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袁术的末路(一)

当曹操进兵到九江的时候,现任袁术手下的第一大将张勋,早已经率领五万大军驻扎在此了。张勋依照袁术的命令,对曹操以防御为主;而曹操再观察了张勋的军营之后,也没有急着出兵交战,他还要仔细的盘算一下,如何才能借助张勋的力量,来一个借刀杀人,把颜良、文丑带来的五万袁绍大军,彻底消灭掉。因此,双方默契的都没有出兵挑战,陷入了诡异的平静之中。

张勋这边是暂时安全的,但是负责抵抗颜良、文丑的桥瑁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在颜良文丑出征之前,袁绍就对他们说过,此战许胜不许败,要尽可能的打击袁术,进而挽回袁绍已经有些狼藉的名声。或许颜良、文丑还不能很理解袁绍的心意,但是随军军师审配却明白得很。他知道,袁术大逆不道,私自称帝,是袁绍为自己正名的好机会,为了消除掉伏击敖烈带来的负面影响,袁绍必须要在讨伐袁术的时候格外努力,争取一举消灭掉袁术,让全天下人都看看,在对待大汉正统的问题上,袁绍是如何的坚定不移,是如何的大义灭亲。

在审配的筹谋之下,颜良、文丑各自率领两万军,采用分进合击的策略,不停地袭扰桥瑁的大营,有时,颜良、文丑还会在审配的建议之下,进行交叉换位,打的桥瑁顾此失彼,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了。后来桥瑁干脆龟缩在大营之中,任凭袁绍将士如何叫骂,他就是忍着一口气,再也不肯冒头了。

同时,江东的孙策也率部和袁术派来的陈纪交上了手。孙策是地盘最接近袁术的诸侯,因此,这次战役对孙策来说,占据着半个主场的优势,人员的调配是最佳的配置。粮草的供给也是最短的路线,相比其他几路诸侯而言,孙策可谓是占尽了优势。为了打赢这一仗,或者说,孙策是为了在讨伐袁术的过程中,占有最大的利益。麾下精英尽出。以程普和周泰为先锋,蒋钦和陈武为左翼,敖烈麾下的甘宁鲁肃为右翼,老将黄盖为后合,自己亲率周瑜、韩当等十几位大将,以及步骘、阚泽等七、八位谋士为中军。共计四万五千大军杀奔寿春而来。除了留守的张昭、张纮和诸葛瑾等人之外,孙策把能够调动的人全都带了出来。

因此,孙策的攻势也是最为猛烈的一路。打的陈纪节节败退,眼看就要顶不住了。袁术派出的第六路韩暹,作为巡察使,及时的率部投入战场,这才挽回了一些颓势。暂时保住了陈纪所部,使其不致溃败。

不管怎么说,这三路人马都算是勉强完成了袁术战前布置的目标,算是拖住了袁绍、曹操和孙策这三路人马。但是其余的几路人马,却没能完成袁术的派发的任务。按照袁术当初的设想,是想在拖住三部军马的时候,尽快解决其他的几路人马。可是,袁术不傻,其他的人也不傻。

刘表派来的黄祖,本就不是自愿前来的。黄祖私心很强,隐隐有脱离刘表自立的趋势,因此,黄祖军的一切行动,都以保存自身实力为重。根本就不和袁术派出的陈兰所部正面交锋,而是采取袭扰战术,不停地派出小股人马骚扰陈兰,沾点小便宜之后,便立刻收手,让陈兰处处受制,有一种浑身的力量发挥不出来的憋屈之感。

而代表着陶谦前来的刘备,就更不用说了,刘备的心思,更是以占据一块地盘、趁机崛起为中心,怎么肯和袁术部下,负责阻拦自己的雷薄决一死战呢?更何况,刘备历经十几年,这才在糜竺的帮助之下,组建起麾下现在这支有模有样的军队,他是绝对不可能让这支军队消耗在战场上的,这可是他实现心中夙愿的基础啊。要是把麾下好不容易组建起来的六千人马打光了,刘备还怎么实现第二步计划?还怎么实现站在权利顶峰的梦想?

所以,刘备比黄祖打的还要小心、谨慎。今天搞一次夜袭,明天来一次劫粮,完全是剑走偏锋的招术,把避重就轻四个字发挥到了极致。在保证自身实力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刘备开始了他原始积累的过程,在一次次的袭击中,刘备一点一点的蚕食雷薄所部的人马,并对俘虏进行收编;一点一点的消耗雷薄所部的粮草,并顺手掠夺掉所能掳走的物资。在屡次的偷袭中,刘备非但没有受到损失,反而越发变得兵强马壮了起来。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整个战斗,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僵持状态,各路诸侯短时间内无法彻底解决袁术派出来的七路大军,而袁术的七路大军也无法一举击退各路诸侯的人马。这样的僵持,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月,直到一个人的到来,才打破了这种僵持。

这个人,就是敖烈。在顺利解决了北疆的事宜之后,敖烈任命崔琰为第一任的光州牧,提领大汉第十四州。在刘协下诏,正式命名为原鲜卑人所辖的地区为光州之后,就把光州也归划到了敖烈的治下,把光州的一应军政大权都交给了敖烈负责。刘协这样做,曾经遭到了朝中数十位大臣的反对,他们认为敖烈提领幽、并,出任幽并大都督,一人兼任两州的职务,已经是开了大汉的先例,是在不适宜再把光州也交给敖烈管辖了,那样的话,就会造成敖烈手中权柄过重,无人可以抗衡的局面。

对此,早已今非昔比的刘协,当即进行了反驳,他指出,伪帝袁术、冀州牧、领车骑将军袁绍、司空曹操,每个人都掌握着至少一个半州的大权,但是袁术却公然称帝,而袁绍、曹操却没有那么做,可见,手中权力的大小,不是促涨野心的关键,关键的。是手握重权的人,有没有一颗公正的心。以刘协对敖烈的了解,他清楚地知道,敖烈的心是公正的,给他再大的权力。他也不会造反,不会把自己的权力架空,前提是,只要刘协自己不作出有违天和的事情,不作出伤害天下百姓的事情,敖烈就一定会坚定不移的站在自己这一边。

而且。刘协还清楚的知道,虽然现在只有袁术一个人僭越称帝,但并不代表其他的人就没有这样的欲望,普天之下的所有诸侯中,手握重兵的不在少数,别看刘协是大汉的天子。但是论起手中的兵权,他刘协的实力,也只能敬陪末座而已,难保以后没有第二个、第三个袁术站出来自立为天子。远的不说,和袁术同样出身袁家的袁绍,就不是一个好东西,一脉相承的人。总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袁术都可以称帝,袁绍为什么不能?

为了制约袁绍等野心勃勃之人,刘协别无选择,他只能在各路诸侯中,选择一个人来作为自己的代言人,制衡其他的诸侯。而这个人选,毫无疑问,敖烈是最为合适的。首先,敖烈身体中和刘协有着同样的血脉。两人同宗同族,即便敖烈最后夺了帝位,那也是刘氏的子孙,大汉的江山,还是没有落到外人的手中。当然,刘协坚信这样的情况绝不会出现;其次,敖烈虽然已改为外姓,但是对大汉的感情是真实的,敖烈以自己身为汉人而由衷的自豪,刘协能在敖烈的身上感受到这一点,这许多年来,敖烈每年的岁贡都丝毫不差的通过各种途径运送到洛阳,让刘协供养军队、开支用度,这可不是其他诸侯能做到的事情。

基于以上能说出口、不能说出口的理由,刘协毅然决然的把光州划到了敖烈的名下。虽然有数十位大臣对此表示反对,但是一些远见卓识的人,还是赞同刘协这一决定的。钟繇、杜畿、皇甫嵩和朱儁四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认为,敖烈不是没有野心,但他的野心是理智的,是在可控范围之内的,敖烈的权力越大,大汉的前途反而越光明,如果有朝一日,洛阳再次遭受祸乱,朝廷还可以把都城迁到燕京去,以幽、并、光三州为根基,以图重现大汉昔日的光辉。

于是,这件事就这样定了下来,刘协立刻下诏书,授予敖烈裁定光州军政大权的权力,一应官职任免全部由敖烈说了算。倒是对敖烈的官职,刘协却没有再次提升,毕竟,骠骑大将军已经是位极人臣,在往上,就要册封大公爵或者王侯了,敖烈目前的功勋,还没有到达那样显赫的程度。另外,刘协还存了一点私心,他想要看看敖烈的反应,试探一下敖烈是不是会因此产生不满,不管怎么说,为大汉开疆扩土,打下第十四个州,也是一笔不小的功绩了。当皇帝的时间久了,刘协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帝王心术。

然而,敖烈用行动作出了答复。他任命崔琰为光州牧、公孙瓒为护军将军,分别管理光州的政事、军务。同时,他也没有任何的不满情绪,反而是在安顿好光州的事宜后,立刻带着赵云点起五千血杀军乘船南下,与孙策合并一处,共同讨伐袁术。敖烈的做法,让刘协心安的同时,又产生了一丝惭愧,他悔恨自己不该对敖烈产生疑心。当夜,刘协一个人来到了太庙,在大汉列祖列宗的灵位前,从头回忆了一遍他和敖烈从最初的相识、到逐渐相知,再到最后的患难与共的全部画面,敖烈曾经屡屡在刘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于即倒,救刘协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份真挚的情义,让刘协在回忆的过程中,有了更深一层的感受。刘协流着泪,在列祖列宗的灵位前发誓,今生今世,绝不会在对敖烈产生丝毫的质疑,他要和敖烈一起,肩负起振兴大汉,让大汉的子民重新过上安定生活的重任。

随着敖烈的到来,胶着的战事瞬间发生了改变。敖烈勇冠三军的冠军侯之名,可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他用无数场胜仗积累起来的。得知敖烈投入战场之后,负责孙策这一路的袁术部将陈纪立刻心神大乱,和韩暹商量之后,决定以退兵十里,坚守不出的策略应对敖烈。

然而就在陈纪和韩暹退兵十里,刚刚要安营扎寨的时候,敖烈率领五千血杀军如同神兵天降,趁着二将立足未稳之际,悍勇的以五千之数,对着十倍于己的敌军来了一次凿穿,在凿穿的过程中,还顺手烧掉了陈纪、韩暹的粮草,让袁术军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这还不算完,当敖烈率军完成一次凿穿,呼啸而过的时候,孙策又粉墨登场了。他亲自率领一万军为左翼,甘宁率领一万军为右翼,配合着敖烈的凿穿,再次对陈纪统帅的袁术军予以重创。陈纪抵挡不住,和韩瞿收拢人马,继续撤退。谁料,二将此举,正好落入了敖烈的圈套之中,二将在退兵途中,先后遭到周瑜、程普等八名江东名将的伏击,杀的袁术的六万大军丢盔弃甲,肝胆俱裂,最后,仅剩不足两万人在陈纪、韩暹的带领下,败退回了寿春。

PS:PS:说一下,上一章把韩暹打错成了韩瞿,失误了,请大家谅解下。

第114章 天下大势第381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81章 损人不利己(一)第451章 王平出使第414章 放虎归山(二)第332章 撕破伪装第201章 攻心为上第308章 一时瑜亮第188章 何去何从第28章 商会雏形第465章 十方聚首第258章 连败诱敌第218章 一直都在、从未离开!第342章 再起波澜第199章 以人为镜第303章 兵者诡道第183章 一鸣惊人第333章 飞鸟尽、良弓藏第6章 制作烟草第442章 九曲黄河万里沙第232章 逃离徐州第39章 单挑第102章 东风破、百花残(一)第424章 围城十日第134章 战神吕布第405章 再次卖主第228章 孙策崛起(二)第429章 七擒孟获(三)第84章 王者归来(一)第449章 恩威并施第163章 有**终成眷属第431章 恍若隔世第49章 一刻千金第38章 请君入瓮第284章 郭嘉密谋第223章 凯旋而归第1章 光武秘宝第36章 十面埋伏第16章 肝胆相照第432章 关羽归心第133章 虎牢初战第446章 麒麟唤夜(一)第124章 虎口脱险第245章 燕京律第62章 以勇服人第269章 封狼居胥(五)第488章 决战官渡(三)第457章 宿命的终结(四)第346章 汉中争夺战(四)第114章 天下大势第384章 偷鸡不成反蚀米(一)第3章 西域宝马第151章 争端乍现第453章 谁是谁的菜第151章 争端乍现第295章 乐极生悲第328章 兼而有之第216张 用粮草钓鱼(三)第61章 二虎相争第70章 拜将封侯第464章 虎父无犬子第34章 擒贼擒王第472章 举国征兵第118章 吕布的抉择第353章 战个痛快第132章 温酒斩华雄第466章 五大军团第269章 封狼居胥(五)第320章 奋勇争先第427章 七擒孟获(一)第49章 一刻千金第169章 血色归途(一)第332章 撕破伪装第407章 破茧成蝶第200章 制造神迹第58章 更上层楼第163章 有**终成眷属第485章 斩将夺旗(二)第205章 半渡而击之(一)第450章 粗中有细第259章 大汉精兵第134章 战神吕布第365章 张飞醒来第418章 温柔与杀戮第158章 束手就擒第70章 拜将封侯第51章 敖烈大婚第47章 进京第120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一)第111章 厉兵秣马第344章 汉中争夺战(二)第20章 归心第288章 斩杀袁熙第357章 燕人张翼德第268章 封狼居胥(四)第74章 会晤刘表第51章 敖烈大婚第22章 才高八斗第386章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