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泰山书院

“三国之谋伐 ()”查找最新章节!

城头箭矢如雨点一般落下。

管亥睁大了眼睛,满脸不敢置信下令的人居然真的是平日待他似乎极好的族叔。

在那一刻,管亥甚至能够看到族叔脸上狰狞的笑容。

为什么。

为什么不管自己的死活?

不救我也就算了。

还要放箭?

管亥在这一刻充满了绝望。

哪怕在被关羽打败的时候,他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拖延时间等待城门关上。

但看到族人的绝情那一刻,依旧让他感到哀伤,愤怒痛苦不甘等等情绪涌上心头。

这种被信任的人抛弃,被族人出卖的滋味,令人内心充满了煎熬。

但管亥不知道,管氏族长早就巴不得他死。

广县的人马组成有两部分。

一部分是管氏宗族以及他们笼络的民众,约有三四千人,数量并不多。另外一部分,则是管亥带来的黄巾部曲,总数达到三万,人数最多。

管亥是乐安人,与齐国管氏虽然祖上确实是一脉,而且还是管仲后代。但二族分家一百多年,早就没有了来往。

原来管氏宗族首领笼络管亥,是看中了他的人马,试图将这些黄巾士兵划在他自己名下。

毕竟当管亥带着人马过来投奔的时候,城里的力量就已经出现了失衡,管氏首领怎么可能安心得起来?

兵权自然要握在自己手里才放心。

然而管亥在黄巾士卒中素有威望,士兵皆服他,很难夺他的权,使得管氏首领不得不巴结着管亥,一直不敢轻举妄动。

现在看到管亥陷在城外,管氏首领当时差点没笑出声,立即下令放箭,而且都是往管亥身上招呼。

城楼上的人都是管事首领的亲信,自然听命于他,纷纷向管亥与关羽方向射箭。

“叮叮当当!”

关羽挥舞长刀,将射来的箭支格挡。

身后大军中立即有盾牌手一拥而上,形成坚实的盾牌墙,将主将护住。

“绑上,带走。”

关羽翻身下马,在盾牌手的掩护下,缓缓撤退。

众人将管亥也带走。

管亥此时哀莫大于心死,没有任何反抗就被士兵们抓起来。

关羽带着大军撤退二里,安营扎寨。

其实回来之后他就有点后悔,光顾着完成四弟交代的任务,居然没有第一时间冲进城。

如果当时候他就趁着敌人没有防备,全军出击,现在没准已经占领广县了。

只是管亥来后,关羽觉得手痒难耐,又想起陈暮说看能不能尝试收服管亥,忍不住上去打了一场,错过了攻城最佳时间。

这样一来,再攻打县城的话,要么就旷日持久地围城,要么就得牺牲不少士兵生命来强攻,似乎有点不划算。

算了。

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还是看能不能想想其它办法吧。

关羽不像张飞那么莽,有自己的考量。

营地扎好后已经是傍晚。

军中生火做饭,除了放哨和巡逻的士兵以外,大部分士兵要么躲在帐篷里,要么架上火堆取暖。

隆冬十二月,虽未下雪,北风却汹涌澎湃地呼啸而来,冷得令人发抖。

关羽在自己营帐中看了一会儿书,一灯如豆,点亮了昏暗的帐篷。白色的布料上,映照出一个高大的身影。

天色稍晚一些,大约是人定时刻,也就是晚上9点钟左右,关羽准备放下书本去睡觉。

今日得养精蓄锐,明天还得攻城。

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帐篷外忽然有人说道:“将军,管亥求见。

“哦?带进来。”

关羽没有劝降别人的经验,他原本是想抓了管亥,让陈暮去处理,没想到管亥自己找上门来。

管亥被五花大绑地带进营帐中,士兵本来想让他跪下,被关羽制止。

“管亥是条汉子,莫要轻辱,给他松绑吧。”

“这......唯。”

士兵本来想说这人力气很大,万一在账内行凶怎么办,忽然想起自家主将的武力值,顿时就放心地给管亥松绑。

等管亥被解开,关羽才坐在位置上问道:“管亥,你要求见我是有何事啊?”

管亥苦笑道:“你既然说莫要轻辱,白天在城下又为何辱我?”

关羽一头雾水道:“我何事辱你了?”

管亥握紧了拳头:“你说给某一条生路,难道你认为某的命就一定掌控在你之手吗?”

关羽一愣,仔细回味着这句话,如果别人跟自己这么说的话......

好吧。

确实有点轻视人家的意思。

关羽诚恳说道:“是我说错话了,抱歉。”

他是个傲上而不轻下之人,管亥要是个豪强出身,肯定不值得他废口舌。

但人家是贫农,造反也是迫不得已。加上陈暮有过吩咐,所以关羽的态度还是相当不错。

见他道歉,管亥惨颜笑道:“罢了,我都已经是阶下之囚,还能说什么呢?”

关羽摆摆手道:“非也,我之前就已经说过,你是条好汉子,不为国效力可惜了,不如随我加入官军,投身军伍,报效国家。”

“这......”

管亥迟疑。

其实他今天来找关羽,就证明了他的态度已经出现了摇摆,现在欠缺的,只是一番说辞而已。

关羽想了想,说道:“莫非你还惦记着你那什么宗族不成?还想让他们再放一次箭?”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管亥脸上露出愤怒的表情,喝骂道:“管包那老贼,枉我平日待他如亲叔父。没想到我落难时不救助也就算了,反而.......这该死的老贼,我必生啖此贼肉!”

待他谩骂过后,关羽才叹道:“我以前听我四弟说过一句话,世人皆为利,为了利益,手足可以相残,父子可以反目。只有真正的仁义之师,才能被世人敬佩。我兄长刘玄德素有仁义之名,你何不投入我军帐下呢?”

管亥毫不犹豫地单膝下跪,拱手说道:“我已见识到所谓宗族嘴脸,再不愿为他们效力。刘玄德之名,我亦听说过。从今天开始,我便跟随将军,愿做帐下小吏,从此不离不弃,生死相随。”

“好。”

关羽大喜,上前扶起管亥道:“我得管亥,取广县易如反掌矣。”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关羽会希望管亥投降的原因。

之前陈暮就调查过广县的情况,广县名义上是管氏宗贼为首,实际上主力人马依旧是管亥的黄巾士兵。

管亥在这些士兵当中威望很高,如果能够收服管亥,那广县就非常容易攻破了。

而且陈暮的算计不止于此。

管亥不仅在广县威望高,在整个青州黄巾当中,都有名气。

后来他能够拉起数万人马攻打北海,就是因为管亥曾经是黄巾第一猛将,被士兵拥戴。

如果能够利用管亥,谋略昌国的徐和跟高苑的司马俱,就要轻松许多。

第二天,关羽开始下令攻城。

管氏宗贼的首领很快为自己的目光短浅付出了代价。

管亥亲自上阵,身先士卒,登城先入,众乃蚁附,杀上了城头。

事实上当管亥变成官军攻城的时候,城内的黄巾士兵就彻底没有了战力,纷纷给他让路,只有管氏宗贼在负隅顽抗。

但管氏宗贼人少,没有了黄巾士兵的帮助后,如何守得住四面八方攻上城头的两万官军?

很快广县城池大破,关羽率军杀入城内,管亥大声命令黄巾士兵投降,城内几乎没有任何反抗,整个管氏宗族被屠戮一空,关羽收降黄巾士卒三万人。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汉朝人只要是个丁似乎就很能打。

英雄人物随随便便招募数千人,就能搞起一番大事,攻城略地,士兵个个强悍。

这其实是因为汉朝百姓每人都要服兵役,除了有钱人家的公子哥以外,贫民百姓几乎人人都有当兵的专业素养。

所以关羽收降了这三万黄巾士卒,加在一起就有五万人。

这五万人在齐国境内,堪称无敌。

除了在般阳昌国的徐和以外,再也没有第二股势力能聚拢起这样一支大军。

到中平三年,也就是186年一月份的时候,齐国境内不服从官府政令,割据县城乡野称霸的豪强宗贼就为之一清。

其中大部分在广县被攻破之后,见势头不对,立即派人来临淄请降。

对于这部分人,陈暮虽然没有赶尽杀绝,但也绝不会就这么轻飘飘地放过,勒令他们将窝藏的罪犯交出去,霸占的田地还回去,上交一笔钱财赎罪。

等齐国境内只有般阳昌国两地还未收复的时候,陈暮派典韦带两万人驻扎在临淄西面的西安县。

没错。

齐国的确有个叫西安县的地方,是西汉时所设,位置在临淄以西,昌国以北。

典韦驻扎在西安,配合济南梁邹、于陵的刘备军, 乐安临济的陆康军,那么就是三路将徐和司马俱包围了起来,这样陈暮就能放心大胆地处理北海东莱二郡。

东汉末年的时候,青州有六郡,东莱、北海、齐国、乐安、济南以及后来刘备担任的平原国,平原国的地理位置是在济南国西北方,如果从地图上看的话,你会发现它处于清河渤海包夹当中,更像是冀州的一块地方。

事实上后来的曹魏时期,的确被划到了冀州,不过目前还是属于青州范畴。只是平原国听名字就知道,黄河下游主要流经区域,地貌是广阔的平原,也就是后世的鲁西北地区,物产丰富,十分富饶。

由于这里是平原地区,几乎无险可守,因此黄巾再傻也不可能待在这地方,所以平原国陈暮就暂时没有去考虑,他下一步是打算先肃清了东莱和北海二郡,再处理徐和跟司马俱。

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如今的平原相是陈纪,就是陈群的老爹。乐安太守是陆逊的从祖父陆康,再加上隔壁琅琊国还有个诸葛家,这小小的青徐二州,真是藏龙卧虎。

陈暮这个时候在心里已经盘算着,差不多也是该开设一个书院,看能不能尝试一下邀请这些人的子嗣过来进学读书。

嗯。

陈平留下来的家学经典,就是一个很好的噱头。

这个年代家学经典可都是珍藏起来的好东西,非自己家人和亲传弟子不能教。

而且自己又是杨赐的学生,在士人中已经小有名气,有资格教授弟子。

今年开春,就可以正式开设书院了。

名字都想好了,泰山书院!

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五十九章 曹操无路可逃请假条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一十七章 骑兵的作用第八十章 陈暮之计请假条。第七十四章 一席话语,管教徐和拱手而降第三章 卢植第一百九十章 诛颜良第七十九章 对峙阶段的斗智斗勇第八十五章 全面战争的开端第一十九章 主簿赵琳第七十二章 陈暮的鬼名堂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七十四章 盟主孙策第四十九章 记仇的曹操第一章 秋风起,思子归第九十七章 汉口水战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三十七章 自古枪兵多.....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计第九十五章 白马玄甲,定叫他有来无回第一百六十六章 袭城!第三十六章 学宫最后一天(4)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谋第六十四章 暗箭请假条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军,紧急军情第四十四章 世间无二此般人第二十三章 长辈的快乐第四十二章 让大汉武德,再次充沛!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场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来了第二百七十章 刘协的心思第四十一章 内阁会议第一百四十九章 辘轳车第七十九章 对峙阶段的斗智斗勇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条命第六十九章 大汉上将军讨逆先锋孙文台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八十四章 大汉光明的未来第六十三章 荀攸与许褚第五十二章 天下五君,笑对苍穹(新年快乐)第六十八章 上阵父子兵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第六十五章 邙山救驾第四十四章 孝出强大第一十三章 与空气斗智斗勇第六十二章 朝会第十章 掌控舆论的优势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时定策第三十二章 酸枣会盟第二十六章 坐而论道第六十五章 人心叵测第九十七章 汉口水战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门第二百七十一章 邺城之战第二百二十四章 东武城之围第四十三章 战吕布第八十三章 船队回航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击袁尚第八十章 用老张郃的计击败小张郃第五十八章 各就各位第四十二章 壮年黄忠第九十五章 白马玄甲,定叫他有来无回第二章 孟德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战,就要老死了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门学问第四十一章 陈暮是我弟第五十二章 三战三胜第六十六章 曹操未曾设想的道路第一十七章 盗掘陵墓第一十一章 大事业通知第四十九章 记仇的曹操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么回事?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一百零四章 军万马自北来第六十七章 远洋船队第一百六十章 谷阳之战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第八十章 刘表东进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三十五章 西凉乱第七十二章 长安乱第八十四章 兵临城下第八十五章 养寇自重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骑第二十章 儒生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八十章 用老张郃的计击败小张郃第八十章 陈暮之计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门学问第十章 收敛尸体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二十九章 战争机器运转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师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