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窥伺关中

热门推荐:

又收了几个学生。

对于收学生这件事,陈暮其实很看得开。

汉末本身就已经有了“师无常”的习俗,学生拜多名老师学习,是很常见的事情。

而且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件好事。

在古代社会人情往来之间,往往有师徒关系、同窗关系以及同乡关系比较牢固。

这几种关系很容易结成党派,在朝中互相扶持,互相攻讦, 比如明末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党派基本就是这么来的。

党争造成的结果就是内耗,一个庞大的帝国每日都有无数政务要处理。

而党争之下,互相扯皮,让原本高效的中央政府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一直处于宕机状态。

国家不处理政务,就会使得地方变得无比混乱,最终闹得天下大乱。如此种种, 造成一个巨大的帝国轰然倒塌的事情不胜枚举。

因此可以说, “师无常”的出现,能有效杜绝师生结为朋党,将来他更推崇的是泰山学宫那种走马观灯式的师生。

只不过在说服庞德公和司马徽为朝廷效力之后,没过多久,到章武元年七月末,就传来了一个坏消息。

原来的长沙太守张羡病逝了,病来的很突然,短短不到两个月,原本健康的身躯就仿佛被抽干了一样,整个人都骨瘦如柴,最终病倒,很快死去。

桓阶那边向朝廷传来书信,说是张羡可能因为长期在岭南担任太守,感染了瘴气,病情突然发作导致。

现在军中也逐渐开始流行起了瘟疫,他打算继续推举张怿为长沙太守,继续进攻江陵。

得到这封信之后, 陈暮总算是知道历史上张羡突然病死的原因。

从古至今, 荆州南部的长沙、零陵、贵阳以及交州等南方地区,都被传言有瘴气肆掠。仿佛那边天空都弥漫着毒气,过去的人进一个死一个。

但实际上所谓的瘴气,就是疟疾。

南方本来就炎热,空气潮湿导致蚊虫泛滥成灾,蚊子身上带有疟疾病毒,叮咬人之后传播到人身上,就会使人染病。

而疟疾本身就是传染病,虽然主要是通过蚊虫传染,不太容易出现生活接触传染,可在蚊虫泛滥成灾的情况下,一个人被叮咬,同样也会让更多人被叮咬。

如此以讹传讹,说是南方弥漫着瘴气。

张羡征召的士兵多是从桂阳零陵等郡担任太守时的旧部,桂阳郡就是后世的韶关以及郴州一带,在汉时正属于人迹罕至,蛇虫鼠蚁横行的蛮荒地区。

除了少数民族以外,汉人很少有居住在那些地方。

所以古代一直有把朝廷的犯人送往岭南,或者贬低官员去那边为官,称之为发配。

此次张羡起势,很有可能就是征召了这些本身就患有疟疾的旧部,刚好正处于疟疾的潜伏期,等到大军北上驻扎于孱陵之后,蚊虫叮咬了患有疟疾的士兵,然后四处传播,从而导致瘟疫的出现。

之前陈暮一直不知道张羡的死因,也不明白为什么张羡召集数万大军,一夜之间就被刘表击溃,仿佛根本形成不了战斗力。

现在他明白了,原来是疟疾所为,既然如此,就还有补救措施。

陈暮立即着手写了一封信,内容是如何防御瘟疫以及瘴气的,告诉桓阶,瘴气的来源是蚊虫叮咬,让他现在退兵回长沙固守,先处理军中瘟疫瘴气的事情,以保存实力为主,不要再想着进攻。

书信由军情司的人火速送往孱陵,时间必须要快。因为根据桓阶的说法,瘟疫已经在军中开始流行,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很有可能让全军崩溃。

同时这也让陈暮知道,历史上在张羡死后,桓阶推举张羡的儿子张怿为长沙太守继续与刘表作对。但没过多久刘表就轻松地击败了张怿,看来瘟疫与疟疾横行,应该是他们这次大军北上失败的主要原因。

不过说起瘟疫,陈暮又想起一个人来,那就是写下《伤寒杂病论》的张仲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现在他可能正在各地行医游历,撰写这本对后世中医学有巨大价值的千古医典。

可惜的是即便是在交通发达、信息通畅的年代,你想要找一个存心藏起来,不想过问世事的人都不容易,更何况在这一个交通不发达,信息不通畅的汉代。

唯一有价值的线索就是,陈暮知道,张仲景此时大概率是在荆州南部、扬州南部、益州东南部以及交州北部一带的南方地区活动。

因为现在北方已经逐步安定,瘟疫、疟疾等传染病得到有效治理,已经很难再出现大规模恶性传染疾病。

像张仲景这样医圣,自然是哪里有病他出现在哪里。

而岭南地区向来都瘴气肆虐,瘟疫横行,因此他出现在南方地区的概率很大。

所以陈暮打算派人去寻找。

不过让陈暮没有想到的是,张仲景其实此时并不在岭南而是在青州。

历史上他此时已经在岭南隐居避世,于五年之后撰写出《伤寒杂病论》,并在南方一直坐堂问诊,直到建安末年去世。

但如今张仲景的行踪发生了改变,这是因为他听说青州泰山学宫有医学院,他们总结出了如何应对瘟疫的方法,于是千里前去求学取经,想知道泰山学宫有没有医治瘟疫的能力。

不过可惜的是他到了之后才知道,泰山学宫只有如何预防瘟疫的办法,而没有救治的办法。即便是华佗,也只能通过一些其它的办法救治,而没有完整的药方。

这让张仲景十分失望,但他来到了青州后,发现自己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

那就是玻璃技术得到发展之后,经过无数次地打磨试验,物理学院研制出了能放大到210倍的显微镜,在显微镜下,人们终于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

很多人以为显微镜是高端产品,必须要到工业时代才会出现。

然而我们必须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列文虎克是17世纪的人,而工业革命是到18世纪60年代才出现,那时连蒸汽机都没有。

所以实际上早期的显微镜完全是靠手工打磨制成,像列文虎克一生就打磨了400多片显微镜镜片,其中最厉害的一部由两个镜片组成,可以将倍率放大到270倍!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陈暮已经指明了方向,青州还花了大量人力物力,由很多专业工匠打磨下,才弄出210倍,已经算是非常失败了。

不过也不能说汉人的智慧就比不上欧洲人,因为在列文虎克之前,显微镜就已经早早被发明出来,各种倍率都已经有了参考。

而青州则属于从零开始,人家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把倍率提升到270倍,青州才花了几年,虽然只有210倍放大率。但与之相比,在针对性研究之下能有这个成果,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

随着显微镜的出现,微生物首次出现在世人面前,让整个人医学院直接沸腾。

因为陈暮很早之前就对华佗说过,很多疾病的产生就是人身体当中被某种微生物入侵所致,包括中医当中的邪风入体,什么伤寒、风寒、风热等等。

当时人们把病症归根于风、冷、热。

现在人们才知道,陈暮说的是真的,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这些被称为细菌的东西。

泰山学宫基本上该有的科目都已经有了,唯独没有生物学,而显微镜的出现就弥补了生物学的空白。医学院、化学院以及物理学院联合起来,开始对生物、物质以及各种材料矿石展开了细致研究。

恰好张仲景在泰山学宫没有找到医治瘟疫的办法,却隐约觉得找到了瘟疫可能存在的病因,因而大感兴趣,主动要求加入医学院,开始利用显微镜进行大量实验。

而这一切陈暮自然不知道,他还以为现在张仲景在岭南,正准备派人过去寻找。

毕竟南方确实瘟疫横行,赤壁之战曹操大败而归,除了火烧赤壁以外,北人水土不服,瘟疫肆虐,也是一个很大原因。

如果能够找到张仲景,在他已经有了能够医治瘟疫办法的情况下,将来拿下襄阳,兵进荆州扬州交州益州乃至于交趾等地,就不用担心瘟疫的事情。

随着张羡病死,军队陷入瘟疫当中,刘表在南方的压力骤减,襄阳开始大幅度增兵。

在这种情况下,陈暮只能偃旗息鼓,暂停对荆州的攻势。

他留下赵云坐镇南阳,让庞德公司马徽等人帮忙照看,本人则回了洛阳。

诸葛亮也总算明白了为什么陈暮当初不选择推迟一年再南下进攻,他居然知道张羡会病死。

一时间知道事情原委的诸多弟子更加对陈暮充满了敬畏,这般算计苍生的能力,即便是神鬼之谋,恐怕也不过如此。

八月份,陈暮带着贾诩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回洛阳,一边处理天下各地政务,一边安排他们或是跟在自己身边学习,或是去其它部门观政。

等到九月初的时候,扬州那边传来消息,袁术病死了。

曹操从广陵南下,夺取了丹阳,孙策从淮南进发,夺取了豫章。吴郡现在在严白虎的手里,会稽历史上是由担任会稽太守的王朗占据,但此时王朗不在,由会稽本地世家豪强霸占。

孙曹两家在扬州相碰,对各自地盘虎视眈眈,只是双方都顾虑重重,应该是考虑到朝廷并没有对荆州用兵,害怕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因而不敢大打出手。

但根据这几日孙坚已经在弹劾曹操来看,恐怕双方在扬州已经有了一些小摩擦,两边都秣兵历马,都有吞并对方的想法和意图。

陈暮才懒得管孙曹两家狗咬狗,实际上在朝廷兵马夺取了南阳,却并没有顺势进攻荆州之后,孙曹两家就已经把大部分兵马都撤了回去,谁都怕他们在夺取扬州的时候,朝廷忽然给他们一锅端。

毕竟冀州青州颍川附近,可是还有十多万兵马在包围着他们。

从整个形势上来看,陈暮其实根本不担心孙曹能有多大作为,互相牵制,互相敌对,互相扯皮,根本没有出路。

可以说陈暮当初下的最好的一步棋,就是把孙坚安排在豫州。

这样把曹操南下的路堵死,同时还能让孙家也发展不起来,两边大眼瞪小眼,干看着却无能为力。

最后一招棋就是把徐州以北拿下,这样整个河南之地便都在青州的监控范围之内。

孙曹两家陈暮根本懒得管,而北方目前形势是刘备与公孙瓒和好如初,最新发来的消息是两人合作制定了战术,由公孙瓒领兵,出山海关,佯装从正路袭击柳城。

所谓的正路,其实就是绕过燕山山脉,大概方向是从后世的秦皇岛市出发,沿着渤海辽东湾的海岸线,过葫芦岛市,再从锦州北上。

这条路的好处就是不需要翻山越岭,沿途都是海边较为平坦的大路,也是自古以来辽东通往辽西的必经之路。

而刘备则率领本部人马,在田畴的带领下,出卢龙塞,走历史上曹操走的路线,绕后奇袭柳城。

这样一正一奇,颇有点钟会正面硬刚姜维,邓艾绕后偷渡阴平奇袭成都的感觉。

陈暮并不知道这次进攻会不会成功,但他知道另外一件事情。

徐荣已经把公孙度打得苟延残喘,作为玄菟同乡,两人曾经关系密切,可如今公孙度割据一方,徐荣又为朝廷效力,双方从某种程度上各为其主,私人交情寡淡了许多。

公孙度势力大幅度衰弱,他能够给蹋顿提供的帮助就极为有限,而占据后世吉林省黑龙江一带的扶余国高句丽国又跟公孙度交恶,自然不会帮助他们。

这样蹋顿和公孙度目前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除非有什么奇迹,不然大军压境,恐怕今年之内,辽东就会被刘备平定。

因此辽东的事情陈暮并不是很担心,他现在关注点在另外一件事上。

关中来报,韩遂马腾再次大打出手。

双方互相联合了一些其他关中西凉军阀,如梁兴、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成宜、马玩、杨秋等人,互相攻打,在陇右地区、关中右扶风、左冯翊一带打得不可开交。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早在今年年初,关羽就把主力佯装成送粮车队,五万大军悄无声息地渡过了秦岭,进入了关中长安,正在冷冷地看着他们。

坐山观虎斗,朝廷的手,正在悄然伸向关中!

第十章 西讨关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阳。第九十七章 各有算计第七十三章 投石问路第五十八章 势如破竹第五十八章 赵云雨夜入禹州第七章 未虑胜,先虑败第七十五章 卧底的自我修养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七十章 长安城下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规划(完)第三十二章 关羽的眼镜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风雨将至第一章 秋风起,思子归第七十四章 张让第二百二十五章 战术布置第五十二章 三战三胜第二百七十一章 邺城之战第二百零二章 大决战开始第五十五章 威胁第二十五章 哥几个,走着第四十一章 田丰之计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吗?第一百二十六章 东征高句丽第四十九章 权谋第二百七十章 刘协的心思第六十章 赢了他一次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一章 黄河以北,三分之势第一百三十六章 谈笑间,黑山军覆灭!第八十五章 取胜!第一百零四章 军万马自北来第九章 既当......又立......第三十八章 合纵连横请假条第一百三十七章 毁成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一章 俺也一样第八十九章 一碰就碎第三十五章 西凉乱第一百二十一章 张燕第六章 汉末群雄之猛虎孙文台第九章 规划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十章 天子一周年,不写书,聊聊人生第一百九十四章 鱼死网破请假条第七十四章 废帝第六十九章 大汉上将军讨逆先锋孙文台第一百三十七章 毁成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传说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九十章 狼狈逃窜第三章 得兖州第九章 陌上桑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战第二十七章 广年对(3)第二十章 地暖经济第七十三章 投石问路第三十八章 合纵连横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一章 黄河以北,三分之势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阳第五十二章 刘曹会晤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门学问第一十二章 一口鸡汤第一百零一章 取汉中第八十章 陈暮之计第二章 结义第五十二章 刘曹会晤请假条第九章 给曹操送口棺材第六十九章 西凉铁骑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五十九章 内部压力第一十四章 关中诸事第七十五章 吾才满腹,袁本初竟不从之第一百二十八章 安阳城下第六十二章 朝会第二百二十六章 将计就计第八十二章 曹操投降与未来规划第一十五章 搅乱天下格局第二百五十二章 诈降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阳的意图(感谢歆帅帅大佬的盟主打赏)第一百一十三章 鞠义练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袭城!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一百九十七章 张郃投降第十章 收敛尸体第六十章 关中战起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九十章 徐荣败退第四十九章 曹吕之战(感谢歆帅帅的盟主)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与小狐狸(感谢比鲁大佬盟主)第七章 巡视地方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战第三十三章 心肺骤停!第二十九章 反攻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