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难违

典韦病逝的消息在第二日清晨就送到了皇宫当中。

刘备才刚起床不久,正在西园喂鱼。

王植匆匆来到西园,声音颤抖地说道:“陛下,典.....典韦将军昨夜病逝了。”

砰。

手中的鱼食碗砸落,鱼食散落一地,有些溅进了鱼塘里,无数鱼来争抢。

“噫!韦死矣......”

刘备颓然坐在了椅子上, 神情呆滞,目光哀伤,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仿佛被抽走一样,迟迟没有反应。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秦国公府,魏国公府,齐国公府, 以及其它几个侯府当中。

特别是沮授所在的陵阳侯府和田丰所在的新城侯府,隐有哭泣。

刘关张陈, 沮授典韦太史慈, 基本都是在中平元年就认识,属于刘备集团当中资历最深的元老,互相之间感情也最深。

而田丰则是常年跟张飞和典韦搭档,多年的战友情谊,让他与典韦张飞感情颇深,相知相交亦是多年老友。

田丰的年龄其实是最大的,历史上官渡之战的时候,他就已经五十余岁,曾经拄着拐杖痛骂袁绍。

如今已经接近七十,在平定并州之后,他就已经开始过上了养老生活,平日里种植花草,或逗弄儿孙,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

此刻清晨, 田丰早早起来, 拄着拐杖到后院给花草浇水,后院当中养了不少奇花异草, 皆是天子从西园赏赐的名贵。

照例给花草浇水之后,田丰拿起剪刀,细心地开始修剪起了几日来逐渐茂盛的枝叶,当起了盆栽园艺师。

正在此时,侯府管家急匆匆进来,在田丰身边低声道:“家主,成武侯......昨夜病逝了。”

咔嚓。

田丰手一抖,不小心将他最爱的那盆兰花主枝剪下,只剩下半截光秃秃的根部。

“家主......”

管家见田丰只是呆呆地站在那,一动不动,便上前关心询问。

田丰半响之后,泪水无声地从眼角滑落,顺着苍老的脸颊流到了下颚处,沾染了灰黑发白的胡须。

他摆摆手道:“无妨,天意难违,天意难违呀,去准备车辆, 去成武侯府。”

“是。”

管家悄然退去。

田丰扭过头,步伐有些踉踉跄跄。

但还是坚定不移地走向卧室。

老友走了, 他总归要穿戴整齐好送他一程。

.......

.......

章武十七年对于刘备集团的核心层来说,显然是一个充满悲伤的年份。

年初太史慈病逝的阴影还在众人记忆里没有模糊。

年末典韦又在睡梦中与世长辞。

刘备只能怀揣着悲恸的心情,为典韦发丧,葬礼举行七日,整个成武侯府一片素白。

葬礼结束之后,又以公卿之礼安葬进了北面邙山的墓园当中,供人祭拜。

同时典韦画像和雕塑,也移入桃园殿,配享太庙,名列第五,然后追赠太史慈谥号为“顺侯”,又追赠典韦谥号“忠侯”,让二人名留青史,香火永继。

这种满朝洋溢的悲伤情绪,一直持续到章武十八年新年过后,才缓解下来。

如今整个天下蒸蒸日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至少有此聊以藉慰。

年初的时候,大汉丞相陈暮南巡了一趟广州和扬州,年中又去了一趟河北,视察钢铁厂的情况。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矿产大国,煤矿和铁矿都不怎么缺,特别是在汉代,还未经过两千年开采,资源储备极为丰富。

在工业时代开启之后,蒸汽机每日嗡嗡作响,即便是大力开采,地下储备矿产依旧源源不断,为大汉提供无尽的钢铁资源。

大量钢铁产生后,按照目前的国家政策方针,并不是开始大搞基建,而是先集中起来,继续扩大生产,制造钢铁厂、车间、车床以及船舶。

不仅河北地区开启工业化,还有幽州地区,也就是后世唐山一带,工业发展的重心将要慢慢往北方移动,最终可能要去东北地区。

此时这些地方现在被高句丽、扶余、秽貊、沃沮、挹娄等国占据,放着大量矿产储备资源无法利用,显然不是一般的浪费。

出兵攻占这些地方的话,现在又还没有建设的打算。如今朝廷主要把建设中心放在大运河沿线,而不是偏远的东北。

现在打下来有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陈暮只能把这项工作留给将来的人,写在未来的国策里就行。

到章武十八年的时候,陆陆续续又有一些将领和高官死去,如征北将军韩浩病逝,安东将军张绣病逝,大鸿胪徐璆病逝。

但总体来说,这一年的大汉依旧保持着不断向上的趋势。在刘备的治理下,章武中兴局面势不可挡。

青州莱州湾,每月乘船北上前往美洲的人络绎不绝,蒸汽巨轮嗡嗡作响,船上的人向岸上的人挥手告别,在无数人期盼的眼神当中,向着未知的大陆出发。

广州郁水湾,后世珠江下游海湾内,大大小小的船只浩浩荡荡向西而去,无数前往东南亚或者海南岛收取橡胶、香料、矿产的船只不计其数,为汉土岭南地区的昌盛献上一份繁荣的花。

凉州玉门关,从长安方向来的马队踏平了整个丝绸之路,一队队商旅队伍顺着苍凉而古老的戈壁缓缓向着西域的沙漠而去,远望万里,绿洲如点点繁星,点缀了这条古老的道路。

幽州涿郡府,如今已经改名为北都的涿县内城已经变成老城区,城墙斑驳沧桑,城外密密麻麻,兴建起了无数坊市、商铺、作坊。

其中小作坊数以千计,工人上千的大作坊也有将近一百多个。

不管是蒸汽机还是纺纱机,每日不断作业,从南方来的麻、丝、缎、绢,北方草原来的羊毛,纷纷聚拢在这里,为大汉的服装业添砖加瓦。

从这一点上来看,就可以看出朝廷定五都的前瞻性。

东都临淄,拥有数个大型出海口以及船舶厂,从临淄出发前往美洲或者沿线的汉人无数,他们有的去世界各地开垦田地,有的去挖掘矿产,有的去寻宝探险,为临淄带来无数繁华。

西都长安,临近丝绸之路,西域商人主要目的地就在长安而非洛阳。所以通过西域相连之后,全国各地产的商品都汇聚在长安,向西方输送,带回源源不断的金银珠宝。

南都襄阳,虽然襄阳离广州还是比较远,但因为襄阳是九省通衢之地,不仅南下去广州属于必经之路,还辐射江东,南方粮食多由襄阳运往北方,地位十分重要。

北都涿县,涿县起步最晚,原本是最普通的一个县城。但由于离草原近,是羊毛以及肉制品产地,连通运河之后,一下子就发展起来,通过蒸汽轮船,可以把活的牛羊运往南方,为大汉百姓带来廉价肉制品。

可以说这四个都城都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而四方交汇的地点就在洛阳,因此北方的肉,南方的米,丝绸之路的财富,海上丝绸之路的资源,整个大汉的工艺制品都集中在这里。

通过洛阳作为中枢点运往全国各地,长安和广州能有数不尽的华美服装、绫罗绸缎、茶叶瓷器卖往西方去,就是靠洛阳中转。

而南方的米粮通过漕运运往北方,北方草原上的牛羊运往南方,也都是以洛阳为中心扩散。

唯一受伤的就是四川了。

除了通过长江能够去巴郡,也就是重庆以外,像长安和成都就无法直接通过汉中的水路运输连接在一起,只能走陆路,发展势头比较慢。

但不管怎么说,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大汉的生产力和百姓的生活也在飞跃性的增长,俨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帝国。

相比之下,罗马帝国的领土疆域以及人口虽然超过大汉,但实际生产力和发展水平已经远远落后。

假以时日,等到大汉的机动性已经能够跨越全球的时候,称霸世界指日可待。

到章武十八年下半年,朝廷再一次进行了全国人口普查。

上次普查还是在章武十二年,轰轰烈烈的人口普查持续了半年的时间,到这个时候,全国的隐户、黑户基本都已经全部统计,给予了户籍和田地,纳入了汉民。

这些年来除了大汉本土人口以外,外来人口愿意入籍大汉的也不在少数,像东南亚以及东亚地区就有近十万人口流入。

在前年三韩半岛正式纳入大汉统治,被列入为朝州,因为三韩地区虽然自古以来就是三韩部落的居住地,然而当时实际称呼为朝鲜国,这个国名是从周灭商时期就有,被称为箕子朝鲜。

因此三韩半岛不称为韩州,而是朝州。

另外倭奴岛也被纳入统治,只是并不是后世全日本,只有九州岛而已。当时的日本的主要重心就在九州岛周边,如广岛、大阪、四国岛等区域,是倭人居住地。

而后世的东京地区,在当时还是一片汪洋大海,要再过一千多年后,才会在日本战国时期,由武将太田道灌铸造成江户城。

所以此时日本的关东地区可谓是一片人迹罕至,要不是当时的大矿石见银矿就在广岛北面的沿海地区,朝廷可以直接在那里修建码头然后把各种金银矿产运往国内,想在日本开矿还真不容易。

这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超过了5600万。

当然不是汉人能生。

上一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才4300万左右,短短六年时间,即便再出色的人口发展计划,也不可能几年就多出1300万人口出来。

现在是人口高速增长期,汉朝本土汉民百姓以每年约50-70万左右的人口增长速度稳步提升。

到章武十八年,汉民本土百姓的人口已经达到了4700万。

而多出来的约900万人,是把归附的匈奴人、鲜卑人、乌桓人、羌人、南越人、西域人以及入籍汉朝的东南亚人,倭奴人全部算上。

其中羌人、乌桓人、鲜卑人占大头,西凉羌人以及幽州乌桓人的总人口都突破百万之数,其中羌人有二百余万。

鲜卑人虽然不复当年檀石槐时期的盛况,但三部鲜卑加起来也有一百多万人口。

匈奴人少了些,南匈奴只有二十余万人,北匈奴人归附之后,总人口也不过是七十多万。

然后就是三韩半岛总人口约七八十万,九州岛人口二十多万。

这样再加上东北的高句丽、扶余、秽貊、沃沮、挹娄等国移民以及东南亚、西南永昌地区归附的蛮夷。

还有南方广州、苍州、湘州等地的五溪蛮,东南扬州、闽越地区的山越蛮,川蜀凉山地区的大牂夷种羌、白马羌等,自然也就多出了800余万人口。

实际上这几年三韩半岛和倭奴岛也占了如今大汉发展飞速的便宜,之前三韩半岛要比倭奴岛更先进,因此倭奴岛的人往往都去三韩半岛。

按照《汉书》和《后汉书》记载,当时三韩半岛的人口已经突破了四十多万,而倭奴岛整个全日本的总人口,也不过是二十万。

因为生产力落后,倭奴岛的土著生存率极低,每年冬天冻死的人不计其数,人口一直在一个比较低的数字,很难提升。

这种情况要持续一千多年,直到日本战国初期,人口才有个五六百万,可见他们的生存环境有多艰难。

而这些年经过大汉的帮扶之后,人口也是稳步提升,光九州岛的人口,就比之前全日本总人口还要多,就可以知道这些年大汉的帮助有多重要。

至于东北方向的日本本州岛和四国岛,大汉虽然暂时没有出兵去占领,但想要归附大汉的国家不计其数,人人都争着想做汉民。

在这一点上,大汉显然已经在往唐朝的方向靠拢,除了少部分像高句丽、扶余等人口超过几十万的国家想在自己一亩三分地当土霸王的之外,其余那种人口几百几千的小国家,都想归附大汉。

原因很简单。

你归附之后,大汉往往会给予你官职和爵位。

之前看上去是个国王,但跟村长没什么区别,没钱没地位也享受不了什么。

但归附之后,光朝廷的俸禄就能让你舒畅,到时候迁居临淄、洛阳或者北都这样的大城市,享受就不是一点两点。

所以现在日本本洲的大部分原始部落都想迁居出来,归附大汉,包括邪马台国在内,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自己就住在临淄,天天向大汉递国书请求并入,朝廷每日接到那么多想归附的公文,颇为烦恼。

虽然听上去有些凡尔赛,但这就是事实。

大汉朝廷也要考虑直接把这些地方纳入统治的利益,如果照单全收,以后就是大汉的领土,就得开始搞建设,中央往地方输血,搞各种扶贫政策,拖累国家发展。

就好像后世美利坚的墨西哥天天想并入美国,看美国人同意吗?

因此经过研究,所有人都认为此时把全日本纳入统治还不和时宜,光一个交通不便,施政不便,就成为了最大的问题根源。

到现在日本的倭奴岛还是三韩半岛的朝州进行代管,目前只是纳入了九州岛一地,设立两个郡而已,并没有直接纳为一个大州,就可以知道如果把全日本纳入进来,到底有多麻烦。

所以虽然知道那里迟早是大汉的领土,但现在也只能一步步来,也许多年之后,时机成熟,到时候再吞并也不迟。

反正现在全日本才刚刚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封建时代,人口也就那么点,以大汉的发展速度,过个一两百年飞机应该都已经造出来了,不怕日本翻了天。

章武十八年人口统计之后,到章武十九年,国家的政策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换。因为现在第三个五年计划即将完成,第四个计划马上开始。

全新的发展思路也要到来,国内到处都是建设,而陈暮在看了去年的钢铁产能报告之后,终于决定开始修建第一条铁路。

这条铁路就是广涿铁路,从幽州的广宁县,一路修到涿县去,差不多是后世张家口到北京,全程二百公里。

从兴武三年,也就是西历公元195年,陈暮在青州临淄泰山学宫,第一次看马钧实验蒸汽火车。

到如今章武十九年,西历公元219年,已经过去了足足24年的时间,陈暮也由当年28岁的翩翩公子,到如今已经52岁到知天命的年纪。

大汉的第一条铁路,终于打算开始动工。

说起来陈暮曾经在初中历史课本上学过,后世我国国人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就是从北京到张家口,全程200公里,由中国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负责设计和修建,花了四年的时间。

为什么修那条铁路的原因,陈暮已经忘记了,但也无外乎是其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

现在修建这条铁路也一样。

主要在于经济价值。

纺织业高速发展,但从原州往涿县运,还是有那么二三百公里距离,陆议虽然修了路,可商贸往来全靠走,货运量一直起不来。

如果能有铁路的话,涿县的发展速度将快上数倍,让纺织业更上一层楼。

所以在发现注意到逐年上涨的钢铁产量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之后,陈暮终于决定,正式开始进行铁路动工。

到章武十九年初,开始立项,然后由泰山学宫物理学院和地质学院的专家们,前往调研。

因为是开天辟地第一遭,虽然之前试运火车的时候,马钧就已经研究过铁轨的制造,可实际地形却会给铺设铁轨造成很多影响,因此必须小心谨慎。

可以说立项是在今年,但正式开工,可能要几年后,而修成通车,可能要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后,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但正所谓万事开头难,不管怎么样都得先开始。否则的话,什么事情都不做,那么永远就不会进步。

而到了章武十九年二月,洛阳淅淅沥沥地下起了暴雨,阴冷的天气令人非常不适。

昨夜,新城侯府主人新城侯田丰偶感风寒,身体却是差了很多。

今日田丰吃过药, 出门散散步,却是看到自己在庭院中养的兰花全部都死了,他感叹了两句“花草亦有凋谢之日,何况人乎?”,便又回了房间调养身体。

到四月份,田丰的身体日渐好转,似乎并没有离世的迹象。

可到五月份的时候,田丰病情忽然急转直下,很快陷入昏迷,弥留之际,亦是只留下了一句“天命难违”的喟然叹息。

不久后,大汉新城侯田丰便病逝了,享年七十。

得知田丰死讯,刘备亲临恸哭,停朝七日,亲自为其发丧,举行了盛大的葬礼。

因有感于田丰多次多次直言进谏,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赠司空,谥号“贞侯”,以三公之礼下葬,雕塑和画像入桃园殿,名列在第八位。

开国功臣,又少了一名。

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五十六章 打颍川第九章 给曹操送口棺材第一百八十六 鞠义复仇第二十五章 哥几个,走着第七十章 出兵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陈子归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战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五十四章 剑拔弩张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战,就要老死了第一十六章 有内鬼第二十二章 南阳之战(4)第五章 定策第五十六章 将胆第五十八章 鱼死网破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二十三章 南阳之战(完)第八十一章 花里胡哨与一拳超人第九章 给曹操送口棺材请假条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一百八十五 将计就计请假条第七十七章 离间计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亲征曹操第九十章 吕布的选择第九十章 徐荣败退第八十四章 他来了第六十四章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第三十一章 试探第五十一章 约战曹操第一百六十九章 黄汉升连冲五阵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八十章 用老张郃的计击败小张郃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敌第五十三章 先帝创业未半,花光预算第六章 汉末群雄之猛虎孙文台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诛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难违第六十一章 阴谋、阳谋、明争、暗斗第四章 半个大汉人第二百零七章 十胜十败第一十六章 奇袭曲梁第四十三章 心怀万民的少年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来了?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二十三章 南阳之战(完)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一百一十章 开战吧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刘虞第一百六十六章 袭城!第十章 主动示爱第五十七章 火烧曹营第一十六章 朝堂惊变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阳相会第六章 马钧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三十五章 天下无主第四十五章 迁都(感谢云哥的盟主)第一百四十四章 敌我援军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绍不能死第一百九十一章 总有一处门会打开第一百八十四章 体力消耗战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七十六章 界桥之战第六十三章 人心险恶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风云第四章 冀州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计第四十二章 一声大哥,一生大哥第一百七十三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三十九章 吕布第五十八章 势如破竹第八十九章 一碰就碎第五十五章 布局冀州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与小狐狸(感谢比鲁大佬盟主)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头城外第二十一章 南阳之战(3)第二十章 地暖经济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来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敌以弱第二百四十一章 错误的道路第六十章 赢了他一次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骚操作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计第六十章 陈暮发动技能——万箭齐发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第三十一章 劝服马腾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三十一章 陈暮辞职第六章 观察第一百一十一章 群狼战术说明第一百二十二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诛第一百七十六章 孙坚遭袭第二百零八章 一触即发