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徐荣,奏起战争的号角

徐荣统领大军,自平原国西进,杀入了清河国鄃县。

清河国本就是袁绍布下的一个口袋阵,整个郡国守军不多,几乎被摧枯拉朽一般攻破。

附近灵县与鄃县的冀州军望风而逃,一路退兵至清渊与广宗一带的野外。

此地刚好是界桥,之前说过,清水横穿了整个魏郡和清河国,要想过河,要么走界桥,要么从陶馆绕道。

而界桥地形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有丘陵、平地和大量低矮高坡,历史上鞠义就是命令强弩手藏于矮坡之后,等到白马义从靠近,忽然杀出,一顿乱射,将公孙瓒击败。

这里是一个很好的埋伏点,此时的冀州军统军正是监军郭图以及统军大将淳于琼,淳于琼被命令镇守陶馆,听闻青州军西进,带兵悄然北上准备伏击。

郭图和许攸都曾经担任过监军,独自统领大军。此次袁绍针对公孙瓒,他被委以重任,负责应付青州军,因而选择诱敌深入,设计埋伏。

“哈哈哈哈,我们缮甲厉兵,便为今日。我观敌人势若水火,似要必急攻破之,中吾计矣。数日之间,敌军必败!”

界桥西南二十里外,郭图大军驻扎于此,他似乎有鬼神之谋,早就猜到了青州军为解渤海之围,会选择从清河国进攻魏郡,因而埋伏进入魏郡的要道之上,两面夹击,必要给敌人好看。

淳于琼知道郭图深得袁绍宠信,因而大笑着恭维说道:“监军神机妙算,那什么阎义徐正我听都未听说过,想来不过是无名之辈尔,相信监军定能将他们轻易击溃。”

“报!”

就在此时,斥候来报,进入营帐中单膝下跪道:“敌人已至二十里外埋伏点。”

“好。”

郭图站起身,傲然道:“传我命令,准备进攻!”

“准备进攻!”

一声令下,各部全都开始动起来。

灵县鄃县甘陵城以及贝丘城数地守军,面对徐荣大军望风而逃,往界桥方向逃跑。

这些兵马不过是诱饵,郭图自北面广川南下,淳于琼自陶馆北上,两人一南一北,是袁绍留下来对付青州军的两支预备后手。

郭图料到,青州军急于替公孙瓒解围,必然想猛攻魏郡。而界桥是最近的过河点,因而此地就是最佳的埋伏地。

在确定徐荣已经进入了埋伏圈后,他下达指令,命令各部队,按照原定计划,开始分头行动。

首先是充当诱饵的各地守军原地待命,紧接着就是派遣先锋眭元进,前往支援,等到眭元进与留守的守军汇合,跟敌人战在一起时,淳于琼带着韩莒子、吕威璜、赵睿等部将,忽然杀出,则必能大破敌军。

想法是很好,如果遇到的是普通敌人,这个计策几乎百试百灵。甚至就连袁术也被诱敌深入,曹操利用孙策为诱饵,设置奇袭,打得袁术狼狈逃窜,在下蔡苦苦支撑。

但徐荣可不是袁术那种货色,

作为汉末最顶尖的帅才,统帅能力比孙坚和曹操还要强悍,又是指挥的青州老兵精锐,自然绝非一般人物。

此时此刻,他虽然派出前锋追杀敌人,然而在前锋后面,却根本没有别的部队,主力早就化整为零,骚扰敌区去了。

一万人的部队,他仅仅只有三千人在身边,且多为轻骑,机动性极强。

不要以为青州没有骑兵,即便是袁绍,在历史上也有轻骑过万,现在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当初王芬时期,为了帮吕布组建骑兵军,就从中部鲜卑陆续购马,后来王芬病死,袁绍同样在持续购入马匹,不仅有上万轻骑,还仿造玄甲重骑,打造五百重骑兵。

而青州则有重骑兵两千,轻骑五千。

这支部队的来源是由公孙瓒从东部鲜卑与幽州乌桓那购入,然后早年在涿郡招募善于骑射的幽州青壮组建,一直是张飞在率领,张飞此次跟着刘备南下的时候并没有带走,徐荣统领过西凉铁骑,带领这些幽州骑兵自然绰绰有余。

阎忠老迈,不能再四处奔波,在攻下甘陵之后,坐镇甘陵,负责后方统筹工作。徐荣则与副将王丹追击清河国的守军,一路衔尾追击,杀伤不少跑得慢的敌军,攻城略地,仅仅三千人几乎将整个清河国拿下。

王丹是当初刘关张陈扫荡青州时的青州黄巾,这一批人包括张饶、管承、管亥、李波、司马俱、徐和等人,在投降之后,已经成为刘备早期中级军官,还有阿大阿二张龙赵虎那一批士兵。

除此之外,像文谡、许褚、韩浩、孙观、尹礼、孙康、吴敦以及最近这两年才加入的一些人,也逐渐展露头角。再加上典韦、太史慈这些早期班底,还有张辽、高顺、黄忠、赵云、武安国、徐晃等一批讨董时加入的将领,构建成了青州军目前的将领体系。

这个体系分为四挡,第一档自然是关羽张飞典韦太史慈,这四个人加入的时间最久,且能力出众,因此地位最高,以关羽为首,太史慈最末,属于前后左右那种级别的大将。

第二档次则是张辽、高顺、黄忠、赵云、臧霸、牵招这一批,加入的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能力很强,已经成为将军级别,与前面四人差的只是资历。

第三档次则有阿大阿二,张龙赵虎,以及张饶、管承、管亥、李波、司马俱、徐和、武安国、徐晃、韩浩、孙观、尹礼、孙康、吴敦、蔡阳等。加入的时间同样不长不短,而且像管亥、徐晃、韩浩、孙观这些人,都立有大功,属于校尉级别。

这批人当中,以管亥资历最老,功劳最多,本应该是第二档次,只是他一心跟在关羽身边,因而没有升将。至于徐晃韩浩孙观,也各有原因,暂时没有成为将军。

最后第四档人最多,有文谡、许褚、秦琪、罗颢、李兰,以及无数大大小小,在历史上有名,此时却并未显露出才华,以及在历史无名,却在中下层军官的位置已经干了很多年的老兵,甚至还有从刘备涿郡起兵时,那五百士兵中残存到现在的老人。

这些人属于校尉以下,军司马到曲军候级别的中下层军官,可谓是军队骨干,虽然不像前几档那样,不仅加入时间早,还有能力,晋升得快。但他们在青州军中根深蒂固,即便是刘备也得照顾他们的情绪。

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徐荣现在的情况很尴尬。

他属于半道出家,才刚刚加入青州集团,就忽然走到高位,担任一路大军统帅,虽然目前的实质官职还是校尉,但王丹也是校尉,且自从率领黄巾投降刘备以后,出生入死多年,颇有威望。

陡然间徐荣统领他们,且这一批人还是青州集团中资格最老的那一批老兵精锐,早年跟着刘备南征北战,原本已经退居二线,成为各地郡兵,临时被陈暮抽调上来。

徐荣一无威望,二无军功,三无资历。哪怕有陈暮的军令,勉强让他们服从,可听从命令是一回事,服不服又是另外一回事,自然显得不同。

“大哥,听说了吗?那新来的徐校尉,据说是幽州人,有兄弟听出了他幽州口音。”

趁着大军休息的时候,王丹的一名军司马忽然凑了过来,低声说道。

王丹瞥了眼远处站在坡上,远望地形的徐荣,淡淡地道:“是幽州人又怎么样?”

军司马愤愤道:“弟兄们都说他是明公的故人,亲朋好友,这才能统率我们,我们为大哥鸣不平。”

“有什么好鸣不平的,这是四将军在走时的任命,难道你们还能责怪四将军不成?”

王丹坐在草地上,脸色不悲不喜,唯有右手随意抓的一把青草,撕扯出草根,出卖了他复杂的心情。

要是张辽高顺黄忠赵云臧霸等将军统领他,无所谓,毕竟那些人加入时间早,且立下无数功劳,无论是资历还是军功亦或者威望都够。

哪怕是管亥管承徐和司马俱这些人,他也认了,毕竟大家都是黄巾出身,资历差不多,谁主谁副都行。

偏偏是个无名之辈,忽然骑在他们头上,这谁能忍?

“四将军的任命,我们自然是无话可说,可谁知道他能力到底怎么样?会不会统军,万一胡乱指挥,把我们害死了怎么办?”

“看他的样子,对军中事物好像还算熟悉,应该打过仗吧。”

“打过仗又怎么样?这个人也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也许参过军,但咱们青州军那些大将们,哪个不是身经百战,跟着明公经历无数,才脱颖而出,哪怕是大哥,亦是功劳无数,要是大哥指挥我们,我们服,可轮得到这个人跑到我们头上来指挥我们吗?”

“是啊,反正我是不服气。”

另外几名曲军候等中级军官也是心有不甘,纷纷在王丹身边说道。

如果是底层士兵,或许服的是谁拳头大,谁能打。但到了军官这个层次,服的自然不是能不能打的问题,而是服这个人有没有统率能力,可以不可以带领大家打胜仗。

徐荣化名徐正,刚刚加入青州军就成为校尉,而且在这支队伍中,担任主将,领导王丹,以及另外一名校尉李波。

李波现在在听从阎忠的指挥分兵骚扰敌区,这里只有王丹在。

但不管是李波还是王丹,都不认为徐荣有资格领导他们,现在也仅仅只是摄于陈暮的任命,而勉强听从而已,一旦徐荣指挥失利,恐怕这群老兵们当场就要把他撕成碎片。

王丹沉默片刻,摆摆手道:“好了好了,不管他能力如何,我们总该要相信四将军,既然是四将军认可的人,至少不会太差,再看看吧。如果他不行的话,反正罪责又不是我们承担,大家不要在背后嚼舌根子,看看他能力到底如何再说。”

“行吧。”

“如果他指挥失利,我等必要上书明公。”

“大哥放心,我们必然支持你。”

众人纷纷保证。

他们这些老兵为刘备出生入死多年,讨过黄巾,打过张纯张举,战过董卓吕布,本来已经退居二线,现在又被征召回来,莫名听从一个无名之辈的指挥。

虽然勉强服从命令,可一旦这个无名之辈是赵括那种类型,带着他们打了败仗,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

官司打到刘备那里,也是他们有理。

这边徐荣麾下的中级军官们个个在议论着他的长短,那边徐荣则站在一处小山坡上,远望远方的地形。

那是一片平原地区,有大量起伏不定的高矮坡,还有一些丘陵、森林以及河流。

冀州平原就是这样,大多是这种地形,即便有丘陵,最高就是数十米高度,往往一眼看过去,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比广袤的内蒙草原还要平整。

清河国败退的守军约有七八千人,退至界桥东面约三十余里处,许是跑累了,不得不原地结阵休整,小心应对。

徐荣并没有第一时间下令进攻,而是选择远处观望,也让自己的部下休息休息。

他本人则是站在坡上一直看着远处动静,目光深邃,眼神肃然。

“将军,那些人在议论我们呢。”

徐荣的一名亲信说道。

他从关中逃出来的时候,几乎已经没有什么部下,但身边一直有数百幽州亲信跟随,也是这些人护送着徐荣和阎忠进入洛阳,最后辗转抵达青州,名义上成为了阎忠这位世家豪强的奴仆,实际上却是徐荣的亲信。

刚才徐荣在远望的时候,亲信就在注意着坡下休息的王丹他们,见到他们不时往这边看,就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因此才跟徐荣说。

徐荣淡淡地道:“我知道,这些人并不服我。”

“哼,将军当年南征北战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在哪里。要不是......若能说出将军名号,必吓死他们。”

亲信愤愤不平。

徐荣也是名震天下的老将,曾经多次击败过关东军,今日居然被青州军一群中级军官给鄙视了,自然让他们不高兴。

然而徐荣却摆摆手,笑着说道:“无妨的,我既然已改头换面,那自然要重新起势,以后这天下,再也没有徐荣,只有徐正,记住了吗?”

“唯!”

亲信们虽也是心有不甘,但也不得不应道。

徐荣再次把目光放向远方。

今日之后,再无徐荣。

可那又如何。

即便是徐正这个名字,我也依旧要让他名震天下!

而就让此战,成为我来青州的第一战吧!

第六十二章 出城,死战!第二百零七章 十胜十败第三十二章 清君侧第一百零四章 军万马自北来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笔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十章 新的布局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战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一百七十七章 养兵日,用兵一时第二十四章 襄阳城下第四十二章 杨赐去世第一十一章 正义的伙伴陈子归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绍之死,禅位第二十三章 长辈的快乐第四十五章 迁都(感谢云哥的盟主)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吗?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时定策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一十九章 年轻袁绍,雄主之姿(感谢鲁比大佬盟主)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五十二章 月凉如水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溃第一十九章 徐晃新书发布了,九荒圣师,求大家收藏推荐一下第一章 秋风起,思子归第二百二十六章 将计就计第二十一章 杨赐第四十二章 走马豫州第一十二章 母亲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五十六章 繁星点点第一十四章 关中诸事第八十四章 计中计中计中计第九章 陌上桑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强多了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魉(一)第二章 结义第五十五章 布局冀州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证明?第五十一章 分崩离析(新年快乐)第五十二章 月凉如水第四十章 鸣金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陈子归第二十五章 一圣一龙一虎一狐第五十二章 借东风第四十五章 迁都(感谢云哥的盟主)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倾城第四十六章 风起云涌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兴得太早了第六十章 赢了他一次第九十章 徐荣败退第二百零五章 自毁城墙第四十二章 杨赐去世第一百二十三章 万国来朝第三章 未来方向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骑第五十六章 刚而犯上第三十八章 合纵连横第一十六章 世界级帝国的开始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错误的道路第三十九章 公孙瓒第五十三章 务政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战第六十六章 呼朋唤友第五十六章 繁星点点第一百六十章 谷阳之战第一百五十五章 辽东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导第八十八章 一十五规划(2)第一百五十一章 斗智斗勇第六章 马钧第四十三章 心怀万民的少年第一十四章 反间计请假条第十章 天子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战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六十四章 张让之死第八十一章 在广陵画上一个圈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绍不能死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条命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战争第一十三章 收权第八十六章 浮阳之战(3)第一百一十章 邗沟通航第三十三章 心肺骤停!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进青州园第二十四章 宣战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八十五章 炮!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第三十四章 养蛊第八十九章 一碰就碎第一百九十四章 鱼死网破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踪第七十八章 重甲对轻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