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从地狱里回来

中平元年八月,洛阳,洛阳县,西市。

充足的人力资源给如今的洛阳带来了强大的手工业制造,有商品自然就有买卖,今日虽然艳阳高照,天气不太好,但依旧阻止不了人们上街购物的热忱。

从雍门出去之后,过了吊桥复道,迎面是一个宽阔的十字路口,左右两侧沿着洛水河畔以及岸边大量店铺行肆,笔直正对着雍门的大街就是洛阳著名的西市大街,一路从街头望向结尾,绢布店、铁器店、食肆铺子、瓷器店到粮铺、油盐酱醋铺、酒楼、乐器行、歌伎院、金银首饰钿器铺等等一应俱全。

除了店铺以外,街头巷尾充斥着大量摆设的摊贩或沿街叫卖的货郎。嘈杂的叫卖声、人流攒动声、器具碰撞响声、马驴之类的牲畜蹄子蹬在地上的回音,林立的招牌在风中摇曳,午后的阳光洒落下来,灾难的年代依旧挡不住商业的繁荣。

赵恭从平安里的西北巷里走出来,街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荀和在街口等着他,赵恭一身武官打扮,腰间悬着环首刀,看到荀和,摇摇头:“白跑一趟,他人不在这里,只是一个信徒的住处,我拷问过那人,说是看到了暗号,家里多了些钱,才愿意做这个传话筒。”

荀和因为没有期待,所以倒也谈不上失望,与赵恭并排走在街上,平静地说道:“意料之中的事情,张角既然让他在张让府邸,就证明他在司隶的地位不比马元义差不多少。聪明人都是惜命的,现在马元义死了,他要是还想活着,肯定会想办法藏起来,不让任何人找到。”

“你怎么确定他还在洛阳?万一他只是让人传个话,人却已经跑到了外地,我们也不可能找到他。”

赵恭不是特别理解。

唐周告密之后,司隶黄巾被一网打尽,就算藏得深一点,肯定也会只想着逃。

所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这句话纯粹是扯淡,做为一名反贼在事发之后,不立即逃去天涯海角,还整天在官差面前晃悠,那是傻子才做的事情。

毕竟只要你逃的时候手脚干净点,不让人找到位置。不管怎么样也都要比待在别人眼皮子底下,随时随地可能会出现的意外要强得多。

因此赵恭总觉得他们是在白费功夫。

荀和笑了笑,反问道:“如果你是侯栩,你会怎么做?”

“当然是跑呀。”

赵恭毫不犹豫地回答:“造反是死罪,当然是有多远跑多远。”

“可他有家人。”

荀和迈着小步,不急不缓地在人流当中笃步行走。

赵恭反驳道:“我们去魏郡的时候,他家已经没人了,说明在他事发之后,就立即通知了他的家人逃跑,也许现在他已经与他的家人汇合,逃到了益州或者交州,天高皇帝远,谁知道呢?”

荀和笑了起来:“子谦,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吗?天下大乱的时代,作为一个正常人,独自远行的代价是什么?更何况他的家人也不见了。”

“那万一他抛弃了家人自己走了呢?”

赵恭像是要和荀和杠到底。

荀和淡淡地道:“这世上的人分为两种人,有情有义的和无情无义的。”

赵恭想了想道:“你是想说,这个侯栩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拖儿带女,不方便逃跑?”

“不是。”

荀和说道:“我是想说,无论他有情有义地拖家带口,还是无情无义地抛妻弃子,他现在都很需要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

“钱。”

“谁都缺钱。”

赵恭笑嘻嘻地道:“党锢解禁后,我找耶耶以前的老友谋了这个洛阳西部尉的职,除了出仕以外,可不是为了钱吗?没钱怎么养家糊口。”

洛阳六部尉,分东南西北左右六尉,归属在洛阳令旗下,四百石,负责京师治安,相当于今天首都公安局分局局长。

曹操当年悬五色大棒,打死宦官蹇硕的叔叔的时候,就是做的洛阳北部尉。

不过其实曹操也是挑了软柿子捏,因为那个时候蹇硕还只是个普通小黄门,没什么太大权势。而且当时候曹嵩已经是大司农,九卿之一,位高权重,想压下这件事,还是非常简单。

所以别看这个青年曹操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但实际上如果蹇硕当时候就已经是中常侍,并且得到了汉灵帝信任,让他当西园八校尉之首,借曹操俩胆子都不敢动手。

但即便如此,曹操也算是得罪了宦官集团,被明升暗降,调去当了外地县令,就可以知道宦官集团有多强大。哪怕一个普通小黄门,都不好招惹。

荀和微笑着说道:“可是侯栩要很多很多的钱。”

“为什么?”

赵恭不解道:“我们找到的资料说明,侯栩是张让安插在张角身边的内应。每次贿赂的大笔金钱,都是通过他来给张让。如果他自己私藏一部分,应该就够他下半辈子快活地了。”

“那你说他为什么要联络我们?”

荀和的目光在无数的商品之间来回梭巡,他的儿子今年十九岁了,比堂兄荀彝家的儿子荀攸小几岁,可十多年来要么东躲西藏颠沛流离,要么被关在牢里暗无天日,过着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生活,连原本订的亲事都被退掉,到现在都没有妻子。

如今终于重见天日,也该看看这繁华的人间。

前些日子堂弟荀衢送了一些钱过来,手头上有余钱,或许可以趁现在给家里的妻子置办一些东西,虽然以前还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但现在既然有了希望,就总归是不能过得太惨。

赵恭想了想,回答道:“也许是他想戏弄我们?”

“呵。”

荀和嗤笑一声:“你呀,平日叫你多读书,亏你父亲还是益州名士,教出来的儿子却只知道耍刀枪棍棒,我若是你父亲,恐怕得活活气死。”

赵恭满不在乎地道:“耶耶反正也死了那么久了,我就算是想气他也气不了了。这老头子整天啰里啰嗦,我烦都要烦死,不过你说得对,如果耶耶还在世的话,肯定会骂我。但等他人走了,我才会去想,如果他还在的话,有该多好.......”

说着说着,情绪已经低落了许多。耷拉着脑袋,眼角闪烁起泪花。

当年的党锢之祸涉及的人何止那些名闻天下的名士,名单上千人,受到迫害致死的就有数百,还有数百要么逃亡,要么关押,要么藏匿,到后来连坐,像他们这样的亲属被连带了上万。

比如荀和,荀和的父亲是八俊之一的荀昱,荀和的祖父是荀彧的祖父荀淑的亲兄弟,而荀攸的祖父则是荀昱的亲弟弟,所以荀和是荀彧的族兄,荀攸的亲堂叔。

颍川荀氏一门多俊杰,可一次党锢之祸,荀昱是和李膺一起慷慨赴死,留下的儿子却颠沛流离,过着凄惨的生活。就连荀攸的祖父和父亲也受了连累,被罢了官职,早早地离开人世。

而赵恭的父亲则是益州名士赵彦,与陈蕃是好友,最后被下狱拷打致死。

到了今年党禁解除之后,很多像荀和赵恭这样三四十多岁,人到中年,恢复了自由之后,却已经失去了父母,长辈,亲人。

他们有的才刚从牢里放出来,有的从山里或者塞外回家,还有的早已经在流亡与关押中死去。

时过境迁,最近一次党锢是八年前,离他们父辈死的时候,也是十六年前的事情。

过了那么多年,如果能够放下,也早就放下了。

可荀和与赵恭就是放不下。

心里憋着一股怨气。

凭什么?

凭什么我们的亲人就得死,你们却活得好好的?

凭什么大家明明都是一样的共同利益,一样的诉求,你们就投降地这么快,继续当着官,我们就得苟且偷生?

曾经荀和以为这天下的士人都一样,充满了风骨,宁愿站着死,也不愿意跪着活。

可他发现他错了。

这世上有硬骨头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投降,向敌人下跪。

党锢之前,天下的官员都站在了他们父辈的身后,像是一股无法撼动的正义,要将这浑浊的世道变得天朗水清。

党锢之后,大半的官员选择了让自己变成一滩浑水,对他们避而远之,离开他们的圈子,傍上了宦官的大腿,再交一份买官钱,就可以继续搜刮民脂民膏,甚至美其名曰小不忍则乱大谋。

这些人,他们从来不在意什么是正义,什么叫与邪恶抗争到底,也从来不在乎光明就一定要战胜黑暗, 他们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利益而已。

一旦发现战胜不了对手,那就加入他们,继续维持着自己的利益。只是换了一个阵营,换了一个身份,没什么大不了。

曾经荀和以为自己的父辈们与他们是站在一边的,因为他们都是士人,都有着共同追求。

希翼着他们和自己一样,都在为打倒黑暗腐败的宦官政权而做出牺牲和努力。

但后来荀和才发现,原来他们和自己的父辈们是不同的。

就好像有的人高尚,有的人卑劣一样。

他们要的是自己的子弟能继续当官,要的是自己可以继续欺压百姓,从来都不在乎这些宦官是不是在祸乱朝政,也从来都不在乎天下黎民的生死。

自己父辈们有的铁骨铮铮在他们身上没有,父辈们的坚韧不屈他们也没有。

所以这些士人一个个升了官,巴结上了宦官,子弟也成了官,家族当中的官员一个接着一个,慢慢就成了世家。

而那些有硬骨头的人,则被宦官们打断了腿,砍掉了头,烧掉了衣服和皮囊,除了一身的清白和高尚的品质留在了这人间以外,什么都没有留下。

甚至到现在,党禁解除的也仅仅只是解除了对他们的羁押、通缉、禁锢。

却在历史的篇章里,依旧写着陈蕃窦武的叛乱,党人名单上的人依旧是勾结在一起的朋党,将他们牢牢地钉在耻辱柱上,告诉世人,造反就是这个下场。

所以荀和回来了。

从地狱里回来。

为了那些回不来的人。

第二百七十章 刘协的心思第二百七十五章 开城门第一十二章 母亲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八十八章 战略得失第四章 那个男人的可怕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乱再起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二十四章 听四叔的话第三十三章 学宫最后一天(1)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第一百二十二章 将星陨落第四十二章 杨赐去世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阳的意图(感谢歆帅帅大佬的盟主打赏)第五十六章 刚而犯上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计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乱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计!第三十四章 大战阎行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八十五章 炮!第五十章 吊唁第九十一章 攻心为上第四十三章 心怀万民的少年第五十一章 二战管亥第六十五章 我预判了你预判了我的预判(二合一大章)第二十四章 战略谋划第三十四章 孙坚兵败第一十四章 易阳城巷战第二百五十四章 将计就计第五十六章 欺世盗名第七十二章 陈暮的鬼名堂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门第一章 黄河以北,三分之势第七十四章 解开心结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踪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九十三章 凉州好大雪第五章 曹操的处境第五十二章 三战三胜第八十四章 兵临城下第五十五章 威胁第四十七章 袁家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谋第一十七章 盗掘陵墓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应敌第一十七章 骑兵的作用第七十章 孙曹刘一网打尽第六十五章 人心叵测第七十四章 乱世一锅粥(2)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战,就要老死了第五十三章 西进关中第七十三章 吕布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四十七章 进城第四十三章 战吕布第一百六十四章 围点打援第五十六章 将胆第二百五十二章 诈降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魉(一)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时定策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场第四十二章 走马豫州第一百九十四章 鱼死网破第一百二十三章 巅峰关羽第一百四十四章 敌我援军第一百零一章 涞水之战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五十章 官渡对峙第二十六章 仁义之名传河北第五十章 吊唁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二十六章 戏志才病危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门学问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一百四十九章 辘轳车第二十四章 战略谋划第一十四章 荆南叛乱第一十五章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议第二百二十一章 声东击西第五十九章 内部压力第一百八十九章 无路可逃第二十八章 讲学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八十六章 战术第二百零二章 大决战开始第一百九十七章 张郃投降第二十一章 出使吕布第五十三章 务政第二十七章 三英战吕布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一百七十九章 斩文丑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七十六章 火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