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

天色暮霭沉沉,纷纷扬扬一夜的大雪终于停下来了。

世界变成了一片素裹银装的白,森林枯萎发黄,积累了一层厚厚的雪,枝条形成漂亮的雾凇,带给人的除了美丽以外,还有凋零与残酷。

清河国,袁绍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对青州的进攻行动。河内郡,陈暮正在挖掘着渠水,准备水淹安阳。

唯有郑县,此时正陷入铁马冰河一般的厮杀之中。

谁都知道冀州与青州的决战即将来临,南方的袁术似乎又蠢蠢欲动,但孙坚早就养好了伤回去,曹操也在,有他们,袁术翻不起什么风浪来。

而关中那边,陈暮也定下了驱狼吞虎的计策,一边让洛阳给段煨传信,命令他坐镇稳住华阴,一边让韩遂马腾进攻关中。

不知道这个计策会不会生效,但即便不生效,只要段煨没有什么问题,那至少洛阳就一定会很安稳。

除了李傕和袁术以外,现在有能力威胁得到洛阳的,也就只有袁绍了。

因此安阳前线亦是在马不停蹄地做着准备。

至于刘表?

借他十个胆子都不敢来司隶。

天苍苍野茫茫,阴沉的天气将整个郑县都笼罩的时候,袁军再度对着公孙瓒的营寨发起了猛攻。

明明还是在白天晡时初刻,也就是下午三点钟左右,可天色却阴沉沉的,乌云满天,天地之间仿佛处于一片黑雾里,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将公孙瓒的一切部署打乱。

他不得不与鲜于辅放弃了唾手可得的郑县,准备退兵。但退兵的事情才刚刚开始,高览与张郃就抓住时机,开始进行了反扑,攻下了他的前寨。

晡时末日入初,眼见前寨摇摇欲坠,公孙瓒的中营里一声令下,两千从后方易京赶过来的精锐士卒立刻整装出发增援前营。

两座营盘相距不及一弩,两哨人列队发足疾奔,四五百步的距离转瞬即至。前寨的侧门附近也有游弋的袁军,面对两千阵势齐整的卫军,也不敢上来拦截,只是在远处象征性地射了几箭。

这边援军进营,那边攻打营门寨墙的袁军便秩序井然缓缓退下去,鸣金的声音叮叮当当响起,原本嘶喊怒吼声不断兵器交加声密织的战场转眼之间就变得出奇地安静。

郑县离易县近在咫尺,双方仅仅隔着易水河。天寒地冻,易水已经结冰,公孙瓒认为今年的攻势应该到此结束,回去之后,等到来年春天再进攻。

但袁军显然不那么认为,这是一个击败公孙瓒的好机会。因为雪地骑兵不易行军,公孙瓒的弱点在于步兵较少,骑兵较多。不管是鲜于辅还是依附于他们的那些胡人,下马步战的水平远比河北士兵差了不止一点两点。

特别是河北枪兵,就是闻名天下的大戟士。戟也属于长枪里的一种,在两军对垒的时候,达三四米以上的这种大枪能占据极大的手长优势,因而高览和张郃显然是想发挥天时地利人和,一举将公孙瓒打败。

在中营来了支援之后,袁军如潮水般退去。然而他们并没有直接离开,在后方还有大队的袁军士兵列着整齐的军阵如一片黑魆魆的乌云般在风雪中耸立着,他们像是一块牛皮糖一样甩都甩不掉。

鲜于辅急急忙忙来到公孙瓒的营寨,二人在中营观望,田畴关靖阎柔柯比能等人也陪同着一起看,就看到那些袁军尽皆穿着棉衣,虽然大雪纷飞,但拥挤在一起,却并不觉得寒冷。

与东北那边动则零下三十度不同,哪怕处于小冰河时期,河北的温度也不至于低到那种程度。因此零下十多度已经是极限,更何况现在还是白天。

上万人形成密集的战阵,还身穿着棉衣,外套札甲,如同一个大火炉一样,不仅不会感觉寒冷,甚至还会十分燥热,战意沸腾。

看到这幅场景,鲜于辅眉头紧皱,裹了裹自己身上的棉衣,说道:“前些日子我还只是看到他们只有将领身上着了棉衣,现在那些普通士兵都有了,袁绍怎么可能会有如此多的棉衣储备?”

“至少不是他们全军都有。”

公孙瓒沉声道:“玄德在西域引种身毒木棉,大肆推广栽培,到如今已有十余年,每年产量颇丰,积累起来不是一个小数目。青州并不限制百姓购置棉衣,且我也时常大批进购贩至北方。现在辽东人都已经穿棉衣了,他能有如此多的储备并不稀奇。”

鲜于辅摇摇头道:“商人误国呀。”

公孙瓒瞥了他一眼,嗤笑道:“没有商人,你身上就不会有棉衣穿。知足吧,至少我们的人大多数都有御寒之衣。袁军却只得装备这些人,玄德那边传信说是已经在清河国与袁绍主力相对,我们这边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早在一百多年前,别说印度,就连波斯湾汉人都已经去过了。西域跟中原与印度交流更是频繁,刘备早年是受到苏双张世平的资助才崛起,后来发家之后,投桃报李,帮助他们成为全国性大商贾。

青州的食盐买卖,粮草买卖,棉衣买卖,都由他们经手。特别是棉花产业,他们跟西域商人合作,在玉门关以西的鄯善国大面积种植。

鄯善国就是楼兰国,西汉时改名鄯善,差不多是后世的塔里木盆地一带。

原本西汉时期的西域还有五十多个国家,到东汉末年的时候,互相厮杀,不断吞并,很多国家灭亡,像精绝国、婼羌国、小宛国、且末国,都一一消失在了历史长河里。

内卷结束之后,如今西域只剩下七个国家,分别为乌孙、龟兹、鄯善、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

这其中,又以鄯善离汉朝最近。

韩遂马腾霸占雍凉之地,棉花贸易展开之后,光他们二人就从中分了不少羹。再加上一路过来,长途跋涉的高昂运输成本。因此在后世极为廉价的棉花,在此时价格却极为贵重,堪比丝绸,也难怪连财大气粗的袁绍,都没法装备全军。

鲜于辅被公孙瓒噎了一下,本想还击,但心里惦念着还在洛阳的天子统一大业,只能忍着。二人的性格不同,且一个为幽州牧,另外一个是护乌桓中郎将,在权力方面有不少重叠的地方,因此根本合不来。

现在能够在一起合作,也仅仅只是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如果袁绍倒下,鲜于辅敢保证,他一定会第一个向天子上奏折弹劾公孙瓒在幽州干的诸多不法勾当和僭越行为,拉他下马。

两人都不说话了,远远地就看着袁军。

前营指挥的是公孙瓒属下田楷单经两名大将,在中营补充了一些新的兵力之后,他们立即呼喝着让他们上墙寨增添人手。

尸体被清理走,折损的枪矛全部替换掉,箭支一箱一箱地开始往墙寨上搬运,新的一轮战斗马上就要开始。

.......

.......

清河国,夏津城。

这座城池并不大,城高约一丈八,外围十分简陋,由夯土堆砌,跟墙砖的城池比起来,它仅仅比木制的行军营寨稍微强那么一点点而已。

青州的投石车,足够将它击垮。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夏津本来并不是一座城,而是一个亭,名为夏亭,属于甘陵治下的一处乡亭。

但由于它的地理位置比较重要,早年刘备公孙瓒联合攻打王芬的时候,占据了此地,双方在葛亭交战之前,夏津作为后方,陈暮在此地设置了一个简易营寨,作为粮草中转地,承担着像乌巢一样的作用。

等到葛亭之战结束,袁绍大获全胜,将青州军与幽州军赶出清河国,夏津就被保留了下来。在原来的营寨基础上,袁绍又进行了简单的扩建,变成了一座夯土小县城,取名为夏津城。

现在的夏津城已经变成了一座军镇,密密麻麻的军队进进出出。在各处营寨外面,皆有士卒把守、巡逻。不断有新的运粮车队以及辎重车队往返穿梭,运输货物。

与甘陵城那边的官道积雪早就被清扫得干干净净,离城市往北约四五里地的方向有一片丛林,被驻扎的军队砍伐了小半,只剩下干秃秃的树桩。

袁绍站在城楼上,远远地看到他的三子袁尚从那片广袤的丛林里钻出来,身后还跟着数十名随从,手里提溜着不少猎物。

在这样一片冰天雪地当中,还能从已经被人为砍伐了小半的丛林中猎到一些野兔野麂可不容易。

审配看到袁绍的脸上露着微微笑意,他知道袁绍酷爱三子袁尚,而且他因为与袁绍长子袁谭不和,因此也非常支持袁尚继承袁绍家业,便拱手说道:“恭喜明公,贺喜明公。”

“哦?”

袁绍不解道:“喜从何来?”

审配笑道:“公子尚酷似明公,又极为尚武,有雄主之姿,难道还不喜吗?”

“哦?哈哈哈哈。”

袁绍听了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显甫虽类我,然少与兵事,若说雄主之姿,还是差得远,让他多历练两年再说。”

审配就立即道:“明公,现在正是个好机会,出兵青州在即,刘玄德不过是守门之犬而已,明公亲至,必让他俯首就擒,何不让公子尚领军出征,正好让他熟悉熟悉军伍,多了解些政事?”

“这个嘛......”

袁绍一时犹豫,他酷爱三子袁尚,这次带过来,也是怕袁尚留在邺城,跟长子袁谭发生矛盾。

袁谭毕竟早年跟着他南征北战过,有一定军事经验,所以袁绍才把袁谭留在邺城,抵御洛阳进攻的同时,镇守后方。

不过他也不是完全就放心袁谭,一番斟酌后,他把郭图和辛评调到了前线,把逢纪和耿武放在了邺城。

郭图和辛评是袁谭的拥趸,如果他俩在的话,邺城估计就是袁谭一手遮天。

而逢纪素来与袁谭不和,袁绍就让逢纪为邺城监军,分了一半军权,打的就是让逢纪监督袁谭的主意。

只要逢纪在,袁谭想要干纲独断,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到时候逢纪只需要偷偷打个小报告,自己再一道手令,就足以让袁谭失去权力。

所以哪怕世人都知道他袁绍不喜欢长子,喜欢三子,袁谭也无可奈何,只能老老实实地在邺城呆着,充当袁氏吉祥物。

但虽然他酷爱三子,可袁谭威望确实要比袁尚高很多,在立嫡还是立贤的问题上,他其实一直很犹豫。

如果今天答应了审配,让袁尚跟着他出兵,一旦获胜,就有可能建立功勋。到那个时候,二子相争,恐怕对于袁氏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明公,关在笼子里的鸟,是看不到天地间有多广阔的。如果一直让公子尚只是跟在您的身边而没有作为的话,那即便他有才干,最后也只会被淹没,明公难道眼睁睁地看着公子尚无所作为吗?”

看到袁绍一时迟疑,审配加了一把火。

过了片刻,袁绍又看了眼远处长得极为像青年时自己的袁尚,略微苦笑着摇摇头:“行吧,自此东征,让显甫独领一军。正南,那就由你为监军,显甫就交给你了。”

“配必不辱命!”

审配大喜。

他不仅跟袁谭合不来,还跟郭图辛评这些人是死敌,如果袁谭以后上位,倒霉的肯定是自己,为了自己以及自己家族,他只能想办法帮助袁尚上位了。

正在这个时候,远方的官道上,忽然奔跑过来一队骑兵。官道上面的雪早就被清除,道路变成了湿泞的泥水。

马匹在泥地里飞奔,溅得上面的骑士浑身都是泥土。但骑士已经管不得许多,飞奔来到夏津城外,在袁绍贴身侍卫的带领下,来到他的身前。

“明公,前方最新消息。”

骑士单膝下跪。

袁绍沉声道:“什么消息?”

骑士道:“刘备整顿了兵马,撤出了鄃县。在离开之前,他派人烧毁了城内房屋,砸拆了城墙,将鄃县变为一片废墟。”

“什么?”

袁绍大惊失色:“鄃县城居然被毁了?”

“是的。”

骑士很肯定地回答道:“前方斥候亲眼看到他们用撞车将城墙砸塌。”

撞车就是类似于西方攻城锤一样的攻城器械,多用于进攻城门和拆毁城墙用。

古代的城墙也并非全都砖石结构,像秦始皇修长城,用的就是石头加夯土垒砌,十分原始。

正所谓秦砖汉瓦,砖制城墙在当时虽然存在,比如孙权构建的石头城,但大多数城墙还是夯土结构,被特定的攻城器械一撞,就会被撞坏。

反而如今的青州因为利用石灰发明了水泥,通过烧制墙砖,用水泥浇灌,对平原县城以及临淄等大型城市重新加固。

这在汉末时期,可谓是划时代的产物,防御力惊人。

袁绍原定计划是打算再过几日就进攻鄃县,听闻鄃县已经被拆毁,敌人全都撤回平原城,顿时气恼不已,愤恨道:“可恶,我原打算将鄃县夺下,作为进攻前线,哪料到刘玄德居然毁坏了城池,真是可恶!”

审配沉吟道:“看来这天气也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原本打算在大河北面等河流防御的打算落空,猜测我们准备进攻了,明公,事不宜迟,我们必须尽快出兵,不然的话,等到春天河流化开,他们继续在那些河流上面沿用那些营寨,必让我们寸步难行!”

“嗯......”

袁绍点点头,深邃的目光望向东方,轻声道:“是该与那刘玄德,决一死战了!传我命令,明日就出兵,先取平原!”

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九章 寿诞第一十九章 年轻袁绍,雄主之姿(感谢鲁比大佬盟主)第八十四章 决战之时第七十一章 开会第五十四章 斗法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五十八章 呔,看法宝第一百九十九章 会猎于冀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禅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长逝第五十六章 刚而犯上通知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战第六章 哥,咱家有后台了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四十六章 小细节第七十章 等人第四十九章 记仇的曹操第八十五章 养寇自重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孙瓒第七十章 长安城下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计第一百八十一章 决战前后第九十六章 开战!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规划(1)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规划(1)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溃第八十五章 全面战争的开端第四十二章 一声大哥,一生大哥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进青州园第一十八章 温柔乡,英雄冢第一百一十一章 群狼战术第二百七十三章 决战之日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军,紧急军情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三十章 天子阅兵第一百二十二章 将星陨落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战第一十三章 二桃杀三士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五十章 官渡对峙第二百一十二章 诱饵第七十九章 局势明朗第八章 内阁的作用第六章 吕布的处境第一十九章 年轻袁绍,雄主之姿(感谢鲁比大佬盟主)第三十四章 孙坚兵败第三十五章 民风淳朴蒲阴县第四章 冀州第三章 未来方向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败如山倒第四章 那个男人的可怕第三十八章 合纵连横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五十四章 斗法第一章 俺也一样第二十一章 追击第二百二十四章 东武城之围第二十四章 别怕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一十二章 剥夺曹操的未来第七章 未虑胜,先虑败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二十二章 偷梁换柱第九章 罗市贼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二百二十一章 声东击西第六十九章 万恶之源第八十八章 拦个张郃折磨第一十二章 灭爸第二十四章 战略谋划第六十章 陈暮发动技能——万箭齐发第四十九章 责任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孙瓒第三十四章 孙坚兵败第五十章 斗将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一百七十九章 斩文丑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战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七十章 沈亭之战(2)第五十章 关羽出征第二十四章 调虎离山第四十七章 黄道大吉第六十七章 远洋船队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四十一章 援军请假条第三十章 天子阅兵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六十八章 我带你回家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三十二章 满满的套路第一十六章 都是内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