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智计

众人尽皆望向刘封所指之处,那三处地点,乃是靠近夏侯惇等人所驻十万大军之地,若是此时以数千之兵贸然前去,定会大败,亦或有全军覆没之险,是故除诸葛亮外,他人皆是一番不解之情,若非刘封之前屡立奇功,怕是有人便要指责其胡言乱语。

“子威,我方本是守势,那三处地点皆为博望镇所辖之地,切不可贸然前往。”刘备望向地图,略微沉吟片刻,也是发觉刘封所指之地并未交战之所,摇头道。

“父亲,新野与博望,遥遥相望,除西方淯水,期间再无山峦丛林,皆是平原之地,若与曹仁交战与平原,那新野必不可守,故封有两计,一计需赖天时,一计需赖人和。”

“有何计策,速速说来听听,莫等到那夏侯惇到了城下!”见刘封故作神秘,身后的张飞早已等候不及,恨不能挺枪上马便去冲杀一番,于是高声催促道。

“三叔莫急,这第一计,便是我趁夏侯惇尚未出击,陈兵于这三处山峦,密林之中,据我之前所见,豫山与安林之中,皆可陈兵一千有余,余下兵力,也不必守城,到时只做冲杀只用,那博望坡之下,两侧芦苇丛生,又是曹军必经之所在……然此计若要成功,还欠了一样,这便要看天时。”刘封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副沉思之情,俱已领会刘封话中含义,唯有诸葛亮,依旧目视他物,并未出言。

于是,刘封便又言道:“这第二计,便是今日连夜出发,弃了新野,新野本是小城,不符父亲之雄才伟略,今守之无味,不如弃之而退守樊城,到时那夏侯惇若是跟进,则入了荆州腹地,襄阳亦是危机,刘表必出兵相救,到时便可共退曹军。”

刘封言罢,便归了队列,只留众人议论纷纷,刘备亦是沉默以对,显是对刘封此两计颇为心动,正不知如何是好。

刘封出了此两个计策,并非完全是针对孔明,只因刘封以为新野小县根本不是安身立命之地,不如趁此机会全身而退,全军进入樊城之中,等曹军攻至樊城,再联合刘表荆州之兵,便也不惧曹军,而借此机会,刘备军团或可以保存实力,趁乱取了刘表荆州,刘封早知刘备诸葛亮皆有此心,只差良机而已,这才出此以退为进之计。

而那第一计,便更多是为了堵住诸葛亮之口,刘封心中明了,诸葛亮对天文地理皆是十分精通,可以通过观天象之法预知天气,刘封所说天时,便是火攻之时,一旦降雨,则会坏了大计,反之如有大风助长火势,则敌军伤亡只会更加惨重。刘封猜想,自己说了此计,诸葛亮便多半不会使用,以便达成其劝服刘备全军迁往樊城。

“军师,子威所说计策,乃是一进一退,备以为皆为可行之法,不知军师有何高见?”刘备沉思良久,这才看向孔明,孔明自来了新野,虽教习阵法及用兵之道,却尚未出一计,值此大军压境之时,刘备便想看看军师有何良策破敌。

诸葛亮听罢,却是微微一笑,手中依然摇着羽扇,起身来到那地图旁,也是手指刘封所说那几处,目视刘封,口中说道:“适才小将军所说之计,皆可行之,然小将军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夏侯惇携十万大军,锐气正盛,日前便已到了博望,必不会久等,十万大军,每日粮饷亦不是小数,故依孔明之见,若是此时点兵出发,往此三处设伏,并携点火之物,此计尚可成行,若是等到数个时辰之后,恐夏侯惇已至新野城下。若依小将军第二计行事,则我军便有不战而溃败之嫌,传入刘表耳中,恐生嫌隙,孔明言尽于此,如何定夺,还望主公明示。”

“若是下降大雨,该当如何?”刘备对诸葛亮此番言论颇为信服,虽心知去了樊城定然能与夏侯惇抗衡一二,却不想白白便失去了自己那早已传播在外的仁义之名,此时见诸葛亮对那火攻之计颇为推崇,便问出了心中顾虑,刘封已然点明,若是点火之时无风却降雨,则恐有全军覆没之危。

“哈哈,吾已观天象,今日此地必是秋风瑟瑟,何来雨水,若有降雨,孔明甘愿受军法惩处!”对此,诸葛亮却是颇为自信,见刘备有此一问,哈哈大笑言道。

见此情形,刘封心中颇为无奈,心知刘备已然不会依照自己之计策将兵马撤入樊城,而诸葛亮此时也是有些急于立威,必不会白白放过这个身为刘备军团军师的第一次战役。而夏侯惇等人所携的这十万大军,便是诸葛亮用于立威的投名状。

而诸葛亮此时心中亦是愤愤不平,本已想好那火攻之计,却被刘封先说了出口,幸而刘封不懂观天象之术,这才对计策有所犹豫,但纵然如此,此次计策若是成功,刘封亦是将功劳夺了一半,皆因这计策乃是刘封先行说出,那几处埋伏之地,亦是刘封指出。

“既然如此,那便清点军士,速速去往那博望坡及左右埋伏,此次截杀夏侯惇,皆由军师指挥调度,若有不听军师之令者,军师可自行惩处!”刘备心知此次战役对诸葛亮乃是立威之战,便索性将指挥之权全部交于诸葛亮。

诸葛亮得了此命令,目光便是一凝,扫视众人一番,刘封此时却是心中一凉,心知自己夺了诸葛亮献计之功,此次埋伏,诸葛亮恐会借此战之机给自己出些难解之题。

刘封正在思量对策之时,诸葛亮已是开始排兵布阵:“云长将军,可领兵一千,前往豫山之中埋伏,待得夏侯惇前军过后,粮草辎重经过之时,见博望坡南起火便杀下山,纵火焚毁其粮草辎重。翼德将军,可领兵一千,前往安林之中埋伏,亦是火起为号,关平,周仓,亦是领兵一千,预备引火之物,埋伏与博望坡后两侧,指代夏侯惇兵马一到,便可放火烧之!”

诸葛亮布置完这三路伏兵,便目光炯炯,看向刘封。

第153章 诏命第290章 悄然进行第402章 呈上奏折第372章 又一次失败第214章 重任(第一更)第245章 加紧筹谋第351章 刘封的隐忍第391章 一路西行第439章 稳坐家中的司马懿第505章 视死如归第255章 暗中出手第236章 逃脱(第二更)第306章 战马的源泉第133章 料敌于先第148章 厉兵秣马第362章 鲁肃之惑第5章 剿匪第419章 相互攻伐第50章 萍水相逢第309章 曹植的举荐第469章 称帝第185章 划地为疆第294章 意料之外第308章 不同的境遇第532章 刘禅的欲擒故纵第106章 守株待兔第342章 转移刘禅第484章 以‘战’服人第515章 神秘之物第52章 辩驳第102章 战况第142章 再次妥协第240章 不出所料第429章 顺利出城第102章 战况第424章 洛阳城外第349章 影卫初现第365章 周瑜的打算第555章 全军出击第469章 称帝第140章 谋取襄阳第505章 视死如归第463章 孤身逃出第326章 爆炸性的消息第153章 诏命第481章 魏军的行踪第78章 脱离第426章 调虎离山第244章 折服第20章 公子刘琦第221章 南中之变(第二更)第44章 坦诚相见第487章 司马懿的连环计第288章 命在旦夕第352章 诸葛亮的十字路口第548章 如何称霸第19章 领罚第490章 出城迎敌第270章 事与愿违第243章 刘璋之抉择第480章 司马出兵第260章 有心算无心第78章 脱离第58章 返程第172章 三计出第452章 说服第333章 来自刘封的惊喜第494章 刘封何在第384章 成全诸葛亮第550章 箭头人物第151章 齐头并进第78章 脱离第495章 生擒活捉第104章 设伏第157章 拒绝第150章 终娶孟瑶第386章:皆大欢喜的结局第110章 称心如意第341章 择弱而噬第481章 魏军的行踪第401章 炉火中烧的杨修第413章 激辩司马懿第176章 拔寨第546章 曹植的动作第177章 再立新功第122章 将计就计第465章 杨修的悔悟第513章 刘禅的心思第354章 复杂形势第258章 孟起归心第136章 四郡定第203章 围魏救赵(第六更,为侃侃溜溜打赏舵主加更)第216章 佯攻(第一更)第416章 野心第330章 三家攻曹第369章 引燃粮草第532章 刘禅的欲擒故纵第168章 无奈前来第174章 取关第215章 一载之功(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