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炮!

整个大汉章武三年,陈暮都是在河南淮北以及江东渡过。

上半年在这些地方打仗,下半年就在这些地方治理民生,研究农业,考察地形,钻研运河的事情。

河南的形势还算好,因为曹操的治理不算差劲,但江东和淮北就比较乱,各地世家豪强林立,匪寇溃兵横行,百姓的生活相当糟糕。

因此剿匪、安民、打击豪强、恢复农业、清除那些扰民的乱兵,就是各地被派往地方担任州郡官员必须要做的事情。

陈暮只是去一个地方就顺手这么做,并不是全职,同时又命令黄忠和太史慈在扬州建立东南军区,大军镇压地方一切不服的同时,积极准备北上进攻江夏。

结果到了十二月,听到去海外的船队已经回来,刘备还派人送给了他一大袋“玛雅神药”烟草以及一根烟杆,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江东无锡县,县衙府邸当中,陈暮的双手笼在袖子里,盯着桌案上摆着的一根烟杆略微出神,表情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脸上的肌肉微微抽搐,目光当中的情绪十分复杂。

旁边过来送东西的军情司节从还在那说着:“司命,裴使君说这是美洲百姓用于治病的神药,陛下用过之后也觉得好,因此派我来给司命也送一支。”

陈暮默然不语,还在看着那烟杆发呆。

节从等了片刻见他没回应,奇怪问道:“司命?司命?”

“嗯。”

陈暮应了一声,说道:“我知道了。”

节从诧异道:“司命,我还未告知司命这个东西怎么用呢。”

陈暮笑道:“我说我知道了,你先去吧,代我向陛下回复,是药三分毒,这东西偶尔抽抽就行,平时少抽为妙。”

“额.......是。”

节从只好应命,起身拱手缓缓退出去。

陈暮脸上的表情就更加复杂,缓缓伸出手去,想去摸那个烟杆,但犹豫片刻,还是理智战胜了欲望,停了下来。

穿越到汉朝23年,

上一世的烟瘾早就没了,现在再染上的话,若是得了肺病,可没有抗生素救。

说起来,我记得小时候村里都种烟草,六叔家还有一个黄泥堆的烤烟炉,长大后偶尔回一次老家,现在都已经不种了,烤烟炉也拆了,不知道什么情况。

陈暮思索着。

他还记得一件事情,那就是当年村里曾经大量用烟草进行焚烧,家家户户用来消毒。

后来听说是这种玩意儿能有效杀灭瘟疫,什么鼠疫霍乱,灭杀率很高。

若是这样的话,烟草对于目前的大汉来说,确实是一件利器。

因为这些年来全国各地打仗,即便陈暮有意识地采取措施,但瘟疫还是大范围存在。

不止是打仗形成的瘟疫,还有饥饿、天灾、盗匪、迁徙造成的人口死亡,这些人口死亡自然也会造成瘟疫,从而被带着流向各处。

单靠普通的隔离防疫措施很难彻底消灭病毒,唯有大范围消毒才行。

但大汉又没有消毒剂。

所以瘟疫还不能完全得到有效控制。

而现在有了烟草之后,或许烟草就可以代替消毒。

陈暮心里这么想着,考虑等淮南淮北江东的考察结束之后,就先不回洛阳了。去一趟青州,前往泰山学宫那边做个实验,看看烟草是否真的可以消毒。

还有青霉素,不知道现在进度如何。

他以前记得曾经听化学老师提过一嘴,说有个土法可以提取青霉素,可他根本不知道具体什么土法,老师没有讲过。

所以即便是知道青霉素是从发霉的食物当中提取出来,可这些年来依旧没有进展。

分离青霉素的方式复杂而又繁琐,每次分离失败之后,就得重新培养新的青霉,十几年下来,医学院用了上千种分离方式,都一一失败。

没有办法,随着玻璃工艺的日渐成熟,显微镜的出现会让微生物研究更加容易,但并不代表这会让青霉素的提纯更加方便。

毕竟青霉素的发现是在一战结束,二战之前。

当时的化学水平已经非常先进,各种提纯分离的方式也比较普及。

即便是如此,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从1923发现溶菌酶,到1941年另外两名科学界弗劳雷和钱恩正式提纯出青霉素,开始量产,中间的间隔,也达到了18年的时间。

虽然中间提纯的过程只用了一两年时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但找不到提纯方法。弗劳雷和钱恩则是在1938年看到了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文章,然后用了2年时间找到了提纯办法。

但以目前青州医学院有限的化学水平和提纯能力,实在无法做到那一步。

毕竟。

不说正统的青霉素提纯方式。

单说青霉素土法提纯步骤就有二十多个,其中任何一环出错,就会导致整个实验全盘皆输。

所以即便陈暮将青霉素的存在告知了医学院,包括华佗、张机等医学家在内,对青霉素也是极感兴趣,纷纷展开研究,为他们节省了10多年的时间,但提纯技术一直上不去,自然也就无法完成提纯。

现在烟草出现,长期大量抽烟对肺很不好,稍微有些感染风寒加上抽烟的恶习,就有可能导致肺炎的出现。如果没有抗生素的话,对烟民的健康就是一个很大难题。

因此陈暮得去一趟青州,一是要对新到的美洲作物进行农业观察指导,二是催促一下青霉素的提纯。还有看看学宫最近的科研成果。

到了章武四年春,也就是公元204年2月份,历时四个多月的考察终于结束,陈暮圈定了双季稻的种植范围以及运河线路规划之后,才离开了江东和淮北,启程去了青州。

正是二月春,万物复苏,一片勃勃生机。

陈暮从徐州进入青州境内。

十多天后抵达临淄。

钟繇率领政务台的一些高级官员过来迎接。

在视察了农学院从去年开始试种,到今年收获的成果之后,陈暮做下了重要批示,他表示,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石,生产力则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健康的标准,而农作物的产量关乎每一个百姓的民生。

所以即便是此次试种大获成功,也不能止步于此。而是要继续选优培优,坚持科学发展原则,积极寻找遗传规律,不管是任何作物,都要保持科学发展的态度,钻研苦干,精选优品杂交。

而农学院在进行杂交试种培育的时候,同时也要做到三个坚持,三个反对。

既坚持务实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坚持真抓实干,反对偷懒耍滑。坚持实验科学,反对因循守旧。要开拓进取,迎难而上。努力培育更加优良的农作物,为大汉生物与大汉农业添砖加瓦。

这份重要批示很快被送进了印刷厂,印刷成报纸广为流传。

现在青州有报纸、杂志,都由官方创办,私人广播刊物目前还没有发行许可。

主要也是现在大汉的识字率还没有提升上去,而且掌控喉舌的重要性陈暮很清楚,因此他亲自把控舆论。

九年义务教育现在正在如期推广,青州的发展在当今大汉已经是超出了其它州一大截,而青州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在未来几十年,要向全国进行推广。

视察了农学院之后,陈暮就回了自己家中休息几日,看看父母和岳父母,陪老婆孩子几天。

其实对于家人陈暮是有很大亏欠的,长子陈希瑜都已经十岁了,但陪在他身边的时间屈指可数,也没有好好教育过,就怕他变成纨绔子弟。

好在罗敷贤惠,再加上书院的夫子们治学严谨,即便是高级官员们的子弟,也是毫不手软,该惩戒就惩戒,镇压一切不服。

当初陈暮的弟弟陈志就曾经差点成为纨绔,就被学院的夫子严厉教育下改变,现在已经成为一地县令。

没办法,即便是高级官员们,也都是这些夫子教出来的。

像已经退休在家养老,今年已经76岁的郑玄老夫子,以从三品泰山学宫祭酒退休,退休前就是副部级干部,退休后被赐予从一品太子太傅的荣衔,享受副国级待遇。

这种大人物即便是刘备关羽张飞陈暮见到了,也要恭恭敬敬执弟子礼,那些公卿勋贵之类的子弟,别说被他呵斥,打死都没人敢管。

值得一提的是,在丞相未出来之前,从一品的三公已经是实权官员当中最高的品秩。

之前最高的官员品秩是太傅、太师、太保,但属于荣衔虚职。

现在刘备恢复丞相制,正一品就有了唯一的实权官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陈暮现在已经算是常务副皇帝,权力比之刘备也差不到哪里去。

只是他深知独揽大权的害处,因此不管是任何命令,他都会走流程,如官员升迁贬谪,并不会按照他的心意去做。

如果看到某个官员是个人才,或者是个庸才,他只会给内阁上奏折,皇帝看过之后,批示之后,就会通过吏院进行贬谪或升迁,算是走个形式。

不过那是在洛阳的时候,要是自己一个人在外面,就很少走这样的形式。见到官员碌碌无为,当场就罢黜了。

倒不是破坏规矩,而是刘备给予了他一项权力,在外行走的时候“如朕亲临,便宜行事”。

人在外地,走流程的话太麻烦,灵活运用权力才是为官之道。

陪伴了几日家人之后,陈暮再次进入工作状态。

在诸多官员的陪同下,进入将作监视察。

将作监是青州打造武器的地方,相当于兵工厂,陈暮成立大汉兵器制造局,下属有设计院、工厂、专营商业集团等。

为了规范商贸,陈暮还设立了工商部,凡是经营商业,都要颁发许可,兵器制造公司则属于国企。

国企其实并不属于现代产物,春秋就有,由中国经济学鼻祖管仲发明,在当时的说法叫做“盐铁专营”“山海之藏皆属少府”。

也就是把食盐、精铁、森林、矿产都收归国有,由国家掌控经营。

虽然后世私人有限责任公司众多,但国企乃是一国命脉所在,如食盐、粮米都是国家基石,如果不专营控制价格的话,造成的结果就是盐商和粮商囤积货物,哄抬市价,民不聊生。

因此为了杜绝明末那种国家的粮食和食盐都被江南的商人掌控,盐商和粮商个个富得流油,国家却一毛钱都没有的现象,陈暮自然要成立国企来规避。

哪怕国企弊端很多,中饱私囊、假账亏空、贪污腐败、上下其手,都是国企常有的现象,但关乎民生社稷,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只能先就这样运行着,加强监管和督查。在铁腕手段以及高额工资奖励下,尽量减少贪污腐败的事情。

陈暮来到将作监,现在他们正在研究新式火器。

火药发明出来都十多年了,火器也早就已经出现,只是一是钢铁产量不行,二是火器工艺很差。明末的火器算是可以的了,但人家是经过从宋朝到明朝几百年沉淀。

现在起步虽然快,有陈暮教导,但火器的质量却还是不能过关。跟明末一样,存在炸膛、哑弹、射程、威力等等问题,导致火器还不如冷兵器。

将作监工厂里,高炉内烈焰熊熊燃烧,经过焦煤燃烧之后,炼出铁水,然后引流入模具当中塑性,再由工匠捶打,炼制武器刀兵。

至于枪械,目前只是在将作监工厂的一个小作坊内,有数十名专业研究枪械的工匠和设计师整日进行钻研探索。

陈暮视察完了冷兵器制造厂,在去枪械坊的路上,对陪同的钟繇、马钧、魏翱等官员说道:“武器制造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先进的武器,才能提升一个国家的实力。”

“手中有剑不用,和手中无剑是两个概念。”

“所以推动先进武器发展,就是兵器制造的重要一环。”

“我预料未来火药制造的热武器会是一个趋势,只是目前的工艺还不成熟,钢铁产能不足,技术不能进步,导致火枪研究难以突破。”

“但难突破,不代表不能突破。有困难,就要克服困难。缺少研究资金,就投入资金。缺少技术,就钻研技术。在这一方面,物理学院和化学院要精诚合作,一方要研制出更好的枪械和枪管,另一方则精研更好的火药配方,力求达到完美的地步。”

众人得到批示,频频点头表示明白。

进入枪械坊,这是个小厂房,旁边有两栋院落,住着设计师和工匠。

虽然枪械制造在整个兵器制造厂都不是很受待见,但上面重视,所以即便是被排挤独立开,拥有的场地还是很大。

厂房西侧有个靶场,院子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枪支,设计风格都各有迥异,基本都是燧发枪。

而且不止有枪械,还有大炮。

陈暮看到进入厂房的院落里看到那一尊大炮的时候,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快步走上去观看。

那大炮由钢铁铸造,两侧各有车轮,体型巨大,与明清红衣大炮极为类似。

“这是何人所造呀。”

陈暮问。

兵器制造厂的厂长之前是一名顶级刀匠,技术型官员,上来答道:“是杜宽所造。”

“杜宽何在?”

陈暮又问。

领导视察,周围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凑在旁边想在丞相面前露脸。

结果就是普通工匠和设计师就只能远远看着。

等到陈暮发问,远处设计师们互相大眼瞪小眼,有人“嗖”一下就跑了。

厂长问道:“谁知道杜宽在哪?”

有设计师笑道:“杜宽在睡大觉呢。”

厂长和周围厂里的官员们脸都绿了。

也有人偷着乐。

昨天就发了通知说丞相来视察,今天杜宽就睡大觉。

那小子仗着他爹杜畿外放到了关中做太守,在厂里经常自由散漫,还超额申请钢材做各种试验,早就有人看不惯了。

现在要倒大霉了。

过了片刻,二十岁上下的青年打着哈欠出来。

杜宽是杜畿的次子,今年20岁,才刚从泰山学宫物理学院毕业两年,因为对制造兵器感兴趣,被分配到了兵器制造厂。

昨天搞研究搞到半夜,今天就睡了个懒觉。反正他喜欢自由散漫,老爹又是中高级官员,很少与人管他。

陡然听到说丞相要召见他,杜宽虽然惊讶,但也还算镇定,一路小跑过来,进了人群拜见。

“你就是杜宽?”

陈暮问。

杜宽不卑不亢拱手答道:“是卑职。”

工匠是工匠,设计师是设计师,他属于编制内的公务员,自称卑职。

陈暮笑着指着大炮道:“这是你做的?”

“是卑职做的。”

杜宽忍不住抱怨道:“为了造这东西,卑职找了厂长很多次批要钢铁,他都不批,本来三个月就能做好,拖了快一年。”

那厂长生气道:“你小子还敢不知道好歹?你知道你要多少钢铁?三千多斤!咱们青州一年才产多少钢铁?三千多斤能造多少刀剑铠甲?你这一张口要那么多,若是造了个无用的东西出来,不知道要浪费多少!”

一旁的马钧脸色微红。

他造的那蒸汽车要用的钢材比杜宽造大炮要用的钢材只多不少,结果还是造了个废物出来。

杜宽不服道:“我怎么可能会造个无用的东西,我这东西厉害着呢,若是上了战场,那城池顷刻间就被我轰破!”

“还上战场,上次爆炸炸膛了差点把你自己炸死你忘了?”

有同事在旁边拆台。

杜宽争辩道:“丞相都说了,科学研究是允许有走错路的时候嘛。枪械既然能射出子弹,那么同理只要把枪管放大,就能发射出更大的子弹。原理大家都懂,怎么能说是个无用的东西呢?”

“好了好了。”

陈暮笑着说道:“张厂长没错,杜宽也没错。错的是咱们国家现在贫弱,不能大力发展钢铁。现在好了,橡胶来了,将来用蒸汽机挖矿,冶炼钢铁,产量会提升上来的。这些先不说了,杜宽,你这东西造了有何用啊?”

杜宽得意道:“丞相,这是我苦心多年设计的大火枪,原理跟枪械一样,而且跟枪管不同,他们搞枪管难点很多,怎么刻螺纹、炸膛、哑弹等等问题,我这个那么大,完全就没有这方面考虑!”

陈暮去美利坚留给学,还在华尔街上过班。在那边待了有近十年的时间,作为自由美利坚,枪战每一天的地方,他怎么可能不会了解枪支?拥有枪支?

所以枪械的原理他都懂,包括枪管内刻螺纹,现代枪支的发射奥秘,他都算是比较了解。

只是受限于工业水平,他做不出现代枪支而已。

但既然了解现代枪支的构造,再进行推论的话,自然也能清楚明清时期火枪构造。

因此对于枪械知识他还是非常清楚。

听到杜宽说的火枪问题,陈暮思索道:“炸膛的问题在于钢铁不合格,魏院长,我记得很久以前,化学院就已经研制了比例非常完美的钢铁了吧。”

魏翱答道:“丞相,钢其实就是铁去除所有杂质之后,加上合适的炭比例而成。我们经过多次试验,认为比例在0.02%-2%的比例是最适合的,这样的钢铁以我们目前的水准,是可以制造的。”

以前不行,现在可以了。因为以前的温度不达标,而如今利用高炉、焦炭、蒸汽动力的鼓风机,把温度提高到两千度以上,使得生铁能炼制成铁水,把所有杂质全部烧掉。

这样再加入合适的炭粉,就能制造出达到现在标准的钢材。

用这种钢材制造火枪,就很难会炸膛。

然而杜宽却道:“丞相,我要举报,厂里给我们枪械坊的钢材都是原来的熟铁,根本达不到标准。”

厂长脸更绿了,说道:“好小子,你知不知道前线多少战士浴血奋战,他们的刀如果用熟铁造,砍不死敌人怎么办?他们的甲如果用熟铁造,被敌人砍死了怎么办?先顾你还是先顾前线战士?”

“这一点我赞同张厂长。”

陈暮沉吟道:“不过枪械我以为是未来趋势,老用熟铁做实验也不是办法。还是生产力不足,再耐心等等吧。等将来钢铁管够,随便你们用,杜宽。”

杜宽浑身一个激灵,答道:“卑职在。”

“你这大号火枪能不能开啊?”

“放心,卑职已经实验过,一枪能打塌一座房子。”

“那就试试。”

陈暮笑了起来。

火炮的原理跟火枪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利用火药在密闭空间燃烧产生的推力将子弹或者炮弹射出去。

杜宽以前研究小火枪,后来就觉得把小火枪放大几十倍会是什么样?

于是就设计了这个大炮。

他还以为就是个放大版的火枪,却不知道这东西已经不是枪了。

而是炮!

第八十三章 浮阳之战(2)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五十五章 威胁第五十九章 内部的一把火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场第二十八章 刘备来京第四十二章 一声大哥,一生大哥第七十六章 三股势力第二百七十五章 开城门第一十七章 分赃第一十九章 底裤都被看穿了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九十二章 吕布大意失仙人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二百五十九章 构筑防线第七章 内政改制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二百七十二章 围魏救赵第五十三章 先帝创业未半,花光预算第一十一章 大事业第二十八章 广年对(4)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八十一章 大战前夕第六十章 大儒郑玄第十章 收敛尸体第二百四十七章 骂孔融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吗?第一百八十五 将计就计第一百一十章 邗沟通航第二十九章 论仁第四十五章 一声长叹第三十五章 虎牢关前第七十八章 旧时代的消散,新时代的开启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一百八十四章 体力消耗战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长统第五十五章 威胁第五十三章 务政第二十三章 吕布归顺请假条第七十九章 徐荣的部署第一章 俺也一样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五十七章 归降第三十六章 海内闻名,天下皆知第九章 陌上桑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风雨将至第四章 那个男人的可怕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五十九章 内部压力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七章 觊觎河内第七十章 我们都是华夏子孙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二十六章 坐而论道第四章 那个男人的可怕第五十二章 月凉如水第一十八章 温柔乡,英雄冢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笔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第三十八章 刘备回乡第六章 汉末群雄之猛虎孙文台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六章 定徐州(1)第八十三章 有谁能知我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师曹操第二十八章 我回来了第七十八章 旧时代的消散,新时代的开启第七十九章 徐荣的部署第八十二章 计中计第七十二章 风云变色(胡辣汤挺住,河南加油!)第四十六章 风起云涌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踪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县之战第八十章 陈暮之计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八十九章 一碰就碎第九十章 徐荣败退第二十六章 仁义之名传河北第二百四十七章 骂孔融第九十七章 各有算计第一百五十七章 对峙期与南方再乱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敌以弱第四十八章 与矿山打仗第三十八章 夹击第二百章 江山易老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一百零一章 涞水之战第一百一十章 邗沟通航第六十八章 武课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绍西遁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八章 回京第七十二章 陈暮的鬼名堂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