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

“三国之谋伐 ()”

第二日,关张在黄河渡口与刘陈送别。

夏风吹拂着河岸蓬蒿飘动,远处野鸭野鸥在河流附近的沼泽当中起落,更远的地方有百姓在田间耕作。

河畔乌压压数千人,因为朝廷派来的天使在身边,不便多说话,因此刘备只是对关张叮嘱道:“二弟三弟,袁绍虽元气大伤,但尤有反扑之力,多听公与元浩公达他们的话,切莫鲁莽行事。”

“我知道的。”

“放心吧大哥,袁绍若是敢来,我必让他们有来无回。”

关羽和张飞一个个都拍着胸脯保证。

刘备扫了眼旁边低眉顺目的天使,笑了笑,拍着二人的手道:“小心些,我不日就会回冀州,到时候咱们奋起努力,彻底将袁绍铲平。”

“明白。”

“好!”

“嗯,那我与四弟便去了。”

等关张说完之后,刘备此时才转过身,走上了渡河的船只,陈暮则上给了关羽一个眼神,两人都微微点头之后,这才离去。

岸上众人眺望,船只在波涛的河水当中飘荡,载着刘备陈暮许褚以及百来名护卫回洛阳去。

按照惯例,除非朝廷征召,军队是不能去洛阳的。所以这次带的五千兵马,只不过是关张随行带的护卫士兵,到了洛阳之后,他们就只能各自带着几十名亲卫前行。

虽然有许褚在,但如果朝廷想要弄死刘备,还是非常简单。之前陈暮分析朝廷已经在袁绍大势已去之后会忌惮刘备,刘备也问过这个问题。

上层权力斗争还是非常可怕,他怕自己一进宫,立即就是左右五百刀斧手,跟当年何进一样,被乱刀砍死在宫门前。

不过陈暮倒是笑着让他不要担心这种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朝廷这帮老臣全是疯子,不然的话,把刘备和自己弄死在皇宫里,那是取死之道,关羽和张飞会发疯般杀向洛阳。

因此这个情况属实是杞人忧天,那帮老家伙是汉室死忠,不是一帮反社会人格,真把刘备弄死,就像赤壁之战把曹操弄死一样,天下会更乱。

所以陈暮劝他放心大胆地去洛阳就行。

而就在刘备陈暮正渡河往小平津渡口去的时候,此时的洛阳,皇宫当中,已经六十多岁,胡子和头发灰白相间,满脸褶皱,穿着天子龙袍的刘虞,正在与几名大臣在后殿开小会。

如今已经是永汉三年,公元199年,曾经与刘虞一同回洛阳的这帮老臣已经所剩无几,张喜、淳于嘉、韩融、马日䃅、赵谦、朱俊等相继病死。

还有一些大臣也久病辞官,如赵岐去年年末就偶感风寒,已经九十岁高龄,确实不宜继续在朝堂上,还有陈群的父亲陈纪,已经因病回了颍川,历史上就在下个月会病逝。

老臣们相继去世,剩余的人缅怀的同时,难免不让人感觉到那种日薄西山之景。

如今整个朝堂上,少壮派大部分都投向刘备,甚至也有一部分老臣亦倾向于他。如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陈群的父亲陈纪以及历史上曾构陷孔融,持节册封曹操为魏公的郗虑等等。

现在还跟刘虞一条心的老臣已经不多,仅剩下司徒赵温,司空杨彪,光禄勋种拂,大司农士孙瑞,廷尉鲁旭,卫尉周忠,以及恒典、王邑、徐璆、田邠、张义等人。

前者是长安时期就已经是朝廷重臣的三公九卿,后者则是在长安时期的一些重臣,比如王邑曾经是离石县令,后来调任河东太守,如今有入朝为官。

徐璆之前是汝南太守,刘虞回洛阳之后,就召回朝廷。张义在长安时期做过短时间的大司农,

田邠也做过少府,历史上都死于李郭之乱。

由于现在历史改变,不少老臣都没有死在李郭之乱,多活了四五年,因此在陈暮迎满朝公卿回洛阳之后,都跟了过来。

但时过境迁,当年跟着陈暮回来的老臣约有三四十人,再加上一些中下层官员,总计有一百多人的班底,现在却满打满算不超过十五个,那些中下层官员更是大量投奔刘备集团,人才损失严重。

老臣们即便是加上他们自己在朝中的势力、门生、子侄,加起来也不过三四十人,与大量占据中下层官吏的数百人的少壮派比起来,杯水车薪,根本没办法抗衡。

要么说历史上曹操时期为了给曹丕上位扫清障碍的时候,弄死皇后皇子以及这样的汉室老臣几乎没什么阻碍呢?

整个朝堂上下,除了少部分老臣以外,大多数都被曹操的人把持,自然无济于事。

由于这两年又有老臣病死或者病退,三公九卿的位置出现了空缺,原来朱俊是太尉,现在杨彪迁为太尉,赵温改为司徒,种拂老头子也已经七十多了,身体不好,但强撑着担任司空。

卫尉周忠还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太尉,因此本来是要迁太常的,但因为他比较尊敬士孙瑞的为人,所以大力举荐士孙瑞,士孙瑞便成为了九卿之首太常。

刘虞让周忠担任光禄勋,廷尉鲁旭迁为太仆,王邑为大司农,宗正刘艾不变,大鸿胪为徐璆,卫尉田邠,廷尉张义,这样再加上少府陈暮,三公九卿,好歹勉强凑了一个班子。

不过最核心的,还是从长安回来互相扶持的那几名老人,杨彪、赵温、种拂再加上士孙瑞。

士孙瑞跟他们比起来,还差来一个辈分,之前还曾经只是淳于嘉王允等人策划除去董卓时的执行者。但现在也已经五十多,在朱俊马日䃅等人去世之后,已经开始进入最高决策群里。

四人以及刘虞,目前是老臣派最核心的五个人,刘虞穿着天子服跪坐在主位上,右手边依次坐着太尉杨彪,司徒赵温,左手边则孙司空种拂,太常士孙瑞。

几人当中,最年轻的是士孙瑞,刚满五十不久。其次是杨彪,五十七岁,赵温六十二岁,刘虞六十三岁,种拂七十一岁。

在后世这些人也就到刚刚退休的年纪,但在汉代,可以说黄土已经埋来半边身子,随时都会病死。

去岁和前岁的冬天,因为体质越来越弱,刘虞和种拂都生病了,刘虞还好一点,种拂到现在才康复没多久,偶尔小声剧烈咳嗽几句,白花花的胡子乱颤,都要担心他会不会随时病倒下来。

刘虞左右看看,缓缓开口说道:“卫将军和少府马上就要进京了,此事,确定要这么做吗?”

杨彪苦笑道:“陛下,不得不为之尔。”

“唉。”

另外几人都叹了口气。

关于这件事情,他们之前就已经开来很多次会讨论了,可是不管是天子还是几人,都一直犹豫不决。

哪怕之前闹过上书弹奏的风波,但其实也就是确定敲打敲打一下而已,并不敢真闹大。

说到底,一是现在朝廷手里没太多的兵力,手中没兵权底气不足。二是他们这些人,都欠刘备的,真要夺刘备的权,难免有忘恩负义的嫌疑。

当年董卓之乱,他们这些人全都被掳去长安。袁绍等关东军诸侯纷纷离开,只有刘备孙坚曹操等少数人继续追击,最终通过数次战争,再加上内部策反吕布,杀死董卓,勉强将满朝公卿救回去。

到洛阳之后,整个洛阳都是一穷二白,原本沃野千里的洛阳盆地无数土地无人耕种,千里孤坟遍地,堂堂一个大汉帝国首都,曾经人口百万,现在却只有不到万人,凄惨又可怜。

同样是刘备陈暮他们帮原本洛阳百姓回归家乡,迁移黔首,奉养公卿,还派遣士兵保护洛阳,帮助朝廷将秩序建起来,可以说没有刘备他们,现在他们尸体都凉了。

按理来说,一个破落的朝廷,遇到刘备这样的忠臣,怎么样也该感恩戴德才对。

像唐朝安史之乱后,李亨碰上李光弼和郭子仪,简直是烧了高香,两个都封郡王,恨不得把这两个祖宗给供起来。

然而等安史之乱平定之后看朝廷对二人的态度也该明白,为什么刘虞他们也要着手削刘备兵权的问题。

依旧是封建王朝的通病,乱世的时候可以重用你,等太平一点了,权力必须收归中央。

你一个地方军头,还掌握着极大的权力,朝廷怎么可能不会忌惮?

郭子仪被罢官,李光弼不敢入朝,都是明证。

就连岳飞狄青这样忠心耿耿的臣子都被中央朝廷那么迫害,更何况刘备这样的刘姓宗室。

还是那句话,屁股决定了脑袋。

如果刘备是光武帝刘秀的后代,或许他们还不会那么忌惮,甚至还会考虑把天子之位交到他的手上。

毕竟只要是光武一脉,这乱世本就能者居之,谁当皇帝不是当?

汉桓帝和汉康帝不就是这样上位的嘛?

但可惜他是中山王刘胜的子孙,不是光武帝刘秀的子孙,这是刘备唯一的硬伤。

所以朝廷这帮大臣,自然就得为汉室江山做考虑,刘虞已经六十多岁,又没有儿子,活不了几年。

正如后世经典电影《黑社会》里,大D要搞新和联胜,立即就会被所有人针对一样。

刘虞杨彪他们希望的是延续刘秀的江山,而不是想再弄出一个新汉朝来。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刘虞他们在袁绍覆灭之后,开始着手要准备削刘备兵权的根本原因。

河北是最富庶,人口最多的州。青州现在的发展也很好,坐拥这两大州,再加上朝廷握有大义,收复了冀州,平定天下就是迟早的事情。

他们怕如果继续放任刘备,等刘备拿下冀州,以青州加冀州的底子,迟早有一天会继续强大,到时候中央的位置就非常尴尬。

兵马全是刘备的,朝廷没有兵权就没有话语权,再加上朝廷内部也有很多人支持他,刘备想要篡位,可谓易如反掌。

那时刘秀的汉朝就会终结在他们手中,到时候死来有何面目去见刘秀?所以他们也必须不得不为之。

几个人互相对视,皆是面露苦涩,刘备有恩于他们,也从未反叛,还一直在匡扶汉室。

现在却要削刘备的兵权,属实是恩将仇报,史书也不知道该怎么写他们。

唯有刘虞长叹了一口气,轻声说道:“玄德一直是忠心于朝廷的,朝廷这么待他,有愧于他呀。此事过后,我想封他为王,他三个兄弟,都封为侯,世袭罔替,你们觉得如何?”

杨彪沉吟道:“玄德出身其实不太好,虽是景帝阁下苗裔,但毕竟已过了十七代。祖上到玄德曾祖,也仅是济川亭侯,传到他那一代,已与黔首百姓无异,想要封王爵,非天子近亲族裔不可,有些困难呀。”

“不过他的功勋却是很大。”

种拂缓缓说道:“高祖曾定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本意是非皇室宗亲,不能封王,非有军功者,不能封侯。玄德亲族确实与光武帝阁下相去甚远,但总归是姓刘,又被康帝录入族谱当中,勉强已算做皇室宗亲,再加上平定袁绍,夺回河北的功勋,封王的话,倒也可以。”

“我觉得不行。”

士孙瑞摇摇头道:“封王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刘玄德与陛下以及几位先帝都非近嗣,按照我大汉惯例,非天子近亲不能封王,若是封王的话,恐怕惹人非议,我觉得一个大将军或者太傅之职足以。”

赵温想来想说道:“陛下给刘玄德封王,应该也有别的考虑,是在安抚刘备吧。刘备虽是宗室苗裔,但毕竟山野出身,能得王位已是感恩戴德,恐怕也不会计较兵权的事。”

“朕确实是这样想的,我们欲图关羽在洛阳的十万兵马,给予玄德王位安抚,不至于让他怨恨。”

刘虞说道。

“但祖制不太好违背呀。”

“乱世之中,用非常之典嘛。何况玄德乃是宗室子嗣,也不算违背白马之盟。”

“我觉得最多给予大将军之位足以,没必要封王。”

“还是封王好。”

几人议论纷纷,没有一个统一意见。

之前说过,汉代不是说你是刘邦后裔就算宗室,而应该要看你有没有被录入皇室族谱里,一旦被录入进去,至少都是一个亭侯。

可以说,录入皇室族谱和没有被录入皇室族谱,就是成为宗室的一个分水岭。

比如刘备的曾祖父刘慧,就是济川亭侯,所以刘慧可以算是汉朝宗室,但到了刘慧的儿子刘雄那一代,也就是刘备的爷爷,已经没有封爵,就意味着没有被录入宗室,不算皇亲国戚。

而且就算你被录入宗室里,想要封王也不容易。除了曹操那个厚脸皮的敢自封魏王以外,其他的王,都必须是皇帝的近亲,比如亲兄弟,堂兄弟等这样的关系才可以。

所以哪怕是刘备已经被汉康帝刘宏亲自录入了族谱里,按理来说,也只能是当臣子一样按部就班升官,再怎么了不起,给个大将军或者太傅,就是极限。

封王的话,除非刘备是刘虞的亲侄子或者刘宏的亲兄弟堂兄弟之类的关系,否则的话,难如登天。

然而刘虞觉得对刘备亏欠太大,所以就提出来封王这个建议。

杨彪士孙瑞觉得不太行,提出反对。

种拂赵温觉得以刘备的功绩,或许勉强可以,也算是同意。

而且最重要的是,封王可以安抚刘备的情绪。

他们是打算夺取刘备在洛阳的军队,十万大军,换一个王爵,算是利益交换,这个买卖怎么想都不算亏本。

这样四个大臣当中,2票反对,2票同意,就等作为天子的刘虞拍板决定。

刘虞思来想去,沉吟许久,才做出最后的决断。

“玄德为国尽力,匡扶汉室于危难之际,又是宗室,理当封王!”

第七章 觊觎河内第五十六章 欺世盗名第二百七十二章 围魏救赵第二十四章 别怕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师曹操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七十章 孙曹刘一网打尽第八十一章 花里胡哨与一拳超人第三十二章 酸枣会盟第七十七章 大善人陈暮第五十八章 奇袭浚仪第七十八章 旧时代的消散,新时代的开启第五十二章 泰山书院第二十八章 我回来了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七十六章 界桥之战第五十七章 火烧曹营第六十七章 远洋船队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计第五十六章 欺世盗名第五十八章 各就各位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六十八章 武课第一百零一章 涞水之战第一十七章 骑兵的作用第四十七章 答应联盟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爱你们第一百三十七章 毁成第二十二章 吕布的困境第三十章 天子阅兵通知第七十章 我们都是华夏子孙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场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五十章 斗将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邺城第四十三章 幕后黑手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战争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四十二章 杨赐去世第四章 半个大汉人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二十一章 前汉南北军第八十八章 拦个张郃折磨第三十一章 试探第一百五十五章 辽东第二十八章 讲学第五十六章 欺世盗名第六章 观察第六十三章 荀攸与许褚第五章 汉末群雄之红马董仲颖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画雕像第一百零二章 帮公孙瓒完成战略胜利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十章 掌控舆论的优势第一百七十六章 孙坚遭袭第六十九章 万恶之源第二十六章 广年对(2)第六十三章 狂狮第三十章 群情激愤第九十章 吕布的选择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三章 天下大势第三十五章 虎牢关前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八十三章 有谁能知我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诱饵第一十六章 都是内鬼第七章 定徐州(2)第九十二章 吕布大意失仙人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进青州园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八十四章 兵临城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三十章 天子阅兵第五十七章 火烧曹营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敌以弱第一百四十一章 铁锁横江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八十九章 临时变阵第三十一章 整装待发第一百零一章 取汉中第七十六章 三股势力第五十八章 势如破竹第六十九章 西凉铁骑第八十七章 浮阳之战(完)第八十七章 股掌之间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陈子归第五十九章 内部压力第四十章 章武三年第二十二章 朝议第一十四章 易阳城巷战第三十四章 大战阎行第二章 营寨鏖战第六十章 孙策第七十四章 乱世一锅粥(2)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战第一百一十六章 总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