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巡视

贾诩与李易说的话很少,但作用却很大,对于正纠结称帝与否的李易来说,完全就是拨云见日一般的效果,同时也让李易想明白了许多事情。

称帝,要么早一点,以此鼓舞士气,也断了某些家伙们的后路,让大家伙拼命去抢别人碗里的肥肉。

要么就干脆一点,依然用肥肉吊着人们去拼命,只是这块肥肉已经从敌人手里,落在了主君的手中。

李易的情况就是后者,现在称帝,就等于是将手里的肥肉丢给左右去瓜分,这自然是不明智的。

对于李易而言,现在称帝与否根本不影响他本人的权威,但对下面的人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甚至值得他们挖空心思斤斤计较,因为李易称帝之后对他们的封赏,基本就决定了今后百年,乃至千年时间内,他们家族的地位与子孙前程,差了一分都是干系重大,因此许多原本冷静的人在旁人起头之后,也开始变得不冷静起来。

可是,李易现在还有河北没有收复,西北,西南,同样需要精兵猛将去征服,正是让手下人继续拼命的时候,如果给了那些人高官厚禄,不说之后没人给他打仗了,但肯定要有相当一部分被金钱美色腐蚀,甚至整个大军的锐气都会被削减。

想到这些,李易很是感慨,也不得不赞叹贾诩的眼光够毒,千里之外,一言道破要害。

不过,能看到这一点的,并非只有贾诩一个人。

之后陆陆续续,又有三个人向李易进言,明确的说出认为称帝之事弊大于利,请李易三思。

这三人分别是郭嘉、蒯越、荀攸。

除了这三人外,还有人透露过类似的意思,只是他们的说法模棱两可,含含糊糊,李易倒是可以理解,因为这件事很容易得罪未来的全体权贵,甚至是得罪他本人,一般人真的很难开口。

因为这件事情,李易在临淄停留的时间便长了一些,然后,在某一个早上,张辽带着军中十多个军官,再次劝李易顺应天意民心,赶快称帝,不料李易大怒,斥责张辽目无当今天子,然后陈登趁机进谗言,结果张辽在丢了青州刺史的位置之后,连都督也没了,灰溜溜的去了徐州练兵。

之后,李易为了表明自己绝对没有不臣之心,又上书天子,声名自己赤胆忠心可照日月,下面那些人胡言乱语都是他管教无方,只是看在他们往日功劳的份上,还请天子不要责怪,李易愿意代为领罪,请天子削了他的大将军与侯爵,只要别怪罪他的属下们就好。

请罪的书信是几个一流谋士联手操刀,可谓情真意切,字字珠玑,李易相信,小皇帝看了之后绝对会感动到不敢动。

傻子都知道,现在天子对李易只能“哄”,然后拖一天算一天,要是真敢削李易的权势……

说不定不用李易的大军杀去长安,李傕就会先把他给捆了送给李易。

称帝的事情以李易的请罪落下帷幕,然后留在青州的,只剩下了陈登、周瑜、魏延这些无能之辈。

为此,有人感觉不妥,想要对李易提些建议,只是想提建议的人位置不够高,位置够高的人又明白其中原委,于是,在人们劝李易称帝之后,很快就酝酿出了另外一个消息:

陈登是个小人,以卖结义兄弟女儿的卑鄙手段赢得了局部正至斗争的胜利。

这个传言对陈登打击很大,甚至连带李易都被连累了,但李易并没有放在心上,以他现在的权威,根本不是一点小事能够影响的,而且等到计划成功之后,这件事还会有极佳的欲扬先抑的效果,届时他能得到的,将会是今日付出的百倍,千倍!

之后,李易便让大部队兵马解散,各规各部,他自己带着亲卫沿着黄河沿路城池而上,继续向西巡视。

这一日,李易一行行至高唐。

高唐还是青州地界,归属平原郡,在袁谭南下的时候,高唐的县令是主动迎袁谭入城的,只是那个县令并没有能够因此飞黄腾达,袁谭撤走的时候也根本就没想起这么一个小小县令。

于是,他就悲剧了。

在李易一统青州之后,确定高唐县令背后并没有什么后台,便将他作为通敌的典型给砍了脑袋。

这算是给那些心向袁家的人一个警告,让他们看清楚了,今后别再一次站错队。

在城里转悠了一圈,见了见当地百姓与世家的代表,在彼此皆大欢喜之后,李易静极思动,叫上了一帮亲近的人,带着少量亲卫外出打猎善心。

这一次巡视李易是很清闲的,除了接见地方上的人物之外,他基本都没有什么事情,他就像是个吉祥物,只要等着人们来拜一拜就好。

一次两次还好,一路走到高唐,几个城池都这样,李易自然无聊,难免想要散散心,反正对于他来说,带着部下们出来“玩”,其实也是一种团队建设。

Wωω ●тt kān ●¢〇

而且,李易虽然北上许久,却还没有亲眼看过黄河,而高唐又比邻黄河的城池,李易不来瞻仰一下母亲河的风采实在说不过去。

一行人早上出城,上午打猎,李易自己虽然没什么斩获,但左右好手多的是,尤其太史慈这样的,更是箭无虚发,若不是有意留手,一个时辰就能结束狩猎。

到了中午,李易一指黄河大堤,众人就在大堤上架起了篝火,一边看着黄河,一边享受酒肉,滋味虽然不及城池中的珍馐,但有黄河景色下饭,却也多添了几分豪爽的滋味。

酒足饭饱之后,李易脸色微醺,来到了堤岸边,看着眼前那几乎一眼看不到头的涛涛黄河水,心中很是敬畏,他如今的战力已经无敌,但如果跳进黄河里头,李易依旧不觉得自己能够活命。

李易一指黄河水,问道:“军师可知道,黄河中是否有鼍龙?”

蒯越此时也是难得放松,正端着酒杯,眯着眼,看上去非常享受,听到李易发问,当即摇头道:“这个问题主公可是为难下属了。”

李易又看向旁人,众人也是纷纷摇头不知。

典韦好奇问道:“主公为何有此一问,莫非是要吃那鼍龙肉?”

李易不禁失笑,解释道:“我在襄阳护城河见过一次,那鼍龙长两丈余,很是凶恶,我一见之下,心中畏惧,生怕他出水伤人,是故都不敢靠近河岸,所以,很好奇这黄河之中是否也会有那等凶物。”

如果是过去,李易肯定不会坦然的说出这种看上去折损自己威风的话,可现在嘛,李易已经不在乎了。

李易说这些话是闲聊,但其他人却不会这么想,下意识的就觉得其中暗藏深意。

“主公,此事属下知道。”

李易闻声看去,却是蒋干抢先站了出来回答问题。

李易笑道:“哦,你当真知道?若是说的不对,可是要罚酒的。”

蒋干嘿嘿一笑,指着黄河水说道:“属下才疏学浅,自然不知道黄河之中是否有鼍龙。”

此言一出,李易就忍不住暗暗翻白眼,其他人也忍不住鄙视蒋干,但蒋干却是神色自若,看向李易,继续说道:“但是,那些俗物纵然再是凶猛,但有真龙在前,又岂敢造次,所以,莫说鼍龙,就算黄河之中蛟龙,也是不敢在主公面前现身的。”

蒋干这马屁拍的太直接,听得李易哈哈大笑,他甚至已经猜到,蒋干之后多半会在他的“起居注”上写一个什么黄河有凶物作乱,帝虎躯一震,诸多妖邪顿时退散的桥段。

“你这回答不算太好,罚酒半杯!”

李易笑着点了点蒋干,给了他一个不算是惩罚的惩罚,后者“诚惶诚恐”的领罚,但其实却是乐在其中。

李易再度回头看向黄河,看上去是在欣赏黄河的壮阔,可实际上,他却是真的将蒋干的话给听了进去。

在得到青州,完全掌握中原之后,李易觉得自己体内的龙气就像是忽然遇到甘霖,迅速的成长壮大,只是短短数日的功夫,李易就感觉自己的力量再次提升了许多,如果要衡量,大概能够打三个曾经的自己。

然后李易又想起今日打猎的时候,沿路遇到的那些野物似乎的确在畏惧自己,有的在看到他之后,甚至连逃跑都迟钝了。

这种变化让李易觉得自己的生命似乎进入了另外一个更高的层次,在荆州的时候,他放言还能再活五百年,但对于这个数字能否实现,他也不知道,可现在李易却隐隐有种预感,如果他真的一统天下,五百年恐怕只是一个开始……

用过午饭不久,从城池方向来了一队亲卫,为首之人在靠近李易还有十多丈的时候下马,快步上前将一道公文递给李易,说道:“兖州黄将军公文。”

李易点点头,拿过公文一看,这才知道,原来黄河北岸东郡的战事已经平息了。

在东郡反抗官府的只是普通百姓,在张郃的正规兵马面前根本难有作为,能称到现在,还是袁绍让张郃尽量少杀人的缘故。

可即便如此,东郡还是死了不少人。

黄忠来信的一个目的是因为对岸过来了上千百姓,请求他收留安置,黄忠担心其中有袁绍细作,所以肯请将这些南下的百姓迁往豫州,或者兖州南部安顿。

对此李易自然不会有意见,不过具体怎么安置,他就不去费脑筋了,只要点个头,剩下的交给蒯越他们去做就可以了。

然后,黄忠的第二件事却是一下就引起了李易的重视。

黄忠认为,袁绍最然暂居河北,但已经难有抵抗之力,穷途末路之下,难免会有疯狂举动,比如,袁绍会派人过来挖了黄河,所以,黄忠写了一个让沿岸百姓与官兵一起巡堤的办法,恳请李易批准。

黄忠的猜测让李易本就不多的酒意立刻消散,他瞥了一眼黄河,又看看脚下的大堤,忍不住打了一个激灵。

李易不敢怠慢,当即将这件事与蒯越等人都说了,有人面露惊恐,显然是想到了黄河大堤被破坏的后果,也有人则是不可置信,感觉袁绍应该不会如此丧心病狂。

不过,这个问题既然提了出来,就没有人敢冒险,当即,李易让下面人将黄忠的巡视办法论证补充之后,尽快交由青州与兖州两地执行。

因为黄河大堤的事情有点吓人,李易一行也就没了多少游玩的兴致,中午之后不久,一行人便回了城,并在第二天一早,再次踏上了西行的路程。

之后李易依旧是沿着黄河向西,但行进速度却比之前要快了不少,从济北进入兖州,然后进入东郡,遇到了前来迎接他的黄忠。

在李易的对河北作战计划中,兖州在初期只是佯攻,但黄忠身上的担子并不小,他的佯攻随时都可能便为强攻,故而李易在东阿停留了数日,看了当地百姓,也在军中鼓舞士气,更是与黄忠将种种情况一一做了推演,将能说的话差不多全都说了,这才离开东阿,继续向西。

这时李易的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争论。

有人觉得李易到了濮阳就可以停下脚步,然后南下荆州。

但李易自己却是想要往河内那边走走,接触一下河内太守张扬。

有人赞同李易决定,如果能拉拢到张扬,对李易的河北布局帮助非常大,立时就能让袁绍感受到威胁,将来万一渡河战事不顺,也可以饶路从河内出兵,虽然远了一些,却省了黄河天险。

但更多的人都表示了反对,他们不是不赞成李易接触张扬,而是觉得李易带着几千人往河内那边跑,实在太不安全,万一张扬有歹意如何是好?

最终,李易权衡之后决定将此行的终点定在酸枣,并请张扬来酸枣一见。

至于张扬是否会答应,李易觉得问题不大,因为张扬一直都是左右逢源,只要李易别主动翻脸,张扬应该没胆量得罪他。

因为终点是最后一站,李易倒是不着急了,用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李易一行才来到酸枣,只是在进城之前,老丈人伏完给他送来一封密信,告诉了李易一个很有意思的消息。

二十多天前,京兆尹司马防以身体不适为由,辞官告老,但行至中途却开始招募流民死士,得人千余,然后不知所踪,可能会对李易不利,伏完要他多做戒备。

第103章 闺蜜是用来插刀的第675章 一人抵万军第146章 坐等郭嘉当牛做马(4000字加更)第660章 豫州规划第270章 准备坑黄祖第72章 督军有难事第535章 断贡第396章 毛玠的无奈第294章 袁术欲称帝第206章 枪王童渊第71章 入营第716章 险之又险第480章 夏侯渊认了第424章 话里有坑第333章 能躲多远躲多远第85章 此乃老夫义女第101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627章 卑鄙如斯第66章 又晕了一个第168章 杀还是不杀第184章 水中看美人第44章 我来劝将军消消火(求收藏)第393章 庞德公献宝第198章 李襄侯生死不知第436章 豫州刺史第16章 芳踪飘渺无觅处第184章 水中看美人第681章 昭然若揭第487章 一锅端了第515章 陈兰,愿降第211章 地上凉,穿鞋第579章 天使又来了第96章 祖茂第307章 糜家第723章 一切尽在不言中第541章 孙家对不住襄侯第307章 糜家第641章 杀人者,许褚!第562章 送袁绍大礼第51章 怒火中烧王司徒第85章 此乃老夫义女第2章 我为杀贼而来第276章 为襄侯牵马坠蹬第509章 扬州情况第774章 破门第170章 千万不可小看古人第721章 冲锋陷阵第19章 欲谋大事,必先扬名第49章 藏刀第509章 扬州情况第495章 我对不住玄德公第149章 将军!某有一计!第264章 糜竺有一妹第16章 芳踪飘渺无觅处第534章 又得贤才第550章 请襄侯出兵第516章 运气第629章 天佑我曹某人第406章 袁某要生啖其肉!第265章 非典韦将军莫属第531章 良禽择木而栖第313章 李易的聘礼第82章 傻子才跟你单挑第257章 伏完来信第302章 给袁耀挖坑第334章 蔡玉来了第517章 钟离城破第595章 司马氏第625章 襄侯欺人太甚第770章 袁绍想回家第407章 典韦献计第710章 卑鄙无耻第335章 杀人者,周仓是也第163章 襄侯,请留步!第194章 不胜而胜第529章 玉玺是假的第608章 亲情第498章 备去了,襄侯勿念第676章 以命换命第689章 兖州安排第41章 徐晃愿听先生趋使第744章 冒犯天子,当诛第712章 袁谭第272章 典韦东游记(中)第16章 芳踪飘渺无觅处第278章 典韦的忽悠第690章 迁民,开府第673章 战局第84章 乱世百姓第182章 云想衣裳花想容第285章 不会辱没诸葛之名第295章 孙策破吴郡第266章 一错到底第563章 伤员第449章 他不是甘平第270章 准备坑黄祖第751章 兴商第75章 迁都之始第411章 生擒纪灵第336章 天下第一忠心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