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荣回辽东

安阳城破之后,邺城就再也没有屏障可依。

数万大军将所有俘虏押回河内,占据了安阳、内黄、繁阳一带,对邺城采取了步步紧逼的态势。

由于没有直接一路打到邺城城下,所以倒是给了袁绍一定缓冲的时间。

他早已经率领大军回师,马不停蹄地往魏郡赶。

而洛阳这边之所以没有趁胜追击,也是因为诸多原因。一是粮草不济,俘虏越多,余粮就越少,难以再北上强攻。

二是老太尉朱俊身体不太好,就连攻下安阳的消息陈暮都不敢告诉他,更别说继续进攻邺城。

陈暮也害怕老太尉一个激动,直接当场高兴地吐血魂归西天,那就得不偿失。

或许有人奇怪,朱俊难道对陈暮很重要?

确实很重要。

首先是朱俊本身就有极高的军事能力,他统领洛阳兵马,士兵们无论白波军黑山军还是青州军都信服,能够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其次是天下人都知道他的忠心耿耿,只有朱俊把持洛阳的军权,各路诸侯才没有借口造反。

毕竟历史上各路诸侯讨伐曹操,都是以他挟持天子,祸害汉室江山为借口。

所以包括孙策要进攻许都,袁绍要打官渡之战,都是打的旗号清君侧,诛杀汉贼曹操,解救汉室皇帝,而不是说什么要篡夺江山,另立为王。

现在洛阳皇帝是刘虞,掌军权的是太尉朱俊,各路诸侯自然就没有借口指责刘备再挟持汉帝,但如果朱俊死了的话,目前洛阳最有名望接替他执掌军权的人,就只剩下关羽。

关羽是刘备的义弟,同时还有陈暮身居高位,一旦洛阳的兵权再关羽手里,恐怕立即就有各路诸侯站出来,说刘备操纵天子,把持朝政,到时候会有些舆论压力。

当然。

也就只有一些舆论压力而已。

现在随着洛阳与青州面对冀州的兵事越来越顺利,胜算也越来越大,陈暮也已经不在乎舆论的问题。

只要平定了冀州,

那么刘备的势力已经跟官渡之战后的曹操差不多,天下再也没有其它能够和他相抗衡的诸侯,等地盘稳固下来之后,便是夺天下之时。

不过由于粮草压力过大,且陈暮也没有打算直接面对袁绍回师之后的雷霆一击,所以亦是马上回师河内,开始修葺城池准备迎敌。

安阳和内黄一战,冀州震荡,袁绍必然惊怒不已,面对虎视眈眈的洛阳军,必然会予以回击,因而绝不可小觑。

荡阴县,在看着送走老太尉的马车缓缓离开之后,陈暮和关羽赵云回了县衙准备开会。

朱俊必须回洛阳休养,因此他们赢了的消息目前只能瞒着,只说安阳不好攻打,劝老太尉先回洛阳养病,等病情好一些,再回来上马作战。

老头身边的亲卫是知道消息的,但陈暮下了封口令,又以病人不能接触太多人为由,只让随军的医师在旁伺候。

没有人给老头通风报信,老头自然只能看陈暮给的战报以及回师之后陈暮的亲自转述。

得知安阳一直久攻不下的消息,老太尉倒也没有多失落。

毕竟他也明白安阳重镇没那么容易攻下,于是千叮咛万嘱咐,让关羽陈暮尽快把安阳拿下之后,便带着一丝遗憾离开了荡阴,缓缓启程往洛阳而去。

心脑血管方面的病人不宜颠簸,但一来前线不适合养病,二者医师目前暂时稳住了病情,相比于前线,洛阳更适合休养。

在送走了老太尉之后,三人来到县衙,并没有召集诸将开会议事,而是谈起了接下来该如何迎敌。

三人分列而坐,关羽坐在最上方,陈暮在右手下方第一个,赵云坐在他的对面。

“四弟,送走太尉,我们也该再次启程往安阳,准备进攻邺城了吧。”

关羽这次回荡阴,还以为就是单纯地送走朱俊而已。

陈暮摇摇头:“不能攻打邺城。”

“嗯?”

关羽皱眉道:“为何。”

陈暮说道:“袁绍已经回师,我们北上攻打邺城,必遭袁绍大军袭击,万不能去。且粮草已经不济,必须休整一番。”

赵云不解道:“今年新的秋粮很快就能够收上来了,粮草方面,应该倒没什么问题吧。”

陈暮笑道:“秋粮仅仅只是收割了,各地囤积加转运,也需要一定时间。与其主动出击,不如以逸待劳。我已经传书给大哥,让他开始追击袁绍,最好在明年初,与袁绍决一死战!”

关羽眯起眼睛说道:“四弟,说说你的打算吧。”

陈暮说道:“袁绍之所以要先取青州,是因为大哥那边给他的威胁最大。如果他北上攻公孙伯圭,或者西来取洛阳,另外两路联合起来,足以对冀州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唔.......”

关羽点点头,这是他们早就分析过的事情。

陈暮继续道:“如今随着我们这边战事愈发顺利,两夺安阳,斩杀颜良文丑,逼降张郃辛评,魏郡袁军已经元气大伤,袁绍只能回师来救,他的兵力已经无法对我们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然后呢?”

关羽又问。

“然后自然是准备主动进攻。”

陈暮目光森森地道:“这次,我又得回一趟青州了。”

当初制定狼群计划,总共分为七步,现在终于要到第五步,反击战准备开始!

.......

.......

“噗!”

青州平原国平原县城。

袁绍大军才刚从龙凑渡口撤往平原城,收拾了城中一切物资准备回师,袁绍就听到了安阳陷落的消息。

得知安阳陷落,袁绍怒急攻心,喷出一口血来,双目赤红已经无法冷静。

“明公,明公!”

荀谌刘惠审配等人大惊失色,连忙上去搀扶。

袁绍看着他们,咬牙切齿道:“传令,让显甫和正南领军断后,我要亲领大军,立即回魏郡。”

“明公是打算领前军先行?”

荀谌皱眉问道。

袁绍瞪着他:“魏郡危在旦夕,必须早救。”

刘惠也摇摇头:“不可,明公,我们此次攻打青州,准备得过于充分,兵马粮草器械无数,非一朝一夕就能安然撤离,若主力西去,后军必然行动迟缓,刘备派人追击,恐我军必败。”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军事常识,袁绍打青州,粮草武器装备器械都准备得非常充足,前期的进攻势头也是十分勇猛,仅仅花了不到半年,就把刘备经营十多年的平原拿下。

但正因为准备得过于充足,反倒是一件坏事。大军出行过于臃肿,前军中军后军三军加起来光作战部队就有十一万,然后还有七八万的民夫以及辅兵工匠等。

大大小小的辎重车加起来怕是有三万多辆,这还不算缴获的一些战利品,比如刘备撤离平原的时候,城中就有不少物资没有带走。

这么多军队和物资辎重,要想在短时间内撤离是不可能的事情。曹操在宛城之战能够安然撤离,是因为宛城之战的规模很小,双方动用的兵力加起来估计都不超过两三万。

而袁绍这边却不行,如果他领几万前军先行离开,刘备就会率领主力追出来,一旦袁尚审配抵挡不住刘备的猛攻,中军后军以及所有粮草辎重全军覆没,那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量,整个冀州都可以说没了。

所以此时此刻,袁绍麾下的谋士们也劝他理智。

袁绍悲戚道:“若是不救,魏郡如何是好?”

荀谌忙道:“明公莫忘了,高览许攸还在东郡,可让他们撤回,立即支援魏郡,明公率领大军徐徐回援,不可鲁莽。”

“不错,明公正该如此。”

“我赞同友若之意。”

刘惠和审配也都觉得没有问题。

袁绍大口喘气,缓缓闭上了眼睛:“就依友若的安排吧。”

“明公英明。”

几人都是松了一口气,至少现在袁绍还听得进去劝。

.......

.......

北方的战事即将迎来决战的时候,南方的战事,也差不多进入了尾声。

今年年初,袁术和吕布联合起来,准备进攻豫州。

这个消息被曹操和孙策知晓,提前设伏,双方大战于谷阳一带,袁术兵败,退入丹阳一带,孙策正式占据了九江以及庐江二郡。

此二郡虽然也属于扬州,但从地域上来讲,应该属于淮南江北区域,也就是后世的安徽六安合肥一带,与豫州近在咫尺。

所以从地缘角度来说,从豫州攻入淮南不难,因为这些地方本来就连在一起,难地是该怎么继续南下攻打江东。

淮水虽然也是四水之一,但位列天下第三,而长江虽然大多数人以为是天下第二,可实际却是第一。

按照水流量以及长度、宽度来说,长江都碾压黄河,光水流量就是黄河的20倍以上。

这是因为长江处于降水丰富的南方,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黄河主要流经中国北方地区,降水量少,主要靠青藏高原的冰山融水补给,导致水流量远不如长江。

所以古代往往划江而治,说得就是以长江来划分南北,却很少有划黄河而治,就是因为长江是真的可以作为天险,水流量大,难以渡河。

因此在袁术退守江东之后,孙策在鲁肃周瑜的劝说下,也没有趁胜追击,而是迅速拿下淮南地区,巩固自己的地盘。

曹操见孙家小儿拿下淮南,对江东虎视眈眈,顿时急了,连忙对吕布再次用兵,猛攻下邳。

吕布虽勇,但毕竟势单力薄,用兵不如曹操,也被打得连连败退,放弃下邳,退入了淮南的广陵国,利用淮水暂时抵挡住了曹操的进攻,勉强获得了一个喘息的机会。

双方休息了数月,暂时没有继续动兵。但曹操也是顺利拿下了沛国大部分土地和下邳郡国,如此将他的兖州彻底连接起来,拥有了南下的资本。

孙曹二家秣马厉兵,谁都知道,一旦等冀州决战之后,袁刘分出胜负,黄河以南必然会成为他们觊觎的对象,因此谁都想在决战之日来临之前,尽快攫取更多的土地,以换取未来战胜北方强敌的可能。

而除了关东地区,河北袁刘之战,以及曹孙吕袁的战争以外,关中地区和幽州北方,也不太平。

永汉元年,驻扎在华阴的段煨部率领部众约八千人投降于洛阳朝廷。

但刘虞并不信任段煨,毕竟此人曾经是董卓的属下。

陈暮去年六月入洛阳,向朝廷献计,可以命段煨进攻李傕郭汜,一来试探段煨,二来驱虎吞狼。

刘虞欣然采纳了他的建议,派侍中孔融,渑池县令贾逵等人前往华阴下诏。

孔融早年被董卓派去青州担任北海相,以此来搅乱刘备的地盘。

后来被陈暮利用郑玄蔡邕等人留在泰山学宫,等刘虞朝廷建立后,又向朝廷举荐为侍中,被调回了洛阳。

本来他这个人属于忠实的保皇派,虽然没啥本事,满嘴跑火车,但回到洛阳后如鱼得水,很快得到了刘虞等三公九卿信任,委以重任。

孔融和贾逵出使之后,也不负众望,一顿嘴炮输出,说服了段煨进攻关中,在做好一系列充足准备后,联合关中一些愿意投靠朝廷的诸将,趁着李傕郭汜再次内讧的时候,一举进攻。

李傕在如今得了李儒,按道理来说,早就应该采纳李儒的计策,平定了关中。

但他一开始不敢信任李儒,因此一直是把李儒囚禁着,结果后来对郭汜久攻不下,想用李儒的时候,结果李儒没两天就病死了,死之前据说还一脸地面目狰狞,死状可怕。

李傕自然不知道,这是陈暮怕关中再出一个统一的诸侯,因此派军情司的人买通了他看押李儒的手下,用了青化物,把他给毒死。

曾经毒杀过何太后的李儒,一定不会想到,自己未来也会有如此下场。

但不管怎么样,失去了李儒这个智囊,李傕根本没法一统关中。这就导致朝廷大军来袭,李傕郭汜等人被打得节节败退, 混乱之中,郭汜被自己的部下杀死,部众也投降于朝廷。

势单力薄的李傕逃入了长安以北的黄白城一带,而段煨梁秋张横等投降朝廷的河东诸将,也步步逼近,李傕犹如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

而不止是关中。

幽州!

三韩地区,乐浪郡,一支上万人的军队,正在浩浩荡荡的北上,准备进攻辽东。

他们的首领,是一名四十多岁,面容刚毅的中年汉将!

那人瞭望东北,目光露出深邃的回忆。

那是一片黑色的土地,白色的雪花纷纷飘洒绽放,将这片黑土地染白。

辽东!

我徐荣,回来了!

第一十七章 盗掘陵墓第十章 西讨关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阳。第四十二章 吕布投冀州第四十八章 谥议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九十一章 攻心为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禅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八十八章 战略得失第八十二章 曹操投降与未来规划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四十八章 与矿山打仗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难违第二百五十九章 构筑防线第一百一十章 开战吧第九十章 主动出击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二章 孟德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将请假条第三十章 天子阅兵第二十八章 讲学第二百零五章 自毁城墙第一百二十一章 强汉的二板斧古无双,国之功勋。第二百四十七章 骂孔融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计第三章 汉末群雄之白马公孙瓒第六十七章 塞北雁门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五十六章 欺世盗名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计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二百零二章 大决战开始第二百八十二章 传位第二十二章 南阳之战(4)第三十九章 授天书第三十五章 民风淳朴蒲阴县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县之战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八十三章 断其一臂第一十四章 易阳城巷战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战(完)第七十五章 吾才满腹,袁本初竟不从之第一章 秋风起,思子归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九十八章 平安县城内的吕奉先第二百八十章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第五十四章 斗法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战第三章 卢植第八十章 刘表东进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县之战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八章 内阁的作用第七十二章 风云变色(胡辣汤挺住,河南加油!)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阳相会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长第八十章 用老张郃的计击败小张郃第八十章 用老张郃的计击败小张郃第四十七章 夺权第一百九十一章 总有一处门会打开新书发布了,九荒圣师,求大家收藏推荐一下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会来救我的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马威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阳第七十四章 乱世一锅粥(2)第一百二十二章 将星陨落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进攻第七章 觊觎河内第八十八章 一十五规划(2)第二十八章 讲学第六章 观察第四十章 鸣金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将第七十五章 卧底的自我修养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一百五十七章 对峙期与南方再乱第二百二十四章 东武城之围第二百五十二章 诈降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来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战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应对第二章 活着第一章 秋风起,思子归第五十四章 军情司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强多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第九十七章 高顺VS麹义第二十九章 反攻长安第四章 推诿第七十三章 投石问路第九十六章 袁术.....不用死了第二十一章 杨赐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师攻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