见并不一致,刘虞主张对幽州边境的鲜卑、乌桓各族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逐步汉化、收服。而公孙瓒则是贯彻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理念,主张把边境蛮夷赶尽杀绝,一个不留。其实在敖烈眼中,两个人的方针都没有错,或者说,应该把两个人的政策合二为一,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大汉历经黄巾之乱,民力已经大大受损,正应该吸收外来劳力,以休养生息。但是对于蛮夷中的顽固分子,视大汉为仇人的那些人,不用问,直接杀了就是了。可是因为历史的局限性,刘虞和公孙瓒都没有看到这一点。最终导致两人从初期的合作愉快,到后来的反目成仇,甚至最后公孙瓒发动兵变,杀死了刘虞,自行出任幽州牧。看着这位数年之后斩杀父亲的白马将军公孙瓒,敖烈一时心潮起伏,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

刘虞咳嗽了一声,对着敖烈说道:“烈儿,你怎可对公孙将军无礼?”敖烈清醒了过来,意识到自己刚才走神了,连忙说道:“孩儿久仰公孙将军威名,白马将军之名震慑鲜卑、乌桓,令孩儿不胜神往。”接着又对公孙瓒抱拳说道:“适才烈失礼了,还望公孙将军见谅。”此刻敖烈也想开了,公孙瓒发动兵变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现在想也没用。而且在刘虞入主幽州初期,公孙瓒也是相当配合,两人的合作也很愉快。

公孙瓒还了一礼:“敖将军言过了,瓒虽薄有功绩,被人呼为白马将军,但是,怎比得上将军‘小霸王’之名号?现今在这燕赵大地,谁人不知敖将军大名?”或许是因为敖烈奋勇抗击匈奴,斩杀匈奴左贤王的事情,让公孙瓒觉得很对脾气,所以公孙瓒对敖烈说话的口气,竟有惺惺相惜的意味。

刘虞看到敖烈和公孙瓒相处融洽,心中感到一阵欢喜,随即安排侍从上酒上菜,正式开始了酒宴。

席间,众位官员觥筹交错,相互敬酒,其乐融融。更有些胸中饱读诗书的官员们,开始吟诗作对起来,赢得一阵喝彩。

第394章 风起云涌(二)第220章 龙骧扬威(二)第449章 恩威并施第301章 血战洛阳(六)第5章 生财之道第244章 猛将降曹第104章 东风破、百花残(三)第199章 以人为镜第492章 大决战(下)第447章 麒麟唤夜(二)第158章 束手就擒第178章 神医到来第187章 面见甄逸第132章 温酒斩华雄第450章 粗中有细第33章 激战右北平第309章 以假作真第71章 巧遇卧龙第440章 奔射!第187章 面见甄逸第351章 决战汉中(一)第367章 过五关斩六将(一)第330章 平定凉州第2章 汉末重生第48章 又见蔡琰第111章 厉兵秣马第172章 血色归途(四)第250章 整装待发第256章 挖坑等你们跳第430章 七擒孟获(四)第448章 麒麟唤夜(三)第73章 拔刀相助第163章 有**终成眷属第15章 再遇佳人第201章 攻心为上第37章 全军覆没第132章 温酒斩华雄第480章 金戈铁马(五)第218章 一直都在、从未离开!第463章 扩军备战(一)第412章 激战葭萌关(五)第13章 初露锋芒第400章 三线开战(四)第410章 激战葭萌关(三)第443章 九曲黄河万里沙(二)第430章 七擒孟获(四)第106章 某要拜你为师第429章 七擒孟获(三)第390章 魏王曹操第141章 群雄混战第3章 西域宝马第235章 割发代首第250章 整装待发第272章 坚辞不受第172章 血色归途(四)第71章 巧遇卧龙第391章 大战前夕第196章 温柔的陷阱第482章 大混战第245章 燕京律第218章 一直都在、从未离开!第316章 决战在即第136章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二)第258章 连败诱敌第44章 三年之后第324章 血溅七步第349章 汉中争夺战(七)第215章 用粮草钓鱼(二)第393章 风起云涌(一)第207章 一战而定第101章 兵临城下第466章 五大军团第40章 约法三章第56章 血洗卫府第472章 举国征兵第252章 决战乌桓山(二)第88章 智勇魏文长第475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255章 挺进大漠第304章 受封燕王第159章 里应外合第73章 拔刀相助第220章 龙骧扬威(二)第193章 大闹邺城(三)第371章 开诚布公第470章 丧家之犬(二)第128章 推举盟主第126章 我叫孙仁!第420章 初战失利第191章 大闹邺城(一)第120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一)第86章 王者归来(三)第422章 斩颜良、诛文丑第332章 撕破伪装第105章 忠烈碑第362章 霸王再临(二)第391章 大战前夕第52章 八方来贺第56章 血洗卫府第198章 攘外必先安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