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天下兵马枪棒总教头

将公孙瓒的事情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确定他怎么折腾都对自己没有大威胁之后,李易笑问道:“子龙怎么忽的全盘托出,莫非是打算为我效力?”

赵云摇头,一脸无奈,道:“虽然只是片刻言语,却已经足见襄侯深不可测,在云看来,公孙将军绝非襄侯对手,至于刚刚那些谋算,唉,在襄侯面前恐怕都是笑话,所以,与其遮遮掩掩,还不如将一切坦言,只希望将来襄侯北上,可以对公孙将军手下留情。”

李易微微颔首,没有多想便承诺道:“只要公孙瓒不死于乱军,行事不伤天和,以他多年来打击异族,为大汉镇守边的功绩,我不但不会害他性命,反而会有封赏,不过,他也要放弃一些不该有的念头,比如幽州之主,这些你应该明白吧?”

赵云松了口气,对着李易拱手道:“如此,多谢襄侯了,云之后便修书一封,向公孙将军晓以利害,以襄侯威名,公孙将军应该能听进去一些。”

赵云的表情非常认真,似乎已经开始构思怎么说服公孙瓒,但李易却是忍不住为赵云暗暗叹息。

对于公孙瓒,早些时候李易还是很有好感的,毕竟人家在幽州打击异族,那可是为大汉守国门,纵然某些小节上有亏,但也应当称一声英雄。

只是不知怎地,这人手下兵马稍稍一多,忽然就飘了起来,脑子也糊涂了,又是杀刘虞又是挟持天使,这种事李易和袁绍都不敢明着干,他却做了,硬生生的败光了前半生攒下的人品。

所以,对于现在的公孙瓒,赵云的苦心怕是不仅要付诸流水,还要落一身的埋怨。

深深的看了赵云一眼,李易问道:“既然如此,子龙此行使命也算是有了结果,不知子龙今后有何打算,是否要回幽州复命?”

“打算?”

赵云表情忽然有些恍惚。

他虽然厚道,却也不傻,回公孙瓒那里肯定不做考虑。

但不去幽州,他又该去哪?

赵云看向李易,情不自禁的将刘备和李易做了对比。

前者让他心折,甘愿追随,为其奔波效死。

后者实力雄厚,百倍于刘备,若是依附于其麾下,将来成就必然不可限量。

可是,他不是很喜欢李易的行事作风,看看董卓和刘表这些人,甚至还有刘备,无不证明李易正像是他自己说的那般,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赵云佩服李易的本事,但他却不能接受这种做法,而且李易之前也明说了,虽然欣赏他,但真的放在行伍中,许多人都比他强,这对赵云打击很大,即便他原本有心投效,现在也无法开口。。

那么,他到底该何去何从?

赵云下意识的摸了摸掌心,那是他十多年练枪练出来的老茧,难道今后真的放下铁枪,改拿锄头种地?

赵云正自犹豫,李易从一旁取过两张文书,笑道:“得知使者是子龙,我便写了两道任命,子龙不妨看看,可二选其一。”

赵云伸出双手接过,上面的一张是任命他做李易的亲卫副统领,这个就不说了,只是扫了一眼就被赵云略过,不过等他翻开第二页,却是忍不住“咦”了一声,讶然道:“襄侯这是……”

李易点头道:“正如其中所述,我麾下各个军官都要在荆州研习深造之后才能赴任,这些人既要习文,也要习武,虽然我不鼓励阵前斗将,但他们的武艺还是不能太差的,否则容易为人所趁,子龙就是武将,对此应该非常清楚。”

“于是难处就来了,教这些人军阵谋略也就罢了,那里先生多的事,都是德高望重之辈,这些家伙们自然是老老实实的,可教授武艺就难了,他们本就是行伍出身,都有武艺傍身,许多伸手还不弱,莫说寻常人根本交不了他们,就算武艺稍稍胜过他们一些的同样不行,除非我将前线大将拉回去当教官,不然那些人最多也是口服心不服。”

“原本我有意请童大家出山,只是老先生年事已高,而且行踪无定,寻觅不得,无奈只能作罢,所以,我就将目标落在了子龙的身上。”

李易拍了拍赵云的肩膀,一副我很看好你的样子,而赵云也的确有了几分心动。

赵云再次低头看向那道任命,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天下兵马枪棒总教头”一行字。

又拍了拍赵云,李易继续说道:“此事虽然责任重大,却断然不会如幽州那般日日勾心斗角,也不会给你强加那些乱七八糟的杂事,更不会让你悲伤面对公孙瓒,子龙只要在荆州教授旁人武艺即可,我相信,以子龙之绝对不在话下,而且,那些人将来编入行伍,也算是童大家的半个徒孙,想来他老人家知道后也一定会欣慰的,如何?”

赵云深深的吸了口气,起身离席,拜道:“多谢襄侯,云必然不负襄侯所托!”

赵云几番犹豫,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他不想跟着李易打仗,但一个堂堂男儿,而且还有着天下一等一的武艺,让他年纪轻轻的就开始闲云野鹤,那也未免太残酷了一些。

相比之下,这个枪棒教头虽然没有当将军那般威风,但也真心不差,就像李易说的那般,这件事做好了可以得名,更是传承他这一支的枪法。

“子龙无需言谢,你能应下此事,乃是替我排忧解难,我当谢你才是啊!”

李易哈哈大笑着,看上去非常高兴,但他内心深处,还是有些遗憾的。

对于赵云,李易是真的想把他留在身边,可是李易来回琢磨之后,最终只能承认两人的行事风格相差太大,就算强行将赵云留下,也很难成为那种无话不谈的主从,甚至就连融入他身边的圈子都很困难。

除非李易对赵云破格提拔,但破格提拔说来容易,其实都是在用上位者自己的威信做担保,李易不愿意冒那个奉先,毕竟赵云自己都未必乐意。

思来想去,李易最终还是暂时放弃了让赵云带兵打仗的想法,选择在后方给他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将他留下,算是稍稍弥补一下心中的遗憾。

不过,这并不代表李易真就放弃赵云了,将来天下太平,以十年时间让百姓休养生息,十年之后,就是他向外探出爪牙的时候。

十年时间,李易相信足够赵云做出一些改变,他麾下也一定会多出一个愿意为他纵横塞外的白马银袍赵子龙。

定下赵云的事情之后,李易很高兴,又在当晚为赵云摆下宴席,众人知道李易的安排后也对赵云非常热情,毕竟赵云的位置与他们任何人都不存在竞争关系。

不仅如此,许多武将都想趁早与赵云拉拉关系,虽然赵云的那个位置看上去存在感不高,但事实上谁也不能轻视,因为今后所有低阶武官想要上任,都得往赵云那里走一遭,不把关系处理好,谁知道赵云会不会给他们的部下们小鞋。

李易瞧着下面人的反应,笑而不语,赵云的人品可是刚刚的,如果某天真的发生了赵云给人穿小鞋的情况,李易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九成都是对方有问题。

虽然收到了众人的善意,但赵云却很低调,浑然没有半点因为是李易“老相识”的关系而表现倨傲,反而谦虚的紧,倒是让许多人真的对赵云生出了几分好感。

在酒宴之后,李易当即就写下书信,叫人连夜给公孙瓒与田楷送去,说明了此行的情况与他个人的决定,然后又休息了一日,便拿着李易的任命去奔向荆州去了。

李易并没有多做挽留,只是在最后的时候交代赵云,让赵云去新野探望一下张飞,顺便再替他祭拜一下刘备与关羽。

赵云自然是答应了,只是想到刘备的时候,赵云神色中依然难免黯然。

又过了一日,李易的大军再度拔营,东平陵一代的防卫工作由后面陆续跟上的辅兵接管,李易则带着两万五千人开往临淄。

李易看过赵云给公孙瓒和田楷的书信,可谓言辞恳切,而且也尽量的照顾了公孙瓒的颜面,但李易依然按最糟糕的情况来布置,依照原计划向着田楷所在进军,进一步的给田楷制造压力。

与袁谭的那一战已经证明了实力,目的一万达到,所以对于田楷能不动手,还是尽量不动手的好。

之后李易一边行军,一边打探田楷反应,让李易失望的是,虽然青州东部从上到下都对他心怀畏惧,可田楷依旧是不管不顾的往临淄召集兵马,甚至强拉壮丁,似乎是铁了心要与他在青州决一死战。

这让李易很是不满,当即又从后方调来一支兵马,将兵马人数增加到了三万,以此让田楷知道他的决心,不要对将来存有妄想。

如此过了数日,李易的大军到了昌国县城,县令开城投降,李易没有为难城中官吏,下令大军修整一天在继续前进,因为下一站是临淄,到了那里就要开打了。

可就在这一天,又有使者登门,而且还是一次两家。

大帐内,在李易面前站着两人,一个是原幽州牧刘虞的下属齐周,还有一个是公孙瓒的别驾单经。

李易的兵马落脚之后,斥候巡逻,发现有几十号人在距离他大营七八里的地方杀做一团,当即呵止,那些人见是李易的人马,不敢造次,这才纷纷停手,但即便如此,地上也躺了二十多号人,可见厮杀惨烈。

斥候询问之后得知,这两伙人居然都是求见李易的使者,只是彼此之间有矛盾,于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直接在半路上对对方下了杀手。

甚至,现在到了李易的大帐内,两人也依旧不停的对对方怒目而视,若非有李易在,怕是已经又打了起来。

李易眯眼看着两人,虽然还没有具体问询他们的来意,但李易已经从斥候的口中得知了一个重要情报。

刘虞在任的时候,无论是对百姓,还是对周遭异族,态度都很宽容,非常得人心,后来刘虞身死,刘虞曾经的部下们便一直都在谋划为公孙瓒报仇,也与公孙瓒的人马发生过争斗,只是因为没有好的机会,双方的冲突规模一直都不算大。

可这次不一样,李易出兵青州,对袁绍固然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可对公孙瓒的影响更甚。

公孙瓒掌握幽州之后刚愎自用,已经非常不得人心,如果再传出与李易交恶的事情,对公孙瓒来说绝对是雪上加霜。

于是,刘虞的那些老部下们认为时机已到,推举阎柔为首领,四处召集兵马,准备趁机对公孙瓒发难。

结合这样的背景,李易很容易就将齐周与单经的来意猜了个大概。

轻轻咳嗽一声,齐周与单经赶忙站好,即便前几日单经还在与田楷一道备战对付李易,可真到了李易跟前,单经一点也不敢放肆。

李易品着茶,看上去有些漫不经心,缓缓道:“我知道你们有仇怨,所以,之前在我营外厮杀的事情我就不做计较了,不过下不为例,等事情谈完之后离开,我大营方圆三十里内不可妄动刀兵,动辄军法处置,三十里外,你们要做什么,便任由你们。”

齐周急忙一躬身,道:“谨遵大将军令!”

单经没有与齐周争抢,反而故意落后一步,等齐周说完方才道:“多谢大将军照顾。”

齐周先是一愣,然后就瞪了单经一眼,李易则是微微皱眉,没有接单经的话。

两拨使者人数相仿,但齐周是远道而来,所带护卫明显要精锐,之前那阵厮杀单经吃了不小的亏,如果不是李易的斥候出现,他怕是要把性命交代下去。

就这点而言,单经的确应该谢谢李易,但他道谢的时候却不恰当,根本就是厚着脸往李易身上贴。

李易有些看不上单经的这种小把戏,没什么用,只能平白叫人看不起。

而且比较有意思的是,单经居然还当过兖州刺史,是公孙瓒封的,对此李易都不知道该怎么吐槽。

轻轻摇头,李易看向齐周,一抬手道:“远来是客,你先说吧,见我所为何事?”

第767章 天佑之人第21章 董国舅节操何在啊?第42章 吕奉先不过如此第685章 李进第685章 李进第517章 钟离城破第512章 一人可抵十万兵第180章 只愿天下处处有良医第620章 史上最贵门票第328章 主从相见第230章 变卖家产第642章 打仗,沐浴,更衣第465章 你只是个卑鄙小人第428章 舍妹就交给襄侯了第452章 曹操屠俆州第139章 挑拨离间 谢谢“水水水冬天”和“彼抱”的打赏!第679章 根基尽毁第83章 大骂张绣第354章 绝非忠义之臣第706章 臧霸第524章 陆康身死第442章 重情重义魏文长第584章 划地称王,岂不快哉第520章 赵大被打第136章 你就从了老爷吧第658章 又得一员猛将第685章 李进第148章 典韦 谢谢“彼抱”的打赏!第247章 襄阳来讯第156章 没人疼的妹妹气死算了第294章 袁术欲称帝第407章 典韦献计第392章 国有疾,何以医?第266章 一错到底第493章 英雄末路(中)第408章 典韦斩将第284章 请襄侯放过我家弟弟第231章 一群乌合之众第777章 大汉永昌(终章)第462章 备,拜见襄侯第282章 叫一声姐夫听听第601章 庞统战陆逊第591章 襄侯十倍于袁绍第769章 袁绍的绝望第678章 孟德吾友第295章 孙策破吴郡第426章 曹操吕布拜把子第245章 书院第703章 孟德的刀如今何在第45章 张辽的针线活第102章 貂蝉第431章 荆南的太守们第747章 重器 利器第254章 粒粒皆辛苦第713章 请主公亲自出战第665章 陈宫得宝马第603章 张苞第500章 程昱愿降第402章 鸿门宴与投名状第424章 话里有坑第72章 督军有难事第273章 典韦东游记(下)第677章 关云长第92章 疑兵之计?第155章 文仲业泪流满面第394章 征南将軍!第397章 点将第480章 夏侯渊认了第419章 请襄侯为荆州牧第385章 张允要封侯|第376章 李易立身之本第206章 枪王童渊第573章 鲁肃举贤第724章 为了青州百姓第612章 飞仙崖第189章 典韦步战天下第一第253章 蔡邕急了第521章 文人的节操第513章 瞒天过海第232章 南阳功曹第6章 谁敢与我一战第382章 伊籍的见闻第89章 两个戏精第477章 典韦骂营第437章 我是大汉功臣第751章 兴商第514章 摧墙第304章 诸葛亮的迷茫第350章 可愿担此重任第185章 我夫君要胜过李易十倍第436章 豫州刺史第464章 你太让我失望了第505章 以死明志第512章 一人可抵十万兵第479章 谁可为良配第162章 快将襄侯拦下第222章 刘琦第671章 戏忠去也,主公勿念!第448章 荆南人事第619章 甄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