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章 刘备立誓

三国之大汉雄风川军威 二十三章 刘备立誓 书旗

上文说到蔡文姬一共向郭嘉提了三个要求,郭嘉答应了前两个!现在该轮到蔡文姬说个要求了!只见此时蔡文姬改变了口气,用凤眼看了一下郭嘉和刘备还有在场的一切益州官员!然后开始转变口气,用试探的口气对郭嘉说道:“如今你辅助大王,是为再兴大汉王朝,妾身不敢多言,并且引左国相为容,但如若他日当左国相大人辅佐大王一统河山,再兴大汉王朝之时,妾身请君功成身退,与妾身厮守终身,享受田园之乐!效仿兴汉之三杰留侯张良张子房的故事,隐居上林之中!不可在为俗世出仕可否?”

这下郭嘉可为难了,他与刘备亦君亦友!如今郭嘉做梦都没有想到蔡文姬会有如此一问!不仅郭嘉如此,就是刘备和众多益州的文武大臣都震惊了!这个问题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在最紧张的就是蔡文姬的父亲蔡邕了。因为无疑蔡文姬引用留侯张良的故事!就是暗指以后刘备有可能会成为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大肆屠杀功臣良将!毕竟汉高祖刘邦最著名的元帅!西汉的功臣,在西汉历史上在垓下之战一举歼灭楚霸王项羽,*迫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自刎的!的战神楚王韩信!韩信可不简单啊!那可是西汉王朝王侯将相一人全任的人物!韩信那可是响当当的汉初三杰之一,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韩信是公元前三世纪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啊。为西汉立下汗马功劳,历任齐王、楚王、淮阴侯等,却也因其军事才能引起猜忌。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最后,韩信由于被控谋反,被吕雉(即吕后)及萧何骗入宫内,最后被处死于长乐宫钟室。临死前韩信还给后人留下了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其实这个道理怎么能瞒得过郭嘉呢?郭嘉也明白蔡文姬是让他以后再辅助刘备完成大业之后,让自己功成身退!其实张良的这个故事很有名,张良素来体弱多病,自从汉高祖刘邦入都关中,统一天下!定国号为汉!那个时候天下初定,他张良就知道刘邦不可能与这些功臣共同富贵,那张良多么聪明的人,他看透了自己的主子——汉高祖刘邦!便想好了对策,对外开始托辞多病,闭门不出。随着汉高祖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刘邦对那些昔日与自己同患难的兄弟和旧臣良将就矛盾就更加锋芒!并且已经逐渐变成了汉高祖刘邦的眼中钉肉中刺了!而这个时候的张良便开始逐步从汉高祖的“帝者师”退居到“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这个时候的张良看出来了刘邦要对旧臣和良将还有那些异姓王动手了。张良果真没有看错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张良把明哲保身进行了到底!?汉十年(公元前一百九十七年),刚刚组建的大汉王朝的朝廷之最上层出现了一场新的危机并且这个危机危及到了刚刚出生的大汉王朝。什么危机?汉高祖刘邦有改易太子之意。当时汉高祖刘邦宠爱戚,并察知吕后有异心,有代刘而王的迹象,故欲废太子孝惠(吕后子),改立赵王如意(戚夫人子)为国储当太子未来好承接自己的汉天子地位。朝野大臣,群起谏争,但丝毫不能更改汉高祖刘邦初意。眼看太子位行将被剥夺,吕后遂求救于昔日汉高祖刘邦的“智囊”现如今的留侯张良。张良考虑到太子一位,事关重要,不可轻易更立,叔孙通说得好:“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再加上当时天下方定,汉朝统治根基还未稳固,各项制度还正在健全,只有顺其现状,无为而治,才能安定天下,稳保江山。基于这个大局,张良遂对吕后说道:口舌难保太子,“商山四皓”(皓:白,即四个白头发的老人,分别是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皆八十余,节义清高,不就汉朝爵位,匿亡山林,皇上敦聘不至,但仍然高义“四皓”。太子若卑辞固请“四皓”出山,出入宫廷以“四皓”相随,皇上必问而知之,知之则太子位可固。事果如张良言,刘邦问知伴随太子的“四皓”就是自己数请不来的隐士,今为太子左右,可见太子羽翼已丰,翅膀亦硬,奈何不得,从此再也不提易立太子一事。太子终得嗣位,吕后为此对张良也勋口敬重。这也就是吕后为何没对张良下手的直接原因!?在《史记》和《汉书》中对张良帮助萧何筹谋划策多不记载,但亦无妨张良后期的功绩。论功行封时,按级班爵,汉高祖刘邦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张良辞让,谦请封始与刘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苏沛县),刘邦同意了,故称张良为留侯。张良辞封的理由是:当年他韩被秦灭家败后沦为布衣,布衣得封万户、位列侯,应该满足。看到汉朝政权日益巩固,国家大事有人筹划,自己“为韩报仇强秦”的政治目的和“封万户、位列侯”的个人目标亦已达到,一生的宿愿基本满足。再加上身缠病魔,体弱多疾,又目睹彭越和韩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联想范蠡、文种兴越后的或逃或死,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惧怕既得利益的复失,更害怕韩信等人的命运落到自己身上,张良乃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欲轻身成仙。但吕后感德张良,劝他毋自苦,张良最后还是没有听从吕后的劝告,仍就服人间烟火。最后张良也是官拜大司马之后,辞官归隐,但他张良却是汉初三杰当中,唯一一位甚得善终的人。这也就是张良的计谋!

蔡文姬虽知父亲蔡邕是大汉的忠臣,也明白郭嘉是汉兴王刘备的肱骨之臣!是汉兴王刘备现在乃至以后的左右臂膀!并且蔡文姬也能看出来郭嘉对自己的感情绝对是真挚的!但蔡文姬对刘邦的后代并没有什么好的看法,他怕他以后的夫君会变成昔日的韩信,死无葬身之地!蔡文姬何许人也~!那是堂堂的一代才女,享誉上下几千年的大才女!而现在的蔡文姬也在考研这刘备!如果就因为这句话刘备就要怪罪的话,那足可以证明刘备不是一个明君!充其量也就是新的一个汉高祖刘邦而已!

而这个时候刘备上前不等郭嘉回合,却先笑道:“请问文姬小姐,是否怕孤王刘备日后效仿高祖故事乎?”

蔡文姬对刘备偏偏施礼说道:“禀告大王,臣女文姬不敢!只是平生一小愿而已!”

刘备哈哈大笑说道:“孤王焉能不知文姬小姐心意乎?”

蔡文姬反问刘备道:“请问大王,是想做千古一帝呢?还是万代称颂的圣君呢?”

刘备不解蔡文姬话中之意说道:“两者有何区别吗?孤王实在不解!”

蔡文姬解释道:“千古一帝,雄才伟略足矣!如秦之始皇,祖龙嬴政!以秦之一国之力夺九鼎!破联众,吞六国!!真可谓秦始皇横扫六合为一代雄主但不可称为圣君也!”

而刘备听后并没有说话他觉得蔡文姬把秦始皇抬的太高了!毕竟秦的灭亡是他老刘家干的!不过这个时候李宇却上前说道:“汉虽灭秦,乃是暴秦害民,天怒人怨也!秦之始皇可为圣君!废除王天下之制度,行中央之集权制!虽烧书坑儒但却统一文字,功在千秋!??正因如此方能书同文,?度同制。改良货币制度,使我中华古国统一发行一种货币!整治交通,让车同轨!行同伦!万古不可灭其功!秦军南征百越,?北击匈奴,开发北疆,开拓西南!这真可谓是开疆拓土万古流芳!修长城,使我中华百姓,在那个年代少遭受了多少欺辱!秦之始皇,虽暴不可毁其功!虽奢不能夺其功!可为万古称颂之圣君!”

李宇的这番话无疑更是给秦始皇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过刘备听完李宇的这番话心里也觉得很有道理!不仅刘备就是蔡文姬也在一旁静静品味着李宇的这番话!李宇的这番话可以说是对秦始皇的从新定位!益州在场的全部文武官员也都在从新品味着李宇对秦始皇的定位,和在思量李宇这番话的道理!

最后是刘备打破了僵局说道:“我们不要管前人之事,但请文姬小姐讲讲圣君!”

蔡文姬说道:“臣女观历史,能称得上是圣君的!也就寥寥几人而已!”

刘备对蔡文姬问道:“不知那几位可称得上是圣君呢?

蔡文姬说道:“臣女在如此之多大贤和前辈面前卖弄了!确实有些班门弄斧了,请诸位大贤和前辈不要见怪!”

众人皆言说道:“愿闻其详?请文姬小姐赐教!”

蔡文姬说道:“我观我中国历史上的明君可以分四种。一奠基创业、开国换代的开国雄主!如秦始皇嬴政和我汉光武帝刘秀,我汉高祖为何不能位列明君圣主之列诸位皆知,臣女不敢造次。二或继业守成、开创治世或盛世的盛世明君。如我大汉的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还有汉武帝刘彻等三位圣主。三是承天命于宇厦将倾、社稷飘零的衰世,后励精图治、中兴家国的中兴之主如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两位圣主!。四是.虽没有开创国家和缔造盛世也没有中兴国家,但是却巩固了身后的的待兴之主如汉武帝刘彻。众说纷纭的“三皇五帝”当为圣君,夏商周开国之王亦为明君。自夏朝以来,可以说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有明君,如云的明君,闪耀着历史长河,他们绘画出了中华民族一幅幅绚丽的时空色彩,造就了华夏文明一次次的辉煌。我言说这些古之圣君,不知众位大贤还有何不同见解!”

郭嘉听此说道:“还有几位可称为圣君明主!”

蔡文姬说道:“请左国相见教!”

郭嘉说道:“夏王朝的禹、启、少康、杼、槐。”

陈宫也接着郭嘉说道:“商王朝的:汤、仲壬、太甲、沃丁、太戊、河亶甲、祖乙、盘庚、武丁、祖庚。”

李宇也接陈宫道:“西周王朝的: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

刘备听完沉思片刻说道:“今日孤王在此受教了!孤王在此励志,必要继往开来扶我大汉王朝之将倾,黎民之涂炭!孤王从今日起要励精图治!决心继往开来做一个万世称颂的圣主明君!孤王决心成就万年的基业,还请诸位贤臣良将多多佐助孤王!孤王刘备汉高祖之子孙,在此跪求各位了!”

刘备这番话说完,立刻跪倒在地!

李宇和郭嘉还有陈宫立刻帅众文武百官等人即可跪倒在地就连糜和王雪挺着个肚子也跪在地上!

李宇带头以头触地开口说道:“今我汉兴王决心继往开来,从建我大汉王朝!臣生遇乱世不幸也!但却有幸遇到圣主明君!此乃三声之大幸!臣李宇决心为我主汉兴王刘备排除万难,佐助大王评定乱世!”

陈宫也说道:“臣遇明珠,万死不辞!必要辅助大王,成为万古之圣君楷模!”

郭嘉也说道:“文姬,奉孝不能接受你最后的要求,奉孝决心生为我王之臣,死为我王之鬼!文姬能否接受?”

蔡文姬说道:“妾身非郭君不嫁!”

刘备等君臣三拜之后,共同起身!

李宇跪倒在地:“臣请令征讨汉中,不胜不归!’刘备听后沉思片刻,刘备到底同意不同意李宇出征汉中呢?

-------------

-------------

第68章 言多必失!第31章 周瑜布阵!第49章 高陵之战!第200章 毕其功于一役(下)第10章 凉州之战爆发!第199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192章 平阳之战(下)第86章 虎牢关之战!第112章 乱局迭起!第18章 关公劫营遭包围,李宇二遇吕奉先!第90章 破釜沉舟!第38章 李宇大胜曹军!第124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46章 再此改革!第20章 勇武潘璋!第84章 三军会和!第139章 必死无疑第184章 血流成河!第33章 关羽义收张文远!第5章 陆逊的计策!第35章 天子血书密诏!第79章 庆功晚会!第123章 援军来了!第25章 授旗出征!第24章 周瑜之谋!第231章 三剑客!第21章 装甲重步兵登场!第44章 我不是小凤仙!第115章 激战!第98章 曹军第二代人物登场!第15章 请君入瓮!第25章 刘备震怒抓李宇,法正忠直断案!二十三章 刘备立誓第21章 舌战群儒!第137章 规劝!第64章 李宇显危!第213章 混战开始!第13章 刘备凯歌归,益州军革命!!!第230章 决战开始!第39章 荆州的归属!第208章 夜袭!第11章 曹操图荆州!第10章 ——血战董卓!第160章 早朝开始!第12章 大封群臣!第51章 泾阳郡之战!第31章 决战岐山关!第12章 兵不血刃!第231章 三剑客!第67章 一支铁军!第219章 雁门关大捷!第119章 虎牢关大捷(中)第37章 周郎不死,诸葛不安第60章 江东的对策!第65章 赔了夫人又折兵!第8章 最后部署第28章 威震华夏!第51章 董袭传令!第19章 威武张翼德!第39章 决战开始!第31章 再下一城!第64章 首次交锋第38章 安定之战的部署!第225章 魏国的落寞(下)第3章 徐庶来投!第39章 决战开始!第200章 毕其功于一役(下)第29章 夺取宛城!第7章 决战开始!第34章 汉献帝的归属!第66章 孙刘联盟!第10章 ——血战董卓!第55章 回转江东!第15章 群雄逐鹿!第28章 郭李之死!第11章 曹操图荆州!第99章 舌战!第175章 争论第84章 三军会和!第二白零七章 庞统与郭嘉的计策第61章 难得的安逸!第23章 周瑜的觉醒!第41章 虎威赵云!第5章 程昱的奸计!第81章 温馨!第27章 关二爷日强三关!第200章 毕其功于一役(下)第4章 赵云成亲了!第52章 泾阳之战!第69章 雪痕之战!第166章 曹孙交锋!第88章 智勇双全猛张飞!第57章 曹孙休战!第176章 决心以下!第104章 调虎离山之计!第14章 董卓的末日!第13章 战前部署!第63章 鲁肃过江!第7章 强强联手!第4章 天下大乱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