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刘备登基

“三国之谋伐 ()”

这是陈暮最后一次算计刘备了。

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国之后,转头就开始清洗功臣。

陈涉做了楚王,同乡前来投奔,由于乡民愚昧,直呼其名,惹怒了陈涉,把同乡杀了。

纵观华夏文明历史几千年,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的开国君主多得是,朱元璋最为人诟病的就是这一点。

虽然陈暮很清楚刘备不是这样的人,因为即便是刘备登上了皇位,对于最亲近的三位兄弟,给予的信任也是无人能及,不可替代。

但问题是陈暮并不想将太大的自主权交到刘备手里,他希望拥有的是更多的权力,因此就必不能让刘备心中产生那种自己登上了皇位,已经与三位兄弟有了隔阂的感觉。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

这就要运用到心理学。

范增和项羽闹翻,田丰触怒袁绍,许攸被曹操砍了,其实都是情商不足所致。

而陈暮就情商拉满,表面上为了维护刘备的威严,言称从此要关羽张飞以及自己不再称呼刘备为大哥,而是称呼陛下,故意人为地提前营造出这种尊卑有别的隔阂感。

刘备还没有当皇帝,心态和位置没有摆正的情况下,突然被这种隔阂感冲击到,顿时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十分不习惯,从而极力抗拒。

这就是陈暮聪明的地方。

因为如果这件事情不提前挑明,等将来刘备登基之后,大家再改称呼,久而久之,慢慢习惯,隔阂感就会真的产生出来。

现在陈暮直接将这种隔阂感表现出来,犹如烈火烹油,病急猛药,让刘备有了逆反心理。

他会觉得,我们四兄弟情同手足,一路患难与共走来,哪怕自己当了皇帝,也是亲如兄弟,怎么能因为皇帝的身份和大家产生了差别而伤害了兄弟之间感情呢?

如此一来,悲伤顿生,情绪激动之下,握紧三位兄弟的手,大声哭着告诉他们,自己哪怕当了皇帝也不会变,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

然后陈暮的目的就达成了,这样将来哪怕有小人在刘备耳边说他的坏话,也绝不会动摇自己在他心中的地位。

四兄弟在大雪纷飞之中,痛哭流涕地抱在了一起,情义比顽石金铁还要坚固!

六日很快就过去,大年初一,正是登基之日。

新年新气象,整个洛阳都一片喜气洋洋,人们张灯结彩,虽然雪花纷飞,天气依旧十分寒冷,但并没有冲走人们心中的热气与喜悦。

一大早,刘备再次被众人拥至皇宫,换上一身崭新的龙袍,来到了南宫崇德殿,殿外洛阳几乎所有官员都已经抵达,还有刘备麾下青州军,熙熙攘攘,将近上千名官员拥挤在下方崇德殿广场上。

广场上的积雪早就清理干净,由刘备带来的大军将皇宫里里外外打扫一遍,官员们全都站在广场上的花岗石地板上,面对着崇德殿,就看到赞礼官出来,喝道:“天子上朝。”

群臣顿时开始行礼,左手压右手平额,缓缓鞠躬。

刘备在几名宦官宫女的簇拥下,缓缓走到了殿外,俯瞰着下方。崇德殿外有玉石台阶,有些像后世著名电影《末代皇帝》,小溥仪站在台阶上拍照,后面群臣叩拜的场景。

“起身!”

看到刘备双手虚抬,赞礼官又马上高喝。

随后太常士孙瑞上前道:“陛下,请移步西郊。”

“可!”

刘备点点头,他其实还是没有习惯这样的身份,具体仪式过程他知道,但他不能改变什么,只能跟着流程走。

群臣便簇拥着刘备抵达西郊,

之前说过,皇帝继承仪式其实很繁琐,有一整套流程。

祷告上天,登坛祭祀,然后公卿、列侯、诸将、匈奴单于、四夷朝者数万人陪位,升坛即阼,百官陪位。事讫,降坛,燎祭天地、五岳、四渎祭祀先祖和神灵。

匈奴单于和四夷朝者在如今大汉已经陷入颓势的情况下就不想了,不过满城百姓闻知刘备登基,蜂拥而至,于西郊天坛围观,一样拥众数万。

在满朝公卿、列侯、诸将以及百官的陪同下,刘备登上祭坛,祷告上苍,宣读了登基诏书,然后向上苍焚烧,以此祷告。

一旁兰台令史奋笔疾书,将诏书内容以及事情经过记录下来,太史令则在一旁主持祭祀仪式。

祷告之后,便是浓重的祭祀活动,祭天地、五岳、四渎以及先祖神灵。

一番忙碌,时间就已经到了中午。

众人已是饥肠辘辘,刘备宣布群臣入宴,在崇德殿外广场开流水席,一桌桌的青州炒菜端上桌,把那些没有吃过炒菜的汉朝土包子唬得一愣一愣的,吃得满嘴是油。

不止史无前例地在皇宫会宴,刘备同时派遣大军,家家户户发放铜钱,数量不多,每户百枚五铢钱,洛阳现在有二十余万户,加起来也不过是二千多万,还不如军费开支的一点零头,属实是庆祝新皇登基,与民同乐了。

等到下午所有的仪式结束,刘备这才让百官回去,留下三公九卿,关羽张飞赵云典韦沮授等少数,现在刘备集团高层都汇聚洛阳,冀州那边则只剩下田丰荀攸臧霸张辽高顺他们,两边皆有安排。

按照惯例,此时应该是要更改年号,大封群臣。年号在前几天还未登基之前就已经通过几次朝议决定了,刘备将改元章武,国号没有变过,依旧是汉。

并且原来的大汉是把高祖庙和世祖庙并列祭祀,如今刘备登基,作为西汉皇室后代,与东汉皇室血缘相隔过远,没有继承资格,于是将二祖庙合一,并且又为刘虞上了庙号称之为“定宗”。

两汉时期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迄今为止,只有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平帝刘衎,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安帝刘祜,汉顺帝刘保,汉桓帝刘志拥有庙号。

而且在历史上,汉献帝时期,有人上奏说刘肇、刘祜、刘保、刘志为大汉没有做很大贡献,应该废除他们的庙号,汉献帝刘协同意了,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西汉的庙号更为严谨,东汉的庙号则即便没有功劳也一般会给。

正所谓有功为祖,有德为宗。刘虞虽然没什么太大功绩,仅仅在位时期,有麾下宗室刘备收复了冀州,但未能收复天下,便没办法给予“祖”的称号,因为“祖”的庙号,必须有刘秀那样的功绩才可以。

现在为刘虞上了庙号,一来是感激他把皇位传给自己,二来是宣布他皇位的合法性,也证明刘备这个皇帝来源的正统性与合法性。虽然这样做有些勉强,但本身正统就需要不断加强。

同时,为了继续加强这种合法性与正统性,陈暮又给刘备出了个主意,那就是认汉桓帝刘志为父,认汉孝康帝刘宏为兄,追尊孝崇皇为祖,也就是刘志之前追尊的平原孝王刘翼,认他当祖父,这样刘备就变成了汉章帝的玄孙,把自己过继到了章帝一脉。

一通骚操作,直接把朝中那批反对派给搞傻了眼,在宗庙将祖先排序给列好,再将大汉各代先帝灵位重新进行排序之后,别说孔融,就算是祢衡都只能五体投地。

因为之前刘备登基还名不正言不顺,现在直接把自己弄成了正统,自然就有了继承法理。

而这通操作刘备也并不抗拒。

因为光武帝刘秀就是这么干的,刘秀出身于长沙定王一脉,属于宗室当中小支的小支,和刘备一样没有对西汉皇室的继承权,他想要合法继承皇位,就得找个由头。

于是刘秀就把自己过继给了汉元帝刘奭当儿子,一下子小宗变大宗,就有了对西汉政权的合法继承权,这样才在法理上挑不出什么毛病。

这种宗法是当时的认可的东西,就跟曹魏追尊和曹操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的曹腾为高祖皇帝是一个道理。

所以现在刘备也是完成了从小宗到大宗的飞跃,就有了合法性。

认了新爹,又完成了祭祖仪式,登基成了皇帝,刘备人逢喜事精神爽,整个人都荣光繁华,坐在崇德殿席上,俯瞰着下面诸多公卿,正式开始了章武元年第一场朝会。

“诸位,新年伊始,又是朕的登基之日,如今天下,可谓是千疮百孔,宛如光武世祖皇帝时一般,还需要诸位多多努力,早日收复大汉江山才是。”

刘备对诸多朝臣说道。

“尊诏。”

朝臣们纷纷表示明白。

刘备就又道:“天下大乱,百废待兴,朕刚刚收复冀州,现在冀州还需要休养生息,诸位以为,朕现在该当如何?”

杨彪上书道:“臣以为,应当立即遣使于天下各路诸侯,让他们奉诏入朝觐见,以彰显陛下天威。”

现在天下各路诸侯,到现在为止,居然只有豫州的孙坚和屯兵涿郡的鲜于辅上书道贺。

连公孙瓒都没有,虽然可能是因为路途遥远,从辽西到洛阳一千多公里,信使没有送达,但还是让刘备颇为失望。

他以为至少曹操刘表这些人应该是服从自己的,毕竟他们之前也承认了刘虞政权的合法性,既然刘虞政权是顺利转接给自己,他们也应该承认自己才对。

杨彪上书正合刘备心意,就准备点头同意,他也想知道为什么这些人不承认自己。

然而还没等他说话,陈暮就笑着站出来道:“陛下不可。”

“哦?”

刘备问道:“为何?”

陈暮就说道:“天下各路诸侯还在观望朝廷局势,现在朝廷内部还有那么多问题没有解决,怎么能立即对外部就展开问询呢,臣以为,目前应当维持现在的局面,先治理冀州,整顿兵马,休养生息,等兵强马壮之后,再做决议。”

“嗯。”

刘备说道:“少府之言甚对,就先如此吧。朕最近一直在想,如今朝廷三公九卿,共同商议,多有拖延不便,若朕亲领大军出征,朝廷不能没有主事之人,朕欲恢复高祖时丞相制度,诸位以为如何?”

“陛下不可!”

又是陈暮站出来反对道:“新朝建立,当务之急应该是维持现状,而不是大刀阔斧改制,臣以为,现在就挺好。”

刘备挠挠头,他这个念头其实是有人想拍陈暮马屁给他上书建议恢复丞相制度,让陈暮担任丞相所以才临时决定的,事先没有跟陈暮商量,想给他一个惊喜。

没有想到本人却直接推辞反对,虽然不明白为什么陈暮要这样做,不过刘备无条件信任四弟,既然他这么说肯定有他的道理,所以便说道:“这其实就是朕的一个想法而已,既然少府认为不可,那便作罢。”

想了想,刘备又道:“那既然什么都不做,那总要做点什么吧。”

陈暮笑道:“臣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便是维持青州与冀州的发展,当今之乱,起源于州牧制,州牧权力过大,从而变成各路诸侯分裂疆土,臣建议,军政分离,州牧不再拥有军权,设州将,州牧管理吏治民生,州将管兵马,二者州牧官更大,州将在平时需要听从州牧指示,但战时自主权更高。”

其实军政分离在汉朝本身就有, 或者说除了汉末的州牧制度以及唐朝的节度使政策,从汉到清,基本都是军政分离。虽然它的存在也有一定弊端,但至少确实能够保证将领拥有一地财政收入而做大做强。

如今刘备登基了,不再担任青州牧,他人在洛阳管理地方比较远,现在麾下已经有青州冀州两块大地盘,还有关中长安也已经被朝廷夺下,这样除了河南并州幽州以及另外半个徐州以外,基本已经到了曹魏时期的地盘程度,如果任命的州牧有异心,就不太好处理。

当然,刘备肯定会任命信任的人去,比如沮授荀彧关羽这样资历老,又是亲信的人,然而其实陈暮更愿意沮授荀彧他们回洛阳做统筹天下的事情,他们属于大战略家级别,应该发挥的作用是在中央,比如荀彧历史上担任尚书令,权力仅在曹操之下。

所以为了防止将来出现意外,就必须提前做好准备,这一点曹操也是这么做的,他当权以后很快就废除了州牧制度,全国各地都是派曹家夏侯家的亲信去控制,像荆州派了曹仁,关中派了夏侯渊。

虽然目前刘备势力还没有到曹操那样的地步,但提前走位,肯定是有备无患。

“善!”

刘备认真听取陈暮意见,点头同意。

其实在朝议上基本只能谈一些政策外交以及民生治理方面的东西,军事谋略以及具体规划,就得私下谈,毕竟谁也不知道朝廷有没有其它诸侯耳目,因此在简单地与公卿们谈论了民生问题之后,很开宣布散朝。

散朝之后,刘备留下了陈暮关羽张飞沮授等内部人员开小会。

第一百八十九章 无路可逃第四章 半个大汉人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么回事?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诛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与小狐狸(感谢比鲁大佬盟主)第一十九章 底裤都被看穿了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阳的意图(感谢歆帅帅大佬的盟主打赏)第二百零八章 一触即发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计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二十六章 戏志才病危第四十五章 长社城下第六十六章 张辽高顺归属第七十七章 马第四十三章 心怀万民的少年第二百一十章 阵斩高览第八章 美丽的梦第二百一十八章 听郭图的话第八十七章 陈子归束发弃袍第十章 天子第七十九章 夺冀州的第二步战略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绍怎么赢?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阳第六十七章 远洋船队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难违第五十四章 万里长征第一步!第一百六十四章 围点打援第六十八章 我带你回家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对峙第一百一十章 邗沟通航第八十一章 花里胡哨与一拳超人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布局第二十二章 曲梁城破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谋第二十四章 襄阳城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雏鹰起飞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兴得太早了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一百六十四章 围点打援第二十六章 奔马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溃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三十五章 民风淳朴蒲阴县第六章 汉末群雄之猛虎孙文台第四十六章 各自战略第七十一章 莽夫会套路,谁也挡不住第一百零二章 帮公孙瓒完成战略胜利第一百零一章 取汉中第七十一章 开会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阳的意图(感谢歆帅帅大佬的盟主打赏)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阳第一百八十五 将计就计第四十章程昱陈宫戏贤与联盟破灭第二百零八章 一触即发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应敌第五十六章 刚而犯上第五十七章 时机已到第三十四章 孙坚兵败第六十九章 崩溃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第六十一章 洛阳乱第五十二章 三战三胜第六章 哥,咱家有后台了第六十章 入驻华阴第一十五章 易阳城破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三十章 出城死战第七十一章 开会第二十一章 出使吕布第六十六章 张辽高顺归属第一十一章 茶艺第六十五章 我预判了你预判了我的预判(二合一大章)第四章 推诿第五十五章 布局冀州第四十七章 黄道大吉第二十九章 反攻长安第五十八章 奇袭浚仪第七十三章 铚县会盟第四十六章 各自战略第八十六章 大战前夕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离心离德第一百五十七章 对峙期与南方再乱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战,就要老死了第八十四章 计中计中计中计古无双,国之功勋。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三十一章 先发制人第六十八章 上阵父子兵第三十八章 夹击第五十八章 奇袭浚仪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对峙第一百九十六章 破城只需要一架云梯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师攻兖第三十四章 孙坚兵败第七十章 沈亭之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