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入驻华阴

这一场战争对于双方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场决战。

两边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刘备是在十一月初,于洛阳进发,往西走了约一百多公里,来到了陕县。

然后以陕县为根基,向函谷关与弘农县进发,一日之内,就连克一关一县,进军速度奇快。

而这个时间段,由于陕县到谷城这一段,已经属于秦岭山区,像后世的渑池县,就被秦岭团团包围,深陷于群山之中。

所以实际上当刘备抵达陕县的时候,大军所携带的剩余粮草,确实只有十日之用,后续粮草没有跟上。

没办法,古代就这交通条件。你粮食再多,群山里也没法飞过去,只能慢慢地运送。

诸葛亮为什么发明木牛流马,还不是因为蜀中地形不好运粮。

因此正确的情况下,刘备打下函谷关与弘农县之后,就应该在弘农县驻军,等待洛阳堆积如山的粮草送过来。

所谓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如果说刘备大军每天可以以五六十里速度行军,那么粮草运输的时间,大概在每天十多里左右。

稍微有点数学常识的人,应该都能算出来,刘备每次攻克一县,要等多久时间。

只是时不待刘曹孙,三人都觉得,一旦冬天过去,春季到来,对于他们的棉衣优势,就会造成很大打击,所以干脆选择一路平推过去。

等从陕县出发的第五日,关羽和孙坚的前锋军,就已经逼近华阴县,实际上华阴县离函谷关,也就二百来里。

要不是中间在湖县与潼河被胡珍段煨耽误了一天时间,他们早就在华阴县城下了。

从潼河西岸,沿着黄河继续往西走,所有人都看到了一处平原。

华阴县,可以说已经属于关中平原的一部分。

古代把秦岭称为南山,关中平原,就位于秦岭与桥山山脉之间,是一片广袤之地,被称为八百里秦川。

所以当联军穿过秦岭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在太华山山脚下,那座耸立的城市,以及这座县城身后,一望无际的平地。

“终于到华阴县了。”

看着这座县城与平原,程普松了一口气,从谷城进入新安县开始,这十多天来,天天在群山中打转,人都快看吐了。

韩当双手叉腰,对孙坚说道:“将军,现在进入平原地带,我军是不是要就地驻扎,等待后方大军?”

在山区里大军要排长蛇阵,分开行军。

到了平原上,就可以集结大军,准备攻城了。

孙坚回头看了眼士兵们,问道:“军中士气如何?”

“正盛。”

黄盖回答。

一路上连战连捷,到现在还没打过败仗,可不正盛嘛。

“既然如此,何不一鼓作气?”

孙坚拔出古锭刀,对身边将士喊道:“传我命令,原地休息两个时辰,然后攻城!”

对于一名愣头青,

莽夫,铁头娃来说,休息?不存在的。

一路走来,先锋军连克函谷关、弘农县、湖县、阌乡以及潼河,连战连捷,士气极为旺盛,孙坚自然是想继续闯关夺城,立下不世之功。

很快,孙坚的士兵就跑到后方还在往这边走的关羽处报告。

听闻孙坚还要进攻,校尉高顺说道:“二将军,华阴县城池较高,地势险要,恐怕没那么容易拿下,不如劝说孙太守就地安营扎寨,等待大军到来再做商议。”

关羽却摇摇头道:“我军先锋出战,气势恢宏,接连击败了函谷关的董越,湖县的胡珍,又在潼河击溃了段煨,一座小小的华阴县,怎么能阻挡我们步伐,孙文台要打,那便打就是。”

“可是,我们尚不知敌人虚实。若董贼将大量兵马布置在此地,我军人少,恐怕难以取胜。”

高顺也还算有点头脑,想得比较多。

但关羽的统率能力,也是跟着陈暮学了不少,笑着说道:“仲达,我问你。如果你是董卓,听闻关东军进攻长安,你会是在华阴县布下重兵,还是在南山沿途布下重兵?”

高顺回忆起这一路穿山过岭,跋山涉水的艰辛,毫不犹豫道:“自然是在南山之中设伏,至少若我是董卓,绝不会让我们轻易就过了湖县阌乡潼河这等险地。”

“不错。”

关羽点点头,说道:“那你说说,为什么董卓不这么做?”

高顺想了想,摇摇头:“我想不出来,将军以为呢?”

关羽抚须笑道:“我看是那董卓吓破了胆子,他的大军,必然在长安集结,根本不敢派出来,华阴县的兵马,绝不会太多。”

“原来如此。”

高顺觉得关羽说得有道理,点头应是。

这就是信息差的问题。

关东军不知道朱俊那边也在攻打长安,所以他们并不知道董卓不是不想在秦岭一带设防,而是兵力不够。

且除了兵力不够以外,关东军在冬季忽然发动进攻,也确实是件让董卓想不到的事情。

就连徐荣,也是在湖县被破以后,才知道关东军打过来了。

所以两边都有巨大的信息差。

不过徐荣这边的信息差,已经随着湖县被攻破,现在已经弥补回来。而联军这边的信息差,却一直存在。

因此当关羽孙坚的前锋军发现这沿途兵力居然这么少,守卫居然这么松懈的时候,就想当然地以为董卓害怕了,把兵力龟缩在了长安,根本就没有想到是朱俊在帮他们吸引火力。

这样的情况下,孙坚想要继续进攻,关羽自然觉得没有问题。

于是,在休整两个时辰之后,十一月中旬,朔风吹拂的严寒之中,先锋军向着华阴县发起了猛烈进攻。

在孙坚关羽的带领下,士兵士气高涨,奋勇拼杀。

关东军的衣服都是棉衣,极为保暖,再加上长时间行军,血气保持旺盛,手脚都是极为灵活。

反观守城军,穿的是普通麻衣,比之棉衣差了许多,在冷厉的朔风中吹得瑟瑟发抖,拿着冰冷的武器反击,手都冻出疮来,士气极为低下。

一列列云梯架上,联军士兵英勇地攀登城墙,几次险些冲到城楼上。

段煨亲自指挥作战,滚石檑木石灰,不断地往下倾倒。

“杀杀杀!”

孙坚和关羽身先士卒,冲到城下,架好云梯后开始向上攀爬。

城上箭雨簌簌地下落。

普通士兵中箭之后,立即倒下,血流如注,哀嚎遍野,但很快又有新的士兵冲过来,跨过之前的尸体,继续往上攀登。

孙坚关羽身边有刀盾手举盾帮忙挡箭,箭簇打在盾牌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倒石灰,倒石灰,檑木准备,一,二,三,扔!”

段煨高声叫喊。

石灰倾倒下去,哪怕盾牌也挡不住,孙坚被迫跳下云梯。

关羽则被一块檑木打断了梯子,不得已也撤了下来。

但紧跟着二人继续进攻,没有一刻停留。

段煨虽拼死抵抗,可压力也极大。

在孙坚关羽的带领下,联军士气如弘,蚁附般向上攀登。

不得的情况下,段煨只得让所有兵马全部出动,底牌尽出,将城内所有力量全部放在城墙上,这才勉强抵挡住联军的攻势。

这一战打了一个多时辰,段煨足足打退了三次联军登上城墙,才将这一波进攻给瓦解掉。

看着联军丢下数百具尸体,如潮水般退去,段煨气喘吁吁,目光充满了担忧。

虽然徐荣要求他尽量保存实力,象征性抵抗一下即可。

但段煨觉得,戏要做全,若是完全不抵抗,直接弃城逃跑,说不准会让敌人起疑心,反而是一件坏事。

结果没想到敌人的攻势这么猛,差点直接把城给打破。

要不是孙坚关羽是先锋军,轻装简行,带的云梯数量极少,只有几十架,恐怕华阴县已经没了。

“将军,不能再打了,我军人少,天气又寒冷,再打下去,城就要破了。”

左右校尉向段煨苦劝道。

目前在东线战场,董军布置的兵力只有三万人,函谷关与弘农县是董越驻守,总兵力只有五千,已经全军覆没。

湖县的胡珍部也是五千,同样损失惨重,所以段煨和徐荣手里的兵力已经不多。

而且大头兵力在徐荣手里,段煨手里总共只有八千人,之前在潼河还与孙坚关羽打了一仗,损失千余人,现在只有七千。

虽然历史上著名的睢阳之战,张巡也是依靠七千人,抵挡尹子奇十多万大军一年。

可问题是睢阳是江淮流域的重镇,城池高,城墙厚,有抵抗大军的条件。

而华阴县就是汉代的一座普通小县城,城高不过二三丈,差不多四五米高,根本没法与睢阳这样做的重镇相比,所以再这样打下去,城破确实是迟早的事情。

段煨苦笑道:“我也不想打,只是想抵抗试一试,哪知道对方如此凶猛。”

左右问道:“既然如此,现在该如何是好?”

“关东军的前锋军就已经这般凶猛,等到他们大军压进,恐怕我等都要葬身城内。”

段煨毫不犹豫道:“传令下去,今夜就撤兵,往郑县去。”

“唯!”

左右校尉大喜, 连忙去传令。

天色已经暗下来,远处联军就近砍伐树木,准备安营扎寨。

段煨悄无声息地带着自己的人马,从西门撤离。

而在离开之前,段煨的所有兵马,都站在了华阴县粮仓前,每个人手里都举着火把。

随着段煨一声令下,无数火把向着粮仓里丢了过去。

火光冲天,照耀在段煨严肃且紧皱眉头的脸上,阴晴分明。

即便要撤军,也万不能把粮草留给联军。

当天夜里,孙坚关羽看到城中起火,知道事情有变,便派了斥候去查探情况。

得知城内守军已经撤兵,二人立即尽起大军,将华阴县拿下。

两日后,刘备大军抵达,入驻华阴县。

七万大军通过了最险要的秦岭,而这个时间,仅仅花费了七八天左右,如果算上从洛阳到陕县的时间,也才半个月而已。

现在是十一月下旬,冬季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气候极为苦寒,至少这个天气,对于刘备曹操孙坚等联军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最主要的是。

过了秦岭,离长安已经非常近。

从华阴县到长安,已经只有不到三百里路程,一路上都是一马平川,再也无险可守!

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八十五章 炮!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第一百八十六 鞠义复仇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五十二章 三战三胜第一十九章 南阳之战(1)第一百六十三章 历城城下第一十四章 反间计第二百六十一章 请陛下禅让第六十章 大儒郑玄第八十章 刘表东进第三十一章 陈暮辞职第一百四十六章 泽国第四章 汉末群雄之黑马刘玄德第五十九章 内部的一把火第一百四十六章 泽国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三章 汉末群雄之白马公孙瓒第八十四章 大汉光明的未来第八十八章 林里捉婿第四十一章 内阁会议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六十二章 出城,死战!第五十九章 内部压力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门学问第二十二章 吕布的困境第六十七章 远洋船队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于桃园,终于桃园(大结局)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二十二章 曲梁城破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苍穹第八十八章 林里捉婿第七十七章 大善人陈暮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时定策一周年,不写书,聊聊人生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二章 孟德第一百一十一章 群狼战术第二十四章 宣战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一百八十一章 决战前后第一百七十四章 进攻内黄第九十七章 高顺VS麹义第四十九章 记仇的曹操第一百六十一章 战起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孙瓒第四十六章 风起云涌第一章 秋风起,思子归第四章 乃祖之风第二十四章 听四叔的话第五十二章 三战三胜第八十一章 在广陵画上一个圈第六十七章 自然课第四十九章 曹吕之战(感谢歆帅帅的盟主)第七十四章 解开心结第一十五章 搅乱天下格局第二百二十一章 声东击西第五十一章 设伏第一百二十八章 安阳城下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二十六章 戏志才病危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阳第一百七十七章 养兵日,用兵一时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军,紧急军情第三十四章 学宫的最后一天(2)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战第三章 未来方向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敌以弱第五章 贿赂第八十四章 计中计中计中计第四章 冀州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第五十七章 火烧曹营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一十九章 主簿赵琳第一十八章 温柔乡,英雄冢第一十二章 尚书台第二百六十五章 年大业换帝位第一十九章 主簿赵琳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义子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三十一章 暗处交锋第五十三章 厚脸皮的袁术第八十二章 曹操投降与未来规划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八十五章 取胜!第一十三章 大幕溅起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布局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四十八章 谥议请假条。第八十三章 浮阳之战(2)第三章 汉末群雄之白马公孙瓒第一十三章 与空气斗智斗勇第六十八章 三韩第二百一十二章 诱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