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荀攸之见

“皇甫车骑慢走,改日某亲自登门拜访。”

“恭送皇甫车骑。”

刘烨和荀攸两人微微弯腰,送走了皇甫嵩之后,两人相视一笑。

“公达,请吧。”

“公相邀,敢不从乎?”

刘烨荀攸两人走出宫中,信步朝着驿馆行走而去,刚到门口,庞德就迫不及待的迎了上来。

“刺史回来了,这位先生是?”庞德见到刘烨身旁的荀攸,微微一愣,荀攸身上有一种淡雅出尘的气质,悠然自得,好像什么都难不倒他,一副智珠在握的气质。

“公达,此乃某帐下军司马庞德,字令明。”刘烨对荀攸介绍完了,又对庞德道:“令明,这位公达先生乃是宫中黄门侍郎,颍川荀氏之后。”

还没等庞德开口,荀攸笑道:“刘刺史平定凉州,想必庞司马在其中出力甚多,庞司马辅佐刘刺史,犹如樊哙从高祖。”

庞德大喜,惭愧道:“庞某不过区区一司马,岂敢与樊侯比乎?”

荀攸这句话说的很有技巧,把庞德和刘烨两个人都给捧了一遍,不过刘烨夸人的技巧也不在他人之下。

“留侯在此,樊哙和高祖也只能甘拜下风了。”

此言一出,三人一起哈哈大笑,而刘烨自然不可能让三人在门口站着,当即把荀攸请了进来,三人入内之后,当即坐于一张案几旁边。

“公达兄,皇长子乃是何皇后所生,又是嫡长子,为何陛下却迟迟不肯立太子呢?”闲谈一阵,刘烨忽然问道。

荀攸答道:“刘刺史久在边塞,少来京城,可能有所不知。陛下近来宠幸王美人,皇子辩木讷少言,皇子协自幼聪慧,因此陛下欲传位于皇子协,但是又因为众臣干预劝谏,不敢立皇子协为太子,因此也不立皇子辩。”

刘烨微微叹一口气:“国有长君,乃社稷之福,昔日明章二帝皆为明训,陛下应当请朝中大儒倾力教导皇子辩才是。”

光武帝刘秀打天下,坐天下十分长久,因此太子也就是汉明帝直到三十多岁才登基为帝,而接受了二十多年教育的汉明帝博学多识,为人成熟稳重,因此完美的承接了汉王朝的统治。而之后的章帝虽然没有而立之年,不过也是将近二十岁即位,又有明帝的培养,因此处世理政也算沉稳。不过东汉大概是中国历朝历代中“儿皇帝”最多的一个朝代了,因为宦官和外戚来回把持朝廷,皇权可谓极度失落。

不过灵帝还是没能吸取教训……

三人喝着澧酒,而刘烨则是朝庞德使了一个眼色,庞德会意,起身走了出去。

“某不胜酒力,这便告退,刺史与公达先生请饮之。”

荀攸见到刘烨屏退左右,显然是有要事交代,当即整理衣摆,直起腰板。

“公达兄,某略通岐黄之术,今日与陛下见面,看出了一些端详。”

荀攸眉头微微一皱:“请刺史言之。”

“如果不出意外,陛下生活继续荒淫无度,恐怕性命就在这几年之间,若是从现在起少与宫人行乐,多加调理,只怕寿元也不过十年。”刘烨面色严肃道。

荀攸叹一口气:“某早就劝谏过陛下,只不过陛下根本就不管不顾,依旧我行我素,反而还要求宫人尽皆衣裙开裆……”

说道这里,饶是荀攸这等至诚君子也不由得面色微红,显然有些羞于启齿。

而这正是灵帝干出来的好事之一,为了方便淫乐,灵帝命令宫中侍女都穿着开裆裤,他看上哪个,二话不说上去就……

“皇子辩不过十岁,皇子协不过六岁,而且太子之位也未确定,若是陛下撒手人寰,这……”荀攸一想到灵帝去世可能会引发的严重后果,当即不由得一阵头疼。

“大将军早就看十常侍不顺眼了,只不过陛下包庇而已,要是陛下驾崩,只怕大将军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处理十常侍。”刘烨冷冷道。

荀攸沉重的点了点头:“刘刺史说的不错,大将军性格粗暴,如同干柴一点就着,到时候只怕众人一激,大将军就要带兵入宫,铲除张让赵忠等人。如此一来……”

十常侍若是死了,灵帝也驾崩了,王美人和刘协自然也就没了靠山,而大将军何进是何皇后的哥哥,肯定要毫无疑问的支持何皇后和外甥刘辩,武力扶持刘辩上位,大汉朝外戚当国的时代又要到来了。

刘烨冷冷一笑:“若只是大将军带兵入宫还好说,就怕外镇兵马趁机入京,到时候天下大乱,为时不远。”

“这?”荀攸听到刘烨的话,微微摇头:“刘刺史未免也太危言耸听了,难道……”

忽然之间,荀攸的面孔变得严肃起来,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盯着刘烨的面孔,一字一顿。

“难不成……刘刺史想要带兵入京,把持社稷?”

刘烨顿时愣住了,没想到荀攸竟然怀疑到自己身上来了。

不过仔细想想,好像也不是没有可能?刘烨本身是凉州刺史,麾下有数万军队,可谓是兵强马壮,而他又认祖归宗,正式成为刘姓皇族,要是真的以皇叔的身份入朝辅政,成为“摄政王”到还真有几分可能。

“公达放心,某还没有这么大的野心,某一生所欲不过是扬威赛上,封狼居胥建立卫霍之伟业,如班定远再定西域,立嫡之事倒不关心。”刘烨摆摆手。

“只怕到时候外姓大臣入京,再效王莽之祸事。”刘烨深沉道。

荀攸劝慰道:“刘刺史倒也不必太过担心,大将军虽然性格粗鲁,脾气暴躁,不过府中有景升公,本初,公路,孟德等人辅佐参赞,想来不至于做出如此之事。”

刘烨苦笑一声:董卓入京后世三岁小孩都知道,谁知道何进是怎么想的。

“若是日后当真有如此祸事,请公达明哲保身,书信与我,寻得脱身之计速来凉州,某当率领凉州铁骑,东出潼关以正天下。”刘烨一本正经的说道。

听到刘烨话语中的关心之意,荀攸点了点头。

第772章 血战难分第960章 袁绍之死第439章 长驱直入第688章 半渡而击之第479章 李严投降第970章 遭遇刺杀第724章 攻破房陵第433章 袁术大怒第306章 白波贼第750章 意想不到第121章 曹孟德来也第362章 直捣美稷第411章 西凉铁骑第76章 西凉铁骑第569章 强抢民女第393章 铁骑突击第676章 应对之策第626章 所见所闻第322章 首战告捷第169章 尘埃落定第907章 挑杀韩元第272章 首战破敌第688章 半渡而击之第956章 两路齐出第307章 相互算计第835章 十万大军第239章 童言无忌第952章 旗鼓相当第727章 远道而来第301章 中心斩首第404章 互相攻讦第32章 五子良将第660章 州郡之才第503章 周瑜定策第270章 利诱羌人第838章 炮灰攻城第923章 佳人怨第764章 豫章郡内乱第488章 兵临城下第847章 地道奔袭第87章 夜攻长社第93章 连破十三营第504章 千里送人头第65章 选拔锐卒第819章 尘埃落定第296章 兵分两路第634章 沮授请兵第90章 狂飙猛进第213章 马腾坚守第277章 神威天将第1020章 曹操亲至第324章 箭雨如潮第814章 摇摆不定第263章 血战得脱第643章 摧枯拉朽第652章 田丰守常山第698章 势如破竹第729章 霹雳车第117章 结阵迎敌第419章 连环之谋第218章 一番混战第490章 兵临淮南第846章 堵死城门第757章 曹军渡江第52章 老营精兵第637章 两军对垒第714章 相持日久第66章 单骑破城门第555章 坚守邺城第594章 虚张声势第5章 暗箭第216章 急中生智第533章 天下强兵第660章 州郡之才第812章 张松投降第476章 小县大才878章 后院起火第269章 胜利余晖第879章 及时来援第131章 大获全胜第200章 暗流涌动第571章 骑兵南下第742章 生子当如孙仲谋第868章 蔡瑁败退第338章 漠南大战(1)第463章 红罗烛影第418章 徐州来使第717章 张松请命第836章 曹操同意第188章 奇兵突出第843章 颜良之死第358章 岁在辛未第30章 料理诸事第398章 袁绍入邺城第410章 左冲右突第395章 从容而走第151章 张牛角用兵第720章 亲至长安第362章 直捣美稷第37章 孤城临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