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荀氏辩论

“赫明白了,三位提点之恩,绝不敢忘。三位今日难得造访,赫当摆下酒席,你我纵谈一番,也好让在下多多请教。”

“大将军盛意拳拳,老夫三人就不客气了。”

众人饮宴许久,之后又秉烛夜谈,直到深夜,三人才离开了将军府。

刘赫和崔钧亲自将三人送出府,看着他们的马车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州平,尽快理出一份名单,如今朝中这些大臣,对我军,还有对汉室社稷,都是何等态度。至于那些没有出仕的世家大族,我自让飞鹰卫去打探。”

“喏,属下竭尽全力。不过此事十分复杂,属下对洛阳朝局不甚熟悉,单看一些表面言行举止来判断,只怕耗时日久而且容易有误判。”

wWW •тt kΛn •co

“这……倒确实是个问题。你先去办吧,我再慢慢物色些得力人手去帮你。待名单出来之后,再找杨公等人请教便是。”

这件事容不得马虎,如果因为一些小事判断错误,提拔了自己的敌人,诛灭了汉室的忠臣,那自己可就要遗臭万年了。

而与此同时,在颍川的某处,一座巨大的府邸之中,正有几人在商讨着什么事,看起来十分激烈,以至于隐隐有了几分争吵的意味。

其中有一人,约莫二十四五岁,长得可谓是剑眉星目,唇红齿白,一表人才,既有文人之儒雅,又有武士之英气,无论相貌还是气质,都称得上世间一等一的美男子。

此人眉头微微皱起,然而说话的语气没有半点急躁之意,温和而又有力,一字一句,都令人印象深刻。

“综上所述,彧以为,方今天下,能戡乱朝局,安抚百姓,再兴汉室者,非此刘赫莫属。”

他话音刚落,对面的一个人便站了起来。

“非也非也,文若所言,诚然有理,却仍有所欠缺。”

“既如此,彧愿闻兄长高见。”

“自光武帝开国以来,天下便由刘氏皇族与我世家共享。昔日桓灵之时,何以天下纷乱,朝纲不稳?无他,但因陛下宠信外戚与宦官尔。两次党锢之祸,使我世家遭受重创,以至于朝纲纷纷被梁冀、何进与十常侍等人把持。如今若要再复大汉荣光,理当正本清源,以世家之力,力挽狂澜。”

“大汉世家,但以汝南袁氏、弘农杨氏为首,我颍川诸如荀氏、陈氏等家族次之,其余陈、王、卢、朱、钟、郭、卫、杜、司马等家族为辅,其才俊辈出,文武兼济,若能齐心合力,则匡扶社稷,指日可待。”

“如今袁氏二老为讨董卓而被杀,袁本初、袁公路二人,皆当世英豪,名传四海,尤其本初兄,英名盖世,胆识过人,如今雄踞渤海,迟早必能为河北之主。我等理当前往辅佐,举世家之力,安定天下,方为正途。刘赫虽为汉室宗亲,然如今汉室皇族衰弱,其实力远不如世家,文若岂有舍近求远,舍强求弱之理?”

“兄长所言不然。平定天下者,岂独因实力而论?刘赫仁义无双,治下各地,风调雨顺,物产富饶,商旅云集,富庶非常,其治军之盛,天下莫能出其右。但有此心此志,方为一世人杰。何况即便论实力,刘赫军力之强,即便董卓和关东盟军亦非敌手,袁绍虽是枭雄,远不可与其相比。今日要裹挟世家之力前往相助袁绍,到底孰强孰弱,孰近孰远?还望兄长三思。”

“你……唉,罢了罢了,从小我辩论就不曾赢了你,不过我荀谌却是主意已定,我不劝你,你也不必劝我罢。”

“呵呵,彧得罪了,兄长海涵。”

两人刚才还争论得面红耳赤,忽然之间便握手言和。

而在大殿主位上,还坐着两名老者,在二人的周围,还有一些其他和他们年龄相仿之人,不过这些人看起来都是观战之人。

两人论完之后,这些人纷纷抚掌叫好,尤其以同坐其间的荀璟显得最是高兴。

“哈哈,好好好啊,文若和友若的辩论,一向是咱们家族最热闹的,好在我前几日从雁门赶了回来,不然岂不是要错过这等盛事?只可惜公达小侄子从来不喜欢跟人辩论,不然你要是也参与进来,一定更加精彩啊。”

荀璟目光看向了自己下首的一个大约三十来岁的儒士。

那儒士微微一笑,对着荀璟拱了拱手。

“攸微末道行,不敢与诸位兄长和叔父相比。”

他这声音十分柔和,远不如荀彧那般铿锵有力,若是音调再尖细几分的话,只怕旁人还以为是个小姑娘的声音。

荀璟一听他这声音,马上就显得有些不耐烦起来。

“哎呀,公达啊,你从小就这样细声细语的,跟是个黄花闺女似的,就是郭家的那个病秧子,声音都比你更显有男子汉气概,这怎么行嘛。这次我去雁门数月,那边的百姓还有胡人,那才叫一个豪迈大丈夫,干脆过些时日你随我一起去见识见识,说不准能给你改改脾气。”

荀璟自顾自就大大咧咧喊了起来。

对面的人还没说话呢,为首的那两位老者忽然开口了。

“好了,公荐,公达一向就是这个脾气,亦无不可,你就不必强人所难了,也不曾有哪位圣人说男子必须血气方刚,豪迈异常,你就不必总拿此事来提了。”

荀璟一看家主都发话了,只能努了努嘴,悻悻一笑。

荀彧和荀谌二人也赶忙对着二位家主恭敬行礼,等着家主的点评。

颍川荀氏,这一辈的家主有八人,便是著名的荀氏八龙。只不过其中六人终日隐居治学,除非家族有大事发生,不然基本很难请动他们。

而如今真正主事之人,乃是八龙之中排行第二的荀绲,也就是荀彧的父亲,还有排行第六的荀爽。而方才说话的,便是荀绲。

“如今家族中年轻一辈之中已成年的男子,有二十余人,十常侍乱政,董卓更是祸乱国祚,我荀氏依照祖训,本不当出仕,去岁董卓废立天子之后,连文若的守宫令也已辞了,回家治学。”

众人微微点头,荀氏一向以治学为首,治国为辅,国有明主则辅,国无明主则隐,这是家族数百年传承下来的祖训。

荀绲话音一转:“不过如今二十镇诸侯讨董,天下诸侯大争之势已成定居,昏主明主,皆不在少数,尔等子弟,各选其主,出山相助,也是分属应该,如此方能保我家族长盛不衰。”

“既然文若和友若有心出仕,又一时难以劝服对方,那便各自前往洛阳和渤海,其余人等,也是一样,无论尔等愿意辅佐谁人,家族皆不加以干涉,不过有一条原则,众子弟必须牢记,那便是在外辅佐主公,断不可借助家族之力相帮。我荀氏一族,绝不偏向任何一方诸侯,也不会以家族资源为尔等开道,在外一切,都要随汝等自便。”

他这声音虽轻,语调虽柔,可在座的人,没有一个敢有所轻视,一个个都十分恭敬地回了一句:“谨记家主训示。”

第六百六十四章 飞羽骑兵第三十七章 不堪一击第三十六章 独守家门第四百九十一章 荀彧调兵第四百九十五章 暗渡陈仓第二百四十八章 朝会激辩第十八章 吓不死你第七百二十章 死皮赖脸第六百九十章 至强关羽第八百三十六章 计中之计第九百八十四章 典韦爆发第八百三十八章 绝对强势上架通知及感言第一千七十三章 真正杀招第七百七十二章 山村宅院第九百九十六章 真正盟约第二百八十章 莫名大火第三十六章 独守家门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司马根基第二百七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五百三十七章 赵云奇功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射之威第九十七章 猛兽激战第六十三章 五虎上门第九百八十八章 再施离间第八百六十四章 谣传四散第九百八十三章 再战恶虎第一千九十三章 早有暗招第六百八十六章 马超首功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才辈出第二百四十六章 豪强灾难第七百一十二章 曹刘激战第五百八十七章 程良登城第三百二十二章 丁原抉择第三百六十章 袁何苟且第六百零五章 父子约定第五百二十二章 张勇部署第六百三十七章 貂蝉入府第九百三十一章 终极谋略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真正危机第一百三十一章 驯服坐骑第三百九十章 联军盟主第七百八十二章 曹操决断第七百零七章 彭城之战第四百零四章 暗渡陈仓第一百十一章 无耻狗贼第六百三十一章 徐州陈家第一千七十六章 夏侯之死第五百二十三章 高览中计第五百二十四章 张勇神算第六百九十八章 全线溃败第七百二十一章 张马交锋第八百九十六章 羌人内乱第四百七十三章 绝世大胜第三百五十六章 腐儒吓坏第六百二十四章 隔空斗智第一百六十二章 自投罗网第七百二十六章 朱烨受伤第九百六十七章 再战慎阳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周瑜进犯第一百九十章 收编大军第四百零六章 暴怒朱烨第八百六十一章 局势莫名第一百十一章 无耻狗贼第一百八十章 静思闭关第七百九十九章 飞来横祸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套取白狼第六百六十章 庞德血战第九百九十四章 瑜亮之争第四百零二章 惊天大网第四百七十六章 高览中计第七百八十三章 曹氏子弟第一千六十一章 学生而已第五百七十二章 最终爆发第八百三十一章 三个汉帝第二百三十七章 惊神连弩第一百零二章 神使造访第六百九十九章 赵云奇功第一千十九章 再生变故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封禅之行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会之争第一千六十章 南门之失第七百六十二章 曹军进攻第七百二十三章 暗中相助第二十五章 组团忽悠(谢众书友加更)第一千八十四章 奸雄之死第七百一十一章 计谋落空第九百七十五章 特殊诱惑第七十九章 灭门之祸第四百三十八章 壮哉高顺第九百四十章 艰苦一战第四百一十一章 曹操抉择第六百二十六章 敲诈曹操第五百六十一章 审配闯山第七百五十九章 高顺松口第二百八十八章 平胡三策第二百一十七章 高顺加入第七百二十七章 飞鹰落崖第一百三十三章 说石广元第四百六十五章 夜袭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