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历城城下

历城?

刘衡和李恒皆是面面相觑。

历城只是一座小城市,城矮墙薄,一点都不好防守。

最关键的是,他们的家族都在东平陵,所有的奴仆、家产、田地,都在这里。

不管是从城池厚度以及城内防御设施来看,还是从自身利益着想,东平陵才是首要的防御地点才对。

“为何是历城?”

刘衡问出了心中的不解:“东平陵为济南治所,城池可比历城大得多,城墙也厚得多。”

荀彧自然也有他的道理,笑着解释道:“历城为进入济南的中枢,北面是济水,南面是泰山,横于中央,可阻拦敌军。若是枯守东平陵,敌人完全可以不来攻打,选择北上渡过济水偷袭高唐,届时南北夹击,明公就会非常危险。”

李恒担忧道:“可是历城也并非完全阻挡得住敌人,若是他们绕开历城,直取东平陵该如何是好?”

荀彧说道:“若是这样的话,敌人就是孤身来犯,粮草必然不济。我此番率领兵马前往历城,同时也会派人前往茌平找黄汉升与太史子义求援,只需要坚守数日,等到援军抵达,敌人必会不战自退。”

“原来如此。”

二人虽心有疑虑,惴惴不安,但既然荀彧坚持如此,也只能这样了。

他们不知道,荀彧去历城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之前说过,历城、祝阿、茌县三座县城其实就是后世济南市的三个区,济南人都知道,北面就是黄河。

然而汉朝的时候,那条黄河就是济水,而南面就是泰山。

此地的地形跟虎牢关很像,北面是黄河,南面是嵩山,处于河流与大山之间,可谓是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

如果荀彧放任许攸率领的偏师把这里攻下,那么许攸则进可攻,退可守。

进在哪里?

在高唐。

祝阿的位置就在长清区,此地和历城之间,就有渡口过河,渡过济水。

济水一过,就到了高唐身后,此时如果袁绍南北夹击,派出兵马绕过平原,直接袭击龙凑渡口,抢夺了渡口之后,在许攸军的掩护下渡河,那么高唐就危在旦夕。

所以历城的位置就十分关键。

因为当时的济水仅仅只比黄河小一点点,也是一条巨大的河流,如果不靠渡口的话,几乎难以过去。因此只要控制住了历城,许攸军想要在有军队骚扰的情况下安然度过济水,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最重要的是,即便许攸没有选择渡河进攻高唐,如果荀彧不管历城,许攸大军将这三县夺下,占据了这处黄河与泰山之间的隘口,几乎相当于是董卓军把虎牢关送给关东军一样,敌人随时可以进攻腹地。

到时候源源不断的冀州军就会从济北国进入青州,他们就如同被人扼住了咽喉,蛇被打了七寸,只能被人家进攻,而没法做出任何反制手段。

那退又在哪里?

你家重要隘口被人家占据,人家还不是想退就退?

所以说,此地对于青州的重要性,其实就相当于虎牢关于洛阳,剑门关与四川是一样。

只要守住了此地,源源不断的袁军就可以通过济北国进入济南国。

而且过了济水就是高唐,高唐是黄河最重要的渡口,也是青州防区设置的最后的防线,高唐一失,黄河天堑就没了,后面再无险可守。

如此重要的地方,荀彧自然不可能放给敌人。

当然。

除了地形以外,司马俱也很重要。

现在司马俱的残兵还在茌县,荀彧如果在东平陵的话,司马俱那边的兵马就毫无作用。

他若是去历城,即便敌人占据了祝阿,历城与茌县还能成鼎足之势,将敌人拦在通往济南的入口处,等到援军抵达,就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所以荀彧敏锐地察觉到了历城的重要性,抛弃东平陵不管,也得先去历城再说。

做出决断之后,荀彧立刻动身,让召来城中守将召集人手。

实际上东平陵也不是完全没有兵力,作为济南的治所,此地有郡兵五千余人,但分散在各县,历城祝阿等地就各有一千,东平陵也有一千,其余分散在漯阴、著县、东朝阳等地。

除此之外,还有数千运送粮草的辅兵。青州实行募兵制,且奉行兵在精而不在多,因此战兵素质较高,人数相比于冀州较少。

但很多上了年龄的老兵不愿意退休,继续留在部队里,这些士兵就成为了辅兵,也相当于预备役。

老兵们的普遍年龄基本都在四十岁以上,不少都是刘备黄巾之战以及陈暮入主青州做刺史时,收拢的青州黄巾,如今十多年过去,虽荒废战事,但战斗力应该还是有一些。

得知后方出现战事,老兵们踊跃参加,等到第二天的时候,就已经有两千多名辅兵转入战兵的行列,其中就有现在担任东平陵县尉的胡平。

胡平今年也三十五六岁了,青州募兵制是以二十到三十岁之间的青壮组成的精锐战兵为主。按照陈暮制定下的军队规划,如果到三十岁之前还没有成为低级军官,普通士兵基本都要退伍,回去种田作为劳动力。

主要也是当时青州还是典型的人少地多的情况,虽然已经有六百万人口,可到处都可以开垦荒地,所以急需要劳动力。三十岁退伍,分了田地,娶妻生子,不至于耽误了人口生育和粮食生产。

而胡平跟随刘备陈暮征战多年,本来已经可以担任中级军官,但由于父亲胡志病故,退役回家,因军功分了不少田地,且做了县尉,成为了权力阶层。

现在听说敌人进攻济南,荀彧一声召唤,立即放下荣华富贵出来响应。

像胡平这样的人还是有不少,刘备最早入驻济南时麾下可是有一万多收拢的黄巾士兵,后来陈暮扫清青州,即便是去掉青州黄巾里的老弱妇孺,青壮也有二十多万,这些人只有少数像管亥、徐和、司马俱、管承、李波、王饶等人成长到军官级别,大多都已退役。

退役之后分散各郡各县由官府提供田地组织生产,鼓励生育。如今光东平陵像这样的退役士兵以及转入辅兵的人就有数千,除了离得远的,住在城池附近的以及在城外军营待命的辅兵们几乎全部被征召转为战兵,进入了战斗状态。

如果荀彧耐心等等,把整个济南乃至后方所有预备役集结起来,拉起五六万人马还是没问题。但荀彧没有这个时间了,几乎是连夜发布命令,很多人都是半夜三更在床上接到通知,临时被征召而来。

等到第二天清晨的时候,一支花了一晚上的时间东拼西凑的队伍就已经整装待发。荀彧留了一千人守城,算上刘衡李恒等人的家兵,总计四千来人,平旦时分就开始启程。

这些士兵当中现役的精锐战兵只有不到一千人,其余的要么是刘李二人家兵,要么是辅兵或者退役老兵,来源成分很杂,战斗力可能也堪忧。

但荀彧也顾不得这么多,带着胡平以及东平陵的一个军司马守将领着这些人飞速赶往历城而去。

幸运的是因为许攸大军攻破了齐长城,再疾驰到祝阿城外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军中夜盲症士兵太多,不好攻城。且来得匆忙,急行军下没有携带攻城器械,所以许攸是临时在城外露宿,第二天打造了一些云梯等攻城器械再进攻。

祝阿不过一千兵力,而许攸则带了袁绍驻扎在东郡的大部分兵力,总计一万五千人。敌我力量悬殊,并且祝阿不过是一座小城,城池只有两丈多高,也就是五米出头,属于普通县城范畴。

像这样的城墙,别说跟虎牢关长安城洛阳城那些高达十多米的城墙比,就算是东平陵这样的一郡治所,也能达到七八米,根本不可能防御住那么多敌人。

因此当荀彧抵达历城的时候,祝阿早就被许攸攻下,战斗仅仅持续了不到两个时辰。西城门作为主攻,南北二城门佯攻,东城门外看似没有任何兵马,实际上许攸在城外林中藏了几千人,四面合围,城中兵力完全不够。

等到西城被攻破之后,守军仓惶打开东城门逃跑,却被城外的兵马埋伏,死伤惨重,一千士兵仅仅只有三四百人分散突围逃走了,其余人要么被俘虏,要么被斩杀,只要再拿下历城,整个济南就会暴露在袁军的铁蹄之下,到时候青州形势瞬间将会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由于东平陵到历城足足有四十多公里,九十汉里,荀彧军队行军了足足一日才抵达。从清早平旦末刻(早上5点),到下午哺时初刻(下午3点),差不多五个时辰。

这个时候祝阿便已经落入了许攸手里,许攸是在大军吃过早饭,也就是食时三刻进攻(早上8点),所以他拿下祝阿的时间是在日中三刻(中午12点),祝阿离历城还有二十多公里,四十多里路,即便立即出发,也得到日入初时(下午5点)才能抵达,所以历城现在还算安全。

荀彧匆忙进城之后,就已经从祝阿逃过来的溃兵听闻了祝阿失守的消息,他骑在马上,胡平跟在身边,身后一队队士兵排着整齐的队列,踩在夯土地面上发出橐橐声,街道上来来往往很多百姓纷纷逃难,一片兵荒马乱之象。

等抵达历城县衙府邸之后,荀彧立即召集胡平以及那名叫周满的军司马,还有历城县令过来议事。

“历城令。”

“在!”

“你马上派城中樵夫,大量去砍伐木料,同时收集粪便。”

“是。”

“周满。”

“卑在!”

“你领军中工匠,快速上城头建造防御工事。”

“唯!”

“胡平。”

“卑在!”

“你曾经担任过玄甲重骑,乃为骑将精锐,领斥候去查探敌情。”

“唯!”

三人都得到了命令,马上开始行动。

历城县令负责派人去砍伐树木,搜罗粪便。

周满则让工匠将木料制造成守城器械,建造防御工事。

胡平则充当斥候,去查看许攸军行动。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展开,历城令在派了手下去做事之后,荀彧又马上安排了新的任务。

同时城防也在加紧制造,像历城这样的小城,想要床弩、投石车这样的大型器械就别想了。但滚石檑木以及石灰顶板之类普通器械,倒是可以马上临时抢制。

现在双方都在争取时间,许攸中午才拿下祝阿,士兵们也不是铁打的,就算是想要一鼓作气,也得吃了饭才能行军。再加上历城本身就与祝阿有一段距离,荀彧至少在这一点上,还是抢占了一些先机。

更何况荀彧已经从逃回来的溃兵嘴里知道了许攸拿下祝阿的时间,根据推算,正常情况下,敌人应该是明天才会到。但如果对方想着兵贵神速,那么最快也就是日入初时才会抵达。

所以荀彧至少有一个时辰的时间可以准备。

大量的命令从县衙府邸发出,一条条军令被各级军官以及历城县的官员们迅速去执行,城楼上不断堆砌着新的木料和滚石,北面济水渡口方向,也派了斥候前去侦查,确保袁军并不是直接渡过济水袭击高唐。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天色渐渐暗下来,到了日入初时敌人并没有出现,这让荀彧松了一口气。

但胡平作为斥候,还是带回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那就是他还没到祝阿,半路上就已经遇到了敌人的斥候,双方交战,敌人增援赶到,他不得不撤回。

荀彧分析了胡平带回来的情报, 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敌人在拿下祝阿之后,就立即选择了出发,过程中原地休息了一段时间,也许是在哺时(下午3-5点)的时候原地让士兵们吃了一些东西,然后继续出发。

按照胡平与敌人相遇的地点和时间推论的话,最快到日入末刻(晚上7点)的时候,敌人就应该能抵达历城城外。

事实上荀彧的推断并没有错。

许攸同样也知道历城的作用有多大,所以在拿下祝阿之后,他只留了三千人守住了城池,然后再派三千先锋军,快马加鞭赶往历城,看能否突袭城镇,只是半路上遇到胡平的斥候队,让先锋军警觉,怕前方有埋伏,不敢继续前行。

等到后方大军跟上来之后,先锋军在前方开路,接近傍晚日入末刻,天色昏黄明暗不定的时候,在远方西下的太阳余晖当中,城楼上的荀彧,就已经看到西面的官道之上,无数旌旗,缓缓而来!

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九十五章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三十六章 鸡泽设伏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绍不能死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会来救我的第一百零一章 取汉中第一十三章 二桃杀三士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战(3)第六十七章 塞北雁门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县第九十章 狼狈逃窜第三十一章 陈暮辞职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二十四章 宣战第六十二章 宫廷乱第二十章 南阳之战(2)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义子第四十九章 责任第七十六章 名满天下第八十一章 在广陵画上一个圈第十章 B计划第二百零七章 十胜十败第五章 贿赂第二十八章 我回来了第六十六章 鲜卑第一百一十二章 远征西域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战争第四十三章 惨胜第七十章 沈亭之战(2)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四十六章 人皆蝼蚁第二百四十一章 错误的道路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六十九章 崩溃第四十五章 一声长叹第八十八章 林里捉婿第二十七章 广年对(3)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马威第五十六章 繁星点点第二百零二章 大决战开始第二十一章 杨赐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禅第六十九章 万恶之源第三十章 群情激愤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来了?第三十三章 此间凉第七十三章 铚县会盟第八十章 刘表东进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计第一百二十一章 强汉的二板斧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一十二章 尚书台第四十一章 吕布,我要你的命!第二十三章 长辈的快乐第一百一十九章 灵魂拷问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阳陷落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刘虞第八十一章 在广陵画上一个圈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宫第一十七章 骑兵的作用第六十八章 武课第一百八十九章 无路可逃第一百五十五章 辽东第四章 汉末群雄之黑马刘玄德第四十五章 长社城下第五十四章 万里长征第一步!第八十四章 决战之时第二十六章 广年对(2)第四十三章 惨胜第七十三章 投石问路第八十六章 大战前夕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会谈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倾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决战之日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阳第二百八十二章 传位第二百一十三章 连环击与火起第七十二章 图谋第二百四十八章 齐王第三十九章 晋升资本第五十四章 军情司第四十八章 谥议第二百二十五章 战术布置第八十五章 壁虎断尾第六十章 关中战起第二百零五章 自毁城墙第六十五章 奇袭箕山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一周年,不写书,聊聊人生第二十六章 仁义之名传河北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一十三章 大幕溅起第五章 贿赂第四十二章 壮年黄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