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布局

“三国之谋伐 ()”

中秋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

庭院的树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枯萎发黄,花园里的花凋谢,落叶积满了整个院子。

来自西伯利亚的北风呼啸着吹过草原,被燕山山脉阻挡之后,拂过华北平原,再吹过了黄河,来到了河南兖州地区,将天地都变得阴沉沉仿佛随时要下起暴雨。

曹操跪坐在院中,披上了棉衣,棉衣的外面是用黑色丝绸缝制,款式还是很好看,但老曹的心情却不是很好,一个人在院中与自己对弈。

曹操喜欢下棋,历史上曹操掌权时经常与当时的名家对弈,虽然常常是以平局结尾,大概率是这些名家在故意让他,但这也充分说明曹操的棋力不弱,至少也有个七八段的水准。

可今日的棋局却极为杂乱,不管是黑方还是白方,都露出无数的破绽。自己与自己下棋本就相当于左右手互搏,本质是一心二用,充分发挥弈者的心智。

但棋局乱了,自然也就证明弈者的心乱了。没有一颗棋子融入进棋盘当中,它们散得像是一片沙,形成不了一条可以连接起来的大龙。

下到最后,曹操烦了,一把推翻了棋盘,吓得在远处服侍的仆从连忙过来跪倒请罪。

“不关你的事,你出去吧。”

曹操倒还没有喜怒无常到迁怒无辜奴仆的地步,挥挥手,让他先出去。

奴仆跪着过来把地上的棋子收拾了之后才倒退着离谱。

庭院中秋风四起,落叶漫天,曹操看着院子,第一次觉得自己未来的道路如此迷茫。

他已经很努力地想要打开局面,让自己从兖州这个困局当中逃脱出去,可是这里就像是一个樊笼,四面八方都是敌人,宛如一根绳套,将他束缚在里面,怎么样也逃不出去。

何日才能龙归大海,虎归山林呀。

曹操在心中哀叹。

“明公。”

就在这时,郭嘉从庭院侧面的拱门中走进了回廊,看到廊下发呆的曹操,轻声呼唤。

在整个兖州,只有郭嘉和曹昂以及卞夫人可以不用通报就能直接进来。

曹操回过神,扭头看到了郭嘉,说道:“是奉孝啊。”

“明公,有两个好消息。”

郭嘉笑道。

“哦?”

曹操立即打起了精神说道:“什么好消息。”

“袁绍在邯郸用诈死之计,成功打败了鲜于辅,击退了刘备,现在正整顿军马。”

郭嘉答道。

曹操皱起眉头:“这应该算是个坏消息吧。”

他们现在在等,等袁绍覆灭,刘备自己露出破绽,一旦刘虞死了,刘备如果试图登基为帝,他立即就可以一声号召,传令天下诸侯,再来一次讨伐董卓之战。

不过谋士团也分析过,刘备敢于称帝的原因必然是在消灭袁绍之后,袁绍一死,冀州落入他手里,势力必然大幅度膨胀。

此时天下诸侯已经没有人是他的对手,再等到刘虞一死,刘备大概率会选择称帝。

首先是自己也是汉室宗室,好歹姓刘,即便是登基为帝,虽不如光武帝苗裔那样合情合理,但至少也有个汉室子孙的名头。

其次是到了这个份上,在手握那么大势力的情况下,换了任何人很难不对称帝心动。

毕竟光武帝本人就是在夺取了冀州之后称帝。

所以曹操和郭嘉等人早就分析过,刘备在夺取冀州,同时等刘虞一死,很有可能登基。

因为这有可能是刘备最后的机会,一旦他选择当权臣保留名声,那么在选择一个幼帝登基,将来再行篡位之举,无异于第二个王莽,

人设崩塌,天下人必然反叛无数。

当然。

这一切的前提是曹操郭嘉他们基于王莽的失败得出的结论。

而陈暮早就分析过,如果刘备学王莽当权臣,只要保证治理不出问题,天下风调雨顺,人人都有饭吃,将来篡位最少都是个曹丕而不是王莽。

毕竟王莽篡位那是他运气不好,一是灾荒频繁,百姓流离失所,二是土地兼并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三是他的改革过于激进触动了官僚阶层和地主阶层的利益。

只不过虽然透过现象看本质地分析,知道老大哥选择做权臣将来也能登基,但那样时间实在是太长,所以他做了一些另外的计划而已。

曹操和郭嘉当局者迷,分析了许久都觉得刘备最好的选择就是在刘虞死后的权力真空期篡位,因此计划了那么久,他们就是在等待袁绍覆灭,同时刘虞病死,谁都知道这几年天子身体不好,能不能挺过今年冬天都是个问题。

一旦袁绍覆灭,刘虞死后,刘备只要开始行动,他就立即号召天下诸侯共讨刘备,再上演一出虎牢关之战。然而现在袁绍在邯郸打败了鲜于辅,击退了刘备,这对于曹操来说,确实不算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在他们的计划当中,鲜于辅是很重要的一环,将来如果刘备篡位,作为刘虞的死忠,鲜于辅必然掀起抗刘的号角,作为将来的潜在盟友,他被击败,自然让曹操觉得不舒服。

但是郭嘉却笑着说道:“明公,冀州那边传来消息,说是袁绍虽然病得很严重,乃至于呕血二升,不过尚还能支撑得住。鲜于辅大败,我若是袁绍,则立即接管北方,至少目前来说,袁绍如果依旧占据着大半冀州,则还是能够和刘备继续一较长短。”

“可是我们当初觉得刘备只有在袁绍覆灭之后才会考虑称帝,现在袁绍死灰复燃,是不是就意味着刘备称帝遥遥无期,我们依旧要被困在这小小的兖州,前进不得,后退不得?”

曹操想起了自己现在的困境,徐州北面被青州占据,徐州南面吕布苟延残喘,像个打不死的小强一样难以消灭。

每次他亲自征讨吕布,吕布都以淮河据守,难以逾越。

南方孙家在豫州愈发稳固,现在又将袁术逼去了江东,占据了淮南,看到别人发财比自己亏了钱还难受,曹操眼红得不得了,但兖州的地形实在太差,不管是和孙家反目还是攻打徐州都做不到,让他进退维谷,根本无法施展拳脚。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好消息了。”

郭嘉笑道:“洛阳那边传来消息,天子病得很厉害,咳血了,不知道能不能熬过今年冬天。”

曹操稍微一思索就明白了,也笑了起来:“确实是个好消息。”

刘虞死了,袁绍却没有死。

这对于刘备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因为刘备称帝的最佳机会,就是刘虞死后的权力真空期。

由于刘虞的儿子刘和当初失踪,导致刘虞没有子嗣,这意味着此时没有遴选皇嗣,就没有新帝继位。

刘备如果消灭了袁绍,掌控冀州和青州,实力强大,称帝也许就要不了多远。

正如历史上曹操是在占据河北之后,势力与权力才达到巅峰一样。

但现在袁绍未死,刘虞却死了,不仅洛阳的大统失去了意义,刘备本人也会变得骑虎难下。

称帝更好,曹操登高一呼,开始抗刘。

不称帝也没关系,曹操完全可以上书洛阳,来主导新帝登基的事情。

当初郭嘉他们也分析过,如果刘虞能够成功撑到新帝登基,他们便完全能够作为朝廷的外援,入主朝政。

毕竟朝廷是忌惮刘备的,现在曹操手里还有五万军队,孙坚那边也有四五万人,新帝登基,朝廷不蠢的话一定会选择联合他们来与刘备争权。

这样三方争夺权力的地方就是在朝堂上,最后谁当权臣还不一定呢。

所以总得来说,至少眼下袁绍再撑一撑,等到刘虞死后再被消灭,对于曹操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可惜了,当初陈子归下了一步好棋啊。”

郭嘉叹道:“他将孙坚安置在豫州,恐怕就是为了让豫州、徐州、兖州等河南之地无法统一,三家争霸,谁也吞并不了谁,到最后他们只需要打败袁绍,南方之地,便无人能与他们抗衡。”

曹操皱眉道:“孙氏现在已经破局,自豫州往东南进攻淮南,现在又继续在攻打袁术,若他们得了江东之地,实力就一跃而起,到时候我们就危险了。”

“不,那样的话,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郭嘉摇摇头反驳。

“为何?”

曹操纳闷不已,江东被孙氏得了,为什么对他们来说反倒也是件好事呢?

郭嘉笑道:“因为我们就可以夺取徐州了。”

“夺取徐州?”

曹操诧异。

吕布以淮河为界,占据了徐州南方的淮南地区,他们每次进兵都被阻拦。

就好像提前知道他们要来一样,次次都提前修缮好工事,双方往往只能隔河相望,没有船只根本不可能过去。

郭嘉说道:“吕布不过是匹夫之勇也,明公以为,他能够治理好淮南吗?为何每次我们去攻打他,他的兵力都充足,粮草都妥当,且每次都知道我们从何处进攻,明公不觉得,这太巧了?”

“你是说?”

曹操若有所思起来。

郭嘉继续说道:“青州军情司无孔不入,在我们兖州必然有暗桩。”

“但每次行动知道的人不多.......”

曹操沉吟了片刻,目光忽然放出一丝冷意:“你的意思是府邸之中有刘备内应?”

郭嘉摇摇头:“不好说,其实打仗也并非只靠内部消息就能判断。我们每次行动,都要准备粮草,市面上粮价因而会有大幅落差,这或许也能成为敌人判断的依据。”

“那我们又应该如何知道是府邸内部出了问题,还是他们自己判断的呢?”

曹操问。

郭嘉说道:“明公可收购粮草,提高粮价,但却不出兵,若吕布那边有动静,则证明府邸之内并无内应。”

“嗯。”

曹操点点头,从廊下站起来,舒缓了一下因为久跪坐而麻木的腿,轻声说道:“那就继续再静观其变吧。”

.......

.......

淮南,吕布今年有些醉生梦死。

他已经四十多岁,虽然还占据着个徐州牧的名头,但现在却如曹操一样,哪里都去不了。

当初他靠着张杨一万多兵马起家,最后流落到了广陵下邳,虽然有了根据地,壮大了一点实力,可也不过是堪堪两万军队,每次防守,都要靠“朝廷”情报。

是的,卫觊告诉吕布,曹操每次进攻徐州,都会上报给朝廷,而且还告诉他,朝廷是“信任”吕布的,所以每次都会给他通风报信。

仗着占城稻在广陵生根发芽,一季双熟解决了粮食危机以及外部危机后,吕布就开始沉迷于酒色,日益消沉。

按理来说,吕布这样,卫觊和张杨他们应该很愤怒,劝说他振作精神才对。

然而相比于其他有雄心壮志的诸侯,不管是吕布还是张杨,都没有想着称霸四方,他们现在心里有一个奔头,那就是相信朝廷,等到天下太平,朝廷肯定会征召他们进洛阳当大官。

正是抱着这样的美梦,所以二人在广陵也是得过且过,无所畏惧。毕竟在他们看来,朝廷还在,秩序也就还在,即便将来刘备得势,大不了向他低头便是。

只不过他们绝对没有想到,朝廷从未在淮南布过局,幕后的主导一直都是陈暮,陈暮在利用他们当曹操的拦路虎而已。

这一日,卫觊忽然上门,找到正在后院喝酒的吕布,高兴地大喊道:“将军,大好消息。”

“哦?”

吕布喝得醉醺醺的,看见卫觊过来,便问道:“伯觎,什么好消息啊。”

卫觊笑道:“袁绍覆灭在即,朝廷为了防备刘备,准备征召将军入京, 将军回了洛阳,可谓是龙归大海,虎啸山林。到时候以将军之能,必然被朝廷重用,封侯拜将,指日可待矣。”

“当真?”

吕布眼睛都亮了起来,他在徐州确实过得憋屈,被曹操摁在地上锤,北面的蔡阳是青州势力,刘备势大他不敢招惹,南面袁术跟他难兄难弟,西面孙坚实力也比他强,可以说是到处都去不了。

所以他唯一的奔头就是被朝廷征召,去洛阳当大官。虽然还是会久居人下,但相比于在淮南过得凄惨,哪有在洛阳朝廷掌控兵权,肆无忌惮来得舒畅。

到时候他就请命去关中征讨乱党,虽然早在去年李傕郭汜已经被段煨消灭了,不过吕布却知道即便是消灭,西凉那边还有很多势力,关中也是一片大乱,还没有恢复治理,到处都是战乱和兵灾,总归是有他能驰骋沙场的地方。

卫觊说道:“自然是真的,尚书台已经下了诏书,不日就会送达。”

吕布大笑道:“哈哈哈哈,我终于能从这鬼地方离开了。”

说罢站起身,摇摇晃晃地走回房间。

目光所及,看到了房间中摆着的铜镜,上面映着他略微消瘦的面容,形如枯槁,不由大惊失色。

“我吕布怎么变成这样了!”

“不行,朝廷已经征召了我,我还要去洛阳做大官的,我还要带着伯觎,稚叔他们飞黄腾达,我决不能这样消沉下去!”

一瞬间,他的酒清醒了,目光当中,已是露出一抹坚决。

然而此时,不管是曹操还是吕布都不知道,此刻在梁期,陈暮心中却在盘算着什么。

第六十九章 西凉铁骑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二百八十章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战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禅第七十三章 袁绍自己人第二百零二章 大决战开始第二百四十七章 骂孔融请假条第三十八章 夹击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二百七十一章 邺城之战第七十三章 吕布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离心离德第五十九章 起风了第七十四章 一席话语,管教徐和拱手而降第七十四章 盟主孙策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五十四章 肘,跟我进屋第三十七章 废史立牧第六十九章 大汉上将军讨逆先锋孙文台第五十六章 刚而犯上第三十四章 养蛊第七十三章 洛阳第八十九章 临时变阵第一百零二章 帮公孙瓒完成战略胜利第五十七章 重要讲话第二百章 江山易老第五十一章 设伏第四十五章 迁都(感谢云哥的盟主)第一百二十八章 安阳城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战,就要老死了第四十二章 吕布投冀州第四十七章 答应联盟第五十七章 围魏救赵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三十五章 虎牢关前第六十四章 惨幕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锅第六十六章 党人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三十四章 祭祀第三十二章 酸枣会盟第二十一章 杨赐第九章 既当......又立......第一百二十一章 强汉的二板斧第六章 定徐州(1)第五十六章 阴损之计第七十六章 界桥之战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绍之死,禅位第四十七章 答应联盟第四十八章 长社城内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第一百六十三章 历城城下第八十五章 取胜!第一百六十三章 历城城下第八章 内阁的作用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四十二章 壮年黄忠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六十九章 万恶之源第七十章 孙曹刘一网打尽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将第一十三章 出头鸟第三十九章 陈丞相第六十章 入驻华阴第一百二十二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第一百七十三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二十三章 长辈的快乐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来了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七十四章 盟主孙策第八十八章 一十五规划(2)第二十九章 张辽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论第二十八章 广年对(4)第六十章 关中战起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五十八章 挂牌卖官第八十三章 船队回航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么回事?第六十八章 上阵父子兵第五十一章 二战管亥第二十五章 哥几个,走着第七十三章 心病第四十三章 战吕布第二百二十六章 将计就计第七十九章 对峙阶段的斗智斗勇第八章 疯狂的何氏第四十四章 孝出强大第二百零四章 图谋界桥第一百零一章 取汉中第二十三章 董贼第二百二十四章 东武城之围第二百零一章 谁能继承大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