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小细节

“三国之谋伐 ()”查找最新章节!

第二天,陈暮又去见了刘备手下帮他治理地方的几位名士。

如乐安人周世,北海人熊敬等等,都是在历史上没有被写入史书的人,智力估计不会超过50,顶多是一县县令之才,见个面就行。

主要还是沮授和简雍,等与众人打了个照面之后,刘关张带着那群名士出去处理今天的政务去了,陈暮就把沮授简雍留下来,三个人开了一个谋士小班子会议。

值得一提的是,荀攸现在也在济南。原本在刘备帐下做小吏,因为才能出众,被刘备向朝廷举荐为县令,目前在东朝阳县,将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

今天荀攸也来了,但陈暮却没有留下他,只留了沮授和简雍。原因很简单,荀攸背景复杂,身后有党人的影子,远远还谈不上自己人。

而沮授因为之前就与刘关张陈交好,目前也是全心全意在刘备帐下做事,所以是可以信任的心腹,当然能参加高级会议。

这次会议也是刘备帐下的谋士第一次会议,如今谋士的规模还小,但小有小的好处,那就是意见容易统一。

“公与兄,宪和兄。”

陈暮跪坐在桌案后,毫不客气地占据了主位。

沮授简雍分列两边,沮授正经许多,简雍仗着和陈暮相熟,躺在席子上,毫无风度。

“子归,你此次来青州,有何打算?”

沮授问了跟刘备一样的问题。

面对沮授,陈暮的回答也不一样,说道:“三件事,第一,建立一个情报机构。第二,开谋士扫盲班。第三,开一个书院。”

沮授迷茫道:“我......听不懂。”

情报机构是什么,谋士扫盲班又是什么?书院的话倒是明白,是像太学一样的教育机构吗?

“情报机构者,邦汋之道也。行贿赂、刺杀、伺察、暗间之事。”

陈暮解释了一句,邦汋一词出自《周礼·秋官·士师》,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刺探敌方军情之类的间谍就已经存在,只是一直不受统治者重视,没有系统性大规模训练。

这种情况要持续到唐朝武则天时代才会出现,后来宋朝的皇城司,明代的锦衣卫东厂西厂,清朝的粘杆处,都是用来做维护统治者权力的工具。

情报的重要性现代人应该都很清楚,陈暮要创立这样一个情报机构,在心中其实早就有腹稿,为的是刺探一些有用的情报。

毕竟不可能一辈子拿史书当饭吃,历史已经因为他而改变,未来会发生什么,谁也料想不到。

听了他的解释,简雍和沮授互相对视一眼,都能看出对方眼里的茫然。

邦汋之道他们也懂,但系统训练专业人员,鬼知道怎么弄。

陈暮笑了笑:“为你们介绍一个人。”

说着拍了拍手掌。

厅堂后面,一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

男子缓缓来到厅中,拱手道:“在下侯栩,字伯杼,见过二位。”

侯栩已经对张让构不成威胁,张让也就不再关注他。

洛阳监狱关的虽是重犯,一般来说,哪怕大赦天下也不会赦免造反的反贼。

但一来侯栩已经变成了无关痛痒的小人物,没人会记得他是谁。

二来上行下效,加上王钧帮忙,花了些钱就把人赎出来。

这是陈暮早就定下的一步棋,现在终于发挥了用处。

沮授和简雍站起来回礼。

等侯栩坐下后,陈暮才说道:“从今日开始,侯栩先生就是我的青州别驾,而暗地里,则是军情司麾下间曹史,我为军情司司命,

公与为主记室史,宪和为参谋曹掾。”

沮授和简雍面面相觑,就这么莫名其妙设立一个官方机构了?

各地官员部门都有制式规定,私设机构是违法行为,哪怕陈暮是青州刺史,刘备是济南太守,也不能这么无法无天吧。

沮授迟疑道:“这......算不算私设机构?”

陈暮点点头:“算,不过你们要知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军情司的作用就是打探各地情报,传递过来让我们做内部参考,如各地豪强有没有欺压百姓,官员有没有贪污成风,民心有没有得到治理,这是维护地方稳定的秘密机构,所以你们不要对此有什么抵触情绪。”

“好吧。”

沮授不说话了,算是默认了这个机构的设立。

简雍自然也不会说什么。

他是刘备的亲信,一切都会为了刘备考虑,才不会去想私设机构会不会违法的问题。

陈暮也当然不会跟他们说东汉朝廷已经维持不了多久,沮授聪明是聪明,也是智商有90以上的精英人物。

但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看出十年后二十年后是什么局势。

随着陈暮献策,收取了荆扬益三州田税,如今的天下还算稳定,就算是诸葛亮一夜长大,怕也以为汉朝统治还能继续稳固下去吧。

“伯杼先生。”

陈暮又转向侯栩道:“我昨夜已经与大哥商谈过,你留在济南,要人要钱大哥都会支持你,你先把济南的军情司的班底拉起来,交给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帮我找出去年刺杀我大哥的幕后黑手。”

侯栩点点头:“明白。”

“除此之外,我们还得讨论一下如何治理济南。”

陈暮开始做详细规划细节。

跟刘备他们交谈,没必要说这么深层次,因为说这些他们也不懂,只要告诉他们大概方向就行。

具体细节,就要交给下面人来做。

毕竟如果什么事情都要让领导做的话,那还要下面的人做什么?

陈暮规划的第一步,当然是在济南开展地暖经济。

先从富人们手里收割一批钱财,再带动其它产业。比如铁矿产业、人工产业、粮食产业等等。

第二步就是发展水利建设,趁着冬季农闲时,征全郡百姓开始服徭役。

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出来做事。由官府出粮食,给一笔工钱,从黄河、漯水、济水等大型河流当中截取支流出来,大兴水利,开垦来年耕种的田土。

要知道当时服徭役是只管饭,不给钱的。现在给工钱简直是良心政府,这样百姓的怨言也会少很多,到明年可耕种的田地则会多不少。

第三步就是鼓励发明创造,如改进农具,发明新的耕地器具。

等济南发展好了,再考虑从交州去搞棉花和占城稻的问题,毕竟这个时代从海上去越南,那跟找死没有什么区别,只有从陆路去。

很多人不知道,后世的越南,就是如今交州的一部分,所以实际上交州就有占城稻,只是没有被推广而已。

而且汉朝就有棉花,通过云南的丝绸之路,如今在云南,也就是益州云南郡有种植。

可悲的是汉朝人把棉花当作一种观赏植物,根本就不考虑它的实用效率。

一旦占城稻和棉花到手,青州的实力将会更上一层楼。

除了这些以外,陈暮手里还有个大杀器,那就是海盐。汉代的食盐主要来源于盐池,对于海盐利用率不高。山东可是后世第一产盐大省,食盐主要来源也已经从盐池变成了海水。

如果用明朝的晒盐法,就能获得大量的食盐,在这个年代,食盐就是钱,就是货币。君不见明清时代的盐商哪个不是富得流油?

不过陈暮还没有掌控青州全境,现在搞晒盐法,就是给他人作嫁衣,还是提前做一下准备,等以后再说。

规划了这些政务细节,事情也处理结束。

接下来几天,陈暮就待在济南,与侯栩一起将军情司的班底人马拉起来。

他以后世的特务机构为核心,组建了这支新的情报部门,各人员都是秘密调派,第一批人马都是刘备麾下精锐士兵,忠诚度极高,成为首批军情司探员。

按照陈暮的策划, 这些人组织严密,上下级分工明确,有上层的领导部门,中层的行动人员,下层的情报人员。

通过各种办法,比如吸纳、雇佣、收买等方式,很快就将触角伸向了东平陵县各处。

而且这些情报人员自己也不清楚自己隶属于哪个部门,因为上下级都是一对一联系,情报传递方式也十分特殊,一旦事情败露,或者出现了叛徒,也不会往上牵连。

比如陈暮与侯栩,侯栩与一名中层人员,这位中层人员再去吸纳某个豪强府邸的奴仆,层层递进。如果这名豪强奴仆被抓,供出那名中层人员,这名中层人员可能是县里某个店铺老板,可能是饭堂伙计,出事后,很快就能被组织察觉,从而切断联系。

当然。

这只是一个比喻。

在青州,或者至少在济南,军情司一旦建立,哪怕某个人员暴露,也没人敢去抓,至少刘备有这个实力将人保护起来。

至于真到了那个地步,是以后战乱时期,军情司安插去天下各处时候要遇上的事情,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陈暮待在济南大概有半个月时间,这段时间他只做两件事情,一件是推动地暖,第二件是军情司组建,等这两件事情步入正轨,也是他该离开的时候。

青州刺史的治所并不是济南,是在济南旁边的齐国。

虽然他作为刺史,可以将治所移往济南。

但陈暮来青州可不是只打算治理济南一地,他是要控制整个青州,因此齐国必须去一趟。

到十一月下旬,陈暮离开了济南,带着关羽和典韦,往齐国而去。

第六十九章 万恶之源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场第二百五十九章 构筑防线第一百七十九章 斩文丑第三十九章 授天书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阳第七十五章 给老大哥擦屁股说明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头城外第七十二章 长安乱第二百一十四章 请君入瓮第七十章 沈亭之战(2)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乱再起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师曹操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二十章 地暖经济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第四十五章 迁都(感谢云哥的盟主)第一十八章 温柔乡,英雄冢第四十二章 壮年黄忠第五章 曹操的处境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计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辈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战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一十一章 玉堂寻贤访陈生第二百七十三章 决战之日第四十六章 风起云涌第一百一十九章 灵魂拷问第三十八章 夹击第九十五章 白马玄甲,定叫他有来无回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惊变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祸乱天下!第二十九章 邪魅一笑第八十七章 浮阳之战(完)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县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五十七章 重要讲话第一十五章 易阳城破第四章 半个大汉人第八十四章 大汉光明的未来第四十八章 长社城内第六十一章 陈毒士又开始了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门学问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个男人不在第六十七章 自然课第五十八章 各就各位第九十五章 荆州风雨第二百四十七章 骂孔融第三十三章 学宫最后一天(1)第一十六章 都是内鬼第八十三章 计中计中计第一百二十一章 张燕第四十三章 惨胜第一十九章 年轻袁绍,雄主之姿(感谢鲁比大佬盟主)第四十六章 各自战略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战略与郭图的神助攻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踪第五十七章 归降第一章 黄河以北,三分之势第八十四章 计中计中计中计第九十一章 攻心为上第一十一章 正义的伙伴陈子归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个男人不在第一百六十三章 历城城下第九十七章 高顺VS麹义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绍北上,吕布东归第四十章 表功第二百二十四章 东武城之围第四十三章 心怀万民的少年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祸乱天下!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二十八章 刘备来京第九十四章 历史的书写者第二十章 徐公明威震戏亭,关云长万军冲阵第四章 半个大汉人第六十章 入驻华阴第二百一十三章 连环击与火起第七十一章 给年轻的周瑜上一课第二百四十八章 齐王第四十五章 一声长叹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阳陷落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阳截击第一百六十九章 黄汉升连冲五阵第九十九章 二声巨响第四十九章 记仇的曹操第七十章 出兵第三十九章 陈丞相第一十七章 盗掘陵墓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战第二百一十四章 请君入瓮第七十五章 进山第二十一章 追击第七章 巡视地方第七十四章 一席话语,管教徐和拱手而降第九十六章 袁术.....不用死了第六十章 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