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名震京师

次日一早,敖烈在蔡邕的带领下,翁婿二人一同上朝觐见天子。

两人来到皇宫的正殿德阳殿,敖烈看到德阳殿殿高三丈,陛高一丈。殿中可容纳万人。殿周围有池水环绕,玉阶朱梁,坛用纹石作成,墙壁饰以彩画,金柱镂以美女图形。

整个宫殿高大雄伟,很是壮观。远远望去,德阳殿的屋顶和旁边的朱雀阙连成一片,郁郁与天际相接。

走在德阳殿的台阶上,蔡邕低声叮嘱敖烈:“一会儿早朝就开始了,我先进去参加早朝,你是就在殿外等候,圣上必定会在第一时间传你觐见。”熟知东汉律法的敖烈知道,外臣是不能擅自返回京师洛阳的,更不能擅自参加朝政,只有天子召见了,才能进入德阳殿内。

于是敖烈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等到德阳殿外一百步的时候,一队御林军对进入的文武大臣们做着类似后世安检的工作,文武大臣们纷纷解下自己的佩剑之类的武器,交给御林军保管。

通过了安检之后,敖烈跟着一众大臣走到了德阳殿外,然后就停下了脚步,等着刘宏的召见。蔡邕看了熬了一眼,用眼神叮嘱敖烈务必恪守礼节之后,才进入殿中。

后面通过安检的官员们,走到德阳殿外时,都向敖烈投去好奇的目光,看敖烈的年纪大概只有十六七岁,但是身上却穿着正三品的官服,不由得让人们大感好奇,不知道敖烈究竟官居何职,纷纷低声议论了起来。

“看到那个三品袍服的少年了吗?他是谁啊?”

“不知道,不过看样子像是地方郡守。”

“不像,哪有十六岁就当郡守的,估计是哪个皇亲国戚靠着裙带关系混了个三品大员。”

敖烈的官职是虎威将军,虽然这个将军名号只是正五品的职位,但是敖烈还有忠义侯的爵位和右北平太守的职位在身。东汉末年,一郡太守就是三品大员,这可是相当有实权的官职了,不但主掌一郡行政、军事大权,还有自行任免郡县官职的权力。所以敖烈才能给麾下的张辽荀彧等人册封官职。

一众大臣纷纷带着疑惑和猜测走进了大殿内,天子刘宏已经端坐在了龙椅上,看着满堂的文武百官,刘宏缓缓开口说道:“众卿在进殿之前,想必都看到殿外的那个少年了吧?”

文武百官齐声称是。刘宏又说道:“那么,想必众卿都十分疑惑那少年到底是谁吧?”

众人又纷纷点头,表示刘宏说得对。

“传他进殿。”刘宏头也不回的吩咐了身后的张让一声。

身为十常侍之首,张让察言观色的本事自然不差,根据刘宏的脾气秉性一猜,就知道站在殿外的必然是身受刘宏喜爱的皇侄敖烈了。但是张让可不傻,既然刘宏没有指名道姓的把敖烈的名字说出来,他才不会主动去暴露敖烈的身份。

于是张让一溜小跑,一直跑到殿外,向敖烈打了个进殿的手势。

敖烈见到张让的手势,整理一下衣衫,然后昂首阔步的向大殿内走去。

进入大殿之后,敖烈目不斜视,气宇轩昂的笔直向刘宏走去,每走出三步,就会双脚站定,向着刘宏弯腰行礼;每三拜之后,就会跪倒在地,对刘宏叩首,空中朗声说道:“臣侄虎威将军、忠义侯,领右北平太守敖烈,叩见圣上。”

一连说了三遍,完成了三拜九叩的大礼之后,敖烈已经来到了大殿中央,距离刘宏的龙椅还有三十步之遥。已经可以清晰的看清刘宏的样貌了。四十左右岁年纪,但是脸上带着疲累之色,显然是以前酒色过度,导致身体虚弱的缘故。

在敖烈看向刘宏的同时,刘宏也在观察着敖烈,准确的说,是自从敖烈进入大殿的第一步,刘宏就一直在看着敖烈,没有一刻移开过视线。看到敖烈气宇轩昂,面容俊朗,行走之间更是龙行虎步、目不斜视,刘宏在心里给敖烈打了个满分的第一印象分。

在等到敖烈一丝不苟的行三拜九叩大礼,刘宏脸上的笑意更浓郁了。

和刘宏形成对比的,是一众文武大臣,上百位大臣除了蔡邕和敖烈的亲哥哥刘和之外,其余人脸上都是一片震惊!没有人能想到威震边陲,有小霸王之称的虎威将军、忠义侯会是如此年轻。即便先前就有敖烈不过十几岁的传闻,但是耳闻是一回事,真正见面就是另一回事了。看着敖烈英俊的面庞,所有人都不禁由衷的感叹敖烈的年轻,但是这感叹中包含的到底是赞叹还是嫉妒,抑或是其他一起不可告人的心思,就只有各人的心中自己明白了。

刘宏大声向满朝文武说道:“看看吧,这就是我大汉威震北疆,让匈奴人和乌桓人闻风丧胆的虎威将军!你们都看看,朕的皇侄是如何的少年英雄!”

刘宏的话,让一大批混吃等死碌碌无为的公卿大臣们,都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面带着微笑,刘宏对着敖烈说道:“皇侄,说起来今天还是朕第一次见到你,虽然卿已经改为外姓,但是身体里流淌的,依然是我高祖血脉,今日相见,朕心中很是欢喜。”

敖烈跪倒在地一直没有起来,听到刘宏的话之后,俯首叩头道:“臣侄深感皇恩,必定为我大汉社稷,流干身上最后一滴血!”

“听听,你们听听!这才是朕的子侄!这才是大汉能臣该说的话!”刘宏那被酒色掏空的身体中,竟然罕见的迸发出了一点血气方刚的意思。

顿了一顿,刘宏又说道:“朕准备十日后,亲自为皇侄主持婚典,就在显亲殿内举行大礼。”

刘宏此言一出,满殿皆惊!在皇宫内举办婚礼?还是当今天子亲自主婚?这是什么待遇?别说是皇侄了,即便是皇子,也很少有这样的待遇啊!看起来灵帝是当真十分喜欢敖烈这个皇侄的。

敖烈再次叩拜:“臣侄谢圣上大恩!”

刘宏哈哈一笑,说道:“起身吧,今日朕高兴,你就站到朕身边来吧,呆会早朝结束后,在和朕到后殿叙叔侄之谊,到时珍君也一起来吧。”

敖烈和刘和同时行礼答应。

满朝文武又是一惊,这已经不能用宠信来形容了,当初敖烈的大哥刘和刘珍君进京的时候,也没有这样的待遇啊,难道这个敖烈敖墨寒是圣上的私生子不成?很多心思龌龊的大臣们,心中暗暗想到。

站在武将行列首位的大将军何进心中很不是滋味,自己身为一品大将军,独揽朝中兵马大权,现在从右北平来了个敖烈,立刻就把自己比了下去,要是让敖烈在洛阳多呆些日子,岂不是就没有了自己发展的空间了么?

于是,何进向文臣的班列中看了一眼,找到暗中投靠自己的一位大臣,用眼神示意他为难一下敖烈。

被何进暗示的大臣,名叫王泽,官职是黄门令。王泽见到何进的暗示之后,稍微思考了一下,出班奏道:“启奏圣上,今日得见虎威将军之虎威,臣心中也很是欣喜,臣久闻虎威将军不但勇武过人,而且文采出众,曾经做过《飞将令》、《从军行》和《登幽州台歌》等佳作,不若今日就由圣上命题,请敖虎威作诗一首如何?”

何进暗中向王泽挑起了大拇指,说实话,他根本就不相信年仅十六岁的敖烈,能够作出什么好诗词来。以前那些被世人传诵的佳作,肯定是别人捉刀代写的。

不但是何进如此想,大多数大臣也都是这样想的,试想,一个刚刚十六岁的少年,不但武勇过人有小霸王之名,而且谋略出众,屡次用计大败匈奴、乌桓,更是文采横溢,接连做出让世人传诵的佳作,这怎么可能呢?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算博学多识,也总有一个则重点,谁能够做到向敖烈这样,无论是武功谋略还是诗词,都能达到顶峰水准啊?

敖烈看着王泽,淡然一笑,朗声问道:“敢问这位使君,可是怀疑某的诗词是捉刀代笔之作?”

没想到敖烈竟然在圣上和文武百官面前,如此直截了当的询问自己的质疑,王泽连忙摆手说道:“下官并非这个意思,只是一时好奇,好奇而已。”

何进看到敖烈开口质问王泽,更是在心中认定敖烈不过是假托他人佳作,来招摇撞骗换取名声罢了,于是出班说道:“本将乃是武人,不通诗词,但是也想欣赏一下敖虎威的佳作,以陶冶情操,还请虎威将军作诗一首吧。”

敖烈早就注意到了何进和王泽之间的小动作,在心中暗自把王泽划到了何进走狗的行列里去。见到何进帮助王泽解围,一起围攻自己,更是肯定了心中的想法。

一丝笑意在敖烈脸上升起,作诗词?呵呵,如果比别的,敖烈或许还有那么一丝担忧,但是说到诗词,自己这个两千多年后的穿越者,还会害怕吗?泱泱华夏五千年的文化沉淀,积累下来了多少好诗词?随便拿出一首,都够眼前这些人陶醉一番的。

带着浅笑,敖烈向刘宏道:“既然如此,便请圣上命题。”

刘宏原本对王泽、何进的行为有所不满,毕竟自己刚刚厚待了敖烈,这两人非要和自己对着干,万一敖烈做不出诗词来,或者做出的诗词不堪入目,岂不是让自己这个天子难堪吗?但是当他看到敖烈充满自信的神色后,心中又升起了一丝期盼,也想掂量掂量敖烈这个皇侄的极限到底在哪里。

于是刘宏说道:“皇侄长期镇守边关,威震北疆,就以战场厮杀为题,作诗一首吧。”

敖烈低头略一沉思,然后抬起头来朗声念诵:“词名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原本是一副看好戏样子的何进和王泽二人,看着敖烈出口成章,不由得都傻了眼,愣在了当场。其余众大臣随着敖烈的念诵,也都收起了质疑的神色,反而露出一副陶醉欣赏的模样。

满江红还在继续从敖烈的口中被念出:“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一首满江红作出,满殿大臣鸦雀无声。何进的脸色是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本想趁机羞辱敖烈一番,却没想到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反倒是成全了敖烈!看看满殿文武的神**,即便是暗中投靠自己的一些人,也都露出陶醉的神色,摇头晃脑的细细品味着敖烈诗词中的蕴意。

“好!皇侄不愧是文武双全!好词!”刘宏第一个喊了出来。

站在刘宏身后的张让,看到何进吃瘪,脸色也是沉了下来。明争暗斗了这么久,张让和何进已经结下了私仇,每一件让何进丢面子的事情,张让都会很高兴。但是今天例外,因为让何进丢面子的不是他张让,而是那个此刻正接受万众瞩目的敖烈!

思索了一会,张让想到了一条毒计,于是走到刘宏身侧,故意提高了一点声音奏道:“启奏圣上,敖虎威果然是文武全才。今日圣上如此开心,不若就让敖虎威再作一首佳作,以助圣上兴致。”

刘宏平日极为宠信张让,见张让提出来,也不好驳斥,于是笑着问道:“皇侄大才,众卿有目共睹,如此作诗,岂能难得到他?就不必再多此一举了。”

太傅袁隗出班奏道:“启奏圣上,老臣有一提议,不如就让敖虎威以幽州风光为题,做一首称颂圣上贤明的诗词,但是语句中不可有幽州景色、贤明等字节。”

听到袁隗的话之后,一众文武大臣纷纷挠头,这哪里是做诗词啊,这分明是刁难啊,要在须臾之间做出两个题材相互联系的诗词,语句中还不能把命题说出来,即便是几年都未必能做的出来,更何况是在转眼之间?

刘和在一旁听不下去了,出班质问袁隗:“敢问太傅,太傅本人能在须臾之间做出这样的诗词吗?如果不能,又何必拿来为难吾弟?”

袁隗微笑着道:“这样的诗词,老夫确实做不出来。但是昔日,老夫曾闻涿郡太守崔季珪言,天下才共一石,敖虎威独占八斗!以此言判断,敖虎威必然是能够做出来的。”

原来问题是出来这里,难怪这个袁隗要为难自己啊,只是因为他不服自己才高八斗这个评价而已,这个袁隗身居太傅,位列三公,却心胸如此狭隘,真是名不副实,难怪袁绍、袁术兄弟心胸狭隘,原来是随根啊!

拦住了还要争辩的大哥刘和,敖烈淡淡的说道:“既然是袁太傅出题,烈自是无有不从。且让某静思片刻。”说完低着头在大殿中缓缓走了几步,思考着用哪首诗词来应对眼前的问题。

看着敖烈一副深思熟虑的样子,大殿中人幸灾乐祸者有之,暗中为敖烈捏了一把汗者有之,冥思苦想意图应着命题赋诗一首者有之,林林总总,不一而同。

走了七步之后,敖烈脑海中忽然闪现过一首词来,是后世开国伟人做的一首沁园春-雪。稍加修改之后,敖烈朗声念诵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昔尧舜禹汤,略输文采;五霸七雄,稍逊风骚;一代天骄西楚霸王,只识弯弓射大雕。”念道最后一句的时候,敖烈转身又面向刘宏,然后欠身对刘宏弯腰行礼:“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整个大殿忽然间变得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看向敖烈的目光中,除了不可置信,还是不可置信。这是人吗?这是人力所能想到的诗词吗?这纯粹是逆天的节奏啊!

忠于汉室的一些大臣们,看向敖烈的目光,渐渐由不可置信转变成了惊叹,再由惊叹转变成了殷切的期望!他们似乎看到一位旷世奇才正在冉冉升起。日后,这位旷世奇才必定能够重整河山!

他们还坚信,从这一刻起,到不久之后,敖烈的名字必定会名震京师!

朝会过后,刘宏带着敖烈和刘和到后堂说话。等到刘宏坐下来之后,敖烈和刘和一起跪拜道:“臣侄刘和(敖烈),拜见圣上。”

刘宏喜笑颜开的道:“免了免了,朝堂之下,朕与二位皇侄乃是叔侄,就不必行大礼了。”

刘和和敖烈站起身来,站在刘宏身前。

喝了一口茶水,刘宏看着兄弟二人说道:“今日叫你们前来,不光是为了叙叔侄之礼,其实有些话,朕很想找个人说说,但是环顾满朝文武,能和朕说说心里话的,一个都没有。”顿了一顿,刘宏又长叹了一声,叹息着说道:“朕原本只是皇族中一个不起眼的解渎亭侯,先帝驾崩时,大将军窦武专政,他的女儿窦太后临朝听政,把朕捧上了天子位,朕继位初年,形同傀儡,根本没有任何实权,只好沉迷于酒色。后来窦武去世,朕才重掌朝政,但是朕前半生沉迷声色犬马而不能自拔,导致外戚和宦官争权,现今朕手里的权力大半被两党瓜分,所以,朕虽然幡然悔悟,想要重振朝纲,但是朕,朕真的力不从心啊。”

说到这里,刘宏的声音竟然有些哽咽了,敖烈和刘和对视一眼,他们兄弟完全没想到刘宏的心思竟然细腻到这种程度,对朝中暗潮的流向,把握的如此精准。完全不是一个每日沉迷于酒色中的天子能够做到的。

看到刘和兄弟脸上的细微变化,刘宏苦笑了一声,继续说道:“朕心里明白,天下人,甚至是满朝文武都在心中如何评价朕,朕以前确实做过各种各样的荒唐事,但是朕近年来感到身体越来越沉重,于是密令太医为朕诊断,诊断过后,那些个太医吞吞吐吐不肯说实话,朕就自知命不久矣,但是朕不能就这样撒手而去,否则朕没办法和列祖列宗交代。”

那目光转向敖烈,刘宏低沉着声音说道:“朕让吴旭带给你的那句话,就是朕的遗诏,等朕死后,你就和协儿共同治理我大汉江山,日后朕也会吩咐协儿,待你如亲兄长一般。在协儿还没有成长起来之前,朕只能装作继续沉迷酒色,继续摧残自己的身体,以迷惑两党耳目。”

刘和和敖烈听着刘宏的话,感到刘宏此刻不在是堂堂大汉天子,而是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中年人,为了自己的儿子,为了祖宗留下来的家业,在做着最后的努力。

兄弟二人跪拜在地,同时说道:“我等兄弟二人,必定鞠躬尽瘁,全力匡扶皇子协,至死不悔!”

刘宏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由衷的笑容,看着跪在自己身前的两个侄子,心中终于安定了一些,站起身来把刘和兄弟一手拉一个,分别拉了起来,语重心长的说道:“今后,大汉的江山社稷,就交给你们了。”

第116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360章 七进七出(二)第288章 斩杀袁熙第329章 刘备入川第481章 无坚不可摧第40章 约法三章第265章 封狼居胥(一)第271章 第十六州第485章 斩将夺旗(二)第7章 金丝叶第75章 锦帆甘宁第265章 封狼居胥(一)第198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395章 风起云涌(三)第179章 四方云动(一)第201章 攻心为上第201章 攻心为上第92章 谁是小霸王(一)第46章 洛阳来使第59章 豪气干云第412章 激战葭萌关(五)第449章 恩威并施第487章 决战官渡(二)第45章 初见刘关张第225章 不与君侯为敌第188章 何去何从第129章 歃血为盟第210章 雄踞中原第128章 推举盟主第302章 阵斩元凶第303章 兵者诡道第208章 曹操的野望第485章 斩将夺旗(二)第223章 凯旋而归第317章 斗智斗力第26章 剿灭红石谷第372章 秉烛夜谈第210章 雄踞中原第475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360章 七进七出(二)第452章 好戏开场第479章 金戈铁马(四)第123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四)第318章 庸主也!第396章 火力全开第48章 又见蔡琰第362章 霸王再临(二)第455章 宿命的终结(二)第316章 决战在即第419章 奸雄难过美人关第52章 八方来贺第86章 王者归来(三)第459章 交州归汉第209章 说服臧霸第46章 洛阳来使第353章 战个痛快第220章 龙骧扬威(二)第385章 偷鸡不成反蚀米(二)第309章 以假作真第195章 洗尽铅华第373章 喜讯频传第219章 龙骧扬威(一)第15章 再遇佳人第440章 奔射!第384章 偷鸡不成反蚀米(一)第222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第69章 秘宝现世第398章 三线开战(二)第483章 大巧不工第379章 最后一诏第56章 血洗卫府第157章 一石三鸟第431章 恍若隔世第425章 罪有应得第104章 东风破、百花残(三)第465章 十方聚首第439章 香消玉殒第7章 金丝叶第369章 过五关斩六将(三)第276章 巧舌如簧第123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四)第49章 一刻千金第83章 损人不利己(三)第30章 龙争虎斗第260章 是真还是假第378章 一箭穿心第315章 水陆并进第277章 凤雏归刘备第391章 大战前夕第290章 凉州惊变第273章 家有**三位!第172章 血色归途(四)第222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第237章 袁术的末路(二)第167章 唇枪舌剑第123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四)第347章 汉中争夺战(五)第463章 扩军备战(一)第324章 血溅七步第104章 东风破、百花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