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封禅之行

襄阳,大将军府。

“好!仲达智计无双,有此良策相助,汉中比归我所有!”

孙策看着一封书信,喜不自胜。

“伯符何事如此欢喜?”

周瑜正好走了进来,看着孙策眉飞色舞的样子,忍不住笑着发问。

孙策将书信递给周瑜:“仲达智计百出。他深知士燮老儿秉性,必不会全心全意出兵相助我等剿贼,如今果不其然,老贼所派援军,行动怠慢,延误军机,被仲达军前斩首,副将临阵谋反,率领大军逃回苍梧郡。如今仲达言辞斥责士燮,命他交出这几名将领,何这八千军士,再做赔偿,否则就要将他士家都视为叛逆。”

周瑜粗略看了下书信,说道:“士燮如果照办,损失了八千士兵事小,从此交州士卒,对他士家心寒事大。他若拒不遵行,便是坐实了谋逆大罪,如此我军讨伐交州,也就合乎大义了。”

“不错。非但如此,你再看看后面一页,那才是仲达此次谋划的核心所在。”

孙策显得很是欣喜,让周瑜也有些好奇起来,便翻至书信第二页看了起来。

不过,当孙策见周瑜看了半晌,非但没有喜色,反而两侧的眉头越锁越紧,不由得诧异万分。

“公瑾,怎么,莫非仲达此计有问题?”

周瑜却是摇了摇头:“不,司马懿如此计策,堪称绝妙,甚至大大超乎小弟所料,只怕刘赫也绝难料中。”

这个计策落在纸面上,不过寥寥数百字,却让周瑜这等世间顶尖名将,也感到三分震撼。

司马懿料定,在那八千交州军士逃回苍梧郡之后,士燮既不会按照要求将他们交出来任凭处置,也不会为此公然撕破脸,而是会选择对司马懿采取缓兵之计,然后将领头的几个将领,直接送到襄阳孙策手中,同时准备厚礼,在荆、扬各大豪族之间走动,让他们加以劝谏,力求得到孙策本人对此事的谅解。

而司马懿早已暗中联络了南中蛮族的孟获等人,届时由他举五万蛮兵,从那群山之中,突袭交趾郡,牵制士燮直属的精锐兵马。

随后刚刚收服的两处山越山寨的头领,假借被司马懿打败后四处逃窜,直接入侵苍梧郡烧杀劫掠,吸引不久前士燮刚刚布置在苍梧、合浦等地的军队。

司马懿自己则率领本部精兵,以擒拿山越贼人的名义,大军前往追杀,两位寨主阵前投降,随后两面夹击,扑杀了交州的这些“叛军”。

如此一来,郁林、合浦、苍梧、南海四郡,便可尽在掌握之中,再整合大军,与孟获夹击士燮本部,如此,交州一战可定。

而这计策还不止于此,司马懿的最终目的,不在交州,而在益州。

益州如今实际上由刘赫大皇子,刘正统领。他年轻气盛,眼见南蛮精锐尽出,自己没有后患,那时孙策大军攻打汉中时,刘正必会亲自领兵,乃至倾巢而出,誓要一举生擒孙策与周瑜。

如此,则益州空虚。孟获与沙摩柯的蛮兵,行走山路,如履平地,回马杀回益州,直扑成都,使刘正首尾不能相顾。

司马懿再策反益州本地一些对刘赫并不完全心服的豪门士族,里应外合。

如此,不但汉中可轻易攻取,连同整个益州,也将不复为刘赫所有。

在孙策看来,这个计策虽然没有面面俱到,但是从战略角度而言,并没有太大漏洞,可行性极强,孙策认为至少有六七成胜算。即便没能完全成功,拿下交州,以及汉中之地,几乎可以说是十拿九稳。

但是周瑜却是微微摇头,说了一句话:“主公以为,司马懿此人如何?”

孙策原以为他会提出这计策的一些不足之处,却没想到会听到这样一个问题。

“司马仲达么?智勇兼备,在后准备粮草,在前亲自领兵,都堪称当世奇才。众人都以为岭南、交州等地,乃不毛之地,却不想在他治理之下,如今共计了我全军三成的粮草军需,和近五成的军械,除此之外,还有无数珍宝,收入府库之中。更兼奇谋不断,而且用兵如神,在我军中,可以说仅次于公瑾你一人而已。”

周瑜说道:“主公就不觉得,司马懿此人如今的权势,已经有些过于强大了么?”

孙策闻言一愣,随后一笑置之:“呵呵,莫非公瑾担心此人心怀不轨?我孙策可不是那等任人欺瞒宰割的无能匹夫,何惧一区区司马懿?他家小俱在荆州,身边诸多将领,亦是我江东直系,纵有些许不臣之心,又能有何作为?”

若是旁人说这话,孙策只会怀疑他嫉贤妒能,可是他与周瑜之间,生死与共,信任度自是无可比拟,可尽管如此,他也不认为司马懿有反叛自己的能力。

周瑜正色道:“司马懿手段之高,非比寻常。短短时日内,便在军中,以及岭南地区,树立起极高威望,连曾经你我二人一手从庐江带出来的一批将士,来信时,也都无比推崇于他,仿佛已成他的心腹。”

“还有,各大山越部族,也与他交好,当地士族,更是时常与他饮宴,他四弟和五弟新娶的夫人,便是岭南本土豪门的长女。”

“如今交州覆灭在即,交州之地,实际上也将掌控在他手中,且沙摩柯、蛮王孟获,向来也都由他联络。此人鹰视狼顾,只恐其志不小,更何况有如此实力,纵使他一片忠心,却也不可不防。”

孙策听得微微颔首:“嗯,公瑾如此说来,确有几分道理。”

他一边说着话,一边在屋内来回踱步,走到一根柱子旁边时,忽然拍了一拳。

“有了,鲁子敬为人敦厚谦逊,且颇有胆略,虑事周全稳妥,待交州得手之后,我表奏其为交州刺史,将司马懿调回襄阳,升为车骑将军,封赣侯,食邑八百户,并兼领扬州刺史,让他驻守丹阳,去对付刘备的徐州水军。”

“伯符高明,如此即可表彰其功勋,又能防备其在岭南坐大,还能继续一展其才能,一举三得,妙哉,妙哉啊。”

“哈哈,多亏公瑾提醒啊。此事已定,来,你我商议下攻取汉中方略……”

刘赫原定于三月,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因战事,稍有延迟,但朝廷指令既出,自不能随意更改,因此,还是在三月底时,刘赫带着洛阳的文武百官,沿着新修建的宽阔平坦的官道,启程前往兖州泰山郡。

当然,所有人都认为,封禅大典本身是次要的,陛下有意借此次封禅,震慑那些觉得自己天高皇帝远,从而在均田令颁布以后,妄图阳奉阴违的青、徐两地士族,当然,还有刚刚从孙策手中夺回,朝廷统治还不是很稳固的豫州。

毕竟均田令对那些兼并了大量土地的地方豪门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只是在经过几次朝中动荡之后,北方各州的强势门阀,或为陛下彻底收服,甘愿完全臣服,如崔氏、荀氏、杨氏等。或被陛下一一剪除削弱,如陈氏、袁氏、王氏等。

因此,剩余的门阀士族,力量已经完全不足与朝廷相抗衡,想要改变这一政令,自是绝无可能,只能做些许顽抗,试图在政令之下,为自己家族,多争取一分利益。

至于与孙策勾连,脚踏两条船,随时准备做那墙头草的中小门阀,也绝对不在少数。

朝中但凡清醒些的大臣,都明白,此去泰山,只怕又是一颗颗人头,滚滚而落了。

就在刘赫的队伍,浩浩荡荡往泰山开去时,上庸城内,酝酿许久的暗流,也终于迎来的爆发的时刻。

第五百三十三章 曹操之谋第九百二十二章 争夺书籍第四百一十二章 再败吕布第八百零六章 十恶不赦第四百四十三章 又一小将第八百九十四章 那就加税第四百二十七章 枭雄本色第五百三十五章 兵临洛阳第八百九十四章 那就加税第七百五十二章 两军内乱第九百零九章 刘赫筹书第七百一十二章 曹刘激战上架通知及感言第三十四章 巧舌收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仓皇逃窜第十三章 聪明丫头第一千九十四章 双面刘赫第八十章 议定方针第四百九十一章 荀彧调兵第二百五十七章 安汉商行第九十五章 装备释疑第四百二十七章 枭雄本色第九百零八章 绝世宝物第六十九章 实力暴涨第一千九十章 丝绸之路第一千一百十九章 江东危局第五百零六章 并州大祸第五百零七章 险恶用心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中高手第三百五十九章 托孤重臣第九百二十九章 双枪合璧第八百七十六章 神秘帮手第三百二十八章 元化先生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封禅之行第五百六十三章 又收新将第七百一十章 借曹取州第三百三十六章 强阴大乱第四百章 夺取兵权第七百八十九章 大战结局第五十八章 又中埋伏第一千八十九章 南征北伐(两章合一)第九百四十章 艰苦一战第五百一十三章 钱理催命第三百一十五章 九花摧心第九百三十七章 双枪追击第五百四十章 三方角逐第二百二十九章 凯旋回城第九百八十章 奇怪命令第五百四十二章 两大人才第一千五十五章 洛阳之难第六百八十八章 关羽克星第八百七十三章 重重伏兵第七百八十一章 再次攻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绝对意外第三百二十七章 百姓震动第七百七十章 希望全无第七百五十一章 严纲图谋第八百四十二章 杀神张飞第二百四十六章 豪强灾难第八百三十九章 始料未及第八百十六章 惊人真相第二百五十五章 骑兵扩张第一千三十八章 武圣关羽第五百一十三章 钱理催命第十三章 聪明丫头第九百九十二章 一时瑜亮第一百三十七章 密谋刘赫第一百八十五章 高顺遭逐第三百二十四章 逆转乾坤第四十九章 乡民齐动第五百三十章 袁绍上钩第二百五十一章 张苏劫难第一百六十章 赏罚分明第一百四十二章 洛阳生变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水师首战第四百四十五章 单龙戏凤第四百五十八章 刘备心思第五十六章 关朱神威第八百十一章 双计灭曹第七百一十一章 计谋落空第一百十六章 两大马商第九百七十九章 一场夜宴第七十二章 摆丰收宴第四百九十四章 三将闯宫第一千八十七章 终得回转第四百一十五章 悬殊之战第七百一十一章 计谋落空第一千二十五章 再次增强第六百七十六章 唱空城计第五十三章 大摆宴席第四百六十九章 蛛丝马迹第九百零八章 绝世宝物第四百二十八章 天牢异动第七百一十七章 兖州出事第五百九十章 审配田丰第六百六十七章 两地贵客第一千十八章 弓神之射第四百零七章 洛阳易主第一千二十八章 火烧桃林第一千一百十五章 后手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