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回京

中平四年的景象已经比中平元年好了不止一倍。

全国各地民乱少了许多,在对外战争当中,汉朝也是接连获胜。

中平四年六月,并州北部的中部鲜卑与休屠匈奴人南下劫掠百姓,想要攫取他们今年过冬的粮食。

此时的并州刺史并不是丁原,而是张懿,率领兵马与鲜卑休屠作战,大获全胜。

由于九原人吕布作战勇猛,率领数十勇士冲阵,杀数百人,打得数千鲜卑人溃不成军,张懿举荐他为九原县尉。

中平四年八月,历经四个月,张温率领大军总算是在金城郡击败了韩遂,韩遂王国兵败逃走,叛官李相如和黄衍被孙坚生擒,押赴洛阳受审。

刘备公孙瓒邹靖这边虽然还没有拿下丘力居,但大军已经平定了渔阳、右北平以及辽西三郡,丘力居只剩下辽东郡苦苦支撑,情况不妙,平定这场叛乱是迟早的事情。

不得不说,陈暮一计平天下,倚靠着全国各地的地主豪强大放血,稳住了江山。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至少最近十年之内天下应该太平,没有什么太大变故。

当然。

这只是眼下。

豪强地主们都不是傻子。

已经被汉灵帝割了两轮韭菜,到今年第三轮割的时候,肯定也会警觉,察觉到汉灵帝的阴谋。

为此朝堂上已经有官员在上奏,要求汉灵帝恢复以前的制度,不再大肆收田税。

汉朝有一点比较好的地方就在于没有什么所谓士大夫免税的说法,人人都要交税,哪怕你是地主豪强官僚士绅,也得交。

但坏处就是田税太低,人口税太高。

一旦土地兼并,豪强不仅拥有大量土地,还拥有无数隐户,那么只需要交少量田地税,就能侵吞大量本应该上交给国家的资产。

并且,这样一来普通的自耕农百姓不仅要负担大量的苛捐杂税,还得替这些豪强承担各种义务。

如此一来,朝廷和百姓越来越穷,地方豪强越来越富。

一旦灾荒年月,百姓没有饭吃,就会造朝廷的反,朝廷没有钱粮剿灭叛乱,自然天下大乱,秩序崩溃,形成一个王朝末年,如此循环。

纵观历朝历代,除了宋朝以外,很多王朝都是这样覆灭。而且宋朝的土地兼并也严重,只是商业发达,掩盖了这个问题而已。

而那些地主豪强们无所谓,无非就是换一个主子,他们照样可以享受荣华富贵。

最终受苦的,依旧是无数百姓。

如今,陈暮一计分化之策,让天下豪强交税。

原本那些豪强们以为只是那么一两次,忍痛也就交了。

没想到汉灵帝似乎隐隐有彻底取消人口税,大量提升田税的意图。

这还让豪强们如何忍得住,纷纷鼓动他们上面的官员,要求天子更改政策,不要再继续收田税。

到今年秋后十月,当汉灵帝要求青、凉、幽、并、交五州交税的时候,整个朝堂都开始沸腾,上书的奏折如雪片一样飞到尚书台,要求汉灵帝停止这样的薅羊毛行为。

面对这个情况,汉灵帝虽然没有理会,但也觉得有点不对劲。

因为这跟当初陈暮说的不一样,陈暮明明说三州三州地分散收税,此乃分化之计也,他们不可能联合起来,为什么现在反而如此空前团结了呢?

然而汉灵帝不知道,这一切也早就在陈暮的预料之中。

毕竟已经被割过一轮韭菜,故技重施的话,天下聪明人那么多,肯定能看穿这个计谋,又怎么可能会继续中计?

因此这个计策实施时间,顶多三年。

这也意味着,今年最后一轮收税之后,明年如果汉灵帝还想着从益州荆州扬州三地重新割一轮,必然要遭受全天下豪强的反对。

如果汉灵帝一意孤行,到时候的局势必然动荡,那么这次造反就不再是黄巾之乱那些平民了,而是那些豪强地主们。

他们的破坏力和影响力可远比平民们大得多,比如七国之乱中,就是天下最富有的七个大地主造反。

只是汉灵帝还不清楚这么做的后果,因此虽然感觉不对劲,但依旧没有改变政令,严词勒令各地太守把税交上去。

这次司马直倒是没有自杀,甚至还是汉灵帝这个政策的拥护者。

毕竟以前的汉灵帝是在割天下普通百姓的韭菜,司马直是个正直的官员,自然不愿意。而现在汉灵帝是在割豪强地主的韭菜,他当然拥护。

可惜的是像他这样的官员实在太少,更多的官员碌碌无为,不仅是能力不够,还是豪强们的保护伞。

在汉灵帝的政令下达后,不仅朝廷官员上书,连高地太守也纷纷上书请求天子收回诏令。

这种情况下,汉灵帝也感受到了一些压力,原本是打算今年年末才把陈暮召回来,现在不得不在十月份下达诏书,让他尽快赶回洛阳想对策。

陈暮收到诏书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动身,而是又回了一封奏折回洛阳,奏折当中说新式水稻大丰收,产量惊人,可养活无数百姓。又有颁布无数惠民政策,才刚刚实施不久,不好离开。

如果天子一定要召他回去的话,他怕下一任继任者破坏他的政策,因此请求汉灵帝任命沮授为青州刺史。

沮授是光和二年时候的茂才,又干过几次县令,现在是济南长史,年龄也到了30多岁,论起资历肯定是够当刺史。

汉灵帝看到这份奏折,又看了沮授的履历之后,没有任何犹豫,同意了这封举荐信,只请陈暮早点回来。

等到洛阳公文抵达青州的时候,已经是接近十一月份。

“尊天子诏书。”

济南刺史府中,陈暮接过了这份诏令。

传旨的已经不是王钧,毕竟王钧现在是中常侍,不可能会过来,所以张让派了个亲近的小黄门。

那小黄门露着谄媚的笑容道:“陈刺....哦不,陈尚书,天子挂念,还得尽早启程才是。”

如今陈暮已经顶替了梁鹄,当上了尚书令,千石高官,权势极重。

“我知道了。”

陈暮点点头:“等我与新任青州刺史交接之后,即刻出发,你先在外面等一下。”

“好,那请尚书令快些。”

小黄门倒退着出去。

“子归,恭喜高升。”

沮授在一旁笑呵呵地祝福。

刘关张现在还搁东北打张纯张举呢,估计今年年末才能搞定,青州只剩下沮授典韦简雍侯栩。

当然,还有其他人,如氏仪孙邵华歆孙干王修等人。

只是这批人毕竟是到了青州才来投靠,肯定不如太史慈典韦沮授简雍侯栩这批早期班底,论起亲密程度就不一样。

陈暮点点头:“原本来青州就只想着做六件事,现在完成了五件,也差不多了。”

沮授想了想道:“第六件事是所谓的谋士扫盲班吧,我到现在还好奇这到底是什么呢。”

“呵呵。”

陈暮笑道:“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现在还不能透露,过两年再说。”

“神神秘秘的。”

沮授虽然好奇,但也不是耐不住性子的人,只是笑道:“行了,那就过两年再说。”

陈暮看着沮授,认真说道:“公与兄,我走之后,青州那些豪强可能会不安分,你该下雷霆手段就下雷霆手段,万不要仁慈。”

“还有侯栩,他掌握军情司,权力极重,不能让他独揽军情司大权,你得注意点,他的家人已经迁到青州,要随时警惕。”

“我颁布的各项政策法令,莫要更改,若是有什么困难或者变动不好处置,可书信洛阳,找我商量一番。”

“如今已经开通了数条渠水,挖了两处湖泊水库,还是太少。多种植树木,多修建水利,这才是万年不变的长久之道。”

“好了,大抵也就这几条,我不啰嗦了,青州就拜托给你了,务必不能让那些豪强死灰复燃,侵占百姓田地。”

说完这一切,陈暮最后把自己的青州刺史官印取下来,郑重交给沮授。

沮授接过官印,同样郑重地点点头:“放心,一切交给吾。”

“走吧。”

安排妥当之后,陈暮从厅堂里出来。

屋外备好了马匹,数百护卫环绕,小黄门与典韦都在等待。

“子归,都在等你呢。”

典韦牵着马走过来。

陈暮点点头,翻身上马,回头看了眼待了两年的刺史府,驾驶着马匹也不多做留恋,一夹马腹,正式出发。

早在上次诏书来的时候,交接的事情就已经处理好。衣服什么的也收拾好,都在马车里。

现在第二次诏书过来,都不需要再临时忙碌,直接可以走。

比较奇怪的是,今天往日车水马龙的街面上人却很少,几乎没有行人。

队伍走到北门,刚出了城门,陈暮就吓了一跳。

就看到在齐国国相吴匡的带领下,临淄大小官员,全城豪强,大量百姓乌泱泱一片,人头攒动,全都站在城外的亭下等他。

“诸位这是?”

陈暮连忙下马,快步迎过去。

他提前把事情处理好,把东西收拾好,就是想雷厉风行一些,快点离开青州。

万一吴匡孙昭等人缠着说要吃个送别饭什么的也麻烦。

没想到还是没有躲掉。

“百姓们深受子归恩德,自愿出城相送,我也阻拦不得,只能听之任之。”

吴匡抚恤微笑,他想起两年前自己被陈暮威逼,那时自己还十分不乐意被一个小年轻夺了自己的权力。

但短短两年,齐国不仅一扫当初的贫困,变得十分富裕,连困扰多年的匪患都一并解决。这让吴匡慢慢放下心结,心甘情愿服从陈暮。

“是啊,我等深受刺史之恩,刺史升迁中央,我等自然要相送。”

“我本是无家可归之人,是刺史赠与我田地生存,予我粮食过冬,若非刺史,早就埋尸荒野,此等大恩,没齿难忘。”

“当初我的田地被豪强占了,无奈从贼,跟着黄巾打仗,侥幸不死回乡之后,是刺史不计前嫌没有治我的罪,还从豪强手里把我的田地夺回来,让我养活一家老小,小人甘愿做牛做马,报效刺史。”

“刺史剿灭叛乱,安抚百姓,让我等有栖家之所,有耕种之地。此乃圣人之功,神人之德呀。”

百姓们纷纷呼喊,甚至已经有人跪下磕头,表达对陈暮的敬意。

其实陈暮到青州后,做得并没有像刘备那样。

刘备是怎么做的?

他是直接融入进百姓里,自己就像是一个百姓,允许百姓随便来他家吃饭晃悠,四处倾听民愿,给予他们帮助,时不时自己掏钱救济穷人,甚至带着关张亲自下地,帮助百姓干活。

而陈暮则只是常规操作,打压豪强,给予百姓土地,税照收,兵照征,徭役也是正常地进行,因为他需要挖渠通水,大兴水利。

虽然出台了许多相关惠民政策,但也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和发展,并没有特意去照顾百姓。

但汉朝的百姓是淳朴的,原本青州官场黑暗,各地火热水深,一片民不聊生。

百姓没有田地,要么饿死,要么只能造反。

陈暮来了之后,安抚地方,剿灭叛乱,给予百姓田地,赠与他们过冬的粮食,让他们有个安居乐业的场所。

仅仅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是天下官员都应当做的事情,却已经让他们铭记于心,感恩戴德。

这让陈暮十分感叹。

这就是百姓啊。

即便是无能的平庸官吏,虽然能力不足,但只要不祸害百姓,都算是正常官员。

稍微有点才干的,可以处理自己分内之事,就是好官。

由此可见,那些勾结地方豪强,欺压百姓,侵占百姓田土的贪官污吏到底有多可恨。

恐怕这些人当中,也只有孙昭等地方豪表面沉痛,内心在欢欣鼓舞吧。

“诸位,多谢相送。”

陈暮向百姓们鞠躬行礼,大声道:“暮,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之事,比之圣人还差得远,今日天冷,诸位早些回去吧,莫再相送了。”

“行了,都走吧,王命难违,我要出发了。”

陈暮翻身上马,大声道别。

“恭送刺史!”

百姓们纷纷喊道。

人们让开一条道路,他骑着马每过一处,百姓都低头弯腰行礼。

老人壮年孩子,纷纷向他敬礼,祝贺他高升。

甚至年轻的女子大胆地向他招手,若是他回应含笑看一眼,顿时引起一阵骚乱。

陈暮的车队缓缓出了城外,回头眺望,百姓还在风中相送。

中平四年十一月,凛冬来袭,朔风呼啸。

陈暮骑着白马踏上了回京之路!

第七十章 出兵第五十章 战略目标:曹操保卫战第七十二章 阎忠第三十九章钟繇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九章 规划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战第五十一章 设伏第六十五章 人心叵测第一十四章 荆南叛乱第七十八章 官军下来战书,约我等明日决战第三十六章 阵斩蹋顿第一百九十六章 破城只需要一架云梯第二十四章 调虎离山请假条第一十九章 徐晃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敌以弱第四十八章 与矿山打仗第九十八章 黄忠战甘宁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个圈套第七十七章 离间计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离心离德第七十一章 典韦第七十九章 夺冀州的第二步战略第四十五章 迁都(感谢云哥的盟主)第一百八十三章 胡须乱第六十九章 万恶之源第五十九章 曹操无路可逃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阳陷落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八十八章 拦个张郃折磨第一百七十九章 斩文丑第一十四章 关中诸事第七十七章 大善人陈暮第九十八章 黄忠战甘宁第一十五章 易阳城破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总有一处门会打开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谋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战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敌第一十五章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六十二章 朝会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来了第五十二章 三战三胜第六十八章 三韩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五十二章 借东风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个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于桃园,终于桃园(大结局)第七十四章 废帝第六章 汉末群雄之猛虎孙文台第六十九章 西凉铁骑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二百六十五章 年大业换帝位第三十四章 大战阎行第一章 俺也一样第一十五章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第一百二十一章 张燕第八章 我们是兄弟第一十九章 年轻袁绍,雄主之姿(感谢鲁比大佬盟主)第四十七章 黄道大吉第二百零八章 一触即发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击袁尚第一百四十二章 诱饵第五十六章 刚而犯上请假条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二十三章 董贼第九章 罗市贼第七十一章 狗急跳墙第一百六十九章 黄汉升连冲五阵完结感言第三十八章 快去请陈子归第三十八章 夹击第一百零二章 帮公孙瓒完成战略胜利第七十三章 吕布第二十四章 战略谋划第八十三章 浮阳之战(2)第七十章 孙曹刘一网打尽第九十九章 二声巨响第八十六章 翻手为云覆手雨第五十六章 将胆第七十三章 乱世一锅粥(1)第九章 陌上桑端午节请假条第八十三章 有谁能知我心第一百六十九章 黄汉升连冲五阵第八章 回京第一十七章 调兵遣将第八十四章 他来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于桃园,终于桃园(大结局)第一百六十四章 围点打援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个圈套第一章 董卓兵败第六十二章 关中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