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会之争

登基之后的第二天,刘赫便举家搬到了皇宫之中,张铜夫妇虽然受封为鸣柳乡侯,可他二人不愿前往封地生活,便挂了一个虚衔,留在了洛阳。

刘赫为此,专门在徐氏的太后寝宫旁边,择了一处安静的宫室,接二老入住,并赐他们自由出入皇宫之便,二老甚是欢喜。

初登大宝,诸事繁杂,刘赫忙得焦头烂额,每日都和荀彧等人,处理政务到半夜,有时候甚至到凌晨才睡。

好不容易稍稍安定下来之后,便开启了新君登基后的第一次大朝会。

刘赫很清楚,三公同时上表,要求开这大朝会,没有别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早早拟订的那份举荐名单给敲定下来,让那一百几十名各个家族的子弟,能够马上赴任。

经过王统一事后,刘赫虽然对此心有不满,可一来自己确实急需一大批官员,为自己稳定地方,否则再这样“无为而治”下去,许多郡县怕是要实质性脱离朝廷掌控了。

二来,这些大臣和家族,从自己第一天进洛阳开始,便对自己诸多支持,于情于理,自己也该回报一二。

何况那些人究竟品性才能如何,自己也不可能一一考察过去,只能等他们赴任之后,看成绩与口碑,再做计议了。而且刘赫也并非是徒然要给众臣送好处,他心中也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

在这种思绪之下,刘赫第一次正式坐到了宫中大殿内的那张御座之上。

“朝会开始,群臣脱靴入殿!”

龚三儿一声尖锐的喊声之后,众臣依次走了进来,依照文武不同,站在两侧。

“臣等叩见陛下!”

“众爱卿平身。”

刘赫话音刚落,杨彪就率先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数月之前,陛下为大将军时,在晋阳行宫,曾命臣等举荐人才,以充朝廷各地值守之缺,今陛下登基,正是喜庆之时,臣等特此递上名单,请陛下御览。”

刘赫挥了挥手,龚三儿小跑过去,接过名单,递给了刘赫。

这名单拟订好已经数月了,刘赫早就看过不止一遍了,除了王统以外,其余中绝大多数自己也不认识,要说问题,自己当然也不可能挑得出来。

“众卿忠心可鉴,为国举才,实乃大功一件。诸位卿家拥立朕入主洛阳以来,多有功勋,朕不止何以报答。如今朝廷各地,下至小吏,上至两千石太守,空缺极多,我看此名单之中所举荐者,多是县令、县尉、郡长史一类,多是微末之职。朕想,诸位爱卿皆贤明之士,族中子侄,或门下学子,自然广有才子,如今朝廷用人之际,当可不计陈规,有大才之人,可破格提拔,虽直任太守,又有何妨?诸位爱卿重新商议之后,不必等朝会,直接送入宫中,朕即刻照准。”

大臣们纷纷露出了喜色。

“臣等叩谢陛下天恩,愿举全族之力,誓死以报陛下!”

一郡太守,那是两千石的高官,乃是真正的地方实权大员,众多诸侯,早年也都是从太守起兵,比如渤海太守袁绍,南阳太守袁术,长沙太守孙坚,北平太守公孙瓒等,举荐人才出仕,原本都要从县尉等小吏做起,便是有巨大才名在外,也最多做一个县令,或者郡丞这样的六百石官员,一出仕就直接任太守,这样的美事,可不是经常能遇到的。

众臣虽然对此早有预料,可是如今听刘赫亲口说出,到底还是让人松了一口气。

刘赫将他们的神色尽收眼底,心中微微一叹:“当个皇帝,也是不易。不过,这好处给你们吃下肚去了,哼哼,也该朕来收点东西了,你们总不好拒绝了吧?”

“朕也有几人,乃是早年间就随朕起兵,如今多在并州任职,向来功绩不小,表现不俗,如今正要与众卿商议,将他们也加以提拔。”

众臣刚刚得了刘赫的好处,自然知道“礼尚往来”的道理。

“陛下身边,贤才环绕,臣等向为钦佩,陛下所举,定是名副其实,德才兼备。”

刘赫对他们的态度也十分满意,说道:“朕有意,封骁骑将军关羽为镇北将军。奋威将军程良为镇南将军。折冲将军张勇为镇东将军。虎贲将军朱烨为镇西将军。荡寇将军高顺为征南将军。扬威将军叶祥为征西将军。对张辽、赵云、徐晃等将,也各有加封。”

虽然这些人在当初击败袁绍后,献帝已经加封过一次,不过自己新君登基,对于手下一起打天下的将士,总要有所赏赐嘉奖,否则让将士们觉得自己做了皇帝,好处都给了朝中大臣,对他们却有所冷落,岂不寒了人心?

众臣也明白这一节,何况这些人功劳极大,实在也找不出反对的理由,因此纷纷表示赞同。

不过,紧跟着龚三儿取出一卷布帛,念出了一连串名字时,却让众多大臣的脸色渐渐凝重了下来。

“以荀彧为尚书令,荀攸为御史中丞,崔钧为司隶校尉,孟建为河南尹,石韬为右扶风,钱理为左冯翊。”

“原大将军府从事中郎,即崔州平之兄崔均崔符平,任冀州魏郡太守,云海郡太守荀谌,职位不变,兼领并州刺史。”

“张隆、苏茂二人,乃当年在狼调县时,对朕大有资助之张、苏两家之子,十余年来兢兢业业,治理地方,颇有政绩,今迁为巨鹿太守、常山太守。霍清霍子溪,乃朕初到雁门,时任雁门太守举荐,历任并州各郡郡丞,劳苦功高,迁为太原太守。”

“詹廉迁为大司农丞,执掌耕作农桑之事,且全权负责朝廷军屯田。”

“原河内太守,上党赵氏一族长子赵瑾,亦追随御驾近十年,其全族上下,为吕布和张杨所诛,仅剩区区不过数人,朕意加封为功长亭侯,赐其父赵煜为掣津亭侯。”

除此之外,包括驯兽的赵昌,相马的莫达,放牧的赵魁,还有当年雁门卤城抵抗高览的县令吴勤,晋阳城外抵抗张燕偷袭的太原郡都尉杜宪,还有十多名几年来随刘赫出生入死的人,全部得到了升迁和嘉奖。

最关键的是,这些人占据的职位或者地方,无一例外,全部都是朝廷中枢重地,或是地方富庶之所。

比如尚书令,虽然品级不高,名义上还是九卿之一少府的属官,可是自前朝成帝之时,就已经权近宰相,如今朝中以数十年几乎不设此官,多有三公一起录尚书事。

御史中丞更不必说,外督各地刺史,内查朝中侍御史,收集百官奏章,还对朝臣行监察之事,位高权重,朝中也是数十年不设,即便偶有设立,也多是百官自己熟识之好友,如今来了一个天子的亲信之臣,实在有些不妙。

至于司隶校尉,与前二者,并称朝堂上的“三独坐”,因朝会之时,这三人有单独的席位,不与百官同坐。虽然只是秩比二千石,相较于九卿的秩中二千石要低一个品级,可是司隶校尉手握部分兵权,执掌司隶各地治安,对司隶地方官也有监察之权。

这三大重臣,和三公一样,皆有直入皇宫向陛下呈奏之权,再加上右扶风,左冯翊,河南尹,河内太守,除了京兆尹是现任的大臣外,司隶地区的所有政、军大权,朝廷的中枢要害,都被刘赫一手掌控。

而并州治所太原郡,冀州治所魏郡,也都是刘赫的亲信。

群臣似乎意识到,今天这场朝会,早就有所准备的,并不仅仅只有他们了。

“陛下,臣有事启奏。”

一个大臣站了出来,刘赫看去,乃是京兆尹杜畿,他心中一笑:“就知道你们会有话说。”

他正色道:“爱卿有事,但说无妨。”

第一百五十六章 濒死之地第一千零五章 疯狂公主第三百八十章 丁原问罪第一百三十九章 军中令旗第五百八十二章 援兵到来第一千五十三章 全面大战第三章 穿越标配第二百零九章 谁主沉浮第五章 收第一将第一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动第九百二十六章 高丽发难第五百七十六章 田丰之计第八百四十二章 杀神张飞第一千二十九章 困兽之斗第七百零九章 姜桓反击第二十七章 预订孝廉第八百七十章 最强程良第三十五章 遭遇夜袭第五百八十五章 攻城利器第一千五十八章 血泪教训第一百零二章 神使造访第四百七十一章 重骑之威第六百四十四章 杨府夜会第九百九十八章 全面决战第四百三十一章 巾帼女将第一百八十一章 两个消息第六百零一章 大破袁绍第七百六十二章 曹军进攻第一百七十四章 真正决战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览手段第四百三十四章 三英战吕第三百二十五章 最终大战第二百二十七章 半路怪人第五百章 一波又起第五百八十五章 攻城利器第二百零七章 再次战败第七百七十二章 山村宅院第五百二十四章 张勇神算第七百一十三章 徐州城破第一千六十三章 程良魏延第六百九十六章 猖狂洛重第九百五十四章 大猛犯傻第七百一十二章 曹刘激战第九百五十章 瓮中捉鳖第七百五十五章 公孙回军第八百四十六章 老将黄忠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套取白狼第九百八十章 奇怪命令第二十八章 少年长成第五百一十三章 钱理催命第七百五十四章 重掌大权第一百四十三章 造静思塔第七百一十四章 强势一箭第四百九十四章 三将闯宫第八百零五章 力挽狂澜第八十七章 安排采矿第三百二十五章 最终大战第五百四十二章 两大人才第二百二十章 部队名分第三百五十二章 终极系统第九百三十四章 龙胆赵云第二百九十八章 雷霆神威第四百零二章 惊天大网第一百十四章 破而后立第二十二章 隐藏任务第三百七十九章 袁绍出逃第七百二十六章 朱烨受伤第一千三十一章 几经波折第七百六十四章 高顺后手第一百零一章 师门相争第五百七十六章 田丰之计第五百四十八章 混战之夜第三百一十八章 战局变幻第一百十九章 双方联姻第七百三十三章 张任逃脱第八百五十四章 豫州之战第一千三十四章 守株待兔第九百四十三章 三管齐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执掌盂县第三百七十五章 我给的胆第九百九十五章 智退刘备第九百五十二章 无名小将第二百八十九章 再次北伐第六百六十四章 飞羽骑兵第四百四十三章 又一小将第六百六十六章 刘备访才第一百九十五章 不知所以第六百四十三章 兖州动向第六百三十四章 再至酸枣第三百六十四章 密召董卓第三百章 重重包围第一百一十章 跟你打赌第一百八十八章 夜宴豪强第三百六十六章 新的特技第九百七十六章 半渡而击第九百三十七章 双枪追击第一百二十章 六大神兵第一百零六章 防旱措施第四百五十一章 瞬间慑服第五百七十二章 最终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