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陆家音讯

尽管心中大概明白了李易的意思,但顾雍作为一个小心谨慎的人,并没有直接给出自己的答案,而是以一个比较恭顺的态度应道:“襄侯高瞻远瞩,忧百姓之所忧,雍虽然不才,却也知晓大义,但凡襄侯有所吩咐,绝不怠慢。”

听到顾雍的奉承,李易笑了一下,然后说道:“吴郡这边还好,王太守为官多年,精明强干,有他在,我非常放心,豫章也可以,张辽虽然年轻,但勇武非常,如今更是打出了名声,等闲纵然有些坏心思,也不敢作乱,所以……”

李易看着顾雍,问道:“我有意以顾兄为丹阳郡丞,待扬州事定之后,为我保地方安宁,不知顾兄觉得如何?”

顾雍微微低着头,脑子里想法转的飞快,可短时间还是不太明白李易的用意。

刚刚李易说出那番话的时候,顾雍就想到,李易应该是要他在丹阳,或者庐江担任职务的,而且很大可能会是个太守。

顾雍如今虽然年轻了一些,但他不到二十岁就担任过县令,算是比较有经验的官员了,而且借着蔡邕的那一层关系,以及顾家本身在扬州的威望,李易将他提到太守也不是不可以。

可顾雍却没想到,李易是让他做二把手,这就有些奇怪了。

之前朝廷任命王朗为吴郡太守,很明显,朝廷已经开始试图掌握扬州这块肥肉了,按照常理来讲,李易对此肯定是不乐意的,而今李易将王朗拉拢了过来,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顾雍觉得自己若是做个郡丞,是代表李易的,将来朝廷的官员下来,又代表着朝廷,之后针锋相对基本是一定的,这岂不是自找麻烦?

“顾兄觉得如何?”

顾雍还在思考,却见李易再次发问,虽然依然想不明白,但还是答道:“多谢襄侯垂青,雍绝不辜负襄侯期望!”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顾雍心里是有些郁闷的,毕竟不清楚李易的意思,但他又实在没法子拒绝,最终也只能安慰自己,以李易的名声威望,应该不会下臭棋,也没有理由坑自己。

见顾雍答应了下来,李易笑了笑,然后就等着顾雍问他为何如此安排,可等了一会,顾雍却是一声不吭,这让李易有些无语,不知道是该说顾雍太闷,还是夸他沉稳。

最终,还是李易没忍住,主动说道:“顾兄既然应下,今后丹阳之事,我就可以放心了,不过,有一点,我需得提醒顾兄。”

顾雍当即正色道:“还请襄侯示下。”

“无需紧张。”

李易摆摆手,说道:“蔡中郎之前在信中与我说,顾兄乃是太守之才,希望我可以对顾兄委以太守重任。”

顾雍眨了眨眼睛,但没出声,继续等着李易的后话。

李易又道:“对于蔡中郎的话,我自然是不敢有所怀疑的,可是,一郡太守,关系数十万百姓生计,此事干系太大,纵然我知道顾兄才干足够,却也不能贸然轻易任用,顾兄说是也不是?”

顾雍谦虚道:“老师偏爱,顾雍惭愧,襄侯所言则是为官治民之道,雍佩服之至。”

李易哈哈一笑,也没说顾雍拍马屁,继续说道:“所以,我思虑再三,决定先让顾兄屈就郡丞之职,然后以三年为限,三年后,丹阳百姓富足,地方安定,我便以太守之位相授,如何?”

听到这里,顾雍眼中多了一抹了然之色,虽然还不能肯定,但已经了解到了李易的一些意思,躬身拜道:“雍不敢奢求太守之位,但襄侯有命,雍必然不让襄侯失望。”

“好,顾兄快快请起。”

李易将顾雍扶了起来,然后又说了一些地方上的事情,没过多久,顾雍便起身告辞了,而顾雍方一离开,王朗自屏风后走了出来,对着李易躬身一礼,李易请他坐下,见王朗一副欲言又止之色,道:“先生有话尽管直说。”

王朗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然后问道:“主公与顾雍之间既有蔡中郎做保,为何不直接将之纳入麾下?”

李易看了王朗一眼,倒是非常理解王朗为何会提出这个问题,毕竟王朗本人刚和李易见面,就被李易一通组合拳给打成了小弟,而顾雍这个明显关系更亲近的人,怎么看都不应该放过。

李易没直接解释,而是反问道:“先生也说了,顾雍与我有些情谊,那么,先生以为,我纵然不将之招募麾下,顾雍就会与我背道而驰?”

王朗一愣,旋即恍然,拱手笑道:“还是主公看的真切,朗眼光远远不及。”

李易继续道:“而且,朝廷那边既然已经开始打扬州的算盘,我虽然是见招拆招,却也不愿太过被动,顾家乃是本地豪族,关系盘根错节,让他为丹阳郡丞,之后朝廷若派个庸人去丹阳,只能做个傀儡,要是来个能吏,二者必然相争,是与顾家争,也是与扬州世家相争,朝廷威望本就不足,如此一来,扬州心向朝廷之人怕是就更少了。”

王朗再次做恍然大悟状,并赞道:“主公高明,实在是高明!”

李易正要继续和王朗说话,徐庶自外面快步走了进来,行了一礼,说道:“主公,陆康家人有消息了。”

“哦?”

李易当即来了精神,情不自禁的站了起来,问道:“现在人在何处?”

陆康之前虽然是在庐江那边的,可陆康的老家却是在吴县的,皖县城破,陆康身亡,虽然陆家人许多都被孙策给杀了,但李易下意识的认为陆逊不会这么稀里糊涂的死了,而且,陆康虽然是忠臣,也不至于拖着全家去死,应当提前有所安排,于是,李易在数日前便叫人在吴县寻找陆康儿子的踪迹,只是一直都没有收获,甚至李易一度以为陆康全家没了,不料忽然有了消息。

见李易高兴,徐庶脸上也带着笑意,不过是摇了摇头,道:“主公,他们不在吴县,而是在江夏啊。”

“江夏?”

李易一时有些发愣,江夏……这地方跟陆康扯不上关系啊。

徐庶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道:“这是刚刚收到的蒯太守传讯,主公请看。”

当即,李易接过书信,打开看过之后,顿时了然。

原来,陆康早在很久之前,便把一些族人安排出了皖县,这样就算将来出了什么意外,也不至于有灭族之祸。

于是,在皖县城破之后,陆康的长子陆儁便带着一些提早出来的族人逃去了荆州,数日前到了西陵城,拜访了蒯良,蒯良知道李易对陆家很是关注,不敢小看此事,便快马通报给了李易,也就有了徐庶口中的消息。

李易放下书信,神色玩味,他原本还一门心思在扬州找人呢,哪想到人家直接跑到荆州去了,这就很有意思了。

原本历史中,陆康被孙策打败后,他的家人是如何安排的李易不清楚,但陆家人肯定没有逃去荆州,可现在出现了这样的变故,固然有荆州比较太平的缘故,但这一点绝对不是决定性因素。

对于李易的野心,陆康是知道一些的,而陆康自己还是个大忠臣,可陆康还是让他的家人逃往荆州,这明显跟陆康原本的人设不服,那么这里面最大的原因就是陆康的想法变了,或者,陆康自己虽然尽忠死节,可他却不愿意让陆家的儿女们继续走上他这一条看不到前途的老路。

那么,看看这天下,除了河北袁绍,大概没有比李易更好的选择了。

想到这里,李易脸上忍不住露出笑容,本以为就算找到陆家人,但想让他们为自己所用,还是要花费不少心思,如今却是的来全部废功夫,当真是再好不过。

只是,这件事也给李易提了个醒,汉末各地战乱,无论是百姓,还是那些世家之人,许多都在不断的逃难,但因为有了李易的出现,并提前数年让扬州发生战乱,那么原本历史中许多本该逃往扬州的人,很可能会改变方向,他如果还按照原本记忆去找人,扑空也就算了,若是那些人就在眼皮底下却不知道,那才是真的可惜。

趁着李易想事情功夫,王朗拿过书信看了看,当即眼前一亮,拱手道:“主公,陆家之人多半是要投奔主公啊。”

李易收回思绪,笑道:“不是多半,而是一定!”

王朗符合道:“主公所言极是,陆家忠烈,但朝廷举动实在让人心寒,纵然陆康忠义,但陆家其他人却不是,属下建议主公启用陆康长子陆儁,如此对今后安定扬州大有裨益,而且朝廷那边也无话可说。”

“正合我意!”

李易来回走了两步,对徐庶说道:“你这就为我代笔,任命陆儁为庐江太守,不过如今庐江被孙策占据,就让他先入豫章,暂时协助张辽,为今后庐江战事做准备。”

徐庶在心中记下了李易的交代,然后问道:“主公,直接任命陆儁,是否有些……草率,或者先见他一见?”

对于徐庶的质疑李易并不生气,反而赞许的看了他一眼,然后解释道:“陆儁跟顾雍不同,我看中的不是他的才学,而是陆家的名声,有他在,今后稳定庐江轻而易举,更何况他是陆康的儿子,还是长子,就算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所以,陆家人既然到了荆州,我再交谈试探,反而显得小气了,还不如干脆点,直接任命,想来陆家人只要不糊涂,就不会辜负我的信任。”

“喏!”

徐庶当即低头提笔,不再辩驳。

李易思考了一阵,补充道:“莫要忘了,再上书一封,告知天子,不过天子那边的诏书就不用等了,还按照张辽那次的来。”

“至于陆家的家眷,在襄阳寻个好些的宅子送给他们,等他们安顿妥当之后,可让其中适龄孩童到书院读书,再告诉郭嘉,让他安排人看着点,莫要让陆家的孩子出了闪失。”

对于李易最后这句,徐庶虽然不甚明白,但想到李易是去过陆家的,便理所当然的认为李易看陆家哪个小辈顺眼,其他却是没有多想。

……

在意外得知了陆家的事情,并做出安排后,李易在吴县基本就没事了,即便是整个吴郡,也只剩下严白虎和严舆两人需要李易来处理。

于是,李易又在吴县修整三天,和当地的世家官员聚了几次之后,便留下王朗,然后亲率大军,向着由拳方向行去,准备一举将严家兄弟扫除,彻底安抚吴郡,顺便彰显自身武力,给个别有小心思的人一些警告。

需要说明的,李易原本兵马是将近一万五千,但在进入吴县之后收编了原本守军,再加上当地世家的一些“表示”,李易的这支人马不减反增,纵然留下了一些人驻守吴县,但随着李易上路的,也有两万之数。

李易带着大军磨刀霍霍,可是,在李易的大军快要到大由拳的时候,斥候来报,原本盘踞在当地的严白虎所部已经撤离,于是李易又向乌程进发,却是再次被告知,严白虎又跑了,而且这次更干脆,直接逃出了吴郡。

对此李易军中许多人很是所望,原本还想着可以拿严家兄弟刷功劳,结果他们连刀都不动,直接跑,这对那些渴望战功的人来说,实在是大失所望。

李易的心里也郁闷,不过他倒是理解严家兄弟的选择。

这些地方豪强原本就跟盗匪差不多,乱糟糟的没什么大志气,只是刚好碰到乱世,可能稀里糊涂的就聚拢了一大帮子的人,绝对的乌合之众,这些家伙平时碰到软柿子自然是果断欺负,可当真碰到硬手,能拿出多少胆气就非常值得怀疑了。

孙策平江东的时候,严白虎敢和孙策对着干,那是因为他对孙策了解有限,但李易的威势可是数倍于孙策,而且李易还没有任何招降的意思,如此情形之下,严白虎选择不战而逃,虽然有些怂,其实也算是明智之举了。

李易在乌程停留了两日,安抚百姓,斥候也趁机获悉,严白虎似乎是往丹阳郡治宛陵去了,于是,李易与众人商议过后,大军便再度启程,决定去宛陵会一会袁胤。

路途上,李易遇到了几座城池,城中官吏见到李易旗号,无一抵抗,纷纷开城投降,李易没有为难这些官吏,暂时也没有更换的意思,只是让他们安抚百姓,为大军提供一些粮草,然后其他一切照旧。

当然,李易也给了他们警告,之前如何暂且不论,在扬州战事结束之前,他们如果不能约束百姓,发生民乱饥荒,莫说官帽子,脑袋都别想留了。

就这样,李易大军一路顺利的开进了丹阳腹地,在快要到达宛陵的时候,见到了袁胤派来的使者。

第499章 战后安排第430章 黄忠的眼泪第514章 摧墙第550章 请襄侯出兵第402章 鸿门宴与投名状第247章 襄阳来讯第221章 请州牧速速杀之第403章 荀攸第265章 非典韦将军莫属第361章 意外的访客第286章 自家人第756章 西路军,李傕!第693章 翁婿第383章 刘表什么都答应第39章 赤诚君子李太白第677章 关云长第177章 李易要跑路?第607章 荆州情况第383章 刘表什么都答应第48章 知我者,文远也第689章 兖州安排第604章 活死人第507章 下邳急报第588章 不爱玉玺爱美人第571章 火烧芦苇荡第157章 要在南阳设书院第559章 熊熊烈火第111章 李太白忠心耿耿第529章 玉玺是假的第660章 豫州规划第701章 副院长第615章 交代后事第639章 陈到第103章 闺蜜是用来插刀的第514章 摧墙第542章 不可自误第620章 史上最贵门票第51章 怒火中烧王司徒第441章 南郡之变第424章 话里有坑第429章 任命第68章 伏寿第132章 襄乡县侯 谢谢“水水水冬天“的打赏!第46章 执手相看泪眼第307章 糜家第126章 当为大汉左将军第633章 求收留第31章 高顺升官第460章 刘备送礼第214章 易数之法第200章 蔡小姐要关门打狗第154章 李襄侯跃马渡新野第525章 围困寿春第292章 玉玺,天子之物第541章 孙家对不住襄侯第195章 这个杀千刀的第209章 不信,你可以摸摸第413章 袁术病了第30章 来自董太师的邀请第222章 刘琦第124章 赌一个凉王第234章 张机的师弟第757章 这仗怎么打?第406章 袁某要生啖其肉!第701章 副院长第26章 守得云开见月明第724章 为了青州百姓第127章 张辽,见过主公!第84章 乱世百姓第174章 二虎竞食与反客为主第563章 伤员第132章 襄乡县侯 谢谢“水水水冬天“的打赏!第743章 我全家仰慕大将军第363章 蒯良之谋第38章 董卓要点鸳鸯谱第485章 吕布起兵第100章 果然来了第356章 贤侄啊第228章 黄忠的选择第420章 道不同第683章 属下以为不妥第354章 绝非忠义之臣第229章 郭嘉坑黄忠第299章 坑姐第381章 伊籍入宛城第497章 你也不是太坏(6000字大章)第134章 荆州一年可下第65章 张辽的不甘现状第723章 一切尽在不言中第457章 主客逆转第87章 小妹在这里呢第117章 夫君有错,妻当规劝 谢谢“黯然丶失落”的打赏!第2章 我为杀贼而来第11章 大丈夫当建功立业第297章 原谅他吧第374章 狼烟起第590章 虞翻第622章 吕布负伤第251章 大公子来了第126章 当为大汉左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