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视察民生 触景生情

祭天完毕,刘坤便脱离大队,仅仅带着许褚、陈到以及陈道夫妇,五人便装向南而行,刘坤想要看一看,治下百姓究竟过的如何。

由于身边没有官员跟随,刘坤放松了许多,静下心来,一边赶路,一边欣赏沿途的景色。

此时的汉末世界,天空与大地没有丝毫的污染,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心神沉入其中,令人心旷神怡。

博县属于泰山郡,位于泰山的南方。博县的学堂,乃是满宠上任郡守之后,于其他诸县一同修建而成,此时乃下午申时,学子们正在上课。

几个游侠打扮的人进入学院,这几个人正是刘坤一行。

刘坤一路走来,对一路的所见所闻非常满意,逐对身边人道:“泰山郡被满宠治理的不错,一路行来,各县皆治理的井井有条,伯宁是个人才。”

众人点头应是!

刘坤话音方落,两个文人打扮的人,从几人的身边路过,二人对话的内容引起了刘坤的深思。

路人甲道:“长岭兄,你说县学招收这么多学子,将来如何安置?”

路人乙道:“有德贤弟所言甚是!百姓皆知;县学不仅管饭,而且吃的饱吃的好!送孩子前来上学,一来,有机会出人头地,二来,可以给家中剩下不少的口粮,故而百姓纷纷将孩子送至此处。

如今县学的学子已然过千,这个数字依旧不断上涨。若大汉各地皆是如此,数年后,便有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士子。何其恐怖也!!”

路人甲点头符合道:“是吖!长岭兄说的这个人数,尚且只是初期,随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结业,人数会逐年递增。届时的大汉的土地谁来耕种?这些人学习数年之后,还可以种地吗。。。。。。。”

二人渐行渐远,刘坤沉吟良久。暗道:看来本王错了!让古代人人读书,不仅多余,而且相当多余!

孤被穿越小说给带歪了!!

后世之人歪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认为这句话不对,应该将其断开,成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才是孔子的本意!

刘坤结合汉朝当前的国情。细细思量,这样的解释简直荒缪之极,最令人可气的是,朕当时竟然相信!

孔子的传承断过吗?没有!

古人读书,先学识文断句,若这句话是断开的句子,岂会留到后世给尔等来断?

朕以前以为:孔子推崇有教无类,便是要天下人人读书,如今看来,这种解释也是无稽之谈!

孔子说有教无类。其意应当是;不管是农民,还是贵族,我都可以教授你学问。

仅此而已,并非是要让天下人人读书!

有心求学、天资聪颖的孩子,可以进学读书,而心思朴拙,老实忠厚的孩子,便在家中子承父业,岂非两全其美!

有人觉得做一辈子农民,或者做一辈子工匠很可怜。然;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此时的刘坤,如同进入了顿悟一般,越想越远;

幸福需要建立在自我满足的基础上,知足常乐!农民就应该种地。工匠就应该做工,自我满足,才会产生幸福感。

现在的这些学子,将来有八成以上的人,要回家务农种地,经过数年学子生涯。众人还可以安安分分的种地吗?

若是没有做过学子,没有学到过学问,这些人一辈子不会有当官的野心,八成都会过的很快乐。

若是学会了当官执政的本领,还能够甘心做一个农民吗?

朕以前以为;读点书最少可以科学种田!

仔细想来,这个说法也很荒缪,若要百姓科学种田,一个村长指导即可,何须人人都去读书?

想想后世的大学生,其实朕早就应该知道:经过数年读书之后,众人都想从事体面的职业,几乎没有学生愿意回家种田!

既然本王错了,那么就要改正!

刘坤命陈到赶往通讯处,向各个学院传令;明年春季对所有的学子,进行一次考核,择品学兼优者,留下两成,余者遣散。

陈到领命而去,刘坤提醒自己:日后行事,定要三思而后行,朕的一言一行,都会对这个时代产生莫大的影响与破坏,这可不是玩游戏,过家家!

目前的大汉就很好,朕对大汉的民风很满意,后世的东西,还是尽量不要带到此处为好。

现实的很多看起来不错的东西,未必是真的好!

不少的穿越者来到古代,忙死忙活的搞科研,搞格物,造化肥,造蒸汽机,开采石油,开采煤矿,甚至还有人修改法律,推广合约精神。

这样做真的好吗?

例如化肥,若要生产这东西,必会对古代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古代地广人稀,粮食产量提高了,吃不完怎么办?

只有一个结果;粮贱!粮食价格低贱会有什么后果?伤农!

农民购买了化肥,无形中增加了种地的成本,而收获得粮食却只能贱卖,或许化肥钱都赚不回来!

看起来对百姓好的东西,最后的结果却是伤农,如此一来,搞化肥的意义何在?

于其这般,不如将精力放在养牛上,若家家户户都有一头牛,对百姓来说,才是真正的实惠!

还有人提倡挖煤取暖!此举更是不必!从这个时期便开始挖煤,千年之后便会无煤可用。

最主要的是,百姓并不需要煤炭来点火做饭。

只要百姓在田地里种上玉米或棉花,这两种作物的枝干,烧火做饭都是用不完的。

有人说城里人烧柴,会砍光山上的树木!这样说话的人,一定没见过樵夫。

樵夫砍柴,只会砍伐已经干枯的树木,或着大树的枝桠,没听说砍伐大树去卖柴的。

还有那些舶来的合约精神,朕更不会带到这里来!契约合同,皆不如汉人的千金一诺,冰冷的合约,没有一点人情味可言。

正是这些舶来的合约精神,使朋友之间丧失了最基本的信任。

还有修改法律!朕从不推崇后世冰冷的法律,如今大汉朝的法制便很好,很对朕的口味。

在后世,正是严苛的法律,是百姓丧失了侠义精神。遇到小偷不敢抓,遇到流氓不敢管,甚至遇到跌倒的老头、老太太都不敢去扶。

人性冷漠至此,何其悲哀!

诸位身边都有类似的事例,抓住小偷,扭送进派出所,或许你还没做完笔录,小偷已经被放走。说不定便在外面等着报复你。

若你被打,那是活该,没人替你出头!

若你受伤,甚至残疾,更是要命,因为见义勇为而成为残疾,后半生凄苦度日之人,几乎各地都有。

若你把小偷打伤,恭喜你,你摊上事了,你摊上大事了!医药费、误工费、营养费,说不定还会被行政拘留。

有这样的前车之鉴,谁敢越雷池一步?

别的统治者不喜欢侠客精神,认为侠以武犯禁,而朕不能苟同,

汉人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一次次被侵略,一次次反击,靠的便是这种骨子内的侠义精神。

汉人的侠义精神,这是大汉民族的脊梁,这种宝贵的精神绝不能丢。刘坤希望他的大汉,是一个鸟语花香、山青水秀的大汉,所以,他不准备大搞科技。

他希望他的大汉,是一个民风淳朴,安居乐业的大汉,所以他不会让所有人都读书,试试证明,读过几年书的人,种地的水平真不如没读过书的。

他要要一个道义为先的大汉,所以,他不准备修法律,搞合同,大汉现行的法律已经足够,主要还是靠道德来约束百姓的行为,这比法律可靠的多。

他想要一个铮铮铁骨、宁折不弯的大汉!

朕不会包庇犯罪者,年龄十五岁以上犯罪,被打伤便是活该,被打死便是报应,而见义勇为者——无罪!。

第48章 赏荷第141章 决战三韩(上)第194章 新版的三国鼎立第223章 大将至非洲 扶南硝烟起第183章 佛教 释迦摩尼第65章 现实收美制铠甲第17章 诈城袭东郡第1章 铜镜打开汉末门第86章 刘坤救驾 又升骠骑第192章 魅娘的成长第5章 刘坤五兄弟结义第88章 董卓废帝 刘坤布局第126章 虞嫣至汉朝 刘坤添助力第141章 决战三韩(上)第100章 灭下邳笮融 除佛教先锋第230章 混乱的非洲第164章 进军倭岛 初会雄虺第126章 虞嫣至汉朝 刘坤添助力第178章 小国真腊第230章 混乱的非洲第28章 夜袭广宗第90章 诸侯会盟第88章 董卓废帝 刘坤布局第135章 颁布地契 皇室产业第230章 混乱的非洲第42章 乌丸 鲜卑内杠第68章 谋定而后动第41章 张纯张举自投罗网第10章 学习炼体功法第89章 曹操矫诏 董卓毒杀刘辩第186章 扩张的太快啦!第63章 北方之战结束第34章 定亲甄姜第85章 刘宏驾崩 洛阳大乱第227章 刘备、木鹿;孟埠、连破三国第160章 刘坤筑基 选择功法第8章 黄旭治病 乌丸入侵第174章 殿试第74章 收编青州黄巾屯田第202章 唯使君与操耳第21章 收编黄巾兵 制造投石机第131章 天下之金 尽入吾彀中矣(上)第177章 扶南的守护神第14章 青州齐郡斩左髭丈八第166章 兵至邪马台 袁绍心惶惶第167章 袁绍投降 雄虺归顺第212章 大洋洲第一村第187章 朝廷向大汉钱庄借贷第142章 决战三韩(下)第52章 上谷乌丸白山城第91章 张飞温酒挑华雄第127章 黄忠的运气第143章 交州、刘虞、刘和第72章 征战不顺第128章 先夺高句骊 再收东沃沮第131章 天下之金 尽入吾彀中矣(上)第167章 袁绍投降 雄虺归顺第78章 黄忠出马 诱敌来攻第87章 吕布反丁原第179章 陵伽钵婆山 婆多利第228章 袁术的任务第158章 曹操竟然在夷州第7章 比武夺官 引来二将第145章 益州雍氏第131章 天下之金 尽入吾彀中矣(上)第105章 布局收宫 鲸吞豫、衮第21章 收编黄巾兵 制造投石机第102章 绍占馥巢 坤为诸将铸甲第76章 典韦夜袭龙马湖大营第12章 蓟城破 刺史亡第63章 北方之战结束第48章 赏荷第91章 张飞温酒挑华雄第27章 督军广宗 文丑斩将第196章 贾诩谋西域!第60章 又一次瓮中捉鳖第110章 征荆扬 秦颉归顺 刘表南撤第196章 贾诩谋西域!第180章 培养信徒 汉化真腊第216章 布局非洲第115章 巧施美人计 离间吕与董第205章 手下先后突破 班底越来越强第206章 功德、功德!第203章 神修之法传诸臣第99章 五百士卒破曹豹第45章 全歼雇佣兵第16章 三品杂号平寇将军第204章 两万击败十万军 张颌证道显形第46章 大婚第2章 中山无极 甄家售宝第86章 刘坤救驾 又升骠骑第21章 收编黄巾兵 制造投石机第82章 黄巾又乱 分封州牧第51章 汉化胡虏第99章 五百士卒破曹豹第155章 困降孟埠、突兀骨第50章 率鲜卑军征乌丸第106章 诸侯南撤 袁绍孤单无助第29章 张角托孤女 管亥释褚燕第210章 小斥候的原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