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开端

陈暮自然是有作战计划的。

可能跟这些人说吗?

当然不能。

因为厅堂之中,不仅有三公九卿。

还有一些议郎、侍中、谏议大夫,以及三公九卿的副手官员等。

包括杨修、陈群乃至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都在这里。

虽然这些人都没有座位,只是站在公卿们身后附近,但泱泱数十人,谁又能保证这些人没有私通袁绍?

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朝野。袁绍虎踞冀州之地,实力强横,有雄主之姿。

正所谓“泄露省中及尚书事者,机事不密则害成”。乱世之中,人心叵测,朝野之中,万一有人泄露出去,或者两头下注,谁知道呢?

所以不管是出于保密原则,还是针对朝堂之上可能存在的袁绍内应,都不能在朝议的时候将作战计划公之于众,只能隐瞒。

诸多公卿们互相对视,没有人说话。人老成精,陈暮的顾虑,或许他们也都知道,虽心中微有不满,但也理解。

“少府卿之言,确实有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行军打仗,哪有什么提前准备的计划。”

刘虞俯视台下,左右看看,沉吟道:“即便是有,那也是纸上谈兵,敌人不会配合你的行动。既然如此,今日便先散朝吧,三公及少府卿、尚书令留下,商议粮草的事情。”

“唯!”

公卿们便从席上站起来,走到大厅中央,然后其他官员也走过来,列成队伍,向着刘虞拱手一礼,除了杨彪、朱俊、赵温、马日䃅、陈暮、钟繇六人以外,其他人都倒退着出去了。

等到朝议散了之后,刘虞才站起来,对陈暮说道:“少府卿,我知你顾虑,刚才朝议人确实有些多,你们跟我去后殿小厅说话吧。”

“唯!”

几人又拱手一礼。

刘虞便转身从德阳殿侧门往后面的小厅去了。

六人踩着小碎步跟在身后,一同过去。

到了小厅,刘虞吩咐亲信手下虎贲中郎将鲜于银守在厅外,又把所有的内侍赶出去,厅中只有他们七人。

等大家都坐好之后,刘虞这才说道:“少府卿,现在可以说了吧。”

作为一个致力于收复天下,恢复大汉江山的过渡皇帝,刘虞自然是十分执着于尽早出兵,但他同时也必须知道,青州的作战计划是什么。

因为机会只有一次,一旦失败了,那就是万劫不复的局面,他可不希望成为汉朝最后一任皇帝,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陈暮笑着说道:“陛下,诸公,我们的策略很简单,先攻,后防,再攻,削弱其力量,再决一死战。”

“先攻何解?”

杨彪好奇问道。

“诸公请看,这是我测绘的边境舆图。”

陈暮便取出随身携带的冀州青州边境地图,双手捧着走到刘虞桌案前放置在桌上。

“诸位都过来吧。”

刘虞招招手,示意大家围拢过来,到他的桌案前一起观看。

众人便走了过来,在桌子前站着,围城一个圈。刘虞则坐在桌案后,地图就摆在他的身前。

舆图的测绘水准相当高,有与这个时代完全不同的另类特色,让众人看得津津有味,沉迷于其中,细细思索。

陈暮看到这个情形,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想起了后世一部经典电影《帝国的毁灭》当中,元首和几个手下一起在桌前讨论的场景.......

“诸公看这里,这是大河。”

陈暮晃晃脑袋,将脑中乱七八糟的想法挥去,指着黄河说道:“青州占据着地利,只有平原国一半的领土在大河北面,其它区域,则全部在大河南面。”

朱俊沉吟道:“莫非青州是打算利用大河作为防线,全部撤退到大河后方,然后出兵袭扰冀州?”

“是也不是。”

陈暮笑道:“除了大河以外,还有大河北面的九河,以及南面漯水、济水等。青州西面有泰山,冀州如果要进攻,只有可能从北方打进来,这些河流,就是天然防区。”

“嗯。”

朱俊也是老成持重的老将,舆图画得简单易懂,陈暮一解释,他自然也明白。

之前也说过,青州的优势就在于黄河河区不像曹操那样有上千公里的地方没法防御,他们所占据的河区只有一百多公里长,沿途只需要布置大量的岗哨,敌人一来,立即点燃狼烟传信。

想要渡过黄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各处渡口以外,其它河段都是水流湍急的地方,就算袁绍想要出奇谋,如派出船队顺河南下,可他也得有水军呀。

陈暮未雨绸缪,作为北方各路诸侯当中,唯一拥有水军的势力,只要袁绍敢这么干,那等待他的,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所以利用黄河天堑,青州已经占据了不败之地,更何况他们的防线还不止黄河,还有好几道。

陈暮继续说道:“冀州实力确实强大,但他们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不像青州洛阳这样,有坚固的防区。所以我布置的第一阶段作战计划,就是以分兵骚扰,不断奇袭为主,主要是打击冀州各城镇的军事主力,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很久。”

“要多久?”

对于时间的问题,刘虞非常敏感,他六十多岁了,可不希望打个冀州要十余年,那时候都不知道老没老死。

“不知道,可能三年五载,但运气好,一两年之内或许足以。”

陈暮摇摇头。

对于具体时间,他也没办法保证。

骚扰和奇袭也是有目的的。

如果是去攻打城镇,城池内没有多少兵马,大都是百姓,那就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他们去杀戮百姓,不仅不会给袁绍造成什么损失,甚至还会让冀州百姓同仇敌忾,本来对刘备的好感,也会一夜之间全部败光。

所以正确的做法就是宣传、消灭袁军有生力量,比如在冀州和青州的边境,各地城池当中,皆有数万兵马,如果能攻破一座城池,消灭这几万人,立即就会把袁绍打疼,让他气急败坏。

多来几次,袁绍就会意识到再这样下去,他的兵力就会被打光。到时候就没得打了,于是他就会采取决战,率领大军像官渡之战一样,浩浩荡荡地攻打青州。

然后就被青州的防线拖住,陷入战争的泥潭里,双方开战拉锯战,紧接着洛阳和幽州并肩子上,掏袁绍的腚,打得他首尾不能兼顾。

至于什么时候能够把袁绍打疼,逼迫袁绍开始决战,那就不是他能预测的事情,他只能向着这个目标前进。

这就是陈暮全部作战计划的前半截,听起来虽然很理想,因为袁绍不一定会上当,但执行起来,也是最方便,最简单的打法。

毕竟还是那句话,青州和洛阳有防线在,那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只要军队将领和军师的战术素养高,每次出征都有收获,就不愁打不疼他。

只是听完了陈暮的计划后,朱俊还是找到了漏洞,皱起眉头道:“子归啊,你的计策确实有用。然则袁绍亦不是等闲之辈,即便我们能够逼迫他在我们的防区决战,可如果他不进攻青州,而是选择洛阳怎么办?”

“那就只能放弃河内了。”

陈暮淡淡地道。

放弃河内?

听到这句话,刘虞杨彪赵温马日䃅等人瞬间傻了眼。

洛阳现在掌控着四个郡,四郡人口加起来约有一百四十多万,河内郡全是平原地区,因此成为了司隶第二大产粮郡。

一般来说,像河内郡这样得天独厚的郡,以一郡之地养活一百万人口都不是问题。

像汉和帝时期,河内郡的人口普查就达到了八十多万人。

实际上洛阳现在的人口远远没有达到饱和,因为河南尹也拥有大量平原,再加上颍川郡,两地加起来产粮远远高于河内郡。

和帝时期,河南尹人口一百多万,颍川郡人口更是达到一百四十多万,这三个郡都拥有大量优质田土、庄园、人口,洛阳能够自给自足,不再像早年那样需要青州供给粮草,全是因为这三郡的土地优势。

可以说,即便把河内郡舍弃掉。现在司隶一百四十多万人口全部迁移分散至河南尹、颍川郡二地,也是完全可以的。甚至即便这么安排,也还是会出现大量闲置土地,无人开垦。

董卓之乱给予洛阳周边地区打击是毁灭性的,想要回到当年汉孝康帝时期,洛阳人口二百万,颍川、河内人口二百万,总计四百万的人数,不知得多少年。

但人口没有饱和,土地开发没有达到历史巅峰,就不代表河内郡可以轻易舍弃。

那么多百姓怎么办?

迁移和重建工作怎么安排?

新的土地开发还需要时间,这段时间百姓如何生活?

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洛阳八关,实际上只是保护了洛阳,而不是保护了整个司隶。

即便你舍弃河内郡,人家也可以南下占领河南尹,占领颍川郡。

到那个时候,刘虞就会面临董卓当年的困境,除了洛阳以外,其它地方全部沦陷,好不容易稍微恢复一点的司隶,又会陷入漫天战火之中。

想到这里,刘虞坚决地摇摇头道:“河内郡决不能放弃,如果龟缩在洛阳,不理会百姓生死,那我与那董贼何异?”

陈暮笑着说道:“陛下不用担心,臣并非是要放弃整个河内,而是一招以退为进之策而已。”

“以退为进?”

众人互相对视,杨彪问道:“如何以退为进?”

陈暮环顾众人说道:“诸公想想,洛阳现在有六万兵马,而且我们还可以下诏让孙坚曹操勤王,兵力不下于十万,袁绍要想攻灭司隶,最少得多少人?”

大家都看向朱俊,这里朱俊最有发言权。

朱俊沉思道:“关羽治军严明,麾下虽然皆为白波军青壮出身,但多年训练,又常与冀州及伏牛山中的盗匪作战,可称之为精锐,即便只有这六万人马,袁绍想攻破司隶,兵力最少也得两倍于我们方才有可能。”

陈暮便说道:“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任何一方,袁绍想要轻松消灭都困难。除非他集中兵力破其一路,然则不管是洛阳还是青州,他短时间内都不可能迅速拿下,青州有大河天堑,洛阳只需要短时间内放弃河内,以退为进,便能给青州和幽州争取足够的时间全面进攻。”

这个计策其实就是历史上沮授田丰对付曹操的扩大版,区别在于,沮授田丰的计策是利用冀州较大的体量,欺负曹操较小的体量。而陈暮则是利用洛阳、青州、幽州三地广阔的战略纵深以及合起来的体量,来与袁绍打这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而已。

袁绍现在和曹操一样,都缺少可以防御的区域。整个河北的战略纵深确实大,但冷兵器时代,打游击战没有意义。战略纵深只会给予敌人更多的骚扰空间,反而是一种劣势,到时候各地城池被攻打,顾此失彼,难以招架。

反观青州和洛阳则有防区,袁绍即便想来攻打,也得看看自己那二十多万兵马能不能一次性就把这些防区攻破,到时候全面战争打响,三地一起进攻,再加上张燕给予致命一击,足以扭转干坤。

还是那句话,陈暮制定的这个群狼战术的意义,就在于三方紧密配合,让袁绍不管是想对付其中任何一方,都会陷入重重骚扰之中,只能被拖入泥潭里,不可自拔。

虽然这个战术的缺点还是跟沮授田丰制定的战略战术一样,需要极为高明的将领和优秀的战术人才来执行,但以青州的人才储备,足够了。

听到陈暮的解释,几名公卿思索了一番,然后又问了几个问题,陈暮都是一一解答,将他们的疑虑解除。

除此之外,包括党人、张燕这几张底牌后手,也都全部托盘而出,没有做任何保留。

这种事情没必要保留,因为大家都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如果遮遮掩掩,反而让刘虞等公卿心中不满,造成内部矛盾。

在陈暮将所有战略战术全部阐述之后,刘虞等公卿总算是知道了所有内容,几人展开了分析,有疑问的时候,也会让陈暮来说明,最终探讨了足足一个多时辰,补充了不少细节,这才觉得万无一失。

其实这些细节早在青州的时候,就由陈暮、沮授、荀彧、田丰、荀攸、阎忠等谋士团成员进行过深入研究,内容甚至比刘虞他们探讨的更加深刻,细节补充自然也更多。

但刘虞他们想要补充就让他们补充嘛,要是所有的事情都由青州包揽,反而会让他们觉得有问题,到时候互相提防起来,却是得不偿失。

最终经过策略细化之后,一切任务就全部安排下来。

由刘虞在后方主持工作,三公在洛阳督察粮草,钟繇前往河内郡治所怀县,后方粮草运输,在怀县作为中转站。朱俊、陈暮前往前线,指挥关羽赵云等人作战。

除此之外,战争机器运转之后,光禄勋与太仆、将作大匠合力准备马匹、铠甲、武器,大司农准备粮草运输,少府则取出禁钱,发放军饷。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到六月初的时候,陈暮与朱俊正式启程,率领驻扎在洛阳的一万兵马,浩浩荡荡向着河内而去。

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证明?第二十三章 董贼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么回事?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七十三章 吕布第五十七章 重要讲话第二十七章 南军第四章 运筹帷幄,决胜里之外第二十八章 讲学第一十二章 尚书台请假条第六十章 赢了他一次第六十八章 三韩第四十一章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第四十六章 风起云涌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长逝第三十九章 吕布第二十九章 论仁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五章 曹操的处境第四十七章 黄道大吉请假条第一百五十七章 对峙期与南方再乱第五十一章 青州诸子家第八十九章 一碰就碎第二十章 他在想什么?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么回事?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计第八十四章 他来了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第四十九章 责任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二百零四章 图谋界桥请假条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七十七章 马第二十三章 吕布归顺第四十七章 袁家第二百三十七章 观望局势第四十六章 各自战略第六十六章 张辽高顺归属第六十三章 人心险恶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十六章 坐而论道第一十六章 都是内鬼第六十八章 我带你回家第三十三章 此间凉第三十四章 大战阎行第四十九章 权谋第三十三章 拉开序幕完结感言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八十章 刘表东进第一百九十六章 破城只需要一架云梯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魉(一)第四十三章 心怀万民的少年第七十四章 张让第一百零一章 涞水之战第七十八章 旧时代的消散,新时代的开启第八十五章 全面战争的开端第一百六十六章 袭城!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战(完)第一百九十章 诛颜良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五十二章 月凉如水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门学问第六十八章 上阵父子兵第八十五章 养寇自重第四十章 表功第五十章 传国玉玺与守墓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阳的意图(感谢歆帅帅大佬的盟主打赏)完结感言第五十八章 奇袭浚仪第四章 乃祖之风第五十五章 家庭与传承(恭喜陈暮喜提儿子一个)第一百二十三章 巅峰关羽第五十四章 周瑜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应敌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四十九章 记仇的曹操第四十章 表功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风云第九十六章 袁术.....不用死了第七十一章 民族认同感第五十七章 巫蛊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笔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五十四章 斗法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三章 卢植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九十四章 历史的书写者第一百二十二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第四十八章 长社城内第一百章 收复荆州第一十九章 徐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