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三国之谋伐小说酷笔记()”查找最新章节!

这个时候徐荣也没有闲着,他早就派人去易阳等地方向传令,让东面防线的驻守郡兵南下,同时命令,这一次一定要抓住陈暮的蛛丝马迹,最少要派轻骑斥候,先吊在他的身后,找到他的踪影。

上一次华雄其实差一点点就跟上了陈暮,并且只要跟上他的部队,轮流派轻骑跟梢,大部队随后尾行,不时派人传信,徐荣必然可以制定完善的包围圈。

可惜华雄没有完成任务。

事后分析的时候,徐荣发现陈暮已经把一切都算得很死,包括山区地形、华雄抵达的时间、敌我双方战力对比等等。

陈暮像是知道华雄到了哪里,他们的骑兵跑了多久,特意选在什么地方做伏击。

如果不是华雄他们已经连续奔波了一个上午,中途只休息了很短的时间,那么华雄即便是败了,也不会溃逃,而是会选择用轻骑吊着,达到纠缠住陈暮的目的。

如果不是在山区里遭到伏击,华雄他们可以运动的范围也会更大,完全可以挑选出马力还能坚持的战马,充当斥候,衔尾跟踪。

如果华雄再晚一点到,或者多休息一两个时辰的话,那么结果都会发生改变,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

可这世上没有如果,华雄轻敌冒进,被陈暮一波打退,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毕竟那种战场形势,徐荣也理解。

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补救。

看能不能再一次找到陈暮,然后再制定新的包围圈。连敌人都没有找到,第一次交锋,就败得那么彻底,徐荣实在感觉有些不甘心。

“下一步,他会去哪呢?”

徐荣骑在马上,一边催促着士兵往邯郸方向去,一边在脑子里想着。

陈暮此人,像是擅长用奇兵。

现在自己连他的战略意图都弄不明白,到底是会选择北上,还是东进,徐荣不知道。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过了不久,一点会有新的消息传来。

这边徐荣正在急速行军,那边易阳等东线方向的守军,也早早收到命令,开始往肥乡赶。

其实他们抵达肥乡的时候,几乎是前后脚,陈暮刚走没多久,他们就到了。

因为昨夜徐荣和华雄是连夜行军,所以不得不休息。西凉军再猛,也不可能二十四小时不休息之后,还能再行军一天。

要知道武安离肥乡可是有七十多公里路程,正常行军速度下,是一天时间的路程。

徐荣要是敢下令进军,军队得立马哗变。

而东线守军是驻扎在城池里,昨夜休息过的。

因此今天上午,徐荣就让武安县衙的一个差役带上了他的命令,让易阳方向的守军立即出发,赶往肥乡截住陈暮。

之前就说过,肥乡易阳曲梁斥章列人等县离得非常近,卢植利用战车运兵,一夜之间,就能把这几县攻克。

虽然易阳到肥乡的距离最远,一个在邯郸东北,一个在邯郸东南,有60多公里。

但这个距离,如果易阳守军轻装急行军的话,是可以在四个时辰内抵达,完成对正在呼呼大睡,没有一点防备的陈暮军的包围。

可惜陈暮棋高一着,不仅算到了易阳到肥乡的距离以及行军速度,同时还算到了徐荣得知他在肥乡的信息速度,以及武安到易阳的传令速度。

这个时代毕竟没有电台也没有电话,想传送信息,完全靠各郡县的奏曹吏。

如太史慈就担任过奏曹吏这个官职,负责送达信息和文件,但即便太史慈武力值惊人,

也没法瞬间移动传递信息,还是要靠马匹,比不得电台和电话。

正因为吃了信息传递的亏,所以徐荣猜不到陈暮在哪里。而陈暮,却可以用各种障眼法,欺诈术等方式,来迷惑徐荣。

他并不需要知道徐荣在哪里,他只需要让自己出现就行。

就好像那句,“人埋在哪,事儿就出在哪儿。事儿出在哪儿,黄四郎就跟在哪儿”是一个道理。

当然。

也许会有人问,既然从徐荣得知信息,到发布命令,再到易阳邯郸等地守军接到命令,抵达需要很长的时间。

那么如果肥乡县令直接报告给邯郸守军,这样邯郸守军不就能立即出兵了吗?

事实上肥乡令确实是这么做的。

可邯郸守军不来呀。

之前说过,冀州各地的精锐郡兵已经被朱俊调去了并州,现在的郡兵,是临时征召的。

汉人有负徭役的义务,即便是当过两年兵,退伍之后郡守依旧可以征召他们,像当初陈暮的父亲,就是被征召去了边关作战。

因此现在这些郡兵,就处于徭役的范围之内,年纪大都是30岁以上,战斗力有限,根本不能跟正规军打。

负责东面防线的这些郡将又不是傻子,带一群年老体衰的步兵和重骑兵硬碰硬?

那跟找死没什么区别。

所以即便易阳邯郸广年襄国这一代的守军知道陈暮出现在肥乡,他们也是以朝廷派来的中郎将是令他们防守县城为由,根本不出兵。

直到徐荣的军令下达,他们才不情不愿地过来。

而如今冀州真正有实力的,还是那些豪强。

之前冀州叛军的兵马可是元气未伤,现在已经被撤回冀州,又被诸多豪强们领了回去。

如果这些豪强也开始加入对陈暮的围剿,那才叫大麻烦。

问题在于,之前豪强们起兵,是为了反对汉孝康帝收税,维护自己的利益。

现在让他们攻打陈暮,无利可图,凭什么听董卓的?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

有实力可以打的徐荣追不上,追得上的冀州郡兵打不过,打得过的本地豪强不想打。

因此别看陈暮好像处于朝廷的包围之下,四面楚歌,实际上稳得很。

而这一次,陈暮留下的信息是东去。

那么按照时间推算,徐荣得知信息,肯定是接近傍晚。

当徐荣赶过来的时候,估计都已经是半夜。

而这个时间,足够陈暮转移。

肥乡县东南十余里外的元固乡,陈暮大摇大摆地进入魏郡,像是要去斥丘再转道陶馆。

在他的身后,易阳和邯郸两地郡兵加起来,有八千余人,缓缓跟随。

古肥乡与后世肥乡地理位置不同,后世肥乡位于古滏水与古漳水的交汇处,而古肥乡则位于二水之间,差不多是在后来的成安县,离邯郸大概有三十公里距离。

易阳到邯郸三十公里,邯郸再到肥乡三十公里。

如果看地图的话,就会发现,武安——易阳——肥乡——临水四县,组成了一个斜向的正方形。

正方形的中间,就是邯郸。

从邯郸出发到这四县中的任何一县,基本都在三十公里左右。而其它县到之间,则相隔了差不多六十多公里。

之前华雄追击陈暮,就是从临水出发,往武安的方向被伏击,然后败退邯郸。

而陈暮则走易阳方向,却没有往北,而是临时南下去了肥乡。

徐荣是跟在陈暮身后去了武安。

两人南辕北辙,完美错开。

这就是打了个时间差和空间差,同时这也意味着陈暮与地方驻守部队离得很近,与徐荣离得很远。

虽然邯郸还有一个华雄,可华雄的队伍也才刚刚休整完毕,即便轻骑出发,离了三十公里,就算是奔马也得接近一个时辰,没那么快追上来。

接近傍晚,差不多下午六点钟的时候,陈暮抵达了漳水北岸,由于没有桥梁,他似乎没法渡河。

跟在他身后的郡兵斥候诧异地发现,他们的大部队进入了北岸的一个森林当中。

汉朝就这点好,很多古河水还没有消散,两岸也是植被茂密,树林丛生,几乎没有所谓的水土流失,绿化以及自然环境远比后世强百倍不止。

毕竟在一个出了城,随便一个小山头都有可能遇到豺狼虎豹,甚至黄河流域还有野生犀牛大象的时代,跟后世到处都是高楼大厦马路汽车的现代化时期比起来,跟原始社会没什么区别。

眼看天色越来越暗,追兵迟疑不前,有贪图朝廷悬赏的斥候本想继续跟进去,却看到林子前又钻出十多轻骑,为首的正是名震天下的张飞张翼德,横枪立马瞪着他们。

无奈这些斥候只得离了个一两百米开外,同时派人回去给后方大部队报信,根本不敢靠近过来。

两地郡兵的大部队赶到,远远瞧见张飞带着十多骑在树林前站着,带队的郡将面面相觑,想挥兵上去又不敢,万一人家在树林里埋伏呢?

虽然树林里不利于骑兵奔驰,可树林前面就是河滩岸的平地,只要重骑兵冲出来,杀他们个片甲不留还是没有问题。

一时间双方都僵持住,天色越来越暗,等天黑之后,张飞带着人转头钻入树林,消失不见。

直到此时,华雄才终于赶到漳水北岸,与两地郡将汇合在一起。

“人呢?”

华雄急于戴罪立功,过来之后,立即向郡将急吼吼地询问。

易阳郡将道:“进了林子,没见出来。”

“派人进去过没有?”

“张飞一直守着入口,我等不敢进去。”

“走,去看看。”

华雄一马当先,等见到森林入口没有伏兵,就立即派人进去搜寻。

但搜寻了许久,都没见踪迹。

探子回报:“这树林很大,林间有车辙压过的痕迹,从东面出了树林,消失不见了。”

华雄瞪大了眼睛,质问二地郡守:“你们没派人监视这树林?”

邯郸郡守叫苦道:“华将军,你不是本地人,不知道情况,此林叫漳林,沿漳河北岸连绵十余里,我这就八千人,全分散进去找也找不到,如何监视得了?”

现代人可能对连绵十几里的树林没什么概念,因为很多地方的森林都被砍光了,只剩下一些国家森林保护区。

但在汉朝,别说连绵十几里的树林,就算是连绵百里的树林都有。

比如赤壁之战曹操驻扎的乌林,夷陵之战刘备驻扎的巫峡建平至夷陵一代,都是范围极广的森林,可不是那种小山头几百颗树就组成的小林子,而是几万棵树,几十万棵树,甚至数百万棵树组成的广袤林区。

漳林虽不如那些大森林,但连绵十多里,也就是四五公里距离,光走路都得走一个多小时,更别说在植物茂密丛生的树林间,这八千人即便不怕被伏击,进入森林也是大海捞针。

华雄虽然含恨无奈,但也没有办法,只能说道:“那便根据车辙印记,继续追赶,一定要把他们找出来。”

又过了两个时辰,徐荣的部队终于抵达,他是午后日昳二刻出发(下午1点多钟),六十多公里路,走了五个多时辰,这还是急行军,差不多每小时五六公里路飞奔,这才在接近人定末刻(晚上11点)堪堪抵达。

到了之后,徐荣马上找到华雄询问:“人呢?”

“根据车辙印记,他们渡河了。”

华雄沉声回答。

“此地能渡河吗?”

“能,在下游有处浅滩,可以过去。”

“过河之后是在哪里?”

“斥丘。”

“斥丘?”

徐荣立即掏出地图研究。

地图上显示,过了斥丘之后,再过洹水,就能到陶馆,过了陶馆,可就是青州平原郡。

难道陈暮真的打算不顾自己宗族,要逃回青州?

想到这里,徐荣对华雄道:“他们从哪里过的河,带我去看看。”

华雄便带着他从漳水沿岸,一路到了那处浅滩。

半夜三更,有亲卫举着火把,徐荣根据地上的车辙印记,判断车辆确实往东去。

由于运送辎重的马车过河时沾了水,碾压在泥地里,有深深的痕迹。

北地出身的徐荣跟华雄,深深的知道这些印记有多重要。

他们甚至能根据马蹄印的深度来判断,对方连人带马有多重,根据留下的马粪数量,来判断敌人大致人数。

Www ¤ttKan ¤C○

徐荣与华雄举着火把继续追踪,但走了约一里地,就是一片河滩草地,进入官道之后,就彻底没了痕迹,因为官道每日人来人往无数,痕迹太多,根本没法判断。

而车轮上的水渍不是无限的,走在夯土面上,很快就会被尘土覆盖,水分被吸收走,就不会留下明显的印记。

“看样子,他们确实是往斥丘去了。”

华雄判断。

这条官道,是邺城通往斥丘的官道,因为漳水是从邺城经过,流经斥丘。

古代城市都这样,很多都在大河边上,便于生活取水。

徐荣沉默片刻,忽然道:“再回去看看。”

“回哪?”

“河边。”

“痕迹不是很明显吗?他们上了大路,消失不见了,肯定往东去了,难不成还会往西去邺城不成?”

“要是去邺城就好了。”

徐荣摇摇头:“我就怕他们又跟我来一次擦肩而过,自肥乡北面的列人县,过曲梁易阳,又往武安跑,到时候我们的队伍全在洺水南面,他就彻底将我们甩在身后,我们就算想追都追不上了。”

到那个时候,怕是最后的压箱底绝招都没用了。

因为陈暮带着一千重骑兵,利干即便扣着陈氏宗族,有这一千重骑兵在,也能把人抢出来。

除非利干对董卓的忠心已经到了不惧自己个人生死的地步。

可他一个巴结宦官上位的人能有那么忠心才叫离谱,所以作为有一定战术想法的徐荣,非常担心这个局面的发生。

徐荣带着华雄再次来到河边,而且不是沿着漳水南岸找线索,而是在漳水北岸。

在之前的渡河处,往前寻了约五六里地。

出了漳林就是一片草地。

火把的照耀下,徐荣看到,岸边的蓬蒿野草被深深的车辙压得抬不起腰,草上湿漉漉的,上面还有水滴。

这意味着,可能在一两个时辰之前,有大队车马在此经过。

陈暮在树林里过河之后,上了大路,等痕迹消失,又回到了漳河边,往下游走了数里,再次过河,杀了个回马枪。

而在树林搜索的士兵没有找到他们,只找到了痕迹,就以为他们过河了,根本没想到他们又回了漳河北岸,离他们只有那么五六里地而已。

看到这一幕,徐荣顿时笑了起来。

我徐荣。

终于抓住了!

你这只狡猾的狐狸!

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地址:

三国之谋伐全文阅读地址:

三国之谋伐

三国之谋伐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248章抓住你了)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三国之谋伐》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第一百三十六章 谈笑间,黑山军覆灭!第六十六章 张辽高顺归属第二十三章 年关将至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阵地向右移二里第一十三章 二桃杀三士第一百九十四章 鱼死网破第五十八章 势如破竹第一百七十章 司马懿请假条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第一百四十六章 泽国第一百零七章 卖儿卖女请假条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三十二章 关羽的眼镜第二百八十章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第九十八章 平安县城内的吕奉先第七十章 长安城下第一十七章 调兵遣将第一十三章 收权第六十四章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第二百五十章 袁绍死了?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十章 B计划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孙瓒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五章 汉末群雄之红马董仲颖请假条第二十章 阎忠的二个任务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计第五十六章 阴损之计第七十四章 张让第一百八十七章 决战之日第六十九章 崩溃第五章 善与恶的抉择第五十章 传国玉玺与守墓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斩文丑请假条第六十五章 泰山书院开学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三十六章 鸡泽设伏第三十八章 快去请陈子归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马威第二十六章 广年对(2)第四十九章 权谋第五十九章 曹操无路可逃第一百二十二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三十九章 陈丞相第三十五章 民风淳朴蒲阴县第一百二十一章 张燕第六十二章 出城,死战!第四十一章 田丰之计第五十二章 泰山书院第七十一章 典韦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六十二章 出城,死战!第六十二章 出城,死战!第六十六章 曹操未曾设想的道路第三十一章 试探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一百一十二章 远征西域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计!第一章 董卓兵败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与小狐狸(感谢比鲁大佬盟主)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七十七章 马第二十七章 三英战吕布第六十四章 张让之死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论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论第八十七章 浮阳之战(完)第八十四章 大汉光明的未来第七十四章 解开心结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二章 反间计第二百零八章 一触即发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种内鬼第二十一章 出使吕布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八十六章 浮阳之战(3)第七十三章 乱世一锅粥(1)第一百零七章 卖儿卖女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四十七章 袁家第九十八章 黄忠战甘宁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辈第六十章 入驻华阴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辈第七十二章 风云变色(胡辣汤挺住,河南加油!)第十章 天子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优势在我第二百五十九章 构筑防线第二百六十五章 年大业换帝位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七十七章 大善人陈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