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传国玉玺与守墓人

初平元年六月,夏日炎炎,天干物燥。

董卓早在数天前就离开了洛阳,按照行程,此时都已经入了函谷关,即将抵达关中平原。

在离开洛阳之前,他就对留守的董旻下达了指令,让他火烧洛阳都城。

董旻并没有第一时间就按照董卓的指令去做,而是继续在洛阳搜刮,这座曾经达百万人口的百年古都,依旧藏着无数可以挖掘的财富。

除非刮地三丈,不然董卓能够带走的财富,也仅仅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因为很多古人藏钱,是真的会把钱藏在地下。

董旻搜刮了数天,同样搜得盆满钵满,直到他听闻消息,徐荣已经从虎牢关撤退,他才匆匆烧城。

徐荣从虎牢关撤回来用了两天时间,而董旻联合徐荣光点燃整个洛阳城,就用了一天。

洛阳实在太大了。

虽然肯定比不得现代一座省城那么恢宏,但毕竟是能够住百万人口的地方,外城与内城占地数十平方公里,即便花了一天点火,也才仅仅只是点燃了小片区域。

所以当刘备军抵达洛阳的时候,其实大火已经烧了一两天了,根据《后汉书·董卓传》记载:“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

焚烧宫殿宗庙官府百姓房屋,二百里以内一片焦土,而且这场大火足足持续了数月,可见古洛阳几乎什么都没有留下。

五万人进入洛阳,同时孙坚曹操公孙瓒等人的人马也跟在身后,所有人看到洛阳火焰冲天,黑烟铺地,二三百里,处处残垣断壁,并无鸡犬人烟。

在刘备声嘶力竭几近嘶哑的呼声当中,九万人几乎全部加入救火,可依旧是杯水车薪,甚至还有不少士兵被烧伤、烟呛、房屋坍塌而造成非战争伤亡,一切的一切都仿佛处在崩坏的边缘。

临近凌晨,东市也仅仅只是扑灭了一小半。此时洛阳内城的火势已经凶猛滔天,好在洛阳内城街道宽阔,特别是皇城区域,广场和复道都有十丈以上宽,有安全地带。

但即便如此,当陈暮走入皇宫的时候,也是灰头土脸,因为实在是太热了,他们不得不让马匹和人都跳入较浅的护城河里,打湿身上,才能进去。

“使君,你到底在找什么?”

再神勇的人遇到大火也是只能避其锋芒,赵云亦是十分狼狈,脸被熏得黑魖魖的,像是从炭堆里滚过一样。

由于陈暮已经卸下了尚书令的职务,所以没人叫他尚书令,换成了使君。

使君是汉末太守的称呼,陈暮现在是齐国相。

陈暮没有说话,而是脸色略微焦急地四下扫视,远远地看到了北面玄武门的方向,心中一喜,指着那边道:“这边!”

这是赵云第一次来洛阳,同时也是第一次进入皇宫。而陈暮却不知道来过多少次,熟门熟路得很。

当下数人轻骑从玄武门的方向进入城内,好在玄武门的桥梁并没有被烧毁,事实上也烧不毁,这是大理石制造的石桥,即便烧个三天三夜估计也就是染一层黑灰。

过了玄武门,就到了北宫。

陈暮其实不记得传国玉玺在何处,他只记得孙坚攻入洛阳,等大火烧了数月,火熄灭之后,在宫内一井中找到的玉玺。

要想在比紫禁城还要大几倍的皇宫内找到那处藏有玉玺的水井,可谓千难万难。

但陈暮却不得不冒着火焰最盛的时候过来寻找。

因为曹操孙坚和公孙瓒也跟着来了,这三人都不是善茬,虽然公孙瓒和刘备是铁哥们好兄弟,但那可是传国玉玺......

亲兄弟为了利益还能闹掰,在绝对的利益面前,谁也说不清楚会不会因为被欲望冲昏了头脑而反目。

所以陈暮必须亲自来,找到这个代表了朝代正统,可谓天下第一的宝贝才放心。

“在哪呢,在哪呢。”

陈暮心心念念,骑着紫影在皇宫内四处寻找着水井。

皇宫内已经没有了活人,到处都是尸体。

这里同样经历过一场劫难,虽然比上次宫门之变规模小得多,但造成的后果比上一次要严重无数倍。

上一次是死得人比较多,而这次是波及范围广,整个洛阳都处于一片火海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接近平旦的时候,北宫的井都快搜光。

从傍晚时分,也就是七点多钟抵达洛阳,到现在平旦,也就是半夜三点钟,花了七八个小时搜北宫,可见北宫之大。

虽然宫殿房屋不算多,但每一次奔跑都得一二公里,实在耗费时间。

北宫数***全部搜完,陈暮瞪着一对熊猫眼来到了南宫。

南宫就更加熟悉,有些水井都不需要找,他直接就知道地方。

赵云看到陈暮一直盯着水井寻找,大概也知道他在寻些什么东西,可是花了那么久的时间,依旧一无所获,最终按捺不住好奇心,还是忍不住说道:“使君,你到底要找什么?”

“找五色霞光。”

陈暮随口回了一句。

他记得孙坚之所以找到传国玉玺,就是看到一口井上冒出五色霞光。

这不是野史,而是写在《三国志·吴书》里的事情。

陈暮也只能希望陈寿这小子没有骗他。

“五色霞光?”

赵云琢磨了一会儿,忽然指着那面一处宫殿上方道:“是那个吗?”

陈暮转头看去,那是南宫最南的甄宫,夜半时分,甄宫宫殿之上,虽然也是火光冲天,但那火焰之中,却似乎隐隐有五颜六色的其它光彩。

自古枪兵幸运E,唯独子龙是挂逼?

陈暮看向赵云的目光顿时变得不同起来,这逆天的运气,果然把子龙带出来确实有好处。

当下奔马而行,来到甄宫外,熊熊烈焰燃烧,宫殿的大门已经倒塌,殿内庭院一片狼藉,雕梁画栋被破坏得淋漓尽致。

陈暮径直往后院而去。

宫殿内宽敞无比,后院中央有一水井,看上去平平无奇。

但仔细看的话,就会隐隐发现井的上方似乎有淡淡的五彩光芒。

是光的折射,还是那传国玉玺确实有什么奇异之处?

陈暮猜不到,因为到后世这东西失传了。

“这井下有东西,捞上来!”

陈暮对身边士兵下令。

“我去。”

赵云毛遂自荐,当下就顺着水井上方取水用的绳子开始往下爬。

众人在井上往下看,里面黑魖魖的,什么也看不到。

“子龙,下面有什么?”

陈暮在井口大喊。

赵云说道:“水面像是浮了具尸体。”

“尸体上有什么?”

“我找找......啊。”

“找到了吗?”

“一个很硬的东西,像一块石头。”

“快拿上来。”

陈暮大喜,对身边的士兵道:“快快快,将绳索拉上来。”

几名忠心耿耿的贴身护卫立即转动摇杆,将水井下的赵云缓缓拉上来。

赵云从井中钻出来,怀中用衣服包裹着某样东西。

陈暮贴过去低头看了眼,然后一边装作去拉赵云,一边不动声色地将那东西取过来迅速放入自己的怀里。

天色很暗,虽然周围火光冲天,映照着光明,但陈暮特意用自己的身形挡住。

而井下却很黑,赵云一开始就没有注意这是什么,后来陈暮贴过来,东西已经被陈暮拿走,他就更加不知道是什么。

“使君,这到底是什么呀。”

赵云湿漉漉地从井里爬出来后,一边扭动衣角拧水,一边好奇地问。

陈暮微微一笑:“不该问别问,出去后也别瞎说,以后大家都忘了这件事情,记住了吗?”

“记住了。”

这里的众人都是保护陈暮的老兵,自然很清楚什么事情该说,什么事情该保密。

陈暮可不像刘备那么仁厚,他们这些跟的久的老兵最清楚,四兄弟里,老四为人向来都是表面笑嘻嘻,心里鬼知道在打什么主意。

取了东西,几人立即离开了皇宫。

而几乎是在他们离开的后不久,刘备与曹操孙坚等人就从南城入城,同样来到了南宫附近,命令士兵开始灭火。

历史上这场大火烧了数月,孙坚虽然有心想要扑灭,但他的兵马实在太少,又受袁术节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洛阳被大火覆灭。

但现在有了刘备公孙瓒曹操的兵马,总共九万人,至少情况已经比历史上要强得多。

只是火势凶猛,人力在大自然面前脆弱得像是一张纸一样。

所以哪怕刘备已经拼接全力,依旧无法阻止火势蔓延。

其实洛阳皇宫还好,毕竟宫殿与宫殿之间实际宽度很大,就好像上次宫门之变一样,想要扑灭还是很简单。

主要是城外的居民区,离得太近。

就跟山火一样,木质结构的房屋紧邻,很容易传播出去。

所以刘备等人才选择试图先灭了皇宫的火势,再去扑灭外围的火。

而扑灭皇宫火势只花了两天,扑灭外围的火势,却用了一个月。

整整一个月,士兵们都在努力。几乎是三班倒,睡醒之后,就立即加入救灾。

实际上想要救火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阻隔火势,防止火势继续蔓延。

如一处里坊还没有着火,或者某片区域安全,那就将这片区域的房屋拆掉,整理出一片隔离带出来,火焰无法蔓延。

这是陈暮给出的救火方案,也是直到后世,都是非常有用的救火方案。

这场大火足足持续了一个月,最终才勉勉强强熄灭。

到处都是灰烬与烧毁的房屋,残垣断壁满地都是,地面像是岩浆喷发了一样,温度高得烫脚,甚至还有穿草鞋的步兵鞋底直接起火。

东南西三城外已经是一片狼藉,而更危险的是在那些看似熄灭的灰烬之中,还藏着无数余火,随时都会死灰复燃。

无数灰在天空飞,大片大片的房屋变成了木炭,甚至都没有完全烧完,还留有余烬。

陈暮在南城观望,太学、灵台、明堂、辟雍、南城各里坊,全都化为乌有,最可惜的是太学石经,也在灾难之中崩裂倒塌。

而且不止是太学石经,整个洛阳的藏书都遭遇了毁灭性打击,对于汉末的文学来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根据《后汉书》记载:“乃董卓移都之际,吏民扰乱,自辟雍、东观、兰台、石室、宣明、鸿都诸藏典策文章,竞共剖散。”

意思是这些书籍都被撕毁,如果是丝帛纸张写的经典,则全都撕扯带走,史料记载,董卓送往长安的书籍只有七十多车,但实际上洛阳藏书何止百万,装千车都绰绰有余。

因此在扑灭了皇城的火之后,刘备军的主要扑救对象,就是太学、辟雍、东观、兰台、石室、宣明、鸿都馆等这些藏书之地,抢救出了一百余车遗留典籍。

虽然与曾经恢宏的洛阳藏书相比,这只是一小部分,但要是运回青州,送入泰山学宫,恐怕整个学宫上到郑玄下到普通学子都会高兴地疯掉。

在汉末,这些书不是知识,而是财富,是一个世家豪门的底蕴。

“四弟,洛阳被烧得一干二净了。”

刘备失魂落魄,站在南城的这座小山岗上,略微悲伤地眺望着这座枯败的城市。

陈暮摇摇头:“洛阳被烧得一干二净了,可大汉的人心没有烧没,那一切,就都还有希望。”

“董卓老贼,我恨不得生啖他肉。”

刘备龇目欲裂,怒发冲冠,握紧了拳头道:“等我先清扫了洛阳,整理一下帝都,我便驻兵于此,攻打长安,一定要将董卓碎尸万段。”

“大哥......”

陈暮欲言又止。

wWW▲тт kΛn▲C O

“嗯?”

刘备不高兴地看着他。

“算了。”

陈暮摇摇头:“我说你也不会听。”

“那就不用说了,我意已决。”

刘备转身离开。

看着他的背影,陈暮也只能叹了口气。

没办法,就是这个性格,你想劝也没法去劝。

或者说,就算给刘备好好讲道理,他也一定不会去听。

实际上聪明人应该都看得出来,洛阳被焚烧之后,就已经失去了它的价值意义。

一片民生凋敝之地,钱财被搜刮一空,房屋被焚烧满地,而函谷关艰难险阻,在这里驻兵攻打,在战略上几乎是下下之策。

因为刘备的大本营在青州,在这里驻兵,你就得从青州千里运送粮食过来,每日耗费不说,还耽误发展。

虽然也可以就地屯田,毕竟洛阳是一块盆地,算是小型平原,周边是有大量田地产业的。

这些产业如今已经无主,军队长期驻守的话,可以学曹操就地种粮食。

问题是洛阳离青州太远了,傻子都知道将来诸侯争霸的时候, 你即便占领了洛阳,也会变成一块飞地。

到时候进退不得,如果退兵的话,开垦的田地就会为他人做嫁衣,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简单来说,驻兵洛阳,一,打不进关中。二,徒耗粮饷。三,与青州不接壤,长途跋涉支援困难。

此番种种,实际上就造成了洛阳成了一块烫手山芋,比之鸡肋还要鸡肋。

然而陈暮知道这些,他却没法劝说刘备听话。

刘备有自己的主见。

他很清楚自己的职责是什么。

看着老大哥坚定而又略微蹒跚的背影,陈暮默然不语。

洛阳是刘氏帝都所在,也是大汉人心所在。

老大哥之所以要留在这里,就是要守住这已经破碎的汉室人心。

守住这片,安葬了东汉十一代皇帝的祖宗之地。

在这一刻。

董卓,是汉室江山的掘墓人。

不仅盗掘了皇帝坟墓,还在将汉室天下的人心,全都给动摇得一干二净。

而刘备。

便是眼下这大汉江山,最后的守墓人。

也许。

将来还会新一轮汉室江山的主人。

这一切,谁又知道呢?

第五十五章 威胁第二十五章 一圣一龙一虎一狐第二百四十三章 试探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离心离德第八十四章 大汉光明的未来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八章 回京第一十四章 荆南叛乱第三十四章 学宫的最后一天(2)第五十八章 呔,看法宝第三十八章 快去请陈子归第四十二章 让大汉武德,再次充沛!第二十六章 试探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绍北上,吕布东归第八十五章 壁虎断尾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九章 给曹操送口棺材第一百二十一章 张燕第一百二十二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第四十二章 让大汉武德,再次充沛!第一百四十六章 泽国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五十四章 斗法第三十五章 西凉乱第五十一章 青州诸子家第三章 卢植第二百零五章 自毁城墙第九十章 吕布的选择第四十一章 吕布,我要你的命!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个男人不在第一百三十四章 雏鹰起飞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七十章 孙曹刘一网打尽第四十七章 答应联盟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邺城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阳许子远第三十八章 刘备回乡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击马车第五十六章 将胆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第十章 B计划第二十三章 年关将至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爱你们第四十二章 让大汉武德,再次充沛!第五十七章 归降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四十九章 记仇的曹操第一十五章 易阳城破第四十七章 黄道大吉第八十一章 大战前夕第一百二十一章 强汉的二板斧第六十章 孙策第六十五章 邙山救驾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辈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话第三十六章 白马与少年第二章 结义第一百八十三章 胡须乱第四十二章 杨赐去世古无双,国之功勋。第三十一章 整装待发第二百零五章 自毁城墙第三十五章 学宫最后一天(3)第六十七章 天子赐剑第七章 定徐州(2)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传说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七十七章 大泽乡之战第七十七章 马第一百二十二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请假条第一百九十五章 还债第八十六章 大战前夕第四十九章 曹吕之战(感谢歆帅帅的盟主)第六十八章 三韩第五十章 传国玉玺与守墓人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四十一章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禅第七十二章 阎忠第八十九章 一碰就碎第四十六章 各自战略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诸侯响应号召第三十三章 心肺骤停!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会来救我的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六十八章 我带你回家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访第一十九章 年轻袁绍,雄主之姿(感谢鲁比大佬盟主)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战第一十九章 主簿赵琳第三十二章 吕布东逃第四十二章 壮年黄忠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八十六章 翻手为云覆手雨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二百四十八章 齐王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六十三章 荀攸与许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