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

从前日到今日就已经有数百封劝降信射入城内,守城的袁谭和逢纪闵纯李历等人看了之后,脸色十分沉重。

信件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袁绍已经北去,放弃了邺城,希望他们早日投降,如果袁谭能够选择弃暗投明,刘备以齐王的身份担保,将向朝廷上书,对他既往不咎。

开出的条件很诱人,不仅会保证袁谭的权益,对于城内的士兵以及诸多官员也不会秋后算账,因此城中军心浮动,不少中下级军官颇为意动。

不过好在袁谭逢纪等人反应迅速,立即把事情给压了下去,对外宣称这是敌人的攻心之计,这才将城内躁动的人心给压制住。

但很显然这种压制不会太长久,因为城中的粮草只够那么两三月用度,如果袁绍一直没有回来援救他们,城中士兵官员都得怀疑是不是真如劝降信说得那样,袁绍已经弃邺城于不顾。

所以面对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邺城内大小诸多谋士将领希望袁谭能够拿个主意,现在的情况是由于粮草不多,坚守肯定持续不了多久,所以要不要派人出城去找袁绍。

当他们来到袁氏府邸,想要找如今城中做主的袁谭商议事情的事情。才刚进入袁家前庭,就听到中厅内爆发出剧烈的争吵声以及伴随着瓷器家具砸碎的声音。

众人面面相觑,站在庭中向厅内观望,透过纱窗隐约见到两个人在里面发出争吵。二人大家都认识,一个是长公子袁谭,一个是袁绍的妻子刘夫人。

“母亲,城外青州军和洛阳军十多万,城中也就四万余人,我们守城就已经十分勉强,又如何还能出兵去打退他们,救回弟弟?”

厅内袁谭苦口婆心地向刘夫人解释自己为什么不能出兵的原因,就因为这件事情,刘夫人已经向他吵闹了无数次。

刘夫人是个五十上下的厉害角色,双手叉着腰,指着袁谭鼻子臭骂道:“当初生你们三个兄弟的时候,我遭了多少罪才把你们生下来,老三说没就没了,你是不是心里还高兴呢?”

“我高兴什么,他是我亲弟弟,他被俘虏了难道我不难过吗?可是现在这情形,稳住城中局势就已经很不易了,更别说出兵去城外。”

“那你父亲呢?你父亲现在还在邯郸,你也不打算去救?”

“如果父亲现在正在与青州军决战,下令让我带兵去救我肯定会去,可现在城外没有一点消息传进来,

我也不知道邯郸那边什么情况,怎么敢贸然去?”

“我看你就是不想去救你父亲和弟弟,老三没了你是不是以为你的位子就稳了?我告诉你,只要有我在,你这辈子都别想继承袁家!”

“我才是冀州长公子,我才是袁氏的继承人!我凭什么不能继承?”

袁谭被刘夫人的话说火了,暴怒回应。

“还敢回嘴?”

刘夫人举起桌案上的花瓶就向着袁谭砸去,袁谭连忙闪身躲开,花瓶“啪”的一声砸在地上,瓷片四溅,有一片甚至溅到了袁谭脚上,划出了一道口子。

袁谭连退数步,因为过于骇然,竟然没有发现脚上还在流血,瞪大了眼睛看着母亲道:“母亲,你这是做什么?”

刘夫人继续不依不饶道:“你这样的蠢才要你有什么用?你弟弟被人抓走了你无动于衷,父亲在外遇险,你却整天就知道待在城里不敢出去,从未给你父亲分过忧,也从未做出点让我欣慰的事情,我要你做什么?”

“我是蠢才,三弟就有用,他有用他会被人俘虏?”

袁谭忍不住回嘴反驳。

刘夫人是那种暴烈性子,听到他的话就更加生气,喝道:“尚儿之才比你强十倍百倍,我多希望被俘虏的是你不是他!你若还是他兄长,就应该出城把他救回来!”

袁谭怒吼着说道:“三弟是你儿子不假,我就不是你儿子了?整天就知道溺爱三弟,三弟被刘备抓了关我什么事情,现在城外那么多大军,你是不是想让我去死了你才高兴啊?”

“那你去死啊!”

刘夫人恶毒地道:“拿你的命去把尚儿换回来,我一百个愿意!”

“母亲你.......”

袁谭一脸不敢置信地看着她,这是自己的母亲,居然说出如此令人心寒的话。

“我已经不是你母亲了!”

刘夫人继续刺激着袁谭,恶狠狠地道:“你父亲已经把你过继出去,城内的军队你也不配执掌,把大印交出来,否则别怪我无情!”

袁谭呆呆地看着她,目光中露出绝望。

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父母?父亲不喜欢他,母亲更是将他视为仇寇,既然如此,当初你们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为什么要让他承受这么多痛苦?

一时间,袁谭只觉得失魂落魄,也不想再跟刘夫人争吵什么,扭过头就往厅外走去。

然而刘夫人看他要走,当即冲了上来抓住他喝道:“你这逆子往哪里去,我让你把大印交出来听到没有?”

袁谭很想一耳光扇死这个泼妇,可毕竟是亲生母亲,不敢动手

亲,本章未完,还有下一页哦^0^,便只好把她推开,两人正推搡间,外面逢纪闵纯李历等十多名谋士将领连忙冲了过来,将二人分开。

“你们拦着我做什么?没看到这逆子要造反了吗?”

刘夫人犹自在怒喝。

袁谭不想搭理她,也懒得和将领谋士们商议大事,一个人疾步出了府邸,骑上马匹就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留下府邸当中诸多将领谋士以及刘夫人在那无能狂怒。

“算了算了,夫人,现在城中可谓是内忧外患,家中若是再失和,恐怕刘备大军就要打进来了,明公还在城外奋战,家中怎么能不宁呢?”

逢纪好不容易才把刘夫人劝住。

刘夫人骂骂咧咧道:“这逆子真是要气死我了,你们也都看到了,我让他交出大印,他却不交,这是要犯上作乱,如此忤逆不孝的东西,我要之何用?”

众人面面相觑,过了好一会儿,闵纯才小心翼翼地问道:“夫人,不知道夫人要大印有什么用处?”

刘夫人毫不犹豫地道:“自然是命令你们出兵去攻打刘备,救出我那苦命的孩儿。”

“呃.......”

“夫人,军中还有些事情,卑职告辞了。”

“我也有些事,我先走了。”

“我还得去巡防,就不叨扰夫人了。”

诸多将领谋士连忙撒丫子开溜,这刘夫人真是不可理喻,现在城内坚守已经很不容易,她居然还想去救回袁尚,真是个疯婆子。

刘夫人本来还想让他们架空了袁谭,结果这些人纷纷不理会她走了,一时气急,想起自己那苦命的三子袁尚,不由悲从心来,嚎啕大哭起来,周围袁家府邸里的奴仆婢女没有一个人敢劝。

这些天来,因为不小心触怒了夫人而被杖毙的奴仆已经不下十人。奴仆们不仅没有人敢来劝,甚至一个个要么瑟瑟发抖生怕迁怒,要么冷眼旁观宛如看待一名仇寇。

刘夫人是可怜,自己生下来的孩儿在战场上被敌人俘虏了,现在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可谁来可怜他们这些无缘无故,就有可能被杖杀的仆人呢?

没有人会可怜她,即便她现在哭得如此撕心裂肺。

.......

.......

袁谭出了府邸,只觉得心烦意乱,骑上马匹,在城中四处闲逛。

邺城很大,由于被敌人包围,导致城内的商业几乎停滞,街面上到处都是巡逻的军队,他一个人独自骑马本应该被拦住盘问。

不过当看到腰间挂着的腰牌之后,士兵也知道这是袁谭长公子,因此一个个权当没有看见,任由他乱跑。

袁谭走着走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居然走到了南城,纵横交错的街道上,有一个较小的府邸。

他一眼就认出来,这是袁绍一位外亲李宣的家,袁绍在娶刘夫人之前,曾经娶了李膺的女儿,只不过那位过世得很早,也没有给袁绍生下一儿半女,所以没有什么存在感。

但不可否认的是,袁绍能有今日的成就和名气,跟娶了李膺的女儿有很大关系。党人是士林领袖,李膺又是党人领袖,借着这层关系,袁绍才能进入党人圈子。

只不过在利用了党人帮他宣传了名望之后,袁绍就狠狠地踩了党人一脚。王芬把冀州牧位置让给了他,得了冀州大权,袁绍转头就开始打压起了党人。

这使得包括荀和陈逸李度那一帮人,都郁郁而终。李度是李膺的侄子,李宣是李膺的孙子,当初王芬当政,李宣就跟着李度来了冀州,结果来了就回不去,最终只能留在这里。

李度前些年已经郁郁而终了,李宣整日就跟其他党人残余交往,袁谭对于这些人往日是敬而远之,他跟他们也没什么亲戚关系,自然不想走动。

但今日看到李宣府邸,不由鬼使神差,走到了院外敲门。

过了片刻一老奴开门,诧异道:“尊驾是?”

“我是袁谭。”

袁谭说道。

老奴愕然道:“原来是大公子驾临,我马上去通知主人。”

说罢门也没关,急匆匆地跑了进去。

过了片刻,一年约三十余岁的男子走出来,他大概比袁谭长了那么几岁,出门热情迎接道:“外亲来访,有失远迎呀。”

“表兄。”

袁谭连忙回礼,其实他跟李家没有任何关系,但李宣的父亲李瓒,是袁绍原配夫人李夫人的亲哥哥,所以按照礼法来说,他得尊称李夫人为大母,称呼李瓒为外舅,称呼李宣为表兄。

“外亲客气,快请进。”

李宣将他迎入门内,袁谭四处观望,就看到这只是个普通小院子,庭中树木已经发枯,落叶积满了庭院没有清扫,走约十二三步,就到了回廊下,进入中厅。

厅堂不大,除了主坐之外,左右两边都只能坐两人,主客分列而坐之后,袁谭才说道:“冒然打扰,希望没有叨扰到表兄。”

李宣一边招呼老仆上酒菜,一边笑呵呵地说道:“外亲能来看我,我就已经很高兴,又怎么能

亲,本章未完,还有下一页哦^0^算打扰呢?”

“那就好。”

袁谭放下心来。

片刻后酒菜上桌,二人举杯畅饮。

放下杯子之后,李宣见袁谭闷闷不乐,唉声叹气,便询问道:“外亲何故叹气呀?”

“唉,实不相瞒,我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袁谭长叹道:“城中内忧外患,父亲现在生死不知,我那母亲,恨不得我死了她才开心,非要逼迫我出兵营救我那三弟,父母偏爱幼子是人之常情,可哪有这般不顾长子死活的呀。”

李宣心中一动,便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外亲不如和我说说,兴许我能出个主意。”

袁谭满腹心事不知道与谁说,见李宣为人很是儒雅,心生好感,便竹筒倒豆子一般,将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末了还道:“表兄,你看看,这是为人父母的吗?”

李宣沉思道:“外亲,有句话,我不知道该不该说。”

“表兄但说无妨。”

袁谭答道。

李宣就说道:“袁公与夫人偏爱公子尚,是整个冀州上下皆知的事情。不怕外亲知道,很多人都清楚,如果公子尚没有被俘虏,这冀州牧的位置,恐怕......”

袁谭的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整个冀州上下都知道,他难道就不知道吗?只不过他晓得军中有不少自己的支持者,因此还抱有希望。

但今日看了母亲的态度,恐怕即便军中有支持者,自己想上位也不容易,好在袁尚被俘虏了,少了最大的阻力。

李宣看着他的脸色,便知道戳中了心事,就道:“不过万幸的是公子尚被俘虏了,外亲现在的地位肯定是无忧。但刘夫人思念幼子已经是到了很深的地步,若是外亲不能下定决心,恐为后患也。”

袁谭连忙道:“表兄教我该如何是好?她终究是我母亲,为人子女,怎么能不孝呢?”

李宣便笑道:“我倒不是让你不孝,只是想问一下外亲,你现在是做何打算?如今城中内忧外患,粮草已经不多,刘备攻入城内是迟早的事情, 而且我还听闻袁公已经北上,弃邺城于不顾,再不想办法,怕是只能身死城破了。”

“表兄是如何得知城中粮草不多了。”

袁谭顿时心中一惊。

城内的粮草问题一直是被掩盖住的,就是不希望引起将士们恐慌,怎么好像闹得路人皆知了一样?

李宣苦笑道:“城中粮价飞涨,我这升斗小民,亦是苦不堪言呐。”

袁谭沉默了片刻,问李宣道:“那该如何是好?”

李宣竖起两条手指,说道:“三条路,一条是向刘备投降。二条是突围北上去找你父亲,第三条嘛......”

“是什么?”

“自立为主!”

李宣语不惊人死不休,令人骇然不已。

亲,本章已完,祝您阅读愉快!^0^

第三十五章 虎牢关前第二章 结义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应敌第一百九十七章 张郃投降第八十九章 一碰就碎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优势在我第三十四章 孙坚兵败第四十章 章武三年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义子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长第六十二章 宫廷乱第九十一章 鱼死网破,今晚就走请假条第五十二章 借东风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二十六章 试探第六十七章 天子赐剑第四章 运筹帷幄,决胜里之外第五章 曹操的处境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一百九十九章 会猎于冀州第一百一十六章 总攻开始第一十九章 底裤都被看穿了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六十四章 给年轻的虎痴上一课第六十三章 荀攸与许褚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第五章 贿赂第五十四章 斗法第三十四章 养蛊第二十二章 曲梁城破第四十六章 风起云涌第二十八章 我回来了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六十二章 宫廷乱第五十八章 呔,看法宝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锋第三章 舍命拼杀第七十章 沈亭之战(2)第四十八章 与矿山打仗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第一百一十六章 总攻开始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个第二十六章 仁义之名传河北第六十六章 呼朋唤友第六十章 大儒郑玄第一百六十章 谷阳之战第八十八章 林里捉婿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论请假条第五十章 关羽出征第一百二十章 开关一按,便是半个盛汉第二百四十七章 骂孔融第八十七章 股掌之间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第五十章 战略目标:曹操保卫战第一百八十五 将计就计第一章 虽非同胞,情同手足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吗?第三十一章 暗处交锋第三十六章 刘焉进宫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第六十七章 远洋船队第七十八章 他回来了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五十八章 挂牌卖官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计!第五十章 传国玉玺与守墓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请三辞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条命第九十四章 鞠义的痛苦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禅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战第六十三章 进军第二百五十四章 将计就计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时定策第六十六章 朝廷诸公的援助第二百零二章 大决战开始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辈第七十七章 马第二百一十章 阵斩高览第二百二十六章 将计就计第四十八章 长社城内第四十四章 孝出强大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义子第六十八章 上阵父子兵第七十四章 张让第六十八章 武课第五十三章 务政第四十七章 进城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中原大战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三十二章 酸枣会盟第三十一章 先发制人第三十六章 学宫最后一天(4)第七十一章 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